走馬觀花雲南行(4)鳳尾竹下的村寨

作者: 醉翁之意

導讀第四節 鳳尾竹下的村寨7月25日 星期一 晴,傍晚大雨 景洪、猛海昨晚大理飛往景洪的HU7387航班,19:50准時出發,本應20:30到達西雙版納(景洪)的嘎灑機場。可是到了景洪上空,卻因雷雨原因折回昆明待命,至25日凌晨1:10才到,還好!預訂的金版納酒店的接機司機比較敬業,等到現在。疲憊的身心已釐不清行程的次序,倒頭便睡。一覺醒來卻是晴空萬裡的中午,偌大繁多的 ...

第四節 鳳尾竹下的村寨7月25日 星期一 晴,傍晚大雨 景洪、猛海昨晚大理飛往景洪的HU7387航班,19:50准時出發,本應20:30到達西雙版納(景洪)的嘎灑機場。可是到了景洪上空,卻因雷雨原因折回昆明待命,至25日凌晨1:10才到,還好!預訂的金版納酒店的接機司機比較敬業,等到現在。疲憊的身心已釐不清行程的次序,倒頭便睡。一覺醒來卻是晴空萬裡的中午,偌大繁多的西雙版納景點,一下子顯得慌亂無序,不知該從何開始,本想昨晚到達後,還有充足的時間考慮。現在跟旅游專線嘛,又過了時候。飛來西雙版納是我雲南游走的最後一站,也是圓我兒時的一個夢想。雖說西雙版納已漸漸地失去了原來的風情,但是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個揮灑不去的結,為了八角亭、為了熱帶雨林、為了曼飛龍筍塔,還有那鳳尾竹下的村寨。 我來到了相傳是孔雀王國的地方――猛巴拉納西,傣語:猛巴拉納西,意思就是“美麗的地方”。後來在1570年由當時的首領,將他的領地分成十二塊,由十二位大臣分管,更名為――西雙版納。在傣語裡:“西”為十,“雙”是二,“版”是一千,“納”是田,意思就是:十二個千畝田。而景洪也是傣語“允景洪”的譯名,是“黎明之城”的涵意,為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也是獨具特色的邊疆小城。我捋順了情緒,訂好明天的東線(猛侖)熱帶雨林旅游專線後,向猛海縣出發,去尋找夢中的村寨。這是去曼聽公園路上(曼聽公園又名春歡公園,1961年周恩來在這裡參加了傣族的潑水節,現在建有當年活動的雕塑銅像。而且仿制了景真八角亭和大猛龍的曼飛龍筍塔),經過客運南站前的臨時決定,這往往也是英明的抉擇。與其去看仿制的亭塔和程序化的民俗,還不如深入叢林村寨去感受真實的野趣。(一)猛海縣位於景洪市以西53公裡處,在景洪猛泐大道的客運南站,有每小時一趟的班車,票價12元的是快車,沿著滇緬公裡,四十五分鐘就能到達。縣城客運站邊有開往猛遮鎮的的公交,18公裡的票價3元,在14公裡處的景真村寨下車。景真的八角亭和大猛龍的曼飛龍筍塔,是西雙版納州僅存的兩處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景真的八角亭在傣語裡是“波蘇”,意思是佛爺誦經懺悔、開會議事的地方。始建於傣歷1063年(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是傣族佛教民眾,仿釋迦牟尼佛祖的帽子形狀而建的。八角亭為磚木結構,高15.42米、寬8.6米,由基座、亭身、角頂三部分組成。亭座為折角亞字形磚砌成的須彌座。亭身為多角磚砌牆,外牆上用紅土和金銀包裹。亭頂呈錐形,自下而上,構成10層層檐,頂端為一鐵制傘帽,傘帽周圍掛滿銅鈴。整座八角亭遠遠望去,古樸典雅、金碧輝煌。一座亭子、一棵菩提樹、一間廟堂和一個白塔,成了這傣族村寨的心髒。幽靜安祥的寨子裡,孩子們在塔邊玩耍,河裡嬉戲,寺裡身披黃袍的小喇嘛也和他們一樣,好奇地注視著我。一條不知名的河上,搭建著簡易的竹橋,竹橋對面是八角亭的大門,一處知名的景區變得冷冷清清,游客也寥寥無幾,連賣票的也懶得固守。在孩子們的追隨下,我踏進寧靜的廟宇,菩提樹下披著深褐色袈裟的喇嘛,掃著院落的樹葉,山坡下的竹樓村寨是這一群溫姓孩子的家,黝黑瘦小的他們,都伸長著脖子,新奇地看我擺弄相機和三角架,當我把拍攝影像,回放給他們看,見到鏡頭裡的自己時,個個哈哈大笑。小喇嘛叫岩溫扁,老愛咧著大嘴笑,他也是景真村寨的,在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出家的喇嘛。在他的帶路下,我脫鞋步入了廟堂,面向佛殿焚香隨緣,盤腿疊坐雙手合什,在空靈中聆聽那天籟梵音……(二)離開村子時,我讓孩子們叫來了賣門票的。沒想到景真八角亭景區,因多年沒團隊來,或者是游客稀少,已停印門票,只給開正式發票,讓有收藏門票的我多了張難得的紀念單據。景真離猛遮才四公裡,我順路去小鎮蓋個郵戳,沿著小鎮的滇緬公路向前就是與緬甸交界的打洛,傳說中的獨木成林和塔包樹樹包塔風景,就在那裡。本想退掉26日的東線游,今晚住在猛遮鎮,明日繼續單槍匹馬闖打洛,卻因為吃了兩塊菠蘿,發生腹瀉,趕緊吞服了三粒“正露丸”後打道回景洪,一路上下起磅礡大雨,我的肚裡也在翻江倒海,半路停車如廁了幾回,還是少數民族的司機和售票員好,一直問我要不要上醫院?我看“正露丸”不大頂用,改吃了“瀉莉停”,到了景洪雨停啦,我的肚子也舒服了。在猛泐大道的郵政所寄回明信片後,不管春歡公園的什麼歌舞表演了,也不理肚子的抗議(個人秘笈:大人腹瀉,可餓上8~10小時就好了),回酒店睡覺去也,就讓雙腳去和床板傾訴著對西雙版納的初次遭遇吧。7月26日 星期二 晴 猛罕、猛侖早上在一陣飢餓的咕嚕聲中醒來,窗外的陽光慵懶地照著我惺忪的雙眼,今天是個清朗的好天氣。抓緊收拾一下,國旅的導游小優已在大堂等候,小優是基諾族人,有著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她告訴我們,基諾族是中國最後被認定的一個少數民族(1979年才正式確立),現有人口1.2萬人。我們今天的東線一日游主要是:猛侖的植物園和猛罕的橄欖壩傣族風情園兩個4A級景區,來回裡程200多公裡。在各個酒店載齊了參團的散客後,我們就出發了。跟團的最大“好處”就是沒完沒了的購物,第一站的橄欖壩除了下車進定點購物外,風情園說是等下午回頭再去。我漫無目的地走出購物處,對面的一個傣族村落吸引著我的眼球,在綠樹叢中的一片竹樓邊,幾位老“呼裡”和孩子圍在一攤前吃東西,這本身就是一道不錯的風景(“呼裡”是傣語,專指對女子的稱呼,如果是年輕漂亮的女孩,傣語叫:“少呼裡”,現在的導游老愛用“騷狐狸”這樣的字眼),我過去一看:是賣一種像米粉的小吃,由於語言不通,只好打手勢,花了一元錢,在這處不知名的村子,吃了傣味風格的米線,很合口味,正好當作早餐。我們團裡有一對父子和一對母女、四位軍官(在進入景區時他們的警官證挺管用)和我,在去往猛侖的路上,經過一處自費的愛尼村寨,導游極力推薦,才說動那對母女,我們一干人等了他們一個多小時。在對面村落的小店,我們和店主聊了起來,她是老撾人嫁來這裡,她告訴我們,這個愛尼村寨,以前就在滇撾邊境表演,由於現在邊境禁賭,游客稀少才搬到這裡。我問她,回娘家方便嗎?她說,這裡到老撾很近的,她們出入自由。我想:其實邊境線是人為的劃定,而血緣和親情不是能用一條線來界定的,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血脈牽連。到了猛侖,又進了購物單位。午飯後,在火辣辣的陽光陪伴下,才到了位於景洪市以南76公裡的猛侖鎮羅梭江的葫蘆島上――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植物園。熱帶的氣候確實不同於滇西北的高原天氣,只能用一個 “熱”字來形容,還好有著郁郁蔥蔥的樹林,這是中國唯一的一處熱帶雨林植物園,是植物學家蔡希陶先生創建於1958年,占地130多公頃,這裡不僅聚集了西雙版納的熱帶植物,還收納全世界熱帶、亞熱帶的植物1500余種。景區為我們安排的地陪,是位剛畢業半年的傣族“少呼裡”――依旺為,一身粉紅色的傣族服飾,一把紅色的小傘,非常認真地領著我們徜洋在植物的世界裡,讓我第一次見識了這麼多的熱帶植物:酒壇棕,一棵棵有如裝滿酒水的壇罐;一排排矗立的棕櫚樹,猶如一顆顆導彈,人們形像地稱之為:導彈基地;一片片的橡膠林,還有鮮艷奪目的龍血草,以及那觸目驚心的絞殺樹,在我們面前展現著自然界的千奇百怪。更有詩意的是這棵:跳舞草,只要聽到歌聲,它就會隨著旋律跳動。依旺為甜美的歌喉,唱出的《美麗的鳳尾竹》,不但撥動了跳舞草的心弦,而且觸動了我心中的夢境,以至於現在,一想起雲南,耳邊還是回蕩著那首《美麗的鳳尾竹》的旋律。(三)在回來的路上,經過一片熱帶雨林谷,聽說過裡面有我國第二條的樹冠索道(在猛腊的野像谷的是第一條,是為了便於追蹤觀測野像,又不受動物侵害而建的)。我鼓動大家進去參觀,四位軍官和我也讓他們等了我們一個多小時,這個熱帶雨林谷,屬於較自然生態的地方,樹木草叢生長得雜亂無章,不像植物園那麼規整。在一棵巨大的絞殺樹邊,我們五人合抱,還不到它的三分之一,據說要十幾人才能圍抱。在感嘆之余,我們稱之為:絞殺王。繼續向上走,來樹冠索道入口處,竟然沒人敢跨出第一步,望著十幾米深的山谷,縷空的繩索搖晃得讓人眩暈,軍官們應該是長期沒有參加野練了。最後還是我踏上了第一步,還不到二十米的距離,我們磨蹭了快三十鐘,可謂驚險刺激,走在懸空的樹冠之上,實在是太妙了,可惜時間有限,不然在這裡歇息嬉戲,聽著鳥鳴聲、蟬蟲聲,引吭高歌,該是多麼地愜意呀!回到位於景洪市東南28公裡處的猛罕鎮的橄欖壩,已近黃昏。橄欖壩是一塊面積50平方公裡,森林茂密的橢圓形綠洲,在壩內的綠樹叢中分布著64座傣族村落,人們稱之為:椰林下面的竹樓。小優先帶我們去走村竄寨,在一個叫曼聽的村子裡上門家訪,(據說,這裡曾經是知青集中的地方,電視劇《孽債》就在這個村子拍攝的)。她告訴我們進入傣家竹樓,要注意:一脫二摸三不看(她老愛用這樣的字眼)。也就是說:一要注意脫鞋子、二要記得摸一摸主人家的福氣柱、三要注意不能看主人家的臥室。一般的傣家竹樓,二樓才是住人的地方,即不潮濕又通風。樓下是圈養家畜和堆放雜物的地方,門口都種滿椰子、檳榔、芒果、油棕、貝葉等。每個村寨都有供奉大佛的寺院和白塔。現在已成了開發旅游的場所,家家戶戶吃起了旅游飯。除了向客人介紹工藝品外,並沒有自己的原有特色。倒是風情園裡的潑水活動,讓我們過了把癮。我身著傣族的對襟白褂,頭上包著水紅色頭巾,一手端著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水向同樣身著傣族服飾的團友潑灑,一時水花四處飄灑,此時幾乎能裝水的東西全派上用場,真是“水花放,傣家狂”,不一會兒工夫,人人成了“落湯雞”,臉上卻充滿著幸福的笑容。水在傣族眼裡是能驅除邪惡和疾病、滋生萬物的,是聖潔、美好、光明的像征。以前只有在四月的節日裡才有的,現在為了旅游需要,天天都是潑水節了,可能正是如此,他們已經麻木了,不像我們這麼新奇、這麼投入。長此以往,傣族的潑水節,將會逐漸變味,最終成了娛樂的節目。但是這種浪費水資源的節日,還是不要太多的好。至於傣族潑水節的來歷,其實是一場災難的開始。現在卻成了一個凄美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火魔搶走了七個美麗的傣族姑娘。最年輕的儂香姑娘,得到殺死火魔的秘密。於是她利用機會,撥下火魔的頭發,卡住火魔的脖子,火魔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得到處起火,寨子的竹樓頓時成了一片火海,姑娘們就挑水潑灑,終於把邪惡的火魔潑滅,由此傣族人把這一天定為傣家元旦,並保存了在這一天潑水的習俗,久而久之,就成了傣族人最熱鬧的傳統節日。7月27日 星期三 晴今天是打算去大猛龍和猛腊的,一處是去曼飛龍筍塔,一處是到野像谷。咨詢了幾家旅行社,都說曼飛龍筍塔一般只有外國人和考古的才去,況且前天才下雨,又在修路,雖說60公裡,來回卻要用10個小時左右,建議到春歡公園去,那裡有座仿制的;野像谷倒是有團去,但不保證能看到野像,據說有人在那裡耗了一年,都難得一見。於是只好作罷,改往重慶的備選計劃。我想:這世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就算是留下一個再來西雙版納的借口吧。從17日的入滇,到今天的離開,這短短的十天,我行雲流水般地跑了好些地方,把雲南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粗略地探尋了一圈,有些收獲,也有些遺憾。一番折騰過後,又將歸於平靜。所不同的是:在游歷地圖上又多添了重重的一筆,郵集上多了些密密麻麻的戳記,還有那些歷經千山萬水回到家中的明信片。(全文終) 2006年5月10日完稿



(村寨小孩)



(景真八角樓)



(村寨寺塔)

(跳舞草和傣族女)



(雨林谷裡的絞殺王)



(跳舞草與傣族女)


精選遊記: 西雙版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