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DeepIndia

作者: 伊利亞斯

導讀將近20個小時的旅程,終於從印度回到了祖國。一周的時間,在孟買和班加羅爾逗留,只能算輕輕觸到了這個國家,但我的感受就像印度香的味道,即強烈,又持久。 接下來幾天,就把香味撿拾吧。 (照片在此) http://community.webshots.com/album/549153996iOoTgf (一)孟買印像 孟買給我的最深刻印像,是“反差”。我住的Renaissance酒店位於遠郊,門前是漂亮的湖,對岸是高聳的新型住宅區 ...

將近20個小時的旅程,終於從印度回到了祖國。一周的時間,在孟買和班加羅爾逗留,只能算輕輕觸到了這個國家,但我的感受就像印度香的味道,即強烈,又持久。 接下來幾天,就把香味撿拾吧。 (照片在此) http://community.webshots.com/album/549153996iOoTgf (一)孟買印像 孟買給我的最深刻印像,是“反差”。我住的Renaissance酒店位於遠郊,門前是漂亮的湖,對岸是高聳的新型住宅區。但一牆之隔的山坡上,到處是垃圾,和嵌於其中的貧民區,無數的鐵皮屋依山勢順延,望不到邊。那真是你只有親眼看到才能相信的。 市區也是一樣。海邊雄偉的印度之門,當初為了迎接英國國王的到來,特地填海而建。離它不遠的Taj飯店,以及其他歐式建築,營造出的感覺有些類似上海的外灘。英國人就是這樣,登陸一個地方後,先起碼頭,再造幾座大理石房子,然後造一個賽馬場,接著就開始喝下午茶、打板球,內心裡覺得回到了英國。毛姆在一短篇裡詳細地描寫了一個英國種植園主的生活,就是這個樣子。 你可以看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維多利亞火車站,許多的教堂在面前也要失色;或者棕櫚樹下干淨的濱海大道,不亞於馬尼拉或是新加坡的海邊;或者山丘上的花園,叫不出名的紅色黃色花朵怒放,修剪成動物模樣的樹木,為嬉鬧的孩子帶來快樂。 但另一邊,是到處可見堆積如山的垃圾,是永遠無法完工的道路和立交橋工程,是街邊永遠懶懶地或坐或躺的人,是無數敲打車窗向你乞討的母親、孩子、老人、殘疾者。當出租車遇到紅燈停下來,他們黑壓壓撲來的姿態,也恰如《金剛》裡孤島上祭祀禮上的原始人。 什麼樣的地方,才能如此地將富裕和貧窮,發達和路後,文明和愚昧,如此不露痕跡地結合在一起? (二)班加羅爾 班加羅爾原來是印度南部內地一座安靜的花園城市,現在由於IT業的迅猛發展,成為了很多高科技公司的所在地。我到達的那天,街道上特別安靜,車流稀少,不禁心生疑惑。一打聽才知道,這天是印度新年,是公眾假期。公司放假,店鋪關門,連公園有些都停止開放。印度人很奇怪,同樣的印度教新年,北方和南方慶祝的日期還不一樣,再加上伊斯蘭新年,錫克教新年,外國人實在是很難搞明白。 比起孟買,班加羅爾干淨多了;可能是新近才發展的緣故,街道的規劃也整齊,有序,城市裡綠樹如蔭,鮮花朵朵,熱帶風情盡獻。城市中心是商店林立的MG大道,也就是甘地大道,和它平行的路以他太太命名。周圍頗有幾座漂亮的五星級酒店,我在TAJ RESIDENCY裡的中國飯店吃午飯,遇到了來自成都的主廚,真是他鄉遇故知。 班加羅爾有很大的植物園,各樣的樹木、花草,頗值得一看,可惜天氣太熱,下午走路很是吃力。近門口有一小丘,頂上是一座白色小塔,可以俯瞰。玫瑰園,蓮花池,某個蘇丹騎馬雄姿的雕像,某幢不知用途的紅色建築。我在園子裡閑逛,很少遇到外國人,倒是有很多本地人在休憩,包括蒙著面紗談戀愛的穆斯林姑娘。 TIPU蘇丹是歷史上強大的統治者。他留下的王宮位於市內,一幢並不奢侈的開放式兩層建築,樓梯和柱廊的設計令我印像深刻。一牆之隔,高高的白色寶塔襯映出印度廟的莊嚴。王宮背後的建築,現在成為一所學校,午後炎熱的塵土飛揚之中,孩子們開心地打著板球。 在某條忘記名字的寬闊大街兩側,分別是當地邦的立法和行政機關。兩幢建築一為紅色,一為白色,加上花園裡綠色的樹木,和黃黑相間的出租車在路上疾駛,相映成趣。雖然只是邦政府(相當於中國的省),但氣魄相當宏偉,占地也很廣,綿延足有兩三公裡。這是印度剛獨立時建起的,可見當時尼赫魯和國大黨很有建設新印度成為強國的雄心。 夜幕降臨,在CAPITOL飯店的屋頂花園吃晚飯。熱氣完全褪去了,涼風吹來,讓人很舒服,懶懶地不想動。天空中星星眨眼,蒼穹下燈火璀璨。 (三)印度食物 來印度之前,已經聽到N個在印度食物中毒的故事,所以是做了充分准備而來的。當然主要是思想上,我畢竟沒有像一位朋友那樣,扛一箱瓶裝水過來。看了孟買肮髒的環境,尤其是市區裡顏色發黑的一些小河,明白這種擔心不是多余的。因此而釋然,因此而原諒自己奢侈。於是理直氣壯地走進五星級賓館餐廳吃飯。 在孟買,酒店裡的自助餐,通常印度的和其他的食物,大致一半對一半吧。沒有牛肉,因為牛是神物;也沒有豬肉,因為印度有大量穆斯林。位於孟買市中心的JW Marriott酒店內有一餐廳,名叫Saffron,意思是藏紅花,是正宗的印度菜肴;離它不遠,Mahesh餐廳以海鮮出名,蟹做得很好;離國際機場五分鐘路程還有Peshawri,據說是印度北方菜肴。 其實印度的食物簡單說,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一是開胃菜,主要是燒烤的蝦,雞肉,羊肉等,量相當大,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可以看作主菜;二是主菜,主要是飯和印度薄餅(當地服務員發音為Nang,同我在新疆吃過的馕,不知是否有歷史淵源),配以各種咖喱。要說起印度咖喱,其種類之豐富,顏色之多變,令人咂舌。我不敢亂來,盯准比較適應的綠色咖喱,學著印度同事,把餅撕成小片,蘸著咖喱吃,還蠻可口的。不過咖喱的余味很濃,在孟買連續幾天吃印度菜後,我的右手上咖喱味怎麼也洗不掉了,到了班加羅爾只好以吃中餐和西餐為主。三是甜點。印度的冰淇淋相當不錯,無論是自制的印度口味,還是類似哈根達斯的芒果口味,都是享受。 印度的小吃很有名,目前在西方也很盛行,比如Masala等,可惜都是辛辣口味,考慮再三,還是沒敢品嘗。這個遺憾,留待下次解決吧。 (四)印度人就像在中國,我們不說自己是中國人,而是北京人,上海人,廣東人一樣,在印度也沒有印度人的概念,只有各個邦的人,各個民族的人,各個宗教信仰的人。實際上由於印度歷史上的多次外族入侵,和近代長期被殖民,印度的人種復雜程度,是未身臨其境的人難以想像的。最簡單的例子,印度有大約22種官方認可的語言,最少的也有幾十萬人說。在印度不存在雙語教育,因為至少得會三種才行。 基本上有這麼幾點:北部的人比較白,身形也比較高大;南部的人比較黑,矮小,尤其是泰米爾地區,也許是人種,也許是接近赤道的關系。印度主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占人口60%,其次是伊斯蘭教,占30%,在一些城市地區更高。印度的穆斯林和中國的回民有點類似,以前同樣是印度土著,後來部分皈依了伊斯蘭教,所以容貌和印度教民沒有差別,只是會戴白色帽子,穿白色長袍。這樣分裂的例子很多,比如北方的龐遮普邦,以前和巴基斯坦的龐遮普省是一體的,龐遮普人有信印度教的,有信伊斯蘭教的,還有信錫克教的(特點是包著黃色的頭巾)。印度的穆斯林曾經和印度教徒一樣,非常世俗化,穿牛仔褲,看西方電影,現在也受到原教旨主義影響,男人留胡子,女人戴面紗的多了起來,孩子除了古蘭經什麼也不讀。 穆斯林主要從事私營商業,在外資企業上班的少,所以辦公室裡碰到的同事主要都是印度教徒。M是人事經理,英語說得非常快,他來自北部靠近德裡的地方,在德裡和孟買受教育,在加爾各答和孟買工作。他這種力爭上游而不斷遷徙的模式在印度人中很常見。相較之下,我們中國人好像進入了北京、上海或是深圳以後再搬家的例子就少多了。 A女士是龐遮普人,曾經是邦的乒乓球選手,打球時認識了來自班加羅爾代表隊的先生,就嫁過來。A會講很多種印度方言,,包括很難講的泰米爾語,甚至還了解一些漢語。她說她父親會中文,是在印度情報部門工作時學會的。A身上有一種熱忱,為我的旅行做了細致的安排,還指點我在餐廳找到不辣的食品。 S先生家庭來自北方,但出生於班加羅爾,身材高大,在辦公室裡很顯眼。他對中國非常向往,認為中國人很多事做得很對:比如在發展中階段不搞民主,使得決策更為迅速有效,推動經濟進步,而印度則總是被無休止的討論困住;比如我們對罪犯的嚴厲程度,讓好人能有比較安定的生活,而印度照搬了英國的司法體系,結果無數罪犯堂而皇之地脫罪而去。他還看不起穆斯林,“他們連一張漫畫也看不明白,什麼事都要生氣”。 哈哈,這些多姿多彩的印度人,我不見得可以和他們親近,但接觸多了,也會感受到他們身上奔放的情感,和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即使以前曾在和他們在別處開會,也只有在他們的祖國,才能看到其最自然的流露。 The ending is not an end 印度實在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地方,很難用一兩次旅行窺其真面目。這裡有最好的,也有最糟的人民;這是讓你又想靠近又害怕的國度;這是需要你細細品味,久久懷念的目的地。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我會回來的。


精選遊記: 孟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