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香紙溝游記

作者: luckybjcq

導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南懷瑾先生曾花了很多篇幅來解釋這個道理,我不甚以為然。仁者同樣也可樂水,智者未必就不愛山。去年春季我曾行進在塞北大漠中,寸草不生的地方你見不到一滴水。遠觀賀蘭山蒼蒼,身邊黃沙茫茫,只是不可能風吹草地見牛羊了。身處此境,你有慷康悲歌的蒼涼,不會有游山玩水的興致。故而山水相依,相得益彰,山無水不峻,水無山非柔。陰陽�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南懷瑾先生曾花了很多篇幅來解釋這個道理,我不甚以為然。仁者同樣也可樂水,智者未必就不愛山。去年春季我曾行進在塞北大漠中,寸草不生的地方你見不到一滴水。遠觀賀蘭山蒼蒼,身邊黃沙茫茫,只是不可能風吹草地見牛羊了。身處此境,你有慷康悲歌的蒼涼,不會有游山玩水的興致。故而山水相依,相得益彰,山無水不峻,水無山非柔。陰陽平衡,天之道也。

除了山水,人文的東西我也喜歡,比如名人墓,站在他們前面,鞠個躬,磕個頭,他們生前叱吒風雲,故去一抔黃土。歷史的長河中有他們的小小浪花,總是讓我景仰。廣州馮如,黃花崗墓,長沙蔡鍔,黃興墓,北京梁啟超,齊白石,南懷仁,袁崇煥,文天祥,孫傳芳等(八寶山那更是燦若群星),南京的墓更是比比皆是,中山陵,廖仲凱何香凝,方孝孺,徐達,李文忠,還有石子崗外渤泥國王墓等。如果將他們都聚在一起,會如何呢?美國作家房龍寫了一本書《與世界偉人談心》,設想舉辦談心晚宴,伊拉斯謨首先到場,華盛頓,莫爾,文壇三巨匠等還有我國的孔子等統統參加,當真是少長鹹集,群賢畢至。確是本好書,只是有點難懂,要有耐心。

北京人文的東西很多,我在那讀書四年沒覺得,前年出差一年,真是如魚得水,它有一種通票,僅有80元,彙集了幾百家景點,博物館便有無數,小湯山的航空博物館,中醫大學的中醫藥博物館,什麼前門的錢幣博物館,更多的古驛站,印刷,坦克,機車,火箭等等,五花八門,更多的還有民間的。我按圖索驥,周末一一帶了通票拜訪過去,真是大快朵頤,好比飢餓的人進了面包房,只嫌時間不夠。

貴陽來不到一月,便去了黃果樹,黔靈公園,花溪,達德書院 ,陽明祠,甲秀樓,文昌閣。漸漸便去河濱公園,森林公園,南郊公園,順海公園,白雲公園,這一年來,黔靈公園便去過無數次。各地自有其特色,貴陽森林之城,綠山秀水,同事說香紙溝不錯,今天同去了。

山道彎彎,中巴車順勢而上,早進了烏當的群山腹地,來到景區時,已是正午12點多了。老蘭,阿貴,小徐和我早已飢不可耐,點了小魚,鹹肉,土雞蛋,風卷殘雲畢出門,純樸的山民早圍上來,我們談妥一人一匹馬,來回50玩兩條溝就可以了。

看著平時道貌岸然的同事們騎在馬上一顛一顛地走,我不覺好笑。山路漫長,約有十幾公裡,本是閑逛,無所謂速度,馬兒慢悠悠地走,我便慢悠悠地看。兩邊山好高,人在谷中,好比碗裡的一只小螞蟻,道旁的竹葉是那種生命的旺盛的綠色,間或有一朵小黃花雜在其中,前面山岩沒被雜草樹藤擋住的灰色中帶點黃或黑,仿佛水墨山水中的飛白。極目望處,遠方山峰刺破青天鍔未殘。清風徐來,深吸一口氣,閉上雙目,真乃人間仙境。想那些神仙美眷攜手闖蕩江湖,陶醉於此,必能忘了人間的險惡吧。

蹄聲得得,時而上行,時而下坡,馬兒是識途的,那位山民大哥不用怎麼管,胯下那匹4歲小棗紅馬,按人的年齡算來,正是小伙子呢。有時倒也調皮,路上長有野草,便去大嚼特嚼,一棵吃完,再吃一棵,山民便折了一根比牙簽還細的樹枝,高高舉起,卻未落下,愛惜之情,溢於言表。他告訴我此馬再養八九年便要賣了再養小馬,十幾歲的馬,未來的結局,大多會成為人們的腹中之物,想想這些馬的一生,內心惻然。不知是否有一天馬可以與人平等共處,自由弛騁,洗澡打滾,不用再供人類驅使了。

時當夏季,山泉流下,路旁老農吆喝老牛耕地,老牛負軛前行,老農老牛均不是很老,但觀之辛勤操勞,令人同情也倍加珍惜粒粒來之不易。拐過一道彎,農夫村姑蓄水插秧,剛站起的柔綠色小苗在泥水中煞是好看,這便是秋天的希望了。過不了多久,這裡便是金黃的一片,甜甜山泉孕育出的稻米,不知是誰有福消受呢。

潺潺流水聲中,不時有小魚出沒其中,放學小童提了釣杆,手裡提了幾只可憐的饞嘴小魚,石頭上的不知名的小鳥,用嘴巴啄一下腳,再理理翅膀,仰天啁啁,甚是自得,正是“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家養的鳥兒衣食無憂,比起它來雲泥之別了。

名為香紙溝,實與造紙分不開的,路上常有廢棄的木屋,只余柱子頂部之類,裡面雜躺著圓圓的輪子,積滿灰塵,山民大哥告知那就是曾經的造紙工具,他們曾經輝煌過,現在靜靜地睡在那裡了。然終於見到一部造紙坊,外面安著水車,山泉衝下,水流車轉,車轉碾動,碾走了日月年華,傳承了先人的智慧。竹子變成了紙漿,紙漿變成了香紙,香紙變成了祭奠先人的紙灰,紙灰又孕育了滿山遍野的大片竹林,千百年來,日子便在這無窮無盡的循環中流倘了。

兩個多小時的游玩,同事甚是抱怨什麼也沒有,只看了一部水車。我卻甚為滿足,旅行正如人生,沒有什麼目的,上路便開始了。整天的煩事俗務,高樓大廈,尾氣噪音,使我更想到野外走走。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辭官還鄉,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過著閑雲野鶴的生活,每每想起,總令我羨慕不已,要想如此,我怕是退休以後才能夠了。


精選遊記: 貴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