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記(四)——行走平遙,生活平遙

作者: $我就是我$

導讀按:由於世界杯的關系,5月底6月初去山西的游記就一直耽擱了下來,現在球賽結束了,重新送上 (四)行走平遙,生活平遙 在平遙度過5月31日的端午節。那天下午,一邊沐浴著陽光,懶散地漫步在平遙的大街小巷裡,一邊給朋友們發著自創的短消息:“端午節,龍舟急,香甜可口糯米棕!縫香包,掛艾草,雄黃老酒不可少。本人在平遙古城恭祝各位朋友端午快樂!”我的� ...

按:由於世界杯的關系,5月底6月初去山西的游記就一直耽擱了下來,現在球賽結束了,重新送上

(四)行走平遙,生活平遙

在平遙度過5月31日的端午節。那天下午,一邊沐浴著陽光,懶散地漫步在平遙的大街小巷裡,一邊給朋友們發著自創的短消息:“端午節,龍舟急,香甜可口糯米棕!縫香包,掛艾草,雄黃老酒不可少。本人在平遙古城恭祝各位朋友端午快樂!”我的手機不能群發,而手機裡的好友有300人左右,於是邊走邊發,時不時的還找個門檻坐下來休息一會。朋友們的短信回復不斷傳到我手機上,除了表示感謝並同祝之外,大多是對本人竟然在這個時間溜達到了平遙而感到驚訝,既而便是羨慕,再而就是要求我帶特產或禮物回去,更有甚者,竟然罵起我來,估計是剛好在工作當中遇到什麼煩心的事情了。這樣的短信看多了,不免生出一種洋洋自得的優越感來,邊走邊發邊收邊傻笑,弄得剛下課的孩子走過我身邊時,都會用好奇和奇怪的眼神多看我兩眼。後來回到南京和朋友們吃飯,提起這事大家還牙癢癢的,我也因此破費了好多次……

說實話,我很喜歡去古城或者是古鎮,不為別的,只為那種懶散的生活方式,而這或許已經成為我對生活的態度。所以,平遙成為我這次山西之行中的重點目的地了。大都市的生活節奏超快,生活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人,已經成了錢的奴隸,而缺少的,則是自由,這也恰恰是朋友們最羨慕我的地方。盡管他們當中的某些人對我這種“苦行僧”似的旅行方式嗤之以鼻,但是幾乎無一例外的羨慕我的這份自由。最近有老同學來南京出差,大家一起吃飯聊天,只聽得大家紛紛喊累,喊沒有自由。最後矛頭又指向我來,說雖然很羨慕我的生活方式,但是作為一個男人,我的這種悠懶的心態,卻是被他們所鄙視的;又說了男人應該有事業心,應該賺大錢的理論。我也懶得和他們理論,只顧埋頭吃著龍蝦,因為只有經歷了一些事情,你才會慢慢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健康!包括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知足者常樂!我可不想過那種“上半輩子用命換錢,下半輩子用錢買命”的生活。

體驗過麗江的艷麗,體驗過鳳凰的柔美,還有西塘的煙雨和烏鎮的清香,以及宏村西遞的如畫景色。這些都是南方的古鎮。這些南方古鎮都有一個特點:有河流或溪水蜿蜒流淌過整個鎮子。在《紅樓夢》裡,曹雪芹借著賈寶玉的口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 西塘和烏鎮這樣的江南小鎮自不必說,麗江清涼甘醇的雪山泉水,鳳凰緩緩流淌的沱江,都被老驢們一致評價為“南方眾美女”。

平遙則不同。作為北方古城的代表,平遙的特點也就一個字:土!說他是北方漢子,顯然是符合曹先生“男人是泥做的”這一評價的。這種土的感覺是從我第一眼見到平遙城牆時就開始有了。我對城牆一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我生長的城市南京,也是以其號稱“世界第一”的明代古城牆而聞名的,中學時代,學校曾經組織我們繞著整個南京城牆走了一圈。南京的明城牆,使用的城磚多是青色,由於來源不同,故而這青色有深有淺,也顯得色彩斑斕;同時由於當年南京的城牆在建築時使用桐油、石灰和糯米汁作為粘合劑(古代的混凝土),如此豐富的營養,使得城牆縫也成了培養各種植物的好場所,每到夏天,很多地段的城牆便是被一片綠色所包圍。

在進入平遙古城之前,我在中巴上與平遙古城有了第一次的碰面。乘車從喬家大院前往平遙,在看到了著名的“冠雲食品集團”的廠房後,我知道平遙就要到了,心中不免有些激動起來。忽然,眼前出現一片在北方地區常見的黃色。定睛一看,才發現,原來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平遙城牆了。由於要去買火車票,我沒有在古城門口下車,就這麼一直看著城牆,直到他從視野裡暫時消失。而這第一面給我的印像,似乎平遙的城牆不是用磚石砌成,是用黃土夯成的。乍一看過去,確實有些單調,於是不免有些失望。這正印了那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吧。有時候,這種失望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正是由於對平遙不再抱什麼希望,之後的幾天,反倒時時出現讓人興奮的東西。

下得車來,立刻有一群人圍上來,都是電瓶車或者摩托車的司機們,爭相要載我去古城,卻被我一一謝絕了。我從這群人身邊飄過(好像這個詞用得不太合適,我這個體積,加上一個60升的包……能飄嘛?),身後傳來了一些不悅甚至是鄙視的言語。其實這麼大的包,背得確實也累了,而乘車的費用,也並不高,只是我想在第一時間裡最近距離的接觸這座古城,才決定步行前往。走到城牆腳下,我不由得靠近過去,用手細細撫摩著城牆,感受著這超過一千年歷史的古城牆的味道……驀然發現城牆上有幾條裂縫,於是想起前幾年的平遙古城牆倒塌事件,不禁搖頭惋惜。城牆外還有一條護城河,但是由於北方的干燥氣候,早已經干涸,只能看見不太深的河床,裡面也長滿了雜草。關於平遙的城牆,只要你查看一些相關書籍,裡面都會告訴你,平遙有“龜城”之稱,龜像征著長壽。而平遙的城牆,正是按照一只靈龜的形像建造的,座北朝南。而且,為了不讓這只靈龜向南爬走,城牆的建造者們還把靠北的下東門的位置稍微挪了一下,讓人感覺是這只靈龜被栓住了腳。平遙的城牆上,據說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而這恰恰代表了孔子的3000弟子和72賢人。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使得平遙自古成為三晉大地的狀元輩出之地……

與南方的那些古城鎮相比,平遙顯得更加的生活化。盡管古城本身已經就是一個大的旅游景點,居住在其中的平遙居民們似乎並沒有完全受到其影響。當然,影響也是有的,比如古城裡面的民居客棧、小商販、餐廳以及開著摩托或電瓶車接送游客的人們;但是總體來說,古城裡面的居民的生活依然遵循著自己的節奏和方式。於是,如果你早晨站在平遙的城牆上看,你可以看見古城裡的人們駕駛著各種交通工具或者步行穿過各個城門出城,開始他們一天的工作;而傍晚,你看見的將是一條相反方向的人流,下班的人們又穿過城門,進入古城,享受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這時候的西大街靠近城門的地段,儼然成為了一個自發的菜市場,這時候站在下西門的城樓上向下看去,如果不是看見一些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你很可能會有種時光恍惚的感覺;而如果是在街的另一頭,透過嘈雜的市場眺望西門城樓,你又會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歷史與現實,就在這樣一種狀態下,顯得如此的和諧,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我始終覺得這樣的畫面是最美的,在西安的時候,我也曾經騎車沿著城牆走了一圈(不是像大多數游人那樣在城牆上面走,而是沿著城牆根走)。那一圈,讓我收獲頗豐,回到旅館把照片展示給同屋的小弟看,他充滿敬仰之情!其實我的攝影技術也是一般,只是因為抓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鏡頭和場景,而這些鏡頭和場景,說白了,還是歷史的城牆和現實生活的統一:有在城牆下讀書曬太陽,有穿過城門的各種車輛,有在城牆下說愛的情侶,也有在城牆邊現代健身器械上鍛煉的老人家。也許因為從小就是生長在城牆根下的緣故,我一直認為像城牆這樣具有歷史價值的東西,保護是一個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一種歷史與現實的和諧和統一。這其中現實的部分,就是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不僅僅是旅游觀光。我所居住的南京城,前兩年在搞城牆周邊環境的改造,將居住在城牆周圍破舊棚屋裡的居民遷移出去,把城牆打造成了市民日常休閑的廣場。說實話,我曾經一度反對這個做法,因為在城牆周圍的那些破舊的老房子代表著一種歷史的延續,比如“老虎灶”。可是當我看到改造好的城牆和在城牆邊散步的老人,嬉戲的孩子,依偎的情侶以及歡快的寵物時,我知道自己錯了……

回到平遙古城,記得前幾年平遙城牆倒塌了一段,當時平遙政府就想把古城裡的居民全部遷出來,把古城徹底的改造一個旅游場所。這下,不但那些久居古城的居民不同意,就連很多旅游者也不干了。當然,大家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過這卻使得平遙古城的生活氣息相對完整的保留了下來,給旅游者們一個更為真實的平遙。於是,我就行走在這真實的平遙城中,感受真實的平遙生活。

生活是什麼?這是個最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用一生去回答的問題。在我看來,去到一個地方,感受當地的生活,最簡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嘗試當地最正宗的飲食,二是去當地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先說說後一個,因為平遙古城只是平遙縣城的一部分,所以在古城之外還有新城,商業中心,自然就位於新城地界了。那天前往王家大院和雙林寺游覽,華燈初上時從汽車站返回古城,剛好一路經過的就是平遙最繁華的地段:超市,商場,飯店,小攤,排檔……此時又剛好是下班的時間,那裡的熱鬧便可想而知了,除了沒有大城市的那些“高檔”商品,除了那些商店的裝潢有些“土”之外,人頭攢動,商販叫賣,以及商場門口的表演,一點都不比大城市遜色。我也在一家商場門口的表演前駐足,雖然歌手的水平不怎麼樣,舞台的設計也挺土的,但是觀眾們都樂在其中,他們需要的,是一種工作之後的放松。剎那間我在想,這或許就是小城市的好處吧,沒有大城市的那種壓力,也沒有那些苛刻的要求和無盡的欲望。你看那些觀眾的面孔,不論他們是本地人還是游客,所有的人都顯得那麼開心,那麼滿足。

生活當中,吃自然是最主要的,多少年前老祖宗就說過:“民以食為天”。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享受當地的美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項目。要想感受到最普通,最真實的當地人的飲食,還真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在現在這樣一個旅游產業日漸發達的社會,很多當地特產性的飲食,都有一種專門做給旅游者吃的趨勢,特別是在平遙這樣的以旅游為主要支柱的城市裡。在平遙的日子裡,讓我印像最為深刻的吃飯經歷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在從雙林寺回來那天晚上,一邊往古城裡走,一邊留意附近有沒有可以吃飯的地方。漫步到下西門外的時候,一個排檔徹底的吸引了我的眼球:這是一個緊挨著城牆的排檔!城牆腳下擺放著塑料的桌椅,旁邊還堆放著幾通生啤酒。至於菜,倒沒什麼特別的,就是一些家常菜,加上當地的一些特色菜而已。雖然不是太能喝酒,但是我還是要了一杯啤酒,點了兩個菜,坐在那裡,慢慢地吃,看著來來往往穿過城門進進出出的形形色色的人們,那種愜意的享受,至今還難以忘懷。第二次則是在離開平遙當天的午餐和晚餐。最後一天,我漫無目的地在街上溜達,快到吃午飯的時間了,正愁著去哪裡吃飯時,看見在離我住的客棧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賣熟菜的攤子。很明顯,在那裡買熟菜的都是古城裡的居民,看得出來,老板和他們還都挺熟悉,一邊稱菜一邊還跟他們聊天,雖然聊了些什麼我不太明白。這時我突然有些激動:這不就是我一直在尋覓的東西麼:感受古城居民最真實的生活!我加快腳步走近前去,發現這裡賣的東西還真是豐富,有肉類,有蔬菜,竟然還有做好的面食,甚至包括了一些平遙特色的面食。小攤的生意真的不錯,老板和老板娘一直忙個不停。讓我有些驚訝的是,在這樣一個旅游勝地,對於我這樣一個來旅游的外鄉人,老板竟然表現出了一些不習慣,因為我不斷地在問各種菜分別是什麼以及是什麼價錢。看樣子來他這裡買菜的還是以居民和熟客為主,對於我這樣一個幾乎要把每一種菜問一遍的人,倆人已經有些表現出了不耐煩的感覺,畢竟他們是在忙碌當中回答我的問題的。我也不忍心再折磨夫妻二人了,牛肉、雞肉、蔬菜、面食各買了一些,只花了我10塊錢!拎著四五個塑料袋回到客棧,在餐廳坐了下來,住了幾天,客棧裡的人都和我混熟了,二話沒說扔給我一雙筷子,還一個勁的說我是絕了。那頓飯,吃得特別有滋味,而且還沒有吃完,還留了一點當晚飯……

其實還有平遙縣城的火車站,因為行路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印像中似乎除了小時候去外婆家曾經在比這個還小的小鎮車站等過火車之外,就很久沒有在這樣的車站的候車了,更不要說是晚上在這樣的小站等車。雖然曾經乘坐的火車慢車有停留過一些小站,但是我的起點和終點一般都是大城市,所以也只是在火車上匆匆經過這些小站而已。離開平遙的那天晚上,乘坐的是晚上11點半的火車。提前約半個小時到達車站,只有寥寥的旅客等待上車,大概數了一下,絕對不超過20個人。沒有大車站的那種嘈雜與喧囂,也沒有大車站那種人流不息,大家都在安靜的等車,因為站小,因為人少,似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親切起來。穿過地道走到月台,一切都顯得那樣的寂靜,那樣的安祥,寥寥數人散落在月台上,空氣也似乎變的清新。有人在抽煙,煙頭的紅光忽明忽暗,那感覺有些奇怪。我看著夜空,突然有一種要留在這裡的想法,於是閉上眼睛,深呼吸,享受著這份大城市裡難得的寧靜。直到一聲刺耳的汽笛聲劃過夜空,一束刺眼的燈光從遠處射來,打破了這份和諧。我不得不上車,但是卻喜歡上了這樣的感覺,一路都在尋思著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在這樣的小站等車,尤其是等夜車……


精選遊記: 晉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