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山西好風光之九——綿山、張壁古堡

作者: dyx雲游四方

導讀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裡處,屬太岳山脈,地處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余公裡,海拔20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余年,曾在飢餓時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回國為君後,介子推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四處派人尋找 ...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裡處,屬太岳山脈,地處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余公裡,海拔20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余年,曾在飢餓時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回國為君後,介子推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四處派人尋找均無果,為逼迫介於推出山,聽信了部下的“餿主意”,采取放火燒山的辦法,想把介子推和他母親逼出來,哪知介子推寧死不屈,被大火燒死了。晉文公得知後,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又將“環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並決定於每年清明節的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飯,這就是所謂的“寒食節”。7月23日早上,我又來到了賓館對面的停車場,等候去綿山的中巴車,但是我等了將近1小時,也沒有看到一輛去綿山的車。這時,停在停車場邊上的那些個體車主開始活動了,什麼樣的“故事”都會編出來,其目的只有一個,騙你上車,然後宰你!我和一對來自大同的夫妻上了一輛夏利車,講好每人10元送我們上去,車剛出城就停下了,司機說每人10元只送我們到山門口,那裡離售票處還有好幾公裡的上山路。這招數和前幾天上恆山時所遇到的一摸一樣,經過討價還價,每個人再加10元錢。行車途中,司機反復向我們推薦包他的車玩一天,由於他一開始就騙我們,毫無誠信可言,所以我是絕對不會包他的車!最後,他又向我們兜售他手中的門票,我也沒理他!買了門票,60大洋,我進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游客中心,詢問今天到底是怎麼回事,小姐“抱歉”的告訴我,“今天有許多學生團隊,……幾乎所有的車都去跑團隊了,……至於散客我們也沒有辦法了……”那我問,下午4-5點是否有車下山,她說不一定有,建議我下午3點來碰碰運氣……我一聽,完了!!!“三佳綿山”不愧為一個不講誠信的企業,關鍵時候就見利忘義了!因為他們無論在網上,還是在各地的辦事處,都信誓旦旦地存諾:“一年有365天,我們天天有班車接送散客上下山!”但就是在2008年的7月23日,他們為了做“大生意”,把幾百個散客的利益拋棄了。其實他們這樣做是非常愚蠢的,千把個學生團隊的收益肯定比幾百個散客的收益要低,而且造成的影響是十分惡劣的。這幾百個散客來自祖國各地,回去一忽悠,你們的損失就更大了!!!由於下山班車沒有保證,所以我只能調整游覽方案,比如說,水濤溝等景區就不去了……第一站就是龍頭寺景區,那裡有綿山牌坊、龍頭寺、百龍壁、南天門等景點。穿過隧道(即慈雲洞)或經過綿山唐市,都可以來到第二個景區——聖乳泉,那裡兩山對峙,怪石嶙峋,風景絕佳。前有乳房似的石峰,泉水垂滴於下面石池中,水質清涼透明,沁人心脾,這就是“聖乳泉”,俗稱“母奶頭”。過棧道到小須彌、中岩寺,可見白雲洞內湧出雲團,變幻莫測,令人驚嘆。沿公路再往前走,我來到了綿山最著名的“大羅宮”。“三清上,曰大羅”。綿山大羅宮依山而建,層樓迭閣,青牆金瓦,畫棟雕梁,建築面積達一萬多平米 ,為“天下第一道觀”,號稱可以與布達拉宮媲美。主要有財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鬥母殿、三清殿、星宿殿、靈霄殿、九曜星君殿、六丁六甲殿、五老君殿、藥王殿、混元殿、藏經閣、講經台,集道教殿宇之大成。獅子山雄獅背馱整座宮殿,形像逼真,威武生動。白雲洞高懸於絕壁,常有白雲飄出,為陰雨前兆。白雲庵內唐代《金剛經》石刻,更為稀世文物。大羅宮復修於唐玄宗時,後因戰亂,只留殘跡。現在的大羅宮是在原址上恢復修建的,為依山而建的十三層仿古建築,高110余米;建築群總面積為三萬余平方米,為全國廟觀之最。游覽大羅宮,如步步臨仙境,步步升高。在大羅宮之上的懸崖絕壁上飛人掛祥燈,可歲歲降光明。這裡還有壯武侯宋昌大羅道館掛祥雲牌、漢文帝減免中都三年租稅的歷史故事。游覽綿山,一定要有爬山的體力,幾乎絕大多數的景點都要爬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台階才能到。我的腳力很差,經常是望景興嘆,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大羅宮有收費電梯,我上下都坐電梯。繼續沿著公路向前,就是天橋景區。天橋是一處長300余米,寬不足1米的世間奇特的雲中棧道。上離山頂200余米,高出雲表;下距溝底300余米,懸於半空。多雲天氣漫步橋頭,人從橋上過,雲在腳下湧,平步青雲,飄飄欲仙。正殿主要有“三洞大教主”之一的神寶君塑像。兩側為“南北五祖”、“七真人”及眾仙殿。橋下長洞內塑有老君歷世應化身,以及我國古代四位發明家的造像。真武殿、天蓬殿、三官殿、水母殿、二郎神殿塑像均為唐宋風格。當年介之推攜母來到這個地方,見上方祥雲繚繞,便登臨朝拜。上來後方知是太上老君修行煉丹的道場。玉清和上清也常來這裡同太清共同切磋道法。他的護法神為一條玉龍,盤旋於此守護道場,這就是天橋的來歷。這裡也有電梯,我又坐了一個來回。剛從天橋上面下來走到公路邊,我看見有一輛綿山的中巴正在上山,這是我在綿山旅游的一天中,看到的唯一一輛中巴車,我急忙上車,一直坐到雲峰寺,少走了幾公裡的上山路。雲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於抱腹岩而得名。始建於三國曹魏時期,距今已有1700余年。抱腹岩坐東面西,高60米,深50米,長180米,分上下兩層,抱二百余間殿宇、館舍於“腹”內,容兩千年歷史文明於其間,為天下“絕無僅有”。主要景點有毗盧殿、玉皇閣、空王殿、五龍殿、迪公洞、鸞公洞、五龍松、鐵索嶺、《大唐汾洲抱腹寺碑》等四十余處。寺內供奉有當地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空王志超是漢人中第一個成佛的,塑像為包骨真身。寺內還保存有許多唐、宋、元、明碑刻、雕塑,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抱腹岩頂壁掛鈴,場面驚心動魄,令人贊嘆叫絕。岩左側現建有四星級的“雲峰墅苑”。雲峰寺已成為一個拜佛、觀光、旅游、度假的理想處所。但是要想爬上抱腹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00多個陡峭的台階,讓人們望而生畏。旁邊的轎夫趁機“哄抬物價”,從旁邊的坡道上抬一個來回居然開價200元,真是黑透了!!!由於我前面保存了體力,這100多個台階,終於讓我一下子衝了上去。下來之後,已經是下午1點了,吃了一頓質次價高的午餐,再也沒有興趣往前走了。在這裡,我要說一句不中聽的話,綿山的景點再好,絕大多數是重新建造的,不是原汁原味的真品!再加上沒有交通車,光靠兩條老腿走路,那是肯定不行的。無奈之下,只能往回走。沿途看了朱家凹、一鬥泉、介休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紀念亭、舍利塔林等景點。朱家凹,與明代朱家王朝有關。明太祖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曾在這裡修行拜靈寶天尊。朱元璋稱帝後,認為他當皇帝是天尊顯靈的結果,於是偕堂妹上綿山祭拜。一陣清風將其妹頭上的芙蓉花吹落,地上便長出了至今仍生長旺盛的芙蓉松。後來朱元璋又派其第十七子朱權(號涵虛子)上綿山修復靈寶殿。現在的洞玄洞是在原址上擴建的,為靈寶君的道場。主要供奉靈寶天尊和十方天尊,以及三茅真君,北天師、陳摶老祖、三豐祖師。靈寶天尊像高5米,塑於石窟內,古樸典雅,風格獨特。朱元璋第十二世孫、明世宗朱厚熜篤信道教,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上綿山祭祖時敕建醮齋法壇。此處還有神龕、盤龍梯、迎仙松等景觀。一鬥泉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綿山缺水、樹木很少。玉清元始天尊雲游到此,見此情景,動了慈悲之心,用拂塵將東海中的水灑到綿山上,頓時綿山綠樹成蔭。為了讓綿山上的水世世代代永不干枯,又留了幾滴變成泉水。這裡的一鬥泉,便是其中的一滴。另外幾滴留在了鐵瓦寺、雲峰寺、五龍寺、李姑岩等處。人們為紀念他老人家普救眾生,在此修了洞真宮。總而言之,綿山山古水活、古跡眾多,又有大量的古老傳說,正在以其鮮明的個性擠身於我國的名山之列。但是,靠目前的管理水平和誠信度,似乎還要等上若干年!!!下午3點不到,我回到了地處龍頭寺景區的綿山游客中心,得知沒有車下山。什麼時候有?還是不知道!我只能到檢票口攔下山的車。下山的車不少,但是,不是滿員,就是包車。好不容易攔下了一輛車上載客的出租車,司機竟開價100元,我笑著回答說:請你等你會兒,剛才還有一位願意出200元的!經過還價,30元送我回介休的賓館。綿山一日游終於結束了,也是我這次出游中最不滿意的景區。玩得最不開心!24日早上,我來到了火車站正對面的一條馬路右邊,那裡有一個叫東方嘉園購物廣場的地方,門口有小面的去龍鳳鄉。張壁古堡就位於介休市城區東南10公裡的龍鳳鄉張壁村,背靠綿山,面對綠野,海拔1040米,周圓13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順便說一下,如果你有車,在下綿山時,右邊有一條路,直通張壁古堡,不必再回介休繞回去。古堡建於公元619年,為隋末劉武周抗擊李世民所築。古堡四面封閉,並有小甕城,堡內遺存的歷史街區和大量古建築,是研究古代城堡的重要實物標本。地下築有立體三層、縱橫交錯、攻防完備的長達5公裡的地道,距今已有1380余年的歷史,是國內罕見的古代地下軍事遺址。我在那裡等了20多分鐘,一輛小面裡終於擠滿了十幾個人。司機開車很快,不到半小時就到了龍鳳鄉。大多數乘客都下車了,除了我和司機,還有兩個人,他們是張壁古堡裡的導游和居民,從介休到龍鳳一個人4元,司機收了我10元錢,把我送到了張壁古堡。由於我事先知道古堡裡有地道,所以我花20元錢,請了和我坐同一輛車到古堡的小姐做導游,另外門票40元。整座古堡順地勢而建造,南高北低。從堡北向下俯視,左、中、右各有一條深溝向下延伸。堡南則有三條向外通道,堡西為窯灣溝,峭壁陡坡,深達數十丈。堡東居高臨下,有溝塹阻隔,可謂“易守難攻,退進有路”。堡牆用土夯築而成,高約10米。堡有南北二門,中間是一條長300米的街道。街東3條小巷,街西4條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門築有甕城,南堡門用石塊砌成,堡門上建門樓。街道兩側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幾座廟宇琉璃覆頂,金碧輝煌,點綴在堡內;還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見的琉璃碑。到處是古跡勝景,古香古色。看了村口之後,我先隨導游進入了古地道。導游介紹說,張壁古堡地下地道規模宏大,結構奇特,呈三層立體網狀結構,地道長約3000多米,目前開放的地約1000米,主要呈“S”型走向,最高層距地面1米余,中層距地面8-10米,底層距地面17-20米,一般高度2米左右。堡外南北面溝中有洞口,既可作為進出口,又可用作哨位。在導游的指引下,我們還看到道內留存有氣孔,通於溝塹外,還有隔井直下三層底部,古堡內現有水井六口,每口井的井壁上均開有洞口或洞門,有洞口的可垂繩索系水桶汲水,供地道內人畜飲用;有洞門的搭木板跨過井筒可直接進入另一通路;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離不等,是放置油燈的地方……在昏黃的燈光下充滿了詭異色彩。 這地道內既有規模較大的屯兵洞、糧倉、馬廄,又有陷阱、伏擊坑、射箭坑、淹水道、通訊道、瞭望孔等軍事設施,還有排水道口、逃跑出口,並有井從頂層直通底層,進、退、攻、防、藏、逃靈活多變,可屯兵萬人。專家們認為,這古地道屬於守備築壘式的軍事戰術設施,設計暗含‘六壬奇門’之術,神秘詭譎,設計思想超前,在國內獨一無二。導游說,古堡內的11口水井,至少有8口水井和地道相通,因此專家認為,張壁古堡的三重軍事防御體系,攻守兼備,環環相扣,堪稱古代軍事工程的傑出範例。在參觀過程中,出了一個意外:突然停電,地道裡漆黑一團,我與導游在黑暗中等了幾分鐘,還好有美女陪著,否則真的有點害怕……看完地道,我隨著導游在古堡內游走,才發現張壁古堡留下來的古代建築真不少,那些金碧輝煌、流光溢彩的,大部分都是明清遺物,如建造在北門丁字門頂上的明代空王佛行宮,殿內塑主像為空王佛,山牆繪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畫;殿頂是明代的三彩琉璃裝飾,不僅形像逼真,栩栩如生,而且刀工細膩,精致耐看。導游告訴我,最珍貴的是在行宮前廊下有兩座罕見的琉璃碑,通體琉璃燒造,孔雀藍底,黑字書寫,碑額為青黃綠二龍戲珠,兩邊藍黑龍紋花卉裝飾圖案,給人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據導游介紹,經過專家考證,這是我國目前唯一發現的琉璃碑,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張壁古堡內還有一個小小的用於拒敵的“甕城”,還有一對小巧的鐘樓和鼓樓,使之完全具有完整的城市形態。 張壁古堡蘊含的諸多建築之“謎”,引起國內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這座集軍事、宗教、民俗、民居於一體的 “古代袖珍小城”, 在國內是極其罕見的寶貝,它積澱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古廟神佛異,明堡暗道奇”。既不同於晉商諸大院的“大院文化”,也不同於平遙古城的“古城文化”,是晉商文化的特例。出了張壁古堡,發現沒有車下山到龍鳳鄉,這時導游幫我介紹了她的一個美女同事,她有私家車,我出10元錢,她送我到龍鳳鄉,我再坐面的回介休。馬上回賓館取行李,坐11點的汽車去洪洞縣……



(綿山的中心——大羅宮)



(懸崖邊的賓館)



(抱腹岩)



(張壁古地道的剖面圖)



(古堡的甕城)


精選遊記: 晉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