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自駕游神州-大西北-(二十一)吐魯番旅游

作者: 賽馬50

導讀(二十一) 吐魯番旅游早起到鄯善市中心溜一圈,順便解決早飯。 滿街都是高鼻深目,眉毛幾乎連在一起的維吾爾人。除了公安、工商等工作人員外,多數人不懂漢語,只聽見“別呀,別呀,吐魯魯”的維語。 終於見到新疆人常吃的馕了。大街上,一個維族女人從爐子裡取出大餅來,正在敲打附在上面的草灰。中間薄而邊緣略厚,直徑二、三十公分的價僅一元,很好吃。 � ...

(二十一) 吐魯番旅游早起到鄯善市中心溜一圈,順便解決早飯。

滿街都是高鼻深目,眉毛幾乎連在一起的維吾爾人。除了公安、工商等工作人員外,多數人不懂漢語,只聽見“別呀,別呀,吐魯魯”的維語。

終於見到新疆人常吃的馕了。大街上,一個維族女人從爐子裡取出大餅來,正在敲打附在上面的草灰。中間薄而邊緣略厚,直徑二、三十公分的價僅一元,很好吃。

離鄯善西行約四十來公裡,路標顯示,左行向南9公裡是火焰山吐峪溝。

熱辣辣的日頭烘烤著大地,滿山土紅色,石頭都烤焦了。當年唐僧師徒四人過火焰山西行受阻是有事實根據的。寸草不生,滴水沒有,據說這裡年降雨量16毫米,蒸發量高達3000毫米,即使有點帶水滴的雲彩,到了這裡還沒等落下來,便又被烤到天上去了。

吐峪溝實際是一條大峽谷,可能在久遠的洪荒年代,這裡有過洪水,否則那深深的峽谷是怎樣形成的呢?

峽谷的南頭一片翠綠,是當地維族人用天山雪水澆灌的綠洲。

門票每人20元,我們沒有進去。在路上已俯瞰過大峽谷的風光,沒必要再花錢進去看幾個洞穴。

與一對維族老人用漢話、維話半通不通地糾纏了半天,買了點又大又甜的桑櫻,一張吐魯番游覽圖,還有一頂維族小方帽。戴上去後,路上許多人都以為我是維族老大爺了。

維族村莊裡到處都是葡萄園,村裡路邊多是挺拔筆直的白楊樹,和高大的至少有四五十年的杏樹。

途徑高昌古城,還是沒有進去。只在外面照了幾張相:高大的,大部分已坍塌的土牆。

走上了312國道不遠,道右邊是一面火紅色山體。山根就是用來收票的人造景觀“火焰山游覽區”,門票每人20元。

景區裡面依《西游記》故事,造了點唐僧四人的塑像,又在空地上,不知用什麼材料圍了一個大圈,稱“煉丹爐”,實在無趣。

搞旅游開發的人肯定想把整個火焰山包起來,以便收門票。但那是連孫悟空都解決不了的難題。

我們以“火焰山游覽區”為背景,給賽馬留了影。一個小伙子過來,要收停車費,我說:人還沒下車,怎麼收停車費?他又說要收照相費。我問誰規定的?他說領導說的。我告訴他,領導的話沒有寫在游客須知上,我們不交錢。回去告訴你們領導,把照相收錢的話寫在大門上。

放了賴,開車便走。又跑了不過三十來公裡,來到吐魯番,右手是鼎鼎大名的葡萄溝,門票每人60元。

太貴了!我們為自己找不去參觀的理由:葡萄未熟、景觀人造、耽誤時間等等。

在吐魯番市內,我們專程去找坎兒井。這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尋找並參觀的景點。

門票每人20元。為方便游客參觀,在還在使用的坎兒井裡開辟出道路,配上說明的問題,以便讓人們了解這一無比偉大的古代工程。

坎兒井由豎井、明渠和暗渠組合而成。從天山引來雪水,澆灌整個吐魯番地區。使得這一片毫無人煙的火爐裡有了清涼,有了生命,煥發了勃勃生機。

坎兒井與萬裡長城、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大工程。目前長度為5000公裡,澆灌多少畝良田我沒記住。

展覽區對面有幾家維族人開的民俗園,免費休息,免費品嘗水果,免費欣賞歌舞,表現了維吾爾族人的熱情好客。他們的收入來自於客人臨走時購買的葡萄干。但卻決不強賣。

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除了留作參觀外,只有坎兒井還在發揮巨大的實際作用。

驅車到了交河古城。

巧遇在坎兒井參觀時見到的一個穿紅襯衣的濟南小伙子,分外熱情。

告訴我們,今年三十四歲。此次旅游為公差順便。他自小由母親一人拉扯長大,三年前母親病故。在醫院的最後二十天裡,他每天只吃一頓飯,僅僅四元錢,而母親的醫藥費,每天高達兩千元。在全部積蓄就要花光的時候,他做出了賣房的打算。他想好了,即使媳婦為此與他分道揚鑣,也在所不惜。母親走了,沒有讓他賣房,卻給他留下了一千元錢。

母親走了,他思前想後,總有一個“悔”字,總感到對母親還有做不到的地方。

唉,有那麼一句話“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只要老人生前高高興興,何必死後年節不忘地磕頭燒紙走形式?

與小伙子一起游覽交河故城。門票每人40元。

是建在兩條大峽谷中間一塊高地上的古城廢墟。

歷史十分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已存在,叫“車師國”。居住人口曾經上萬,僅水井就有三百多眼。縣署、警衛室、佛寺、民宅等建築基礎走向依稀可辨,後來可能因宗教紛爭,使這地方逐漸敗落,成為一座死寂的空城。

占地22萬平方米,因當時全部由土坯建造,現在看來,滿眼的土黃色,中間鋪了一條方磚道,供游人行走。

一兩千年的繁華,轉瞬即逝,在藍天白雲襯托下的廢墟讓人浮想聯翩。

離開交河故城,走了三十來公裡失修的柏油路到托克遜,上一條高速路,直奔庫爾勒。

沒走多遠,開始連續地爬坡,兩旁是同戈壁灘一樣死寂的禿山。我們終於爬出了吐魯番盆地。

盆地裡的溫度絕對值得一提。在坎兒井參觀時,有人告訴我們,今天氣溫38度,但有意思的是:烈日下,酷暑難當;轉身到樹蔭下、或牆壁陰影處,馬上清涼起來,是這裡濕度極低的緣故。不像中原地區,一旦熱起來,到哪裡都一樣,“悶熱無處不在”。



(n)



(n)



(n)



(n)



(n)


精選遊記: 吐魯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