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游後記

作者: 翡翠生活

導讀天津游後記 拖了很久才提起筆,原本清晰的記憶竟已十分模糊,連出行的日期也無法確定了,幸好保留了一堆資料,其中有一張回程的登機卡,九月十九日晚七點從天津濱海機場回滬的。在天津三天,那就應該是九月十七日去的。 我們住的是利順德大飯店,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外資飯店,始建於1863年。慕名前往,特意預定了當年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定情的215房。在十九世紀後半 ...

天津游後記

拖了很久才提起筆,原本清晰的記憶竟已十分模糊,連出行的日期也無法確定了,幸好保留了一堆資料,其中有一張回程的登機卡,九月十九日晚七點從天津濱海機場回滬的。在天津三天,那就應該是九月十七日去的。

我們住的是利順德大飯店,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外資飯店,始建於1863年。慕名前往,特意預定了當年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定情的215房。在十九世紀後半葉的中國,天津作為離首都最近的對外口岸,地位和繁榮程度都要高於上海,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電梯和第一門電話都是在這裡首次投入使用的,作為一個上海人,這是我以前所不知的。

飯店的走道裡掛滿了歷史圖片和歷史介紹,發現不少著名的“賣國”條約都是在這裡簽訂的,北洋直系軍閥的總部也是在這裡,孫中山北上的時候,就住在這裡,至今還保留著總統房。飯店的股東在當時對中國時局有巨大影響,據說袁世凱的發跡就是拜這位老外所賜(這絕對是一大發現,有興趣的同志可以去飯店詳細了解),還獲得了慈禧頒發的一品頂戴呢。 走道裡昏黃的燈關和大綠花的歐式地毯,配上無數寫著故事的鏡框和銅板,活脫脫一段時間隧道。房間裡的擺設也是老式的,我所見過的最古式的電話,好看的吊燈,雕花的舊家具讓我忙著拍照好一陣子。

飯店裡還有一處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班禪的房間。 這是一間套房,解放後,班禪進京,路過天津,就是住在這裡,據說住了挺長一段時間,訟經傳法,還留下了許多祭拜的實物,多種器皿和五顏六色的礦石以及一張“御用”畫師用礦石做的畫像。 我們請飯店工作人員為我們打開了房間,有幸瞻仰了這些遺物,班禪的畫像挺神的,在房間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感覺他正視著你微笑。

天津我們有朋友,老公多年的好友,香港人BILLY,娶了天津太太VIVIAN,帶著他們可愛的女兒來機場接我們,拉著我們去了洋貨市場和濱海新區。 VIVIAN非常漂亮,身材絕佳,有了一雙兒女後,過著忠於自我的生活,對畫畫和美服有著美好追求,據說她家客廳裡掛著她的佳作,很不錯的。 當天VIVIAN把長發用極漂亮的發卡別起,穿著藍色的T恤,非常優雅。 寫道這對夫婦,想起去以前頗費了一番心思挑禮物給他們。考慮再三,覺得送什麼禮物沒把握,還是最保險送應時的月餅比較好。不知他們是否會想到,這兩盒月餅不是我們收到後再轉贈的,而是花了時間特意挑選的,一盒是香港美心的給BILLY,一盒是上海功德林的算本地特產。

洋貨市場沒有什麼值得稱頌的,此坊間沒有什麼真正的舶來品,瞎逛一圈,買了幾樣現已證明完全無用的東西:一個子彈做的坦克(在機場差點被沒收了),三只不便宜的手表(已經不走了)。 中午和他們一起吃了著名的天津海蟹,味道還可以,但比期望的差了一些。下午過塘沽,驅車去了濱海新區。 同志們知道天津泰達吧,殊不知,泰達TAIDA其實是天津開發區的首字母縮寫,該公司也就是新區的開發公司,政府機構。濱海新區干淨整潔,和浦東新區有些像,但還處在開發的初期。 天津人都說新區好,勸我們在這裡買房子,原因我們當晚進了市區馬上就明白了。

什麼是“都市裡的村莊”? 天津對此做了最好的注釋。 青少年時期的點點滴滴記憶在這裡一一浮現,變得清晰。 電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是近年在天津拍的,看得時候我還以為講的是八九十年代的故事,一個勁的往回想,大家就可以想像天津的城市面貌了。 老公公司在天津有辦事處,一個熱情的天津姑娘小小郭在我們聚餐後,帶著我們去看天津的最佳旅游景點,一座海河上的新橋,兩邊有古典神話人物的高大雕塑,打著泛光照明。。。很一般。 天津作為直轄市,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口岸,這樣的城市建設真有點寒酸了。小小郭還帶著我們去看了一些正在建設中的老洋房,和上海的風格挺有些不同。可能除了上海,天津是我國老洋房最多的城市了,第三天我們去了五大道,更是高檔老洋房的聚集地,這是去之前,我所不知的。在武漢的時候,親戚帶我們去看漢口的老洋房,數量、規模和天津的沒法比了。

天津的第一頓晚飯是在利順德飯店底樓餐廳和天津辦的劉義、小郭和小小郭一起吃的。 劉義向我推薦了幾部恐怖電影(比如,死神來了,一回上海就從好友陳敏處借覽了)。小小郭是本地女孩,充分展示了衛嘴子的功力。 天津女孩很自信,也很會持家,而且對老公的管理很在行,似乎勝過上海女孩一籌。

寫到這裡,我開始疑惑究竟在天津住了幾日。第二天去的大悲禪寺和BILLY夫婦一起吃的中飯,下午逛了鼓樓和廣東會館,第三天去了楊柳青,第四天是五大道,看來應是住了四晚五天才對。

我們是坐出租去的廣東會館,南門裡大街。 但司機對這個地方根本不認識,據說南門裡大街拆得也差不多了。 想當初,名動一時的楊小樓梅蘭芳都是在此登台唱戲。如今就位於最熱鬧的鼓樓旁邊,卻不為人所知,如此落魄讓我好生感慨。這所會館的建築很漂亮,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原為廣東旅津人士設立的集會住宿機構,現被辟為天津戲劇博物館,可能什麼東西一成博物館,也就意味著昭華已去,被世人拋棄了。 博物館的名字是鄧穎超所寫,裡面的戲台裝修讓我大開眼界,戲台四周現已做成了展示廚櫃,內置精美的京劇人物模型,並有詳細的角色介紹,數量之多,別處少見。 觀眾的八仙桌正對戲台,且戲台不高,就和演員的距離很近,套句時髦的話,可以說是零距離。後台的擺設也是很有意思,門鎖著,是那種半高的門,我翻了進去想探個究竟,被警覺的工作人員及時制止了。

前段遺漏了大悲禪寺。 印像中挺破舊的,只有弘一法師紀念堂讓我駐足看了一會兒。 旅游攻略上介紹,大悲院的素齋一直蜚聲遐邇,將豆制品化腐朽為神奇。 於是我執著地尋找此地的素齋。找了很久,在一偏僻處看到吃飯的人,尋跡而去,只看到客飯供應點,毫無特別之處。據說素齋早就停掉了,只對特別人物特別時段才有,味道也不清楚怎麼樣。 看來又是以訛傳訛。

當晚去了起士林,一俄式餐館,1908年由起士林(KISSLING)創辦,位於和平區浙江路上。門面不大,且餐廳在三樓,拾階而上,牆壁上有許多老照片介紹創辦人和老飯店的情況。我們點了俄式紅菜湯,奶汁烤蟹蓋,奶油雜拌等等,有點記不清楚了,味道不錯。紅白格子的台布和四周牆上的老照片營造出了不少懷舊氛圍,值得一去。飯後,我們步行回酒店,依偎行進在幽靜的像徐彙余慶路附近的馬路上,很是浪漫,過了市政府,就回到酒店了。

第三天依計劃前往楊柳青,此鎮拜訪了三處:華北第一豪宅石家大院、楊柳青年畫館和一個不知名的私人收藏館。

石家大院裡,我們夫婦不知拍了多少照片,尤其是注重細節的劉太太,建築上的點點滴滴讓我激動不已。該院落是遵循中國傳統布局始建於1875年的深宅大院,剛進去就像進了迷宮,從西往東,分布了花園學堂、風雨長廊、戲台花廳佛堂、百米甬道、五層內室院落和三個大跨院,有數不清的門和回廊,身處甬道和長廊之中能感受到極強的縱深感和序列感。 整個建築用料也極為考究,磚瓦多來自蘇州、臨清,木料分為楠梓、楸柏等硬木,均來自雲南貴州,其建築工程多多為青石高台,磨磚對縫,非常精細。

石府的戲樓建築設計十分精妙,冬暖夏涼,音響效果極佳,且十分富麗堂皇是許多影視劇的拍攝基地。 我最想多書幾筆的是門,一是三扇垂花門,二是西洋們,三是邊門。石府以荷花的“含苞待放”、“花蕊吐絮”和“籽滿蓮蓬”三個花態為圖案建造了三座門,形成了“垂柱聯姻”,用以像征主人一生美好的願望。 我們按圖前往,果然是惟妙惟肖,三種花態既美麗又寓意深長。西洋門有著西式的羅馬柱和圓拱頂,門樓上的兩面磚雕的旗子,圖案已毀,據說當時是五色旗和九星旗,取國泰民安之意,在標准的中式大院看到這樣的正宗的一扇西洋門,給人不少驚喜。不同的邊門有不同的造型和名字,很是動人,反正我是坐在那裡發了很久的呆,每一處都值得細細體會。 還有一個小細節,有一塊磚似不經心留在屋頂上,路人告之,那時因為主人姓石,所以石頭高高在上,多有意思。

楊柳青年畫館,主要展示楊柳青年畫的歷史沿革、代表作和勾、刻、印、繪、裱五大制作工序。此畫始於明末清初,當日使用的木版雕刻工藝在明末已達到黃金時代,繁盛之時,此地“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 楊柳青由於地處京都門戶天津,受文人畫影響,除民間畫師外,更有文人畫師的參與,從題材、體裁、內容到形式都遠超出其它地區的年畫,在生產工藝上除了采用當時普及的價格低廉做工簡樸的套印外,唯有楊柳青年畫運用了大量彩繪工藝,印畫結合,獨樹一幟。 年畫的內容和傳統的中國文人畫很不同,畫的多是大頭娃娃、門神、財神和通俗故事,顏色鮮艷,喜氣洋洋。 我們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請了兩張門神,大紅的底,很威風。 當日的畫師是張克強,愛附庸風雅的老公和人家一聊,心一癢就又買了一張文人畫,800多,在我看來此畫既貴又毫無楊柳青的特色,家中又多一積灰之物耳。

轉出年畫館,不經意間進了一所私人博物館。 該處乃楊柳青人“趕西大營”創始人安文忠的私宅。 漂亮的院子,精致的收藏,很值得一看。 我們夫妻端坐在庭院的正座上,中有荷花,後有主客房,拍了一張正照,老公把它作為MSN的照片很久。 整個庭院值得回味的細節很多,好像有一把可以變化的椅子及等等等等,時間一久,難以再描述出來。

第四天,乘馬車游覽了五大道。 為了找到這個乘車的點,走了許久,後發現我們是繞了一個圈子,一開始下車的地方,離乘點很近,我們向反方向開始找,跋涉一個小時才到,終點回到起點。 但我還是很enjoy這段路的,很洋氣,很安靜,很美。 路經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的樓,我還拍了照。 這裡有不少美麗的幼兒園,讓我看了好羨慕,和風微陽下,潔淨溫暖,是美好的童年之所。

所謂的“五大道”,是指和平區成都道以南,馬場道以北,以及之間的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地區的總稱,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歐洲建築風格的花園樓房2000余所,其中最具典型的300余幢,英式89所、意式41所、法式6所、德式4所、西班牙式3所,還有眾多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折中主義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庭院式建築等。 此地曾經是英國租界,又毗鄰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王朝後,許多遺老來此避居,北洋政府40余任內閣中,有兩任民國總統、七任內閣總理以及總長、督軍、省長、市長等百余人下野後在此寓居,力圖東山再起。 此段文摘自五大道的旅游簡介。

可能是對北洋政府這段歷史宣傳的不多的緣故,自以為對中國歷史頗了解的劉太太,看著某某舊居的時候,對這些名字大多很陌生。 看到胡佛舊居的時候,想起來在理順德飯店看到的介紹,此公就是在天津發跡,然後當上美國總統的。 前些時候看金粉世家,講的就是北洋政府總理的家事,感覺以這段歷史為背景的文學題材好像不多。 坐在馬車上,優哉游哉,看看老房子,很愜意。總體感覺天津的老房子比上海的集中,多是當官的蓋的,上海多是經商的蓋的,出身很不同,但沉穩悠遠的歷史建築美是相同的。

寫到此處,要重點介紹一下粵唯鮮餐廳,位於河北路和睦南道交界處,是天津有名的疙瘩樓,即外牆滿是疙瘩的樓。 這是一座四層的歷史保護建築,主入口在二樓,一樓是文物倉庫,整個建築上上下下內庭外觀,非常別致。 現在的主人既在此處開飯店,又把它作為私人博物館,是國家正式認定的AA級博物館。 吃飯的桌上就滿是各種文物,以魏晉石雕頭像為主,據我觀察,服務員的一大工作,就是為文物撣灰,擺放位子。 我四處溜達探尋觀察,間間包間都是古色古香,滿是字畫、文物和各種古典中式裝飾,絕不是一般的幾處中式元素可以比擬的,數量之多,樣式之好看,讓我對它們的來源頗有懷疑,要不是盜墓的,要不就是造假的,後者的可能性大些吧。飯菜的味道一般。

衛嘴子,出名的有候寶林、馬三立等老藝人和馮鞏,相聲界的名人多為天津人。天津口音說段子,非常風趣好聽,我喜歡。 網上查了幾個相聲館子,第四天晚上就去了。一開始很不順利,老找不到,要麼是服裝店,要麼已搬遷。最終找到了名流茶館。和平區新華路177號,和平區文化館二樓,當晚演出的是哈哈笑藝術團,10元一位,茶水免費。真是物超所值,共計七對相聲演員,講了二十幾段相聲,小小的茶座,坐滿了,人也不多,所以距離演員很近,我記憶中好像沒有這麼近看過戲,隨意喝點水,啃點瓜子,聽聽相聲,市民享受,卻有古風,在現代化的大都市比如上海,這樣的平民娛樂,已難覓蹤跡了,光這一點,天津比上海可愛。文化娛樂要貼近老百姓才有生命力,尊為傳統文化瑰寶的,離墳墓就很近了,再次有這樣的強烈感受。 今年好像有個郭姓相聲演員大紅大紫,他就是來自天津像哈哈笑這樣的小劇團的,他們每天都在表演,每天都在娛樂聽眾,我非常尊重並喜愛他們。

天津的相聲裡主人公經常會去百貨大樓,這個稱謂給人一種計劃經濟時代的感覺,恍如隔世,沒想到今天的天津,百貨大樓還是那麼出名那麼重要。 第三天的晚上我們逛了步行街,欣賞了百貨大樓的夜景,一路走來,天津挺繁華的,但有點落伍。

很快就到了歸期了,飛機是下午的。 於是上午我們安排去了古文化街,以經營文房四寶、名人字畫、文物古玩等為主,出名的有泥人張和風箏魏、磚刻劉等等。 我們在泥人張買了不少臉譜,還有一幅鐘馗,准備放在新辦公室鎮妖,新樓正對浦東土控大廈的一個尖角。 滿街的泥人張,哪家是正宗的,挺難說,可能門口有一人多高大泥塑像的是正宗的,反正只要自己看著喜歡就中。順道就是天後宮,是北方少見的供奉媽祖的廟宇,始建於元代泰定年間,並於明永樂年間重建,坐西朝東,面對海河,至今香火不斷,保存完好,據說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

最後一天的早飯是在古文化街附近的耳朵眼炸糕店吃的,很舊,很計劃經濟感覺,味道還可以,吃了什麼已經忘記了,只記得好像那些特色小吃的名字要比味道好很多。 由於對五大道情有獨鐘,下午去機場前的這段時間我們就流連於斯了。 選了個景致不錯的西式餐廳,坐下來,慢慢喝飲料,慢慢看風景。 整個天津游程被我排得很緊,這一刻是松了下來,吃了飽飽的一頓,然後歇著,嗎事也不干。

天津的名人很多,霍元甲的故居我還沒來得及去,小時候看的香港電視連續劇,讓我總以為,霍氏是住在廣東一帶的,最近才知道原來是津門豪傑,兩代總理周恩來和溫家寶也都是海河兒女,此地雖非山水秀麗,但人傑輩出,依劉太看來,發展前景無限,二十一世紀最缺的就是人才嘛。 一不小心,眼光和中央的戰略不謀而合,天津濱海新區開發力度大於上海浦東,已於近期全面啟動,天津的明天會咋樣呢?


精選遊記: 天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