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國度緬甸古都-曼德勒

作者: 天馬行空小馬哥

導讀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80多萬,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語名稱為“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系明東王1857年命名;又因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它為“瓦城”。據說在緬甸的兩大城市:仰光、曼德勒經濟比重幾乎占了整個國家80%,而在兩大城市中� ...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80多萬,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語名稱為“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系明東王1857年命名;又因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它為“瓦城”。據說在緬甸的兩大城市:仰光、曼德勒經濟比重幾乎占了整個國家80%,而在兩大城市中仰光由印度人後裔控制經濟,而曼德勒由華人後裔把持。

曼德勒是昔日緬甸皇朝的最後一個首都,在緬甸歷史上曾有過的多個古都,只有曼德勒的王城被較為完整的保存下來,雖然王宮是被毀後重建的。曼德勒現在已成為旅游的中心,映耀出緬甸古代文化燦爛的過去。主要旅游景點有曼德勒山、曼德勒皇宮、摩訶牟尼佛、獨一無二寺、金廟、古道陀石經院和情人橋等。在曼德勒旅游,一是看佛教勝跡,二是看古代文化,三是看緬甸中部的田園風光。

曼德勒皇宮(King Palace )位於曼德勒古城正中央,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的皇宮。1857年始建,1859年竣工。皇宮呈正方形,邊長2英裡,有四道主門,八道邊門。紅磚宮牆,高7.9米,牆外有寬闊的護城河。宮內有104座大小殿宇,整片建築群均為木結構,精雕細刻,宏偉壯麗,金壁輝煌,但在二戰中被毀。1989年緬政府進行重建,現已部分恢復了往日勝景。 皇宮有兩個地方必定要到,一個是高三十三公尺的瞭望塔,爬上一百二十一級樓梯後,便會鳥瞰整個皇宮及曼德勒市的景色,真真正正可以感受到「大地在我腳下」的優越感,但要注意,行上木制的樓梯級時會"唧唧"作響,太用力時不知會不會塌下。另一個必到地方是博物館,在這裡展出緬甸王用過的物品、少量家俬、相片等等,是唯一可以了解到緬甸歷史的地方。



(曼德勒古城王宮)

曼德勒的名字來自城內最高的山丘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相傳佛主釋迦牟尼宣揚佛法時曾路過此地,釋迦牟尼由弟子阿難(Ananda)陪伴,站在曼德勒山上指著山下廣袤的土地,預言2400年後,這裡將會出現一座繁華的大城。此後曼德勒果然不負所望,在敏東國王的統治下,30年的榮景在歷史中點綴成不朽的一頁。傍晚的夕陽,映照著古城的角樓,滿天彩雲,古城遠山,樹影婆娑,倒影在平靜如鏡的護城河水中生成一幅寧靜致遠的美景。

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位於曼德勒市北面,皇城東北角外約2.5公裡處,海拔326米,為緬甸著名佛教聖地。登上山頂可俯瞰全城。山上山下建有很多佛塔和佛寺。比較著名的有素當卑佛塔等,相傳釋迦牟尼曾到此講道。從山腳有三條各3000多級的石階路通到山頂。近年又修築了一條盤山公路,小汽車可直達山頂。



(曼德勒山)

從曼德勒山的東南口向下望,729座功德碑圈成一片方正。這個號稱“世界最大書本”的Kuthodaw Pagoda佛塔以石碑為頁,正反面都鐫刻著密密麻麻的緬文及古老的Pali經文,內容為第五次世界佛教大會所通過的信條與經文。當年,敏東國王曾召集2400名和尚以接力的方式誦讀經文,足足耗費6個月,才將這本浩瀚的大書念完。黃昏時,雨季帶來的綿綿細雨漫出氤氳,將這裡襯托出肅穆之感。赤腳行走其間,一座座白塔圍住石碑,伸手觸摸那透著涼意的石碑,順著卷曲刻畫的經文,感受著當時虔誠的溫度。



(曼德勒學校裡的小沙彌)

柚木是緬甸最珍貴的寶藏。聰明智慧的緬甸人將其廣泛地用在房屋建築或雕刻上。位於曼德勒市區南方約11公裡處的百年柚木大橋(U Bein Bridge,建於1851年),更能讓人親睹柚木的不朽。長達1.2公裡的柚木大橋由1086根實心柚木建造而成,以“之”字形跨越陶塔曼湖(Taungthaman),這樣的設計可以減緩雨季時大水對橋的強力衝擊。一百多年悠悠地過去了,湖兩岸的百姓仍然靠著這座橋生息。

篤信小乘佛教的緬甸人以無比誠敬的心建起大大小小的佛塔,宣揚著佛陀的偉大。盡管微薄的收入連應付日常生活都捉襟見肘,但他們卻甘願將整個生活重心,甚至金錢投注給佛塔,以赤腳行走表達對佛的尊敬,以金箔為佛加身,他們相信這一世對佛的奉獻會轉回到來世,繼續受到神佛的守護。在曼德勒的千人和尚廟,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眾和尚在黎明初曉時集體外出托缽,再將托缽回來的食物集中,10點一到,兩排長龍般的和尚隊伍便依序領食,領餐時他們會將袈裟密實地縛住臂膀,代表對信徒布施的重視與感恩。

馬哈木尼佛塔(Mahamuni Pagoda):亦稱大金佛,寺內的釋迦牟尼佛像高約4公尺,全身貼滿了金箔,供虔誠的善男信女以及世界各地游客前來朝拜。但女士只能在外廳景仰,不能親近佛身。

哈剛大勇僧院(Mahagandhayon Monastery):這是一家僅僅建立了50多年,卻擁有全國最多的僧人,年齡從12歲的小沙彌到65歲的大住持。僧院內的每日餐食均由信徒供奉,甚至還有遠在台灣的虔誠信徒。



(曼德勒街景)

走在曼德勒的街頭,看著許多當地人雖然十分貧困,但似乎也過的非常快樂,那種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我久久不能忘卻…..,在當地一般看上去住房較好的通常是華人所在地。許多華人在當地是非常有地位的,但由於緬甸政府多年混亂,許多華人都不參政,也導致了緬族人基本不跟華人通婚。華人只能算是經濟強者,政治地位不能與泰國相比。我有幸去參觀了幾個當地華商的住宅,那直接就是莊園,國內都以平米計算,而在曼德勒以畝來計算的。我參觀的姓楊的一位華商家,占地就有40多畝。



(中國駐曼德勒總領事館)

夏天在曼德勒非常熱,氣溫往往會超過40度,而當地電力非常緊張,所以通常有錢的人家都自己用發電機發電供給空調,按國內的觀點這是非常奢侈。一般區分有錢人家的富裕程度只要看發電機的大小就知道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