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故土游

作者: 楊家將

導讀作為山西游子而沒有親歷過三晉大地的美麗風光,實在慚愧。今年暑假,帶著小孩,偕同老人,一起出游,實現久之夙願。 7月15日,乘北京西到銀川的K177次列車,晚8點多到達大同。之前在網上搜了一遍,對所要去的景點做了一番大概的了解。網友推薦大同有一位勞模出租司機趙民英,提前與之聯系,她去接站。帶我們到紫玉賓館入住,標間90,三人間150,房間還算寬敞干淨� ...

作為山西游子而沒有親歷過三晉大地的美麗風光,實在慚愧。今年暑假,帶著小孩,偕同老人,一起出游,實現久之夙願。

7月15日,乘北京西到銀川的K177次列車,晚8點多到達大同。之前在網上搜了一遍,對所要去的景點做了一番大概的了解。網友推薦大同有一位勞模出租司機趙民英,提前與之聯系,她去接站。帶我們到紫玉賓館入住,標間90,三人間150,房間還算寬敞干淨,價格也能接受。談好包車價格550,第一天雲崗和市內,第二天應縣木塔、懸空寺、恆山,然後送至五台山。一宿無話。

7月16日早起在賓館用過免費早餐,8點出發去雲崗石窟。門票60,60歲老人和小孩可半價。與人合請導游,邊看邊聽,收獲不小。雲崗石窟位於大同市城西16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因其高處名雲岡,故取名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的時代,由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大多數石窟完成於北魏遷都洛陽前。歷時40年的開鑿,加上其余小窟,先後近50年時間。參加開鑿人數,多達4萬余人。當時獅子國(今斯裡蘭卡)的佛教徒,也參與了這一舉世聞名的偉大藝術創作。至今,仍留有中外文化交流的斧痕。雲岡石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錄了當年雲岡石窟的壯景:“鑿石開山,因岩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所眺”。可見,雲岡石窟是一處非常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雲岡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為中外游人傾慕和向往的旅游勝地雲岡石窟(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雲岡石窟,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達51000多軀,是中國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

雲崗回來看九龍壁,門票10元。位於大同市區東街路南,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 兩側為日月圖案。壁面由426塊特制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9條飛龍氣勢磅礡,飛騰之勢躍然壁上。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鬥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像,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善化寺、上下華嚴寺都沒進。午餐本來想吃大同有名的“兔頭”的,進店裡一看,衛生狀況實在不敢恭維,該吃刀削面。下午休息。

7月17日早起出發直奔應縣木塔。路上司機聊起關於木塔一個有趣的現像:從很遠的地方看,木塔很高大;等到了近前,就感覺不那麼高大了。木塔門票60,只開放二層。我們只在外邊照相留念。

應縣木塔即(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 在山西應縣城佛宮寺內,後來寺廟毀損,僅留有這座木塔。該塔始建於遼,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結構塔,無論在建築規模或建築藝術上,都有特殊的地位,可以稱得上是我國乃至世界古建築中的一件珍品。 應縣木塔塔高63米,共9層,因有4層是暗層,所以從外面看來,塔只有5層高。登上塔頂,可以將整個縣城的景致盡收眼底,天清氣朗的日子裡,甚至可以看到遠處的恆山。木塔除底部為石質外,全部用木頭建造,各層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梁架,而木柱之間以不同規格的手法相連,組成各式各樣的復梁式木架,這一結構既堅固,又美觀。與國內其他名塔相比,應縣木塔少了些雕飾,多了些質樸,雖然沒有雕梁畫棟,但其古樸端莊的外表、交錯嚴謹的結構,同樣令觀者動容。

隨後趕往懸空寺。門票60。懸空寺位於山西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裡,全國重點文物保持單位,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懸空寺用過午餐,前往恆山景區。進山門票20。從停車場開始爬,到半山腰,回身眺望山下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恆山,又稱恆岳,別名常山,位於渾源縣城東南四公裡處。這裡山勢險峻,峰奇壁立,山脈似自西南向東北奔騰而來,重重疊疊,氣勢異常博大雄渾。人稱北岳,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並稱五岳,揚名國內外。

恆山以其位居北方,古人認為是萬物所伏,為恆常之所,故名恆山。恆山東西綿延150公裡,號稱108峰。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恆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峙,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稱為版畫式山形,蔚為壯觀。兩峰之間的金龍峽,峽谷幽深,峭壁側立,青天一線,最窄處不足10公尺,形成絕塞天險。恆山自古為道教聖地。據說,恆山在西漢初年即建有祠廟,到明、清時期,恆山已擁有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恆山景致獨特,自古號稱有十八景,大多數景觀現在仍然可見。恆山的松,風格別致,形狀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狀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稱為"四大夫松"。這四株古松,根部懸於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而恆山的雲,則變幻無窮。出雲洞在後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朗朗,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游出縷縷白雲,引人遐思。

下午3點鐘,前往五台山。進山門票90。 五台山,又稱“清涼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東北部,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點北台葉門峰海拔3058米,被稱為“華北屋脊”。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谷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游區。

五台山主峰五座,東台望海峰可看雲海日出,南台錦繡峰的花的海洋,西台掛月峰可賞明月嬌色,北台葉門峰可覽群山層疊,中台翠岩峰可見巨石如星,更有天造奇觀:“熱融湖”、“冰脹丘”“石海石川”、“龍翻石”、“寫字崖”、“佛母洞”等。南北穿流的清水河,哺育著沿崖萬物生靈,有野生動物百種,奇花異卉萬枝,是美麗的高山自然公園。

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薩的道場,為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這裡最早的佛教寺廟始建於東漢,經歷代修葺擴建已形成一定規模。現存寺院48處,僧尼數百人。五台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建成群、文物薈萃、珍品雲集,是中國古建、雕塑、繪畫的藝術寶庫。唐建南禪寺,佛光寺;始建於東漢,規模宏偉的顯通寺以及《華嚴經字塔》等千百件珍貴文物早已名揚四海。淳樸的民俗風情誘人動情,歷史的名人軼事給人以啟迪,眾多的僧尼生活引人入勝。

五台山住宿比較便宜,我們住的是司機推薦的一家,70/間,有點潮。我們沒做朝台准備,只想參觀一下廟宇,感受一下佛教聖地的氣氛。當天下午去了顯通寺,塔院寺,在台懷鎮街上漫步,很是愜意。18日早起爬黛螺頂,有1080級台階。據說要是一口氣不回頭爬上去一年不生病。我們當然沒做到。倒是很佩服那些虔誠的朝拜人士,或三步一叩,或五步一拜,最讓人稱道的是有一位婦女竟然一步一叩首。佛會保佑她的!下山後順便買點紀念品帶回去,滿不錯的。

在一家小飯館吃過雜面貓耳朵,趕去汽車站坐11點發往太原的車。路上堵車,5點多才到太原。住進了預定好的太原湖濱飯店,185/間。

計劃中太原只游覽晉祠一個景點,故晚飯後就到火車站買好了19日中午到祁縣的火車票。打聽好到晉祠的公交車308或804路,從火車站發,2。5元/人,40分鐘到。必須請導游,否則您將不會有什麼收獲。20元/個。

晉祠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裡殿宇、亭台、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處國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馳名中外。尤其是聖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景點是晉祠風景區的精華。祠內的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晉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祁縣喬家大院,成名於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輝煌於電視劇“喬家大院”。門票40。導游40。喬家大院地處美麗而富饒的山西晉中盆地,位於祁縣城東北12公裡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50公裡,與祁縣著名的中華周易宮、延壽寺、九溝風景區、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長裕川等景點形成一日游格局。

喬家大院是祁縣喬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聞名海內外的商業資本家喬家第三代喬致庸的堂名。喬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後又在清同治、光緒年間及民國初年多次增修,時間雖跨越了兩個世紀,卻保持了建築風格的渾然天成。喬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個小院共313間房屋組成。從高處俯瞰,整體為雙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築。四周高達10余米的全封閉水靡磚牆內,院與院相銜,屋與屋相接,鱗次櫛比的懸山頂、歇山頂、硬山頂、卷棚頂及平面頂上,都有通道與堞牆相連。全院以一條平直甬道將6幢大院分隔兩旁,院中有院,院內有園。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其門窗、橡檐、階石、欄杆等,無不造型精巧,匠心獨具。院內磚雕,俯仰可觀,脊雕、壁雕、屏雕、欄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鳥獸、琴棋書畫為題材,各具風采。1986年,祁縣將有大院辟為祁縣民俗博物館,以歲時節令、衣食住行、婚喪禮儀、農商活動為主題的42個展室,2000余件展品,較系統地反映了明清時期山西晉中一帶的民間風俗。

游完喬家大院打的去平遙古城。在網上有網友推薦民居旅店“清風軒”,是一家四合院式的旅店,干淨,幽雅,價格也不貴,夏季60,冬季50,帶獨立衛生間。還是大炕喲。晚餐在平遙“五星級”酒店“雲錦成”吃的,味道不錯,就是一個字“太貴”。吃面的碗只有小茶杯那麼大,還只盛半碗,是我今生吃過的最小的碗面了。平遙古城采取一票制,票價120元。

平遙古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今山西省平遙縣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面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裡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明信片的主圖再現了這一風采。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像征龜的雙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裡的麓台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聖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19日晚上夜逛平遙城,感覺也不錯。20 日早起包車游覽綿山。門票60。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裡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余公裡,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余年,曾在飢餓時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還國為君後,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於推出山,采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又將“環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並於清明節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 綿山之所以享譽海內外,千百年來登臨者絡繹不絕,在於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欏嚴會、李姑岩、蜂房泉、天橋、朱家凹、抱腹岩、蜂房泉、銀公洞等數以百計的天然岩洞堪稱奇觀。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間殿宇、館舍及一兩萬名游人於“腹”內,容兩千年歷史文明於其間,堪稱天下第一岩。兔、鹿橋、天橋、古雲梯、鐵索嶺、懾神崖等險道驚魂懾魄,令人贊嘆叫絕。

綿山回來,時間尚早,繞平遙古城一周,充分感受一下古老城牆的恆久魅力,在晚霞的余輝中結束了這次三晉之旅。次日火車返回北京。


精選遊記: 大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