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回家--游寧波有感

作者: a_lin

導讀“家”是什麼,我不知道 但煩悶――憂愁, 都在此中融化消滅。 ――――冰心《繁星》 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我所熟悉的這座由鋼筋水泥構築的叢林裡,對於幾百裡之外的故鄉,反倒沒有任何的眷戀。直到有一天,讀到了余秋雨的《鄉關何處》。清楚地記得,那一刻,在我心底有一抹淡淡的愁緒,因為,他所傾力描繪的地方,也是我的故鄉。雖然在那裡,還有著我嫡系的 ...

“家”是什麼,我不知道

但煩悶――憂愁,

都在此中融化消滅。

――――冰心《繁星》

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我所熟悉的這座由鋼筋水泥構築的叢林裡,對於幾百裡之外的故鄉,反倒沒有任何的眷戀。直到有一天,讀到了余秋雨的《鄉關何處》。清楚地記得,那一刻,在我心底有一抹淡淡的愁緒,因為,他所傾力描繪的地方,也是我的故鄉。雖然在那裡,還有著我嫡系的親人,我卻只回過家鄉一次。然而就只那一次,已經讓鄉思在我的心頭縈繞盤旋。終於,距上次回家鄉四年以後,有機會再度走近故鄉。

這一次,與一群曾經生死與共的朋友,去了寧波,一個離我的故鄉不足百裡的地方。

從踏上火車的那一刻起,我就被熟悉的鄉音重重地包裹住了,一層又一層,卻讓我甘心情願地被束縛著。我喜歡那份仿佛已經回家了的感覺。於是,不再抱怨車廂的擁擠與邋遢,甚至都不再介意淡淡彌漫在車廂裡的氣味,一切的一切,只是因為我的目的地是寧波。

我把游程安排在寧波市郊的五龍潭。這個景點,是某個網站上推薦的。最初讓我下決心出游的理由,是想與那群朋友找個清靜的地方好好聚聚,而那裡據說游人奇少,絕無江浙一般風景點所固有的,那種仿佛置身上海某座公園的感覺。在我們到了那裡以後,才意外地發現,去五龍潭玩的,幾乎都是寧波本地人。於朋友而言,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可以毫無顧忌地瘋玩;於我而言,如同回到了自家的花園裡一般。於是,我們在山中得以盡情盡興。

中原大地,以龍潭命名的地方多牛毛,大山小山,凡有瀑布者,皆稱之為龍潭,呵呵,世上哪來那麼多的龍啊!好在我們並不真的是要去尋訪仙跡,只不過想找塊清靜的地方調整一下身心罷了,五龍潭是非常合適的一處所在。

這是一個尚未完全開發出來的景區,人工的痕跡很少,只是修建了一條可以開電坪車的公路和幾座充當車站用的涼亭,五條瀑布則分散在幾座山頭上。我們沒有走公路,而是順著小道翻山越嶺。沒有雨水滋潤的山總是顯得有點呆板。起先還有幾位當地人與我們同行,互不認識卻異常友好。大家一路走,一路不斷還取笑山間如淚水般的“瀑布”。記得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最最希望山洪爆發,還引發了一陣會心的笑聲。可是,那山真的是“有龍則靈”嗎?笑聲似乎還在山間回蕩,起先那艷陽高照的天氣,漸漸地就變了,沒過多久,居然真的下雨了,雨點又大又密。雖然打著傘,但身上還是很快地濕透了。好在我們離涼亭不算太遠,一大群人笑著叫著跑進去躲雨。從亭檐下抬眼望出去,密集的雨點串成了一縷縷的長線,在與地面接觸的那個瞬間,綻出一朵朵碩大的雨花。山風一陣陣地吹過,天空中的長線被糾結纏繞在一起,隨著風力,向遠方飄散。雖然那雨只持續了十來分鐘,可是,原先干澀的山卻是已經變得水靈。

也是因了這場雨,我們拉開了與其他游人的距離,於是,由著性子誇張地擺著“造型”拍照,無所顧忌地笑叫,一切的疲憊與不如意都被我們丟在清幽的山林裡,每個人的臉上都分明地寫著愉悅。

一路走走停停,清涼的溪水裡、蜿蜒的山道上,處處有我們灑落的歡樂。笑聲一直持續到了山頂,直到看到了那些民工,感覺才不一樣起來。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自然成了路。”這是魯迅先生的名言,可是山上的路,卻不是人走出來的,而是靠民工們一擔土一擔石,走了無數遍的山路,辛苦修築而成的。在與一挑擔民工於狹窄的山路上交會的時候,他好心地要我們注意安全,不要被他挑著的重擔碰到。口音,居然是我熟悉的寧波話!再細看這個人,看上去已過半百,黝黑瘦小的身體上,壓著的,是沉沉的擔子,生活的擔子。於是,又想起了魯訊的文字,先生有一佳作名《閏土》,先生那兒時的玩伴,因為經不起生活的重負,早早地便顯現了老態。眼前的這一個,也是另一個閏土嗎?他有否抱怨過自己的生活呢?與他相比,我們的條件實在是優越多了,可是,生活於我們而言,卻總是有著太多太多的嘆息。我們一直在找尋沒有紛爭沒有黑暗的天堂,久久沒有結果的原因,是不是在我們的心裡,對生活太過苛求,忘了我們終究還是可以在人間好好生活的?而在好好生活著的時候,有黑暗有紛爭的人間,也可以是天堂。

“我有一個思量,

在我走回家的路上

像是一抹斜陽,

不是愁,也不是悵惘。”

並非刻意地,選擇了下午的火車返滬。車窗外,夕陽如火,灰藍的天已被映得通紅。


精選遊記: 寧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