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泰順

作者: 在路上的土撥鼠

導讀這個夏天,當我的朋友忙於行走江湖之際, 我卻如同老牛反芻一般,窩在空調房內回憶曾經歷過的風景。泰順楠溪江是我們一幫人2005年10月去的地方,旅途中有很多驚險而刺激的插曲,至今仍為我們津津樂道。挑了國慶長假的第一天出游, 一出門就遭遇了跟我們一樣興高采烈逃離城市的人群. <<賽車總動員>>使我腦海中有了這樣的畫面:那天公路上的汽車們精神抖擻地� ...

這個夏天,當我的朋友忙於行走江湖之際, 我卻如同老牛反芻一般,窩在空調房內回憶曾經歷過的風景。泰順楠溪江是我們一幫人2005年10月去的地方,旅途中有很多驚險而刺激的插曲,至今仍為我們津津樂道。挑了國慶長假的第一天出游, 一出門就遭遇了跟我們一樣興高采烈逃離城市的人群. <<賽車總動員>>使我腦海中有了這樣的畫面:那天公路上的汽車們精神抖擻地奔跑著,相互交流著各自的目的地。在擁擠的車流中,人和車一樣都難以壓抑渴望遠行的焦躁。看膩了車窗外的景色,聊到沒話題時我選擇了打瞌睡,隱約中聽到前排副駕駛上的王sir一直侃侃而談。突然我感到人被甩到了前面的座位背上,車發出沉悶的碰撞聲,過了片刻我才醒悟過來,原來我們的車在隧道裡跟前面的別克追尾了。啃了別克厚實的屁股,我們的車頭吃癟了,灰頭土臉。那個隧道很長,短短時間裡發生了三起交通事故。車被拖到交警大隊門口, 一臉沮喪的我們無奈地等著,出游的好心情一下子煙飛雲散了。從上午十點一直到下午兩點,我們只好被迫在交警大隊門口野餐。幸虧同行的本事大,在當地借了朋友的一輛桑塔納,當我們的小車坐車回寧波時,我們一伙又繼續我們的旅途了。天黑時,我們趕到了泰順的三魁鎮,鎮子很小,有條小河流過把它一分為二。河上有著著名的廊橋之一—薛宅橋,“始建於明,長51米,寬5.2米,高10.5米,單跨29米,橋屋14間,此橋跨梁長而斜度大,橋頭坡度30多,造型古樸,被載入《中國橋梁史話》一書”。吃過晚飯,我們在不大的小鎮裡溜達,小鎮晚上幾乎沒有什麼燈光,我們從黑漆漆的薛宅橋上走過,感受到了橋的古老神秘,心裡慌慌地。三魁的住宿條件一般,這令我們的部分同行者失望。沒有熱水,將就著用冷水洗了個透心涼的澡。小鎮的夜晚很黑也很安靜,天上的繁星格外地亮。聽到樓下狗在叫,感覺會發生些什麼,神經高度緊張著,迷迷糊糊睡到半夜,公雞開始打鳴了,這裡的雞真是好勤快啊。早上起來總算看到了薛宅橋的真正面目,木結構的橋梁由於年代久遠有些風霜,站在橋上看流水和人家。現代文明的觸角已經把古橋團團包圍了,橋下有一棵大榕樹,顯然是陪伴古橋經過了很多風雨,如今樹下滿是生活垃圾。人是自然界最大的破壞者,這句話一點沒錯。早飯後去尋找散落於各處的廊橋,廊橋的名稱也是隨著《廊橋遺夢》熱潮之後而改稱的,過去當地人把它們稱為蜈蚣橋。它們大多建於清代,目前只是泰順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們孤獨地在水一方,靜靜守侯歲月,終於越來越多的的人不怕山高水遠,來到了它們跟前,聽它們述說年代久遠的故事。永慶橋的特別在於它是一座平橋,也是我們所看到的幾座廊橋裡最岌岌可危的。 網上如此介紹: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全長33米,寬4.5米,離水面高8米,為伸臂式木廊橋,橋墩青石砌築,上置二層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鋪行道橋板,有廊屋12間,明間為二層重檐樓閣,內設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翹,造型雅樸,是縣境內優美的古代木廊平橋。”橋廊內最具裝飾性的是三架梁和五架梁。在這些梁木的端上有幾條流暢飄逸的線刻。這條線刻,細看似像鯉魚須,俗稱“梁須”,據說是為了紀念木匠的祖師爺魯班。三條橋是目前我所見最美麗的廊橋,由於它藏於郊野保存完好,“系貫木拱廊橋,古時候,由三條主梁架設為橋而得名。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宋紹興七年(1137)九月十三日重建,現橋清道光廿三年(1843)建,長26.63米,寬4米,離水面高10米,建橋屋11間。為泰順歷史最久遠的木拱廊橋,過橋往南不遠就是福建省的壽寧縣。” 三條橋最為有名的還是橋身木欄板上無名氏所留——“點絳唇”:“常憶青,與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處去?人自多情……” 文字清晰地留著,讓後來者憑欄遠眺,或暗自神傷或感慨唏噓。三條橋和周圍的美麗山水是我們此行的一大驚喜,嬉戲於青山碧水之中,大人們像孩子,孩子們玩得更開心,久久不願離去。毓文橋是“現存造型最豐富優美的廊橋,宛如一幅精致的古畫,它始建於清,位於兩山缺口處,全長23米,寬4米,單跨7.6米,有橋屋6間,三層樓閣,二樓為文昌閣,系石拱木廊橋.拱卷青石築砌,呈半月狀,與周圍古松、溪水融為一體。”姐妹橋:“一曰北澗橋,一曰溪東橋.北澗橋座落於上橋村的東、南、北三溪彙合處的古渡口.建於清康熙十三年,橋長50多米,寬近6米.橋面呈曲拱狀,上建橋屋數十間,正中三間突起成二重疊檐,四翼高翹呈大鵬展翅之狀;橋頭兩側各建有廂房數間.整座大橋青磚碧瓦,雕梁畫棟,漆色丹朱.橋頭翼側石階處有千年古樟一棵,暮色蒼茫下,樹陰避天,香味彌遠,襯托著北澗橋分外肅穆典雅.溪東橋始建於明隆慶四年,總長41.7米,寬4.86米,高10.35米;橋由二層拱骨相貫而成;梁架上建長廊式橋屋15間,當中三間高起為樓閣,兩頭翼角飛挑,鬥角繞雲,青龍翹須,頗有吞雲吐霧之勢.國家文物管理局楊道明教授專題考察了雙橋後認為是江南第一例,世界獨一無二的古橋瑰寶,親自題寫了二匾“古建文物”、“民族精粹”懸於橋楣上。”“ 我們眼中的風景在當地人眼裡只是一座通行的橋而已,他們的祖輩從上面走過,他們踩著祖輩的腳印,漠然地從橋上通過。太熟悉的算不上風景,常常如此,別人不經意的東西成了我們的風景。泰順的名氣越來越大了,曾經的寧靜安詳,曾經的自然純樸,又能跟現代文明抗爭多久呢?


精選遊記: 泰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