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是個風水寶地

作者: sitalo

導讀浙江奉化溪口是國民黨復興領袖蔣介石的老家,這塊平凡的江南小鎮因為出了個風雲一時的蔣委員長而聞名天下。我是2000年五一節從上海到普陀山路過溪口的。汽車過了杭州蕭山大橋一路向東去,經過吳越古城紹興,就是位於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鎮的公元前5000-3000年河姆渡文化遺址。由此說明杭州灣南部地區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汽車從滬杭甬高速公路過寧波轉入甬台� ...

浙江奉化溪口是國民黨復興領袖蔣介石的老家,這塊平凡的江南小鎮因為出了個風雲一時的蔣委員長而聞名天下。我是2000年五一節從上海到普陀山路過溪口的。汽車過了杭州蕭山大橋一路向東去,經過吳越古城紹興,就是位於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鎮的公元前5000-3000年河姆渡文化遺址。由此說明杭州灣南部地區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汽車從滬杭甬高速公路過寧波轉入甬台溫高速公路向南走不遠,就是寧波的奉化出口了,再沿縣道走十幾公裡,就到了慕名已久的風水寶地溪口。說慕名而來,是因為我很欣賞這位歷史人物和平民英雄蔣介石。

蔣介石(1887-1975),名中正。浙江奉化人,早年就讀保定軍官學校、日本振武軍校,在日本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歸國投陳其美麾下,自“二次革命”後追隨孫中山,兩次指揮東征。當他擔任黃埔軍校校長時給世人的印像是個典型的軍人。衣著一絲不苟,軍裝筆挺,英姿勃發。當時他的搭檔就是後來的共和國總理周恩來,以及後來的共和國元帥葉劍英。這兩個共產黨搭檔在黃埔軍校秘密發展地下黨組織,而且成績斐然。但和蔣校長的成績比,我覺得還差距很大。蔣介石在擔任黃埔軍校校長期間,幾乎和前幾期的每個學員都談過心,到過他們的宿舍,問寒問暖關懷備至,深得這些熱血青年的愛戴,以至於後來擔任了黨國軍隊棟梁的學生們至死都效忠校長,這是我們小時侯在電影裡經常看到的鏡頭,這就是思想工作的力量,人格魅力的力量。雖然國民黨退出了大陸的歷史舞台,但我認為蔣介石個人是成功的。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是他們代表的社會階層的失敗,而不是蔣介石個人的失敗。蔣介石在當時軍閥混戰的時局下,從一個上海灘的小混混抓住每個機會,一步一步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政治領袖,從一個玩世不恭的青年轉變為一個政治感情家庭都很成功好男人,雖然和宋美齡的婚姻有政治婚姻之嫌,但無疑是中國二、三十年代最成功的婚姻典範之一。蔣介石不抽煙不喝酒不喝茶,衣著樸素生活簡單,除熱衷於政治權利之外無其它不良嗜好。在家孝敬父母,愛護子女,在政界團結同志,拉攏社會勢力。喜歡讀大學中庸孟子論語,常常講仁孝節義忠君愛國。就是在今天的價值觀來看,蔣介石的經歷也是一個從平民到偉人的傳奇,是一個個人奮鬥的成功典型!

這就是我眼裡的蔣介石。來到這位歷史人物的老家,這裡其實除了他平淡無奇故居之外,就是位於雪竇山麓的蔣母墓了。從故居的剡溪旁號稱小洋房的西式別墅,可以看出蔣介石待子至慈至嚴。1937年4月,兒子蔣經國攜妻子芬娜從蘇聯回國。為了讓他們感到生活舒適,蔣介石讓他們住到這裡;為了使蔣經國盡快熟悉中國的歷史文化,蔣介石指定蔣經國研讀《通鑒紀事本末》、《曾文正公家書》、《王陽明全集》,並找人伴讀。從在剡溪旁的二層別墅樂亭可以看出他待宋美齡的至愛。他與宋美齡結婚後按宋故鄉之名將其改稱為文昌閣。樓內有一幅照片,是蔣介石正在觀看宋美齡在文昌閣作畫,還有夫婦二人游玩的照片,同常人夫妻唱和的恩愛景致相仿。當然,蔣對宋的至愛之情是以犧牲前面夫人的婚姻為代價的,但是,由此也可看出,蔣真用情時也是至專的!蔣介石待鄉親也是至睦的。蔣介石生前擔任兩個社會慈善機構的領導,一是家鄉的武嶺中學的名譽校長;一是奉化縣孤兒院名譽董事長。蔣介石母親王采玉去世前曾遺言:“所遺家產之半自辦義務學校,教授鄉裡子弟之因貧失學者”。1925年,他將溪口原有的三所小學合並為完全小學,以自家豐鎬房前的老屋作為校舍。1929年他又籌資20萬元,在武山西麓新建校舍,占地7萬平米,建築面積萬余平米,次年落成師生遷入。1932年蔣介石自兼校長,蔣介石對該校師生關懷備至,多次組織社會捐贈財物,並給該校選調名師擔任校長。蔣介石侍母是至孝。蔣介石的母親王采玉(1864--1921)是奉化嵊縣葛竹村人,年輕守寡沒有子嗣。23歲那年,由其堂兄做媒嫁給蔣介石的父親蔣肇聰(1842--1895)為繼室。翌年,農歷9月15日,在溪口鎮玉泰鹽鋪樓上生下蔣介石。蔣介石九歲時,其父病故。同父異母兄弟時年22歲的蔣介卿吵著分家並占得大部家產。王采玉帶著年幼的蔣介石、女兒蔣瑞蓮貧困度日。但王采玉是一頗有識見之人,她節衣縮食並千方百計地為蔣介石找尋名師,鼓勵他離家到文化昌明之地求學,這才成就了日後的蔣總司令。既是因儒家文化的浸潤,也是對母親教子深恩的感念,母親在世的時候,蔣介石常常回鄉看望,有時甚至耽擱了軍務;母親故去後,他在溪口為母親修了肅穆莊嚴的墓地。蔣母墓石上是國父孫中山署名的“蔣母之墓”四字。墓旁有墓廬,蔣介石起名為慈庵,表紀念慈母之意。進入大門有石碑,刻有孫中山的祭蔣母文;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慰勞蔣總司令文》;蔣介石自撰的《先妣王太夫人事略》、《哭母文》。蔣介石時常前去祭掃。西安事變後,蔣介石曾在此養傷居住一百多天。他回鄉除了山上的妙高台就是在母親的墓地旁的墓廬居住。

坐在蔣介石故居旁邊,看著清澈見底的剡溪,可以清晰地聞到水裡有一股淡淡的香氣,真是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果然是地靈人傑風水寶地。站在葬蔣母的雪竇山極目四望,可見蒼山雲海霧氣渺渺,仿佛人間仙境。雪竇山是四明山的余脈,當年蔣介石最後一次祭拜母親登上軍艦離開大陸,就是從這裡起程,而在他登船後不到四個小時,四明山游擊隊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放了溪口。這位曾經風雲一時歷史人物,就這樣淚別家鄉,丟下慈母墓廬,踏上了不歸路。還好,蔣介石去的是中國領土台灣,雖然他沒有實現葬於母親墓前的願望,但我想血濃於水,窄窄的台灣海峽怎麼能阻隔拳拳赤子魂歸大陸的不滅之心呢?蔣介石先生肯定能魂歸家鄉溪口,我確信,而且這個時刻不會太遠!


精選遊記: 奉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