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蒼涼的洛陽

作者: coking

導讀蒼涼的洛陽洛陽,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名城,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一直是重要的政治、文化、經濟重鎮,洛陽曾是東漢、北魏和武周等朝代的都城,在其他很多時期東都洛陽的經濟繁華程度遠超過國都長安,天下第一名寺、中國最早的寺廟-白馬寺,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也有幾個很好的朋友來自洛陽,所以我對一直對洛陽充滿了期望和向往。鄭州往西近一百多公裡,� ...

蒼涼的洛陽洛陽,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名城,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一直是重要的政治、文化、經濟重鎮,洛陽曾是東漢、北魏和武周等朝代的都城,在其他很多時期東都洛陽的經濟繁華程度遠超過國都長安,天下第一名寺、中國最早的寺廟-白馬寺,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也有幾個很好的朋友來自洛陽,所以我對一直對洛陽充滿了期望和向往。鄭州往西近一百多公裡,高速公路一路通行無阻,聯想到前一天的雲台山之行,感覺河南的高速公路建設還是相當不錯,而且在高速路兩側有很多指示牌,標識了各種各樣歷史、文化、自然風景點,大的如龍門石窟、白馬寺,小到一個縣衙,應有盡有,特別是滎陽、許昌、虎牢關等地名,勾起了我對歷史的遐想,滎陽大戰、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漢獻帝將都城從洛陽遷到曹操的根據地許都,河南就是一個充滿歷史的省份,洛陽就是其中的代表。隨著指示牌,下得高速公路,眼前的景像並無多大變化,道路兩旁的大樹遮隱蔽日,只是枝干樹葉都是黃黃的,地面多為柏油泥地,灰灰黃黃的,整個空氣中彌漫著北方特有的干燥氣息和灰蒙蒙的感覺,比起高速路兩邊丘陵地帶的開闊和蒼茫,更有一種局促壓抑的感覺。也許是在城郊結合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兩旁的房屋)非常一般,和鄭州相比有著明顯的差距。如果鄭州成為直轄市,洛陽要成為省會,我個人認為還是有很多地方要改進。進白馬寺,先要經過一大堆商鋪,銷售各種各樣的紀念品,然後見到一個小小的廟門,三、兩和尚斜倚在扶手上,沒精打采地檢票,感覺游人不多,他們也工資獎金不多吧,所以工作也不賣力。穿過廟門,眼前是一片較大的空地,又一個廟門在左邊,原來真正的廟門在此,右邊有個放生池,人工河上幾座雕飾過的小石橋,橋旁是一個大牌坊中間六個大字“中國第一名剎”,兩邊分別刻有“正道”“善行”,往右邊外面望去,便是一條大馬路,車水馬龍,喧鬧不息。原來正門口竟然是公路,所以只能開邊門了,可以想像市政規劃如此糟糕,在中國最早的寺廟正門口就是大馬路,安靜修行之所竟然要天天忍受喧囂嘈雜。廟門兩側分別站立了兩匹石刻大白馬,在空地上格外引人注目,原來公元初期,東漢永平年間,當朝皇帝夢見一個金人在空中盤旋,遂派人去西域求佛法,後來通過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回洛陽,建立此寺院,為紀念白馬馱經的功勞,所以取名白馬寺,還在寺廟外的空地上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刻了兩尊白馬石雕以做紀念。大白馬外形非常普通,看上去也很溫順,也不是什麼高頭大馬,但他們倆卻是宋代遺物,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也是整個白馬寺最老的文物或建築。進入寺院,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鼓樓等建築一一呈現在你的眼前,應該說佛教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近二千年,已形成了不同的教派,而每一種教派寺院的格局也有規定,基本大同小異。中國寺院建築多用木材作為主要的原材料,因此不易傳承,寺院中最老的也是元代的建築,所以也造就了廟門口的大白馬成為最老的遺留物。雖然是中國最早的寺院,香火並不枉,游客不多,僧人也少,偌大一個寺院相對空曠。在寺院後部發現兩片很大的牡丹種植區,突然想起“洛陽牡丹”的稱謂,在四、五月間,滿城盡現牡丹花,應該很美。只是現在的白馬寺很尋常,沒有想像中的莊嚴、宏大等感覺,如果不告訴你這是白馬寺,你可能認為它只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一個不知名的小廟。返身出來後,發現寺院東南方遠處有一高塔,走了幾十米,然後穿過一個過街天橋,逐漸靠近了這一高塔,還需翻過一個小山坡,算了,折返回去。再次經過過街天橋,偶然發現正對天橋北面還有家小小的醫院,同往的老外拍了好幾張照片,也許他也要留個紀念,這是他看到的第一家中國的醫院,而且是在大白馬寺範圍內的。真不知道何時在白馬寺內居然建了醫院,而且有條小路直接通往大路,就是前面所提到白馬寺正門大牌坊外的大馬路。這樣,人們在白馬寺和高塔之間只能通過天橋連接。作為中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號稱天下第一名剎的白馬寺,居然要給一家小醫院讓路,真是遺憾啊!沒走幾步路,又發現在大馬路邊有座高大的墳塋,走到近前仔細端詳,原來是大名鼎鼎的狄仁傑之墓。狄公一生為官清廉,官至宰相,他去世時,武則天都倍感惋惜。在民間,他尤以斷案如神,名震海內,居然連同行的老外也知道他的傳奇斷案故事。據他所說,在歐美國家有很多關於狄公的斷案偵探小說,有從中國翻譯的作品,更有老外撰寫的狄仁傑作品,真沒想到唐朝宰相狄仁傑居然有如此的影響力。走出白馬寺,老外迫不及待在寺外的小店裡買了很多紀念品,怎麼也攔不住,價格也不還,我只能作罷,想想對於老外來講,這些粗制濫造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講就是新鮮獨特、價廉物美的工藝品啦。中午時分,我們驅車前往洛陽市內吃飯,開了老半天,沒找到啥好地方,當靠近洛陽市正骨醫院時,終於看到其對面馬路拐角處,有個叫得月樓的穆斯林清真餐館,看上去規模不小。進去一看,果然坐滿了客人,還掛著不少名特的牌牌,點了兩個冷菜,一盤紅燒牛尾,又點了兩碗很多客人要的湯和燒餅。大碗的湯裡,滿是牛肉、洋蔥、粉條、蘿蔔等,看上去一般,吃起來卻非常鮮美,就著燒餅吃,味道好極了。再說那紅燒牛尾,是服務員推薦的招牌菜,果然也十分好吃,大尾骨上的肉很香,而且很有嚼頭,原以為這麼大一盤吃不完,沒想到一會兒就讓盆底朝天。吃完午飯,來到龍門石窟,已是下午三點。龍門山滿眼綠樹,伊水緩緩流淌,就在這青山綠水之地,誕生了中國古代偉大的石窟群。龍門石窟的開鑿也同佛教有關。自白馬寺中國這個最老的寺院建成,佛教便得到廣為流傳,北魏的多個皇帝崇尚佛教,他們不僅在洛陽大興土木修建了一批寺廟,還在位於洛陽以南十五公裡的龍門山上開窟造像,表示對佛祖的虔誠,而唐代的武則天對佛教更是篤信有加,將龍門石窟推向了又一個繁榮的高峰,形成了現在的宏大規模。行走在洞窟間,各種造型雕像,神態各異,有怒目圓視,有雍容華貴,有溫潤圓滑,衣服裝飾也是應有盡有、層出不窮。不僅那些大的造像極具匠心,如奉先寺的盧舍那,而且那些小的造像,如側立兩旁的力士、侍女等,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感嘆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和佛教藝術的博大精深。頗為意外的是,很多造像損毀嚴重,頭顱被敲,斷腿缺膀,有的洞窟造像全無頭顱,甚至還有的來個乾坤大挪移,洞窟中的造像被偷盜一空,實在令人惋惜。據介紹,很多珍貴的造像都因為不斷的滅佛而毀掉,回溯中國歷史,出現過多次的興佛和滅佛,帶來了多次的建設和毀損,最近的一次便是文革的破壞,另外,很多造像的頭顱被外國殖民者巧取豪奪,現在大量的陳列或收藏於日本、法國、英國等博物館和私人手中,希望中華民族不斷強盛,早早收回這些流失海外的國寶,以還佛像真實的面目。



(白馬寺的煙霧)



(宋代白馬)



(踩在腳下的小鬼)



(力士)



(東方維納斯)


精選遊記: 洛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