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州

作者: 商益棠

導讀《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州》 話說福建莆田興化府東南灣口有島細長如眉,名曰湄州。島上黃瓦白牆、飛檐鬥拱、氣勢磅礡的仿古建築群是造得畫棟飛雲,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面看小島3.5萬人戶,煙雨萬家;東面看怒海波濤,崢嶸千裡。倒是每年香客百多萬人次,攜尊挈酒,晉香朝聖,祭祀認祖如火如荼,不覺坐擁信者兩億,遍布東南亞美日世界各地。島民習以為常, ...

《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州》



話說福建莆田興化府東南灣口有島細長如眉,名曰湄州。島上黃瓦白牆、飛檐鬥拱、氣勢磅礡的仿古建築群是造得畫棟飛雲,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面看小島3.5萬人戶,煙雨萬家;東面看怒海波濤,崢嶸千裡。倒是每年香客百多萬人次,攜尊挈酒,晉香朝聖,祭祀認祖如火如荼,不覺坐擁信者兩億,遍布東南亞美日世界各地。島民習以為常,服飾依舊“船帆頭,大海衫,紅黑褲子保平安”。考證一說為古越疍民遺裔,這且不表。

卻說這兩億信者在20余個國家與地區所建2500多座媽祖神廟,皆從湄州祖廟分靈。溯古追昔,湄州媽祖始建於宋,元明清屢經擴建修葺,享海上龍宮美譽。憾情狀譎詭十年浩劫之間破壞殆盡。

適逢盛世,1983年恢復朝拜,登時應者雲集聲遏行雲,可見民心之不可違也。

若問香火何以如此鼎盛?自然使然。

福建廣東沿海經濟今非昔比,可若論歷史,窮鄉惡水四個字足以概括。環滁皆山、沙地岩石、土地貧瘠,不外出謀生不足以養家糊口。偏偏這片海域平均每天2個以上低氣壓通過,海況雲詭波譎,為世所罕見之惡劣恐怖海像。出入此等鬼門關,台風、海難事件如家常便飯。彷徨於下南洋凶多吉少、不下南洋難以生存之間的弄潮走海人,能得海神保佑掙下萬世安穩基業,自然求賢若渴篤信不渝。

媽祖原名林默,莆田湄州人氏。在世28年慈悲為懷助人不輟,多有行醫解難扶危救困義舉,並捐軀於救助遇難舟楫之時,故眾口皆碑其升天成神,神話傳說廣為流傳,受萬世香火。更兼鄭和、施琅等歷史名人海難時,得媽祖屢顯神功庇護航海,啟奏皇上老兒龍顏大悅,歷代褒封達41次,封號64字之多,可謂空前絕後。康熙御筆匾額《神昭海表》等歷代御賜牌匾亦錦上添花。

粗捻線條,約略為:普通漁女—民間供奉—朝廷賜封—千年沉澱。

單道台灣一地,就有1600余萬信者,占人口三分之二。想當年新廟初成,台灣信眾不顧禁止令,舉一百余條漁船參謁。台灣當局竟不敢發作,當作沒看見,沒有處罰善男信女們。

97年媽祖金身巡安台灣本島、2003年再赴金門,皆萬人空巷競相祭祀。現今更是每年10萬之眾台胞上島參謁,遇農歷3月23日媽祖誕辰或9月9日媽祖升天節,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除台灣外,華南地區到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新加坡、印尼等中國人住的地方必有媽祖神廟,已成世界屈指可數的人文景觀。比如馬組群島與澳門外語音譯名稱由來均源自媽祖。在重建總本山時,台灣漁民與海運業者、新加坡等東南亞5000多萬華僑之傾力彰顯華表。

說來慚愧,我連國內最北端“先有天後宮後有天津城”的天津天後宮都參謁過,近在咫尺的濫觴之地莆田湄州卻遲遲拖著未能成行。直到最近,姨父一語點醒夢中人:“你也是下南洋之人,媽祖一直佑護著你而不自知乎?!”

此言不虛。雖每次由上海入出關無勞舟楫,但嚴格說來確也屬飄洋過海下洋謀生之列。便笑忖道:“容我穿上夏威夷阿羅哈大花襯衫、頂戴寬沿禮帽,再抹把煤灰在小白臉上,也好看起來像個愛國華僑。”

二姨正色道上島莫打誑語,不得嬉皮笑臉。我深以為然。

一路秋山紅葉,苗圃黃花,頗不寂寞。半小時一趟的渡輪犁耕著難得的天然深水良港-湄州灣。

進得島來,果然人煙稠密,有挑石推沙的、有雕琢塑像的、有摩的載客、有二人抬小藍呢轎子,大老遠便知香煙縈繞、鞭炮齊鳴,蔚為壯觀。

從碼頭只需閑庭信步前往,自大牌坊起到山門、聖旨門,觀鐘鼓樓,奔正殿進寢殿,跨朝天閣,入升天樓、望佛殿、觀音殿等等,可朝聖或觀光的大小建築36處之多。布局分為媽祖祖廟、新殿建築群、媽租文化園三大體系。

按歷史原貌恢復的依山傍水錯落有致的簇新建築,雕梁畫棟氣勢恢宏,與海島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仿佛宋人趙千裡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裡長的屏風安在這柳葉眉般修長的湄州島上。

正在想像著幾百年後這洋洋大觀建築群可能也像當今的紫禁城,忽聽一聲漁唱,低頭望去,海鷗翱翔,已老的烏篷船陪伴著卷起千堆雪的海浪,遲遲不消的雪白泡沫映著帶暈的陽光,好似一條金色絨毯,做了白沙灘與蔚藍海洋之間的墊子,綿延不絕地把思緒帶向海天一色的地平線那一端。

“上香吧!”二姨提醒道。

我深知自己這方面才疏學淺,低眉順眼地任由資深人士指點迷津。

祖廟裡香火鼎盛,空氣中飄飄揚揚的香灰如同雪花,回旋穿插繁華似錦,頃刻之間烏發須眉皆白,煙霧密得仿佛騰雲駕霧,有飄飄欲仙之感,場面感人至深。實際上,整個進香朝拜過程我一直淚流不止,那是煙熏火燎得涕泗盤陀。親戚們喜出望外,連呼心誠則靈。我便努力回憶3歲那年幾乎淹死在鵝池,深澗湍流大海中也屢次險遭葬身魚腹之災,越追憶越以淚洗面越確信冥冥之中天後聖母一直佑護著我。

焚香朝拜後,果一身輕松。便直上主峰,瞻仰14.35米高的媽祖石雕像。原先只在1987年媽祖千年祭大典全國發行的郵票中見過。

媽祖雕像身披霞帔,頭戴鳳冠,慈眉善目儀態萬方,面向距離20海裡開外的台灣島。塑像所在處視野最佳,顧盼茫茫大海,白鷗掠波,舟楫穿梭,島嶼點綴,山海相銜,海天相接。波濤浩淼處可肉眼望見台灣某些小島。

共同構成媽祖文化園的石雕像不遠處有媽祖故事群雕,記錄著媽祖如何由人而神的歷史進程;世紀碑林則鏤刻著歷朝歷代對馬祖功德的歌頌。

更奇的是,湄州岩岸海床多大片輝綠岩,受風濤衝蝕,形成天然凹槽。潮汐吞吐之聲,由遠而近,初似環佩搖曳管弦細響,繼如鐘鼓齊鳴余音繞梁,再若龍吟虎嘯花塢春曉,終則像巨雷轟天驟雨泄地。扣人心弦的“湄嶼潮音”因而馳名。

當年讀書,總覺得“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純屬虛構,此刻才知古人措辭透辟之極!離開湄州後連續數日,我的耳鼓裡依然幻聽到湄嶼潮音的潮起潮落。

下了主峰,驅車前往位於島之西南的“天下第一灘”九寶瀾黃金沙灘。該灘長兩千多米,寬達百米,面對浩瀚無垠的碧海,背依千畝蔥蘢的木麻黃,灘頭奇峰挺秀、怪石嶙峋,造化的鐘靈毓秀,令人嘆為觀止。

浪漫情人或赤腳踏浪,或以細膩綿厚的沙灘為紙以手為書將海誓山盟訴諸藍天碧海。睹物思情,我忍不住開心大笑,眾皆愕然。我趕忙解釋說想起好玩的現代詩“我把你的名字寫在天空裡,可是風把她帶走了;我把你的名字寫在沙灘上,可是海浪把她帶走了;我把你的名字寫在大街每一個角落,可是警察把我帶走了”。 眾皆絕倒。

最南端風景優美的鵝尾山風景區分為鵝尾神石園、四季花園、海濱廣場三大部分。不常見海的朋友會特別喜歡這些因海蝕、風蝕雙重作用形成的姿態萬千的海蝕地貌與像形石。每一塊神形俱佳鬼斧神工的石頭,都蘊含美麗動人的媽祖神話傳說。

兩處游畢,頗覺口干舌燥,入茶坊坐定,語言未了,船帆發髻的漁家女送上茶來,是舊瓷茶碗,淡綠色的茶。呷了一口,清爽異常,咽下喉去,覺得一直清到胃院裡,那舌根左右,津液汩汩價翻上來,又香又甘,連喝兩口,似乎那香氣又從口裡反竄到鼻子裡去,說不出的好受,詫異地問是何方神茶。

漁家女笑曰:“茶葉也無甚出奇,無非本島出的野茶,所以味道是厚的。卻虧了這水,是汲的媽祖聖像旁的泉。”

原來如此。我誦出陸羽《茶經》雲:“山溪泉水為上,河上之水為中,井中之水為下。又雲山頂泉輕清,山下泉重濁,石中泉清甘。果不其然。”

漁家女點頭稱許,續道:“泉水的味,愈高愈美。又是用松花做柴,沙瓶煎的,三合其美,所以好了。市面賣的茶葉,無非種茶,其味必薄;又加上水火俱不得法,味道自然差的。只是近年媽祖聖泉愈加稀罕,也是可遇不可求。”

得聞至論,佩服已極。“可遇不可求”一句更令我肅然起敬:“在下蠢笨,倒要請教既然可遇不可求,何來香火如此鼎盛?”

那女子嫣然一笑:“那是在媽祖娘娘引導下遭遇本我,無失本心罷了!”

細加品味,此話竟如湄嶼潮音般振聾發聵。

出島後,湄嶼潮音仍時常耳中激蕩。不覺中添了幾多神清氣爽。只是生性愚魯,一時未能澈悟,卻依然虔誠祈求媽祖聖靈永佑家人平安!再別無他求。


精選遊記: 莆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