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靈飄忽楠溪江

作者: zaoke006

導讀浙江東南。東徑120-122度,北緯28-28.5度。雁蕩山、括蒼山層巒疊嶂,郁郁蔥蔥。無數山泉跌宕雀躍,日夜不息,在奇峰異石和綠樹山花之間明滅隱現,一路踏歌而行。清清泉水氤氳了兩大山系的靈氣與生機,彙成三百裡風景秀麗如畫的楠溪江。?江水流過二千四百七十二平方公裡植被豐茂、竹木青青的土地,滋潤著其上的萬物,哺育著其間的人民,形成了楠溪江地區獨特的山水� ...

浙江東南。東徑120-122度,北緯28-28.5度。雁蕩山、括蒼山層巒疊嶂,郁郁蔥蔥。無數山泉跌宕雀躍,日夜不息,在奇峰異石和綠樹山花之間明滅隱現,一路踏歌而行。清清泉水氤氳了兩大山系的靈氣與生機,彙成三百裡風景秀麗如畫的楠溪江。?江水流過二千四百七十二平方公裡植被豐茂、竹木青青的土地,滋潤著其上的萬物,哺育著其間的人民,形成了楠溪江地區獨特的山水田園風光和耕讀文明。?

楠溪江屬火山岩丘陵地區,地勢北高南低,溪流上游山峰多700米以上,其中1000米以上的山峰8座;中游河谷寬展,地形復雜,多曲流、階地、車軛湖、河漫灘和山間盆地;下游兩岸是大片平展的衝積平原,海撥只有4-6米。?

楠溪江就在叢山峻嶺和平原谷地之間流淌,時而飛流直下,時而柔曲擺蕩,時而潤物無聲,時而洶湧奔騰。在上游,江水把丘陵切割成深谷,從群山裡雕琢出奇峰幽洞形成飛瀑急湍:石桅岩一石成峰,相聞高度306米,環溪成峽,丹崖碧水,古洞青藤,時聞猿啼鳥鳴;十二鋒如展旗、如卓筆、如橫琴姿態各異,氣勢崢嶸;崖下庫三面峭壁,觀天如井;仙人澗兩壁摩天,幽奧而雄奇; 觀音洞、陶姑洞、赤岩洞空懸壁上,仙風飄渺;百丈瀑、蓮花瀑、含羞瀑、橫虹瀑多姿多彩,映日生輝,所謂峰筆立、崖如削、洞懸壁、瀑布多,處處美景天然。到了中游,江水把山巒推向兩岸,把河谷衝積成平原,彎彎曲曲的江面,有36灣72灘,淺瀨與深潭交替,魚蝦與卵石相嬉,江岸上參差錯落的灘林雜樹生花,阡陌縱橫的田野稻粟飄香,與遠山、草地,與藍天、白雲,與牧童、村姑變幻出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到了下游,山風與海風相遇,江水與潮水際會,浩浩蕩蕩,一路南去,在溫州市區北岸注入甌江,流歸東海。?

楠溪江風景之美,自古就已聞名。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就有傅隱遙、梅福等一些求仙問道的人來此隱居。劉宋時期,謝靈運在此寫出了中國第一批山水詩。稍晚一點,蕭梁時期的陶宏景,曾在楠溪江的大若岩等地修煉。他在《答謝中書書》裡描寫此地的風光“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沈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唐宋以降,孟浩然、羅隱、白居易、林逋、陸游、林清源、李東陽、朱彝尊等人都先後履跡此地。自康樂啟端,歷代詩人對楠溪江山水吟詠不輟,蘇東坡贊嘆道:“自言長官如靈運,能使江山似永嘉。”婉約詞人李清照南下溫州時,到楠溪江,寫下了著名的《武陵春》:“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1985年以來,由於永嘉籍風景園林學家、高級建築師胡理琛的極力奔走推介,楠溪山水重為世人所知,1988年,楠溪江以“水美、岩奇、瀑多、村古”的景觀特點,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蒼山秀水,妖嬈風騷,引無數文人學者折腰。在楠溪江上乘竹筏漂流,劉心武以為是“秋水筏如夢中過。”汪曾祺游楠溪江後說:“我可以負責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江是很美的。”。……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陳志華,在1990年以花甲之年,帶領學生實地研究一年有余,以飽含激情的文字和深厚的學識功底,寫出了《楠溪江中游鄉土建築》一書。看到近年楠溪江村落人文生態環境的日漸破壞,他痛心不已,大聲吶喊,“要做這樣一只小小的子規,日日夜夜地啼叫,直到喉嚨裡濺出最後一絲血”,以喚醒世人,“救救鄉土建築!”曾有電視台記者問,讓他選擇北京與楠溪江更加願意住哪裡?此公答日:“願意兩頭都住住。如果楠溪江醫療條件稍好,更願意多住在楠溪江。”這樣的一位長者兼學者,對楠溪江的理解與領悟,應該是與眾不同的。他在《楠溪江中游鄉土建築》的節錄本《楠溪江中游古村落·後記》裡寫道:和朋友們一樣,我剛到楠溪江,立即被那兒村落和房舍的美感動了,它們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楠溪江的風光是美的,是江南典型的那種秀色可餐的美。一道道山,一道道水,山是青的,水是明的,山護著水,水照著山,山上的松林連著水上的灘林,郁郁蔥蔥,綠成了片,四季都活躍著蓬勃的生機。第一次去是深秋,濃綠中有金黃、有艷紅,那是楓葉和丹柿。第二次去是暮春,漫山遍野開滿了爛漫的油桐花。第三次是中秋之夜,月光下,漁火點點,打魚人敲著低沉的木梆。再以後,有盛夏又有初冬,有時候陽光燦爛,有時候雨霧迷蒙。那迷蒙中的景致,仿佛有活生生的靈性,歡快地不停變幻著,白雲舒卷游動,江上山上,一忽兒有的沒了,一忽兒沒的又有了。那村子,那房舍,就散落在這樣的山麓水濱,它們在清風明月下生,在鶯啼鹿鳴中長,它們是大自然的親骨肉。?

其實,建築也好,山水也好,有形的東西總是要毀壞的。這些年,已經毀壞消失的,又何僅止於有形的東西?所謂不破不立,如果能夠繼承其中的精神,以與時代結合,創造出更加美好的形式來,破未必就是壞事。不過無論怎麼說,山水有知音,這是楠溪江的幸運。?

楠溪江是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物產豐富,氣候宜人。三面環山,南面向海的袋狀封閉地形,冬季有北面的山脈擋住南下的寒流;夏季的海風卻可循河谷北上,帶來好雨,趨走炎熱,加上區內山谷風盛行,涼風習習,常年氣候溫暖濕潤,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攝氏18.2度,年雨量1698立方毫米,四季分布不勻。夏秋之交台風頻頻襲來,豪雨如注,江水猛漲,決提的江水和傾盆大雨常常吞沒田疇廬舍,造成災害。但台風帶來的暴雨正好能解除常有的伏旱。熱季恰逢雨季,溫暖加上濕潤,地形復雜,土壤種類多,使楠溪江地區宜於生長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層次豐富,四季山青樹綠,野花爛漫,瓜果不斷。北部山區叢林莽莽,常年雲霧繞繚;中部大小盆地四周的淺山坡上,油桐、油茶、楊梅、板栗、柑桔和柿子,年年結實累累。一到春天,粉紅的、火紅的、淺紫的、嫩白的各色杜鵑開得漫山遍野、熱熱鬧鬧,山紅初謝,又是潔白的桐花爛縵;到了秋深,散落在山坡上、田野間的烏柏和楓楊,鮮紅如火,片片紅葉或飄零水面,或搖曳風中。區域裡無霜期長達二百八十三天,宜於農業。肥壯的稻麥從江邊覆蓋到山麓梯田,綠了又黃,黃了又綠,一年可三熟。其它如玉米、甘蔗、蘆筍和薏米,也生長得很茂盛。江上一年四季盛產魚蝦,大黿時上沙灘望日,香魚常隨清波弄潮。在茫茫林海和起伏的山巒中,還棲息著上百種野生動物,猴子、黃麂、穿山甲、水獺、山豬、野山羊、竹雞、斑鳩、黃鶯、畫眉、山鷹等飛禽走獸都是這裡的居民,與人類共享這一片寧靜的世外桃源。

??秀麗的風景、肥美的土地以及江上的舟楫之利,楠溪江地區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聚棲,其後歷經百越時期,漢末兩晉始為漢化,到南宋形成獨特的耕讀文明。由於環境的封閉,在千余年蒼海桑田、星轉鬥移的大變遷中,保持著相對的獨立和穩定。即使在近幾年一日千裡的現代化浪潮衝擊下,楠溪江正發生著深刻或許對風景區來說是致命的變化,但致少目前,在楠溪江沿岸的谷地裡,仍星羅棋布著數百座晚唐至明清時期建造的古村落和由這些村落傳承的古老文明的遺風余韻,如蒼坡、芙蓉、岩頭、楓林、東皋、蓬溪、花坦、廊下、坦下、豫章……這些村子的布局規劃大多很美,與自然環境高度和諧協調,它們散落在山麓水濱的農田之間,掩映於林蔭綠竹叢中,素木蠻石,青瓦粉壁,美池良田,屋舍儼然。曙光初照時,裊裊炊煙與飄忽的晨霧交織著升上林梢;傍晚時分,成群的牛羊分路歸家,仿佛時光凝固在遠古時代的某個節點。楠溪江地區現今生活著50多萬居民,近年除年輕人基本外出經商務工之外,在家的農人們大多依然過著漁樵耕讀的生活,不知會在某個清晨或傍晚,在煙雨迷蒙中一襲蓑衣,荷鋤向你走來;孩子們放學後背著書包把成群的水牛趕到溪畔,開心地在草地上嬉戲玩耍;衣著艷麗的村姑手挽鵝兜,在清溪邊的石墩上錯落排開,搗衣聲和歡笑聲混和著月光在水面隨風蕩漾……?

楠溪江在古貌蒼顏中蘊藏著一種遺世隱逸的色彩,透露出醇和而神秘的文化氣息。?

明月當空,山川迷蒙,田園依舊,古時人家。?

不知楠溪江,今夕是何年?


精選遊記: 楠溪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