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於人間天堂-蘇州3日之D2

作者: 江南晴雨

導讀528.20D4蘇州 D2 楓橋景區―虎丘―留園―山塘街―石路 早上,Y買來滿桌子的早餐,使我看著吃不消.在品嘗過好幾款後,把剩下的留待中午時吃. 我的DC裡只有1張128M卡,Y幫我傳輸照片進電腦,卻不支持DC,一次只能傳一張. 無奈只好利用這段時間先騎車到附近的運河公園.在園內轉了一圈,裡面以植物造景為主,景色一般,只記得溪邊的荷花盛放得很漂亮. 見到Y時已近9點,一起出發到這裡最 ...

528.20D4蘇州

D2 楓橋景區―虎丘―留園―山塘街―石路

早上,Y買來滿桌子的早餐,使我看著吃不消.在品嘗過好幾款後,把剩下的留待中午時吃.

我的DC裡只有1張128M卡,Y幫我傳輸照片進電腦,卻不支持DC,一次只能傳一張.

無奈只好利用這段時間先騎車到附近的運河公園.在園內轉了一圈,裡面以植物造景為主,景色一般,只記得溪邊的荷花盛放得很漂亮.

見到Y時已近9點,一起出發到這裡最近的楓橋景區.

a.楓橋景區

楓橋景區以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五古”為主要游覽內容.

首先來到的是寒山寺,一座與日本很有淵源的寺廟,很多日本人到這裡參觀游覽.

見到已有不少旅游團隊在此,游客們在爭先恐後地以黃牆上的“寒山寺”三個大字為背景拍照,因為我對寺廟不感興趣,拍過照片證明到此一游後,就沒有進寺觀看,和Y走過寺前的江村橋到對面的楓橋景區.

江村橋橫跨古運河,是一座在蘇州最常見的單孔石拱橋,一些游客來到這裡會誤以為是楓橋,其實在橋上往北面看,一座跟江村橋建築結構一模一樣的橋才是楓橋.

過橋後到景區門口買票(25),拿了一本小冊子,發現多了日文的介紹.進入裡面,經半硯巷-吳門古韻戲台到漕運展示館,雖然都是些新建的景觀,但也值得一看.像漕運展示館,裡面通過一流的光影技術,圖文並茂的展示了漕運歷史文化,尤其是表現蘇州市井生活及漕運盛況的場景,非常生動有趣.

沿路走到聽鐘橋,橋全木結構,四面敞開,在涼風習習時坐下來觀看前面的楓橋和鐵鈴關會倍感愜意.下橋到夜泊處,河邊有仿造的張繼夜泊之船,岸上是呈醉臥姿態的張繼銅像,還有“楓橋夜泊”的石刻和詩碑,雖然都是新造的景點,不過右往邊看就是楓橋和鐵鈴關,在這裡拍拍照片也無妨.

外面的古運河離這裡不遠,就特意走過去觀看一下.

“詩裡楓橋獨有名”,終於走上楓橋.在橋上的一刻我卻沒甚麼感覺,跟江村橋一樣,普通的一座古橋而已,因為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而和寒山寺一樣聲名大噪,聞名天下.

下了楓橋是鐵鈴關,橋關相連.鐵鈴關是蘇州唯一現存的抗倭遺跡,城樓題有“御寇安民”,見到下面布滿了爬山虎,使我想起昨天去過的盤門.登關遠眺一會後我們往原路走,看對面的楓橋古鎮風貌.

再走上江村橋時,往南看見到一座亭橋漁隱橋,那邊也分布了好些景點,我們因為只顧看楓橋而忽略了.

b.虎丘

提起虎丘,自然想到蘇東坡那句“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來蘇州當然要去虎丘一趟.

從地圖看,北環路可通向虎丘路,但當我們來到時卻發現此路已不通,唯有往回走,經玻纖路前往,來到虎丘時已是11:30.

虎丘,享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我們停車進入頭山門買門票(60)取導游圖,過海湧橋,到右邊山路的林蔭石凳坐下,吃早上帶來的食物.吃過後見斷梁殿(二山門)前有導游正帶領著游客進去,就一起走過去.

沿山路而上,有憨憨泉、試劍石、枕頭石、真娘墓,都是一些不顯眼的小景點,在導游講解下,原來都有一個傳說典故.像枕頭石是秋香對唐伯虎二笑的地方,試劍石是吳王闔閭為試“干將”、莫邪”劍的鋒利,將石頭劈開所致.

山路過後是一個廣場,此刻已來到虎丘的中心.廣場上有一塊平坦的巨石“千人石”,導游介紹,千人石有兩個傳說,一說是高僧竺道生在此處講經說法,千人列坐聽經;另一說是吳王闔閭築墓於劍池後,怕工匠泄漏秘密,殺工匠千人於此,非常慘烈.

抬頭已見虎丘塔在綠樹叢後,連忙叫住導游幫我和Y來個合照.在千人石北面一邊是白蓮池,池中有點頭石,導游向我們講述“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白蓮花開”的傳說.另一邊是二仙亭、“虎丘劍池”石刻、裡面是劍池的“別有洞天”圓洞門,很多游客在石刻前爭相拍照,等候片刻我也拍過照片後,就和Y一起走進圓洞門.

劍池,虎丘神秘莫測的地方,走進去覺得有股寒氣襲來.見到兩道陡峭的石壁,迎面左壁平直如刀削,上面長滿藤蔓,下面是篆體“劍池”二字,石壁下是劍池,水池窄如長劍.聽導游說,吳王闔閭墓就葬在池下,並有三千寶劍陪葬,而蘇州政府曾經將池水抽干,發現墓門,卻因為怕危及劍池上的虎丘塔就沒有進行挖掘,所以吳王墓是否真的在下面至今仍然是個謎.

抬頭見劍池上方有一座橋凌空架於兩道石壁之間,十分險峻,就是雙井橋.我沿石階走到橋上,而F因為畏高,從另一邊上虎丘塔.雙井橋就是橋面上有兩個井孔,是舊時山上和尚打水之用,也傳是西施以劍池的水為鏡梳洗的地方.在雙井橋俯視劍池石壁有點心寒,橋的一頭連接致爽閣,走過之後是塔院,虎丘塔正近在眼前.

虎丘塔又稱雲岩寺塔,有“東方比薩斜塔”之稱,是蘇州現存最古老的塔.我繞塔身走了一圈觀看,從沒見過如此古舊斑駁的古塔,嚴重的傾斜像個年暮的老人,但精細的雕刻仍可想像到當年的華美.這座古塔經歷了千年滄桑仍屹立不倒,不愧為蘇州的標志.

Y告訴我等10來分鐘可以進塔觀看,是近幾年才開放的,以前關閉過.我先利用這個空檔到後山看了一下,因為看介紹虎丘有“前山美,後山幽”的說法.沿石階走了一段,看過一下,後山上遍種樹木,綠樹成蔭,一路清幽,往下走有百步趨、小武當、通幽軒、玉蘭山房、雲在茶香等景點,可惜時間有限不容觀看.返回塔院,剛好到開放時間.不過所謂開放,是僅在底層裡面轉一下,還要限人次和時間.排隊進去,見到一些久遠的彩繪壁畫.在走出塔門前,已在外面的Y居然給我拍照,以顯示我進過塔內.

看過內外的虎丘塔後,下山經養鶴澗,到盆景園萬景山莊,找出口離開時誤打誤撞的到了孫武子亭的小土丘上,發覺那裡留影虎丘塔效果也不錯,下來後沿石階回到海湧橋.

看看導游圖,發覺在白蓮池旁的五十三參,即通向大雄寶殿的五十三級台階,我們在上山和下山都居然沒有走過,最後我到西溪環翠看了看就和Y一起出門.

出門後在望山橋我們停留了一會,看兩邊的山塘街.Y說這裡是山塘街的西北端,騎車不好走,等會一起坐船游.

c.留園

留園,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園名取“長留天地間”之意.

最早認識留園來自一套郵票,票面以一年四季描繪了留園四個景點的不同景色.自此我就一直想見識一下這座精致的園林.

從虎丘路來到留園路,在快到園門的路上竟湧現出一絲興奮.

買票(40),打開留園的導游圖時,裊裊樂聲傳來,原來古仕女裝扮的女子正在門廳後表演古箏.再看圖文介紹: “吳歈蘭薰”-吳文化游,走進留園的大門,如同跨進了歲月,走進了歷史……

走過一段陰暗曲折的窄廊,看到若隱若現的窗外景色,是園林進門後常見的,感覺在留園體現得淋漓盡致.

經古木交柯到一面敞開的綠蔭軒,出來後是豁然開朗.

明瑟樓和涵碧山房,緊貼在一起的兩座建築,導游的聲音在這裡此起彼伏,邊聽邊看,高兩層的明瑟樓如船舫的前艙,與涵碧山房看起來像一艘船舫.

涵碧山房前面有臨池平台,在平台前看過去,中部景觀如山水畫般展現眼前:左邊是假山群,山上的小亭是可亭,中間是水池,池中有紫藤花廊曲橋,連接仿照蓬萊三島而築的小蓬萊,右邊是半遮蔽的建築.

在平台前的石欄坐下,寬闊的水池裡遍布錦鯉,是我所去過的地方最多的.把食物拿出來吃,吃剩的喂魚,附近的魚一下子的湧過來.

留園有一段著名的爬山廊,在涵碧山房西側,爬山廊順山勢而上,到達山頂的聞木樨香軒,再走下來到遠翠閣.我們當時卻是沿池邊而行,使這段走廊成了遺留的風景.

上假山上的可亭,再到遠翠閣的下層“自在處”,裡面繼續上演“吳歈蘭薰”之揚琴,Y又再拍DV,進入留園的一刻她拍得最多的就是這個.“吳歈蘭薰”,留園在旺季提供的免費表演,聲與景的結合,人像時空交錯,回到了古代.

和一眾游客跟著導游進入林泉耆碩之館,了解到鴛鴦廳的特點:廳堂分“男廳”和“女廳”,中間用屏風隔開,兩廳的結構陳設各不相同,女廳要比男廳遜色.導游在向游客作逐一的對比:男廳家具擺設豪華,方梁、窗戶有雕飾;女廳家具擺設普通,圓梁、窗戶無雕飾,男廳地磚也比女廳大.在館中間的屏風刻有冠雲峰圖,而望向北面,冠雲峰正雄峙居中.

冠雲峰,留園的標志.導游介紹,說它清秀挺拔,玲瓏剔透,具有太湖石“透、皺、瘦、漏”四大特點,有“江南園林峰石之冠”的美譽,並叫我們觀看冠雲峰的峰頂像雄鷹展翅,峰底如神龜昂首.欣賞完畢後拍照,再看冠雲峰兩旁是瑞雲峰和岫雲峰,合稱為留園三峰,峰下有花草湖石點綴,峰前是水池浣雲沼,旁邊還有冠雲亭、冠雲樓、佇雲庵等建築,不過這裡冠雲峰是絕對的主角,其他建築景物全部都成了陪襯的點綴.

在冠雲峰西面,長廊環繞中有一亭,名佳晴喜雨快雪之亭.非常喜歡這個別致的亭名和美好的喻意:這裡四時景物,不論陰晴雨雪都一樣的好看.在亭中有楠木屏風,上面雕刻了動物和蘭花圖案.

無意間到了“東園一角”,裡面景色一般,有花壇曲徑和天然的石桌石凳.卻居然以為就這樣到了北部的田園景區或西部的山林景區當中的一個.

返回到冠雲峰,想找出口竟一時發覺不到,原來要經旁邊的回廊才能出去,暈倒!

因為一些建築我還沒看過,而Y到清風池館繼續拍“吳歈蘭薰”,在這裡和她暫時分別.

進入五峰仙館,俗稱“楠木廳”,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廳堂.館前的庭院中有仿廬山五老峰的湖石假山.大廳裡面,導游的聲音又再響起,在講解中,我看到隔而不斷的絹畫紗幅,可透視前後廳堂和庭院的景色,還有一塊稱為“留園三寶”之一的大理石插屏(另外兩寶是冠雲峰和冠雲樓中的魚化石),石面的紋理色彩令人稱奇,如一幅天然水墨畫,左上方還有一天然的“朦朧月”.

繼續找尋還我讀書處、揖峰軒和汲古得綆處,卻為看這些建築陷入迷失,兜兜轉轉,在去過了的地方重復地走,無意間見到北部景區的“又一村”門洞,卻以為是剛才去過的“東園一角”,以致就這樣錯過了.留園的回廊曲折多變在我看來是拘謹局促,布局上構思得太盡了.

終於出來,再次見到Y,一起走上小蓬萊上的紫藤曲橋,曲橋把水池分隔,東面形成一個水院,分布了清風池館、濠濮亭、曲溪樓和西樓.其中清風池館一面敞開,面對山池景色,濠濮亭是賞月的地方,亭邊有湖石“印月”.

曲橋過後進入曲溪樓,發覺底樓其實只是一道走廊,在臨池的牆上開了很大的門洞和空窗,一路走去,移步換景,外面的山池景色框成一幅幅立體生動的畫面.

出門廳,屏門一幅玉石嵌成的留園全景圖在進門時匆匆而過忽視了.

在留園停留了較長時間,卻沒有合理的利用好,沒有完全的游完,有點不忿.感覺留園精致得來有些地方卻又拘謹局促,不盡人意,或者是我還沒有看得懂吧.

d.山塘街

離開留園後,我們先去了藝圃確認一下具體位置所在.因為時間不夠留待後天才游玩.

來到藝圃附近的吳趨坊,Y說她以前曾去過,但具體位置已忘記了.結果我們問上幾個路人,然後順著牆上紅色的藝圃方向標記,七繞八彎的才找到.

OK後我們到下一站目的地山塘街,路上分別看到了金門和閶門,其中閶門的城樓是新建的.

進入山塘街,先見到“山塘勝跡”牌坊,我們穿過牌坊後再騎一小段,在山塘橋下車,開始正式游山塘街.

經過御碑亭走入山塘街,給我的感覺是有點像周莊.街上兩邊店鋪林立,茶寮、食肆、酒坊、工藝店、會館等皆可見到.

山塘街長約7裡,俗稱“七裡山塘到虎丘”,是白居易來蘇州當刺史時開河築路修建而成.街分為東西兩段,我們現在走的是東段中新修復的一段,很短,僅360米.

而西段是從半塘橋至虎丘山,這一段未曾開發,漸近郊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正是我最想看的,而船游是最好的選擇,我們一直走到古戲台對面的游船碼頭.

船游山塘票價20/人,全程45分鐘.路線:古戲台―星橋―半塘(彩雲橋)―普濟橋―五人墓―斟酌橋,之後返回.

買票下船,船上有個工作人員大叔,很健談,有問必答,不斷給船上的游客介紹山塘街.

船在山塘河上悠悠行駛,水波粼粼的河面,兩邊是粉牆黛瓦的老房屋,房屋的後門就在河邊並有石級,石級上不時見到洗衣的婦女,而隔一段會有石橋連接兩邊的街道.杜荀鶴的詩句“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在這裡得到充分的體現.

面對如此流動的水墨畫面,我不禁由船裡走上船前,拿著Y的DV拍下來.

船過了彩雲橋,見到南面有一條支流,大叔介紹,這裡叫野芳浜,是名流聚會的地方.之後他說的一段話實在聽不明白.回來後查看,原來這裡是古時停舟試曲之地,商賈名流常停泊船舫在這裡舉行賽曲盛會.

此時看山塘街已換了另一番面貌:河面變得開闊,河岸上楊柳飄垂,綠樹蔥郁,河堤上或有一段段的護欄,而隔一段有一字型或八字型的埠頭,還可看到街上來來往往的居民.

一座與周圍民居不太協調的高大牌樓出現眼前,當時不明白是何建築,Y和大叔及一女游客在談論民俗風情園.回來查看,原來叫怡賢親王祠,當地人因其建築豪華而稱為“王宮”,是山塘街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祠堂.

“王宮”過後是普濟橋,一座三孔石拱橋,是山塘街現存最大的一座古橋,大叔說拍照的話最好等回來的時候再拍,果然,回程中我遠遠的拍了一張照片,效果很滿意.

因為在船上提起過五人墓,不一會大叔就對我說,你講的那個五人墓到了.我看過去,民居中一間拱門的房屋,上面題有“五人之墓”.大叔說,五人墓是紀念明代蘇州人民抗暴鬥爭中就義的五義士之墓.其實五人墓在中學課本《五人墓碑記》中就學過,不過已經印像模糊.

見到一座普通的石板平橋,在河的另一邊也有一座,分別叫青山橋和綠水橋,青山綠水橋,多麼的詩情畫意.我想此時若站在青山或綠水橋上,觀看周圍的景色,心情也如青山綠水般開朗.

船開到斟酌橋前掉頭,已見到前面的望山橋,我們要求再向前開,大叔卻說,這裡已是終點,要在這裡返回了,還叫我們有時間一定要去去前面的虎丘.

掉頭時我見到一座白色七孔亭橋,亭裡有一個塑像,工作人員說這是虎丘商業區的建築,等待招商開發的.在回程中,我留意到一些民居外面還掛有街上常見的仿古宮燈,圍牆上有花窗,原來就是這樣的尋常.

上岸了,有點意猶未盡.一邊是游人如鯽的虎丘,一邊是熱鬧的閶門商業區,剛看過的中間這段山塘街似乎與世隔絕,顯得原始悠閑,寧靜祥和……

回到街上,我們到了像立交橋的新民橋和古橋通貴橋分別拍照.這段山塘街共有三座橋,各有不同特色.

走到在通貴橋旁的街上見到玉涵堂,即吳一鵬故居.再回街上,一間山塘學校居然也在其中.身旁一個老外推著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忍不住拍了幾張照片.

晚飯在五芳齋,點了赤豆粥、桂花糯米/酒釀丸子、咖喱牛肉鴨血粉絲和榨菜粉皮,共¥15.

出來後山塘街兩旁的紅燈籠都已亮了,我們在山塘夜色下閑逛,看兩邊的店鋪.

跟來的時侯一樣,沒甚麼感覺,因為去過周莊和西塘,差不多的模式,加上這裡人氣不夠,不少店鋪都大門緊閉.反而出現很多小攤在賣各種小工藝品和小吃.

e.石路

逛完山塘街,我們來到附近的石路步行街,格局跟觀前街差不多,都是四通八達.

來到石路廣場,這裡的夜景相當吸引.街上挖出一條河來,河上有大型的音樂噴泉,噴泉變幻出來的形狀和顏色,激出的一段段忽高忽低的水柱使人驚嘆.見到地面上有不同顏色的“星球”,原來埋設了燈箱使其光芒四射.噴泉過後,河變得蒸汽彌漫,一條流線型的紅色木橋橫跨兩邊,使人游走在這裡有如夢似幻的感覺.這些景觀加上兩邊大型的商業廣場和眾多的酒吧店鋪、娛樂場所,夜晚來石路可體會到蘇州時尚動感的一面.

從石路走到南浩街,街上有南浩十八景,我拿著地圖搜尋,看到了八仙群雕、玉蜻蜓的傳說、閶門詩畫廊、吳門四才子、金閶亭、名人館等小景點,不過一些景點旁邊的衛生狀況卻甚差.原以為南浩街是條很有文化氣息的街,結果街上所看到的是卻是充斥著低檔商品,相當俗氣.其中賣服裝的一段見到不少打著“純正廣州貨”的旗號,跟十八景並存感覺不倫不類.

看過石路和南浩街後,我們返回取車沿閶胥路而行,一路觀看兩邊的夜景.先走上附近的幾座橋上,再經三香路西行過獅山大橋,在獅子路與濱河路交界處,一幢大廈的每個窗裡都亮起七彩的燈光,F說很像香港淺水灣的轉運大廈.

從獅山大橋返回,原以為北上回住處,Y卻南下說還有一處夜景要看.此時已覺得疲憊不堪,沒有理會她獨自停下來.歇息了好一會才勉強繼續騎,到Y停下來的西環路與解放西路交界處,原來她帶我看的是友新立交橋,抬頭看橋上,一條條長長的藍色波浪綿延數裡.不過令我驚異的是唐寅園,即紀念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的墓園,就在旁邊.



(與楓橋如出一撤的江村橋)



(神秘的劍池)



(眾星捧月:冠雲峰)



(山塘河上的普濟橋)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