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佛國

作者: Tinman

導讀年幼時曾隨父母同游九華,九華地藏道場的裊裊清煙、絮絮經身在心裡留下了深深印像。自己雖不信佛,卻很喜歡佛廟的奇特感覺,各地佛廟的不同氣氛確是別有韻味,而佛堂中的沉靜肅穆及木魚銅罄的聲聲叩擊也會很自然的洗蕩心中的疲憊。於是乎當有邀前去普陀游玩時確實向往了幾天。 自蘆潮港搭坐快艇只要三個小時即到達了普陀山碼頭,途中在薄霧中時隱時現的東海大 ...

年幼時曾隨父母同游九華,九華地藏道場的裊裊清煙、絮絮經身在心裡留下了深深印像。自己雖不信佛,卻很喜歡佛廟的奇特感覺,各地佛廟的不同氣氛確是別有韻味,而佛堂中的沉靜肅穆及木魚銅罄的聲聲叩擊也會很自然的洗蕩心中的疲憊。於是乎當有邀前去普陀游玩時確實向往了幾天。

自蘆潮港搭坐快艇只要三個小時即到達了普陀山碼頭,途中在薄霧中時隱時現的東海大橋煞是壯觀。由於同行幾人有的是准備第二天前去上香祈福的(第二天正是農歷初一),而且到達碼頭也時近中午,於是決定當天先不上普陀,改去沈家門游玩,一行人換渡輪前往,在渡輪上反復播放的佛經音樂讓人被當地濃郁的佛教文化所吸引。

到達沈家門,找好旅店,安頓好行李,找了家在當地小有名氣的飯店,開始了海鮮饕餮的大行動,膏黃肉滿的梭子蟹,鮮嫩爽口的扇貝,肉質鮮美的東梅,難得品嘗的、號稱比恐龍還古老的鱟,讓一行幾人個個肚飽腹圓。

酒足飯飽,叫了車,前往舟山地區最大的海水浴場——南山沙灘,正逢當地舉辦沙雕展,一具具各有特色的沙雕讓我們見識了藝術家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出了沙雕展區,無邊的大海和澄黃的沙灘立刻在眼前展開,一群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脫下了鞋,挽起了褲腳,在沙灘上盡情的奔跑,跟著海浪嬉戲,漸漸的,太陽慢慢開始下沉,金色的斜斜的陽光把整個沙灘染出了斑斕的色彩,而海天連接處,五彩霞光更是賞心悅目。在沙灘上寫下了“LOVE”的字樣,讓自己對親人的愛,對生命的愛,對自然的愛無遮無掩的敞開在這美麗的海邊。

由於第二天要早起參拜普陀佛廟,於是當晚用過簡單的素食,早早就寢了,我們的小旅館處在沈家門熱鬧的碼頭邊,晚上海浪的嘩嘩聲,漁船進港的突突聲構成了絕妙的海港催眠曲,聞著略帶腥味的海風,沉沉睡去。

早上,起來略為晚了點,錯過了漁港日出的一刻,深為惋惜。用過早飯,搭渡船前往普陀山。

中國四大佛教道場,供奉了四位菩薩,其中峨眉山的普賢菩薩,和舞台山的文殊菩薩分別代表了智慧和勇敢,而九華山的地藏菩薩即是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那位,說是不渡盡地獄眾鬼誓不成佛,而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則是不渡盡世間眾人誓不成佛,由於觀世音菩薩據說有求必應,特別同情窮人和有困難的人,所以人們把她稱為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而西游記中孫悟空常去向觀音搬救兵的南海紫竹林據說就在普陀山東面的蒼茫大海上,只有有緣的善男信女才有可能得入。

由於當天是初一,上山燒香祈福的善男信女太多,於是放棄了從山頂一路向下游玩三個主要寺廟的計劃,而是只游玩半山腰的法雨寺和山腳的普濟寺。

法雨寺,前年古剎,建於明代,法雨寺原名海潮寺,曾毀於大火,後重建命名為護國鎮海禪寺,直到康熙親賜“天花法雨”匾額自此改名法雨寺,天花法雨取自佛法故事,說是如來說法,說到精彩處,天上飄下多多蓮花,如下雨一般,所以稱為法雨寺,古樸的禪寺中,古木參天,由於大部分香客還在山頂寺廟中參拜,整個禪寺顯得空靈幽靜,執掃的小沙彌,無視我們的存在,認真做著自己的功課,而寺中供奉的大小佛像據說許多都是清代文物,而中間觀音殿中據說是從南京一間古廟中拆來的九龍漕井更是值得一看,九條龍雕刻栩栩如生。

離開法雨禪寺,我們拾階而下,來到普陀山最大的寺廟普濟寺,普濟禪寺原名不肯去觀音寺,始建於唐代,傳說中觀音來到此處,被這裡吸引,於是不願離去,在紫竹林建下道場,這就是不肯去觀音寺,寺前有一蓮花池,中間有一座御橋,中間有塊鐫有雍正帝所書記載普濟寺興建和普陀山歷史的漢白玉石碑,碑外建有八角御碑亭,與周圍景色融為一體,主殿中供奉有觀音正像及觀音的36法像。我們參觀的時候正逢普濟寺中的和尚作早課,抑揚頓挫的頌經聲,篤篤篤篤的木魚,讓那些善男信女不由自主的跪拜下去,向心裡的神明祈禱所願。

等到一行人裡燒香祈福的朋友許完願出來,已是中午時分,隨便吃了點東西,信步走到普濟寺對面的百步沙,遠遠一塊巨石上,“回頭”二字讓人頓悟——人其實還是需要回頭的,前路茫茫,不經常回頭看看自己走的路,總結曾經的經驗教訓,怎能更好的走繼續的路?

下午參觀了世界最高的觀音造像:南海觀音像。觀音像建於1997年,全高33米,為精銅所鑄,整座雕像法像莊嚴,觀音慈視眾生,左手法輪,右手結印,展現了觀音普渡眾生的慈祥。此處秀林蔥郁,碧波蕩漾,潮音頻傳,真是如臨極樂佛國,塵念頓消啊。南海觀音像已成為了普陀的標志。

傍晚啟程坐快艇返回上海,在船上翻看買來的觀音典故,才知道,原來觀音曾經經歷四次變身,在印度佛教中觀音是一馬首人身的護法使者,當傳入中國後為方便教化,觀音變成了留小胡子的男人形像,後因中土佛教需要一個形像來加強對婦女的教化,於是觀音成為了男身女面像,但中國習俗男女授受不清根深蒂固,婦女還是不願意向男身的觀音說出自己私底的願望,於是觀音再次化身,成為了現在的女像,而期間也曾有過女身男面相,原來如此啊,觀音為了在中土扎根可謂千辛萬苦呦。


精選遊記: 普陀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