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凄艷浪漫的愛情傳說

作者: 旅行游士

導讀火車離開古城西寧不久就開始在一條長達55公裡的湟源峽谷中穿行,峽谷兩側,群山相峙,峭壁千仞,可想像到為何這裡自古有“海藏咽喉” 之稱。在冰雪消融的春夏之際,便可見湟水河(西寧河)“湟流春漲”,這曾是西寧古八景之一,可惜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難以見到。 沿途可看見路邊村莊中緊湊整齊的農家小院――莊廓。高大的土築院牆、厚實的大門,莊廓是當地� ...

火車離開古城西寧不久就開始在一條長達55公裡的湟源峽谷中穿行,峽谷兩側,群山相峙,峭壁千仞,可想像到為何這裡自古有“海藏咽喉” 之稱。在冰雪消融的春夏之際,便可見湟水河(西寧河)“湟流春漲”,這曾是西寧古八景之一,可惜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難以見到。 沿途可看見路邊村莊中緊湊整齊的農家小院――莊廓。高大的土築院牆、厚實的大門,莊廓是當地方言,在青海人們也稱這種院子為四合院。這裡曾是古羌人聚居的地方,如今這一地區居民主要為漢族,並有很少的回族和藏族聚居。黃河的重要支流湟水河從這裡蜿蜒流過,在這一地區發現的喇家遺址、柳灣彩陶以及卡約文化等遠古遺跡說明河湟谷地也是黃河流域人類活動最早的地區之一。(www.saiwai.cn)

提示:湟源縣,農業區,是青藏高原農業區與牧業區的接壤地,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藏文化與漢文化的交彙處;海拔在2470-4898米之間,距西寧市51公裡。旅游景區除“日月山”外,還有“東科寺”、“扎藏寺”、“北極山”、“城隍廟”、“大黑溝”、“宗家溝”等人文及自然“八景”。

·火車行駛裡程58公裡,多數列車在這裡都有停留站

·縣城海拔:2635米

·郵編:812100

·電話區號:0971

·到湟源旅游可隨日月山、青海湖一線順路游覽

日月山

從西寧出來大約90公裡,短短一個多小時就可到達日月山,從海拔2200米很快上升至海拔3500米。這裡看不到陡峭的山峰、險峻的峽谷,只有分別坐落兩個山頭的日亭和月亭,隔山對望,似一對唇齒相依的情侶,又如衛士一般忠誠的守望在那裡。

日月山屬於祁連山脈的一個分支,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90公裡,是一條自然地理分界線,又是一條人文地理和人文景觀的分界線。從地理角度來講,它是青海農牧區的分界嶺;從人文方面看,它是蒙、藏和漢、回族的分界嶺。登上峰頂遠眺,山的東麓是富饒美麗的湟水河流域,流入黃河奔向大海;林木蒼翠掩映著村莊田舍,阡陌縱橫,麥浪翻滾,是以漢族為主的農業區。而西北方的河流則注入內陸湖――青海湖,那裡山巒綿亙,草原無際,是藏族蒙族同胞放牧牛羊的天然牧場。

由於日月山上的土層為第三紀的紅色土,所以古代稱為“赤嶺”。曾有“土石赤,赤地不毛”之說,可想這裡昔日的荒涼。赤嶺曾經是唐王朝與吐番的分界線,唐開元年間曾立有界碑。自古以來,這裡就是中原通向西南地區和西域等地的重要隘口。到了唐代,文成公主又是經日月山前往葉蕃和親,成就了著名的唐蕃古道,而日月山自此以後更成為各朝代中原地區通往西藏的必經之路。

傳說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曾經住在此地,她站在日月山頂翹首回望東方,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臨行前母後所賜的日月寶鏡觀看,鏡中卻出現長安的繁華景色。公主悲喜交加,想到自己和親的重任,便毅然將日月寶境拋下赤嶺。然而寶鏡變成了碧波萬頃的青海湖,公主的淚水卻彙成了涓涓倒淌河。於是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公主,就把赤嶺改名為日月山。

古老的日月山見證了久遠的滄桑歷史,時光荏苒,滄海桑田,日月亭仍屹立於古道旁,仍舊在向過往的人們講述著美麗的傳說與故事。

門票:10元

日月山氣候:海拔3500米,為典型的大陸性高原氣候,冬季干燥,夏季溫涼,日照充足。但在夏季,氣候瞬息即可突變,時而烈日當空,時而又雪花紛飛。

青海湖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布”,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

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裡,環湖周長360多公裡。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湖水平均深約19米多,最大水深為28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湖中共有五座小島,蛋島、海西皮、海心山、沙島和三塊石島。湖區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勝地。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裡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間,猶如四面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在不同的季節裡,青海湖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當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遼闊的草原披上綠裝的時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點綴著五彩野花的草原如碧綠的地毯一直鋪到天邊。湖畔大片整齊的農田麥浪翻滾,金黃色的油菜花芳香四溢……而當寒冷冬季到來的時候,四周群山和草原變得一片枯黃,或在夕陽下被染成金色,或被冬雪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開始結冰,若此時站在湖邊那股寒冷似乎片刻就能把你凍僵。

提示:

1、 青海湖一年四季都可以旅行,但是由於氣候的原因,旅游者大多集中在夏季前往,因為夏天的青海湖氣溫較高,夜間常有降雨,因此也較為濕潤。每年八九月份,青海湖北岸有大片的油菜花開放,成為青海湖的一處主要景點。但如果旅行的主要目的是鳥島的話,以五月份為最佳。

2、 如果是坐火車進藏,建議在西寧停留時安排塔爾寺、日月山、青海湖一線先行游覽完畢。海心山

位於湖中心略偏南,距南岸約30多公裡,距鳥島約25公裡。全島東西長2.3公裡,南北寬0.8公裡,形如螺殼。山頂海拔約3300米,山體略呈乳白色。古人曾有詩贊道:“一片綠波浮白雪,無人知是海心山”。

很久以前,青海湖周圍是一片平坦的大草原。草原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泉眼,上有石蓋,泉水因而常流不溢。後來兩個道人去西天途中路過此地,師父讓徒弟到泉中取水並特別囑咐要蓋好井蓋。而心急口渴的徒弟取水後卻忘了蓋井,結果潮水洶湧而出。師父趕忙抓起附近的一座小山扔進水中,才將泉眼壓住。但原來的草原早已變成汪洋一片,周圍的人家也被淹沒一空。後來,人們便把青海湖稱為“赤秀潔莫”,意為“萬戶消失的地方”。而把這座壓住泉眼的海心山稱為“錯寧瑪哈岱哇”,意思是“海心大天神”。

這當然是個有意思的傳說故事,其實海心山是形成於距今二億年以前的三迭紀,也就是青藏高原隆起的時候。唐朝時還曾在島上修築過城池,隨著歷史長河的風雨吞沒了所有陳跡,如今島上留下的只是一些廟宇、僧舍、嘛呢堆等建築了。

提示:在青藏公路(109國道)帳房賓館處有游船可載去海心山,如果時間有限亦可放棄,因為雖然傳說很有意思,但其實不過一個湖心島而已,沒甚麼特別值得登島一看的。


精選遊記: 青海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