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敦煌-新疆東線旅行之流水攻略

作者: 胡小搞

導讀嘉峪關-敦煌-新疆東線旅行之流水攻略無釐頭前言 西行的旅程遙遠而短暫,但是從容。這是我們離家的第七日,國慶長假已經結束了。我一路上無時不刻不在醞釀著這篇筆記,但直到現在才提筆,手指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思維的速度。剛剛在吐魯番的一家酒店裡目睹了中國足球夙願的實現,有些興奮,於是又與老公出去閑逛了一圈,一座西部小城的秋日夜晚,閃爍的霓虹掩飾不� ...

嘉峪關-敦煌-新疆東線旅行之流水攻略無釐頭前言

西行的旅程遙遠而短暫,但是從容。這是我們離家的第七日,國慶長假已經結束了。我一路上無時不刻不在醞釀著這篇筆記,但直到現在才提筆,手指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思維的速度。剛剛在吐魯番的一家酒店裡目睹了中國足球夙願的實現,有些興奮,於是又與老公出去閑逛了一圈,一座西部小城的秋日夜晚,閃爍的霓虹掩飾不住它的清冷。廣場上躺著一些衣衫襤褸的漢子,他們或許還不知道勝利的消息,或許對這勝利無動於衷……

哦,扯遠了。

已是烏魯木齊時間晚上十點,北京時間凌晨一時,有些倦意了,明天還要出游。現在只好暫時記個流水帳,一是給自己將來寫像樣的游記留個提示,二來也權當攻略,給後來有意此行的朋友一些或許有用的建議。

流水攻略

征集旅伴:臨行前半個月左右開始發帖,最後約定同游的共六人。發貼回應率比較高的是ctrip和sanfo,建議使用。

交通:從北京出發西北行有兩趟車比較合適。

一是北京到鳥市的T69次,繞道西安,沿絲綢之路西行,全程48小時,到嘉峪關約需36小時,空調特快票價;

另一趟是分別以嘉峪關和蘭州兩地為終點,隔日發車的K43,經沙城、大同,北上呼和浩特,包頭,折向西北經銀川、武威、張掖至嘉峪關,全程約34小時,票價約是T69的一半。

當然也可以坐飛機,北京有直達敦煌的班機,但機型不是很好,且錯過一路風景,甚為可惜。所以建議坐火車去,除夏天以外,坐K43應是最實惠的選擇。如果夏天去,還是建議你坐有空調的T69。

車票一開始很吃緊,到臨近假期的最後兩天反而寬松起來。結果提前四天買到的只是硬座,提前3天買的是硬臥的中上鋪,提前2天買的反而是最好的硬臥下鋪。這也算是一點有用的經驗:假前買票不宜提早太多。

風景流水帳:

10月1日上路,K43上午10:00從北京站出發,非常巧我們和另兩名旅伴分頭買票,竟在同一包廂,而不幸的另二位只好在硬座車廂暫作英雄蟄伏狀。豐沙鐵路途經永定河兩岸燕山山脈,山坡上偶爾可見一些紅葉,峽谷中流水蜿蜒清澈,若隱若現。列車在崇山峻嶺間鑽來繞去,一晃就穿過了六十幾條隧道,到了盛產葡萄的沙城,收獲季節獨有的田園景致開始一禎禎迎面而來,而人已有幾分倦意,已無心欣賞。半夜醒來,見車窗外跟隨著一輪圓月,才猛然想起今天是中秋節,迷迷糊糊地跑到呼和浩特的站台上買了一些奶片和奶酥,一種很古怪的味道,不太好吃。第二天一早醒來,車已到了銀川,看到豐美的草甸子,黃澄澄的稻田,好一派塞上江南景色。另兩名驢友亦已與我們彙合,三軍會師,不亦樂乎。一路談笑,一路風景,消滅各種零食,不知不覺已進入萬裡戈壁,卻為茫茫大漠帶來了一場雨,天高地闊的景像不見蹤影,真說不清是欣喜還是遺憾。

沿著連綿不斷的祁連雪山,偶見綠洲、羊群,長城殘垣……一切都令人怦然心動,雀躍不已。到達嘉峪關時,不覺又已是天黑,正是農歷八月十六,據科學報道說,這是月亮最圓的一日,一輪皓月掛在天心,空氣有些許清冷,心中卻是熱血沸騰——古老的嘉峪關啊!我們來了!

嘉峪關:

按《藏羚羊》(這是一套非常實用的旅游指南書)的指引,我們直接打車到了糧食局招待所,車費10元,司機是一位純樸熱情的小伙子,他等我們訂好房間,又免費把我們帶到一個繁華的夜市——富強市場,這裡有不少小吃,與別的夜市比顯得干淨、有序。嘉峪關遠遠超乎我的想像,是一個整潔、漂亮,充滿活力的小城,規劃有序,環境優美的街道上,總是可看到相對比較精致的城市雕塑,只是雕塑的主題不太鮮明。因為過節,道路兩旁和廣場上的禮花燈都亮起來,和長安街上的不同,這些禮花燈有著各種造型,五彩繽紛,很能烘托出喜慶氣氛。方方面面都看得出,這個城市的管理者是非常用心的。

正如書上所說,糧食局招待所便宜、干淨、安全,服務態度也過得去,晚9:00至12:00供應熱水,公共澡堂。雖洗浴不太方便,但相對21元/晚的標准間價錢,實在是非常非常非常實惠。

第二天一早,依然是包小伙子的車,車費90元。他給我們設計了一條很緊湊的行程,首先到長城第一墩——嘉峪關長城最西端烽燧遺址,路過嘉峪關關城時,正是日出時分,順便下車照城樓全景。烽燧離市中心不遠,很快就到了。這絕對是一幅令人無法忘卻的震撼圖景,依著聖潔的文殊雪山,烽燧峭立於懸崖之畔,古老的城垣從大北河的絕壁峽谷中伸展出來。我攀上烽火台,俯視峽谷河道,不禁渾身發顫,竟至於趴下求救。想當年金戈鐵馬,兩軍對壘時,將士若怯懦如我,該是何等狼狽。

天下第一墩無須門票,堅守了原汁原味的震撼。耗時約1.5小時,絕對要去!

第二站是懸壁長城,雖屬現世仿造重修,但那蘆葦土夯築成的城牆也別有滋味。登上最高處的烽燧,可遙望蒼蒼戈壁。門票8元,算是比較合理。可以去。

當然嘉峪關關城是一定要去的,這裡有一份難以名狀的蒼涼與威儀,流水帳中怕是說不清楚,暫時不說罷。

第二天中午離開嘉峪關,這座有著悠久歷史依然充滿活力的小城令我留戀不已。嘉峪關到敦煌汽車車費60元左右。汽車穿過枯黃的土地,歷時5小時到達敦煌,途中看到駱駝隊,不太典型的雅丹地貌,農場綠洲,黃沙旱土中的湖泊,虛幻的水景,還有架設電線受傷的人,司機和路人都非常友善,把他捎帶到了一個城鎮。我們路過一個物產豐饒的縣——安西,據介紹,這裡的鎖陽城和榆林石窟很值得一游,由於坐長途汽車多有不便,我們沒去。(如果可能,在嘉峪關租車去敦煌可能是更好的選擇,這樣就不必錯過沿途風景。)這裡的棉田倒是讓我們大飽了眼福,正值吐絮時節,朵朵雪白的棉絮裝點著綠洲,很美。

敦煌:

於黃昏時分到達敦煌,一個難以用三言兩語說清的地方,我對它的迷戀恐怕會延續很長時間。但作為一個城市,它並不是我所喜歡的。一下車就有許多人尾隨,司機或導游或賓館拉客仔,當然往往他們是集這三種身份於一身的。我們依然按書上的指引,沿鳴山路尋找合適的旅舍。這裡的賓館招待所實在是多,價格大多不貴,但條件也大多不好。我們最後選擇了鳴山路上的莫高賓館,經反復談價,標准間價格從150降到80元,獨立衛生間,晚上9-12點定時供應熱水。但此後三天的經驗表明,這裡並不理想,服務員太少,沒人打掃衛生,用具無人更換,淋浴龍頭很不好用。但由於旅途疲累,睡得還算踏實。

這裡穿過兩條小巷,就是沙洲夜市,裡面有各種旅游紀念品,和五花八門的西部小吃,很是誘惑。其中最具敦煌特色的食物是驢肉黃面,市場內有一兩家老字號,做的不錯。另一種敦煌獨有的飲料叫杏皮水,甜酸的味道,帶點兒杏香,很是解渴,很是爽口。如果你腸胃功能還不錯,就一定要去沙洲夜市一飽口福。吃正餐的話,鳴山路上也有幾家不錯的食肆,名字都和北京有點聯系,一是“敦來順”清真餐館,大盤雞和那個什麼辣辣的大羊肉都很好吃,都是50元一份,分量很足,6-7個人絕對夠吃;還有一家是稻香村,做的菜相對精致,80元一盤的雪山駝掌味道很好,由於駝掌一生久經磨難,據說營養價值也極高。(人真是殘忍啊!)只是特別提醒吃慣了米飯炒菜豬肉的南方同胞,千萬要有充分的腸胃准備和藥物准備,本人向來引為自豪的健康腸胃,這一次居然鬧了個上吐下瀉痛不欲游胃口全無聞肉惡心。

游敦煌一般是安排兩條路線的兩日游,第一天去莫高窟和鳴沙山月牙泉,我們六個人包輛小面150元,後來聽說我們價錢是給貴了,100-120應該沒問題。在鳴沙山可以騎駱駝和滑沙,每人花費不會超過80。拍攝照片的時機和角度很有講究,不過我不內行,還是你自己慢慢琢磨去吧。至於風景,在這樣的流水帳中提顯得太輕慢,暫且按下不表。一般司機還會推薦另外兩個景點,白馬塔和沙洲古城,鄙人以為可去可不去。

第二天主要是去陽關和玉門關,還是那輛小面,360元。去的路上又順便瞧了一眼拍攝電影《敦煌》的影視城,裡面有不少楹聯值得細細品味,裡面的店鋪有楹聯集子出售。城裡養了一群漂亮的白鳳大公雞,卻只有一只肥胖的老母雞,大概是拍《新龍門客棧》時養起來的吧。

玉門關離敦煌約90公裡,說到這裡,順便提一句,在茫茫大漠,裡程的概念已非我們平時所理解,在經過這一段行程後,我現在印像中的100公裡已經是一段很近的距離,相當於我以前印像中的10幾公裡吧。玉門關遺址只剩下廣漠荒野中的一個方盤城,土夯結構,經歷了漫長的風雨滄桑,牆面斑駁但依然雄壯。這裡由於有了“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詩句而給人無限回味與遐想的空間。從遺址周圍的各種痕跡不難看出,這裡應該曾經是一個相對適宜於生活的地方。關城旁邊有一片低窪地,一片美麗的蘆葦蕩,尚留一泓清水,映著藍天白雲,依著古老的關隘,有種攝人心魂的美。幾只水鳥盤踞著那一方靜水,自在游弋;偶爾展開雙翅,在蘆葦從中低徊。只有它們,世世代代見證了這裡的風雲幻變。

原來這小得像一方鏡子的水潭,竟然就是從前軍隊運糧船只停泊的哈拉湖。遙想當年,官府從繁盛的中原籌集了軍糧,古舟車馬,萬裡驛路,囤積嘉峪關,然後沿著蜿蜒的疏勒河道,大張旗鼓地將漕糧運送到這裡。如今,古河道已變成白茫茫的鹽堿沼澤,哈拉湖只剩下一池黃蘆……不經意間,在離關城10來米處發現了一方古井,俯望井中,竟清晰地看見自己身影!不禁浮想聯翩。或者曾有某天,一名遠離故土的守城戰士,挑著木桶,在這水井與關城的方寸間郁郁獨行,抬頭是深不可測的天幕,四望是漫漫無垠的黃沙,低頭照見自己的遠離故土的孤影,黯然懷念起爹娘妻小……時光是一把如此無情的劍,它斬斷了一切,思念與哀愁,奮鬥與拼殺,交情與快意,一切一切……然而它又留下了這些痕跡,在漫長的歲月裡慢慢消磨,在日益淡漠的懷念中漸漸遺忘。

雖說“西出陽關無故人”,但陽關卻是一個意想不到的世外桃源,真的,完全超乎想像。據說這裡是敦煌市最富裕的鄉鎮。淙淙流水,啾啾鳥鳴,萬畝葡萄園,樂溶溶的富裕人家……他會令你完全忘記你是置身於西疆大漠之中。你會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個遠離都市的富庶的江南村落。這裡盛產葡萄,非常甜美。你吃上一頓農家飯,就可以免費采摘葡萄。我們在一家名為潘葡萄的農園裡落腳,飽食了一頓絕對新鮮的葡萄餐,還順手牽羊在後園偷了兩只梨,水汪汪的,和這裡的葡萄一樣甜。(千萬別學我,這梨或許灑了農藥,或許我不該在屋前那看起來很干淨的溪流裡洗梨。總之,這只梨也可能是我後來肚子痛的原因之一。)

“潘葡萄”主人是一位年輕的潘姓農民,是這裡的勞動模範,屋裡還掛著他和一些國家領導人的合影,相信不是電腦合成出來的吧。這個人看上去勤懇、踏實,也不乏生意人的精明。整個敦煌人給我的印像也是如此,既有西北人的樸實,也不乏旅游城市人的精明和商業化。

作為歷史遺跡的陽關,卻遠沒有作為示範農園的陽關那般風光,只剩下一方小土台,被稱為陽關耳目的古烽燧遺址,被粗糙地用幾條鐵絲圍了起來,插了塊牌子“陽關”,這樣它就成陽關了。據說這個景點承包給私人了,門票20元,我們只在周圍看了看,選幾個角度拍了照片就走,臨走前,管理人員還來驅趕我們,甚是可笑。

附近的美景很快彌補了我們的失意。在來往陽關的必經之路上,有一道清澈的河灣。荒漠中的絕壁峽谷與江南式的蘆葦清粼奇跡般地組合在一起,居然那麼和諧!

陽關回程路過西千佛洞,西千佛洞在鳴沙山的另一面,洞窟鑿在干涸的黨河河谷一側,我們沒有去看石窟,卻被河谷中的景致吸引。雄渾的峭壁之下,河谷愈顯蒼涼,河床中央層疊婉轉的細沙和渾圓的鵝卵石訴說著水的往事。河床一側有一片楊樹林,一排排挺拔的鑽天楊衝出峭壁,直指蒼天,矮小的茂密的紅柳在腳下烘托著他們的威儀。紅的,黃的,綠的葉子層層點綴,好一派仲秋景致。站在河谷中,頭頂一帶蔚藍的天空,腳踩著圓潤的鵝卵石,面對玄妙的密林石窟,回望蒼遒的峭壁……此情此景,心頭頓生諸多感慨。

由於沒有看佛窟,門票才1元而已。

哈密:

結束了兩天的敦煌游,國慶假期也結束了,四名旅伴准備打道回府,而我們夫婦倆則繼續西行,去往哈密。一路又是400多公裡。沿途路過柳園,這火車意義上的敦煌竟然離敦煌那麼那麼遙遠,足有兩小時車程。下次您如果坐火車直接去敦煌,不可不考慮這個因素。汽車走過很遠的不毛之地,幾百公裡不見草木,不見人煙,只見干燥得似乎一點火星就可以燃燒起來的戈壁與群山,我不斷地喝水,可雙唇還是毫不猶豫地開裂了,嘴唇周圍長了一圈白皮,跟長了胡子似的,隱隱有些疼痛。這些山地原始而蒼涼,看不出任何人類活動的痕跡,甚至破壞的痕跡,讓我聯想起火星或者土星。我尋思著這裡應是外星人接近地球最為合宜的區域之一。我甚至構想著樓蘭古國的湮滅,或許擄走他們的外星人就是從這裡登陸的。他們一定是被外星人擄走了,要不偌大個城池何以消失得如此迅速與徹底?

汽車在荒岩野嶺似火驕陽中穿梭了很久,來到一個叫星星峽的地方,終於見了人煙,這裡已是新疆地界。原來有著童話般名字的星星峽竟是扼中原與邊疆之咽喉重鎮!我看到這個名字時,關於外星人的想像已經達到了巔峰,設想著這是外星人建造的小鎮,可那幾間粗陋的房屋,“新疆第一飯店”的幌子,熱情招呼客人的店主,使我不得不回到現實。

歷時六個多小時,終於到達天山腳下這座歷史悠久的小城——哈密。哈密給人的印像一如哈密瓜的滋味,充滿歡樂與甜蜜。它給我的印像和嘉峪關一樣好,新,干淨,道路寬敞,打車方便,市民素質很好。我們先是准備住攜程推薦的電力賓館,這是哈密三家三星之一。但前往一看,大堂已辟為餐館,生意倒是很火爆,而狹窄的前台遲遲看不到值班者。我們便只好在司機的指引下到馬路對面的另一家三星——加格達賓館,這家以哈密瓜品名命名的賓館或許和我們有緣分。幸虧住了這裡,這裡的配置和服務都遠遠超過電力賓館,還有就是可以負擔的價格:普通標間158元,這一晚住的非常舒適。訂好房間,又匆匆去了趟哈密王陵及艾斯尕爾清真寺,哈密王陵那伊斯蘭與女真風格共存的建築頗為獨特,而艾斯尕爾則是全疆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出來的時候買了兩本書《百年故事哈密王》和《新疆民間歌謠哈密卷》,從哈密王的故事中了解到,原來在這陵墓中躺著的異族古人,還有那麼多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讀過這些故事,我才知道哈密屬縣巴裡坤是天山北麓最為富庶的草原,是清王朝囤兵駐扎的重要兵站,對邊疆的防衛和給養一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留下了不少被貶謫的知名人物的足跡和文墨,是很值得一去的,可惜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們已經在去往吐魯番的火車上,只好留待下次了。

到哈密的主要目的是品嘗正宗的哈密瓜,好在賓館附近就有一個市場,有很多小吃和特產,可惜由於敦煌吃壞了肚子,見油惡心,幾乎見不到可吃的東西。當然最有特色的是哈密瓜干,雖然看相不甚好,卻特別甜。意外的是,由於季節不對,居然沒有見到一處賣哈密瓜的攤位,只好買了幾個新疆大棗充飢。悻悻然回到酒店,一切像是冥冥天意,在走進賓館的一剎那,看見一位瓜農拉著一板車哈密瓜,不由喜出望外,竟至於尖叫起來!問單價,答是1塊錢。注意這邊說斤都是指公斤,或許是由於新疆的現代文明普及是一個直接的一步到位的過程,所以中國傳統制的計量單位在這裡不容易干擾人們習慣的改變。(我的臆測而已。)我們卻都習慣了以市斤來理解,挑了兩個大瓜,8斤,給了8元,瓜農稍作猶疑,收下了,還一個勁兒道謝。到了吐魯番後我們買葡萄,回想起來,幡然醒悟,不過也不覺吃虧,也不覺挨宰,依然覺得幸運和便宜。迫不及待開膛去瓤,一口下去,哎呀呀,真是甜蜜!兩個哈密瓜做了晚餐,頓覺通體舒泰。

寫到這裡,已是凌晨四點,新疆時間也是深夜2點了,天亮後還要去葡萄溝、火焰山和高昌古城,還是改天繼續吧。

2001年10月7日晚或8日凌晨於吐魯番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