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山海經——福州定海

作者: 點點滴滴83

導讀定海,單從這名字上,就可以看到這一方百姓是一群臨海而居,祈求平靜生活的人們。福州東邊的定海,卻也是這樣一處地方。由於有了與浙江定海那更著名的古城的相似的名字,這裡便很少為外人所知曉。然而雖然名勝沒有那麼響,可是文化內涵卻是絲毫不比任何一個沿海的古城差的,我的見證,正好印證了這點。 五月的福建,天氣剛熱起來。從福州出發,過了馬尾,便是 ...

定海,單從這名字上,就可以看到這一方百姓是一群臨海而居,祈求平靜生活的人們。福州東邊的定海,卻也是這樣一處地方。由於有了與浙江定海那更著名的古城的相似的名字,這裡便很少為外人所知曉。然而雖然名勝沒有那麼響,可是文化內涵卻是絲毫不比任何一個沿海的古城差的,我的見證,正好印證了這點。

五月的福建,天氣剛熱起來。從福州出發,過了馬尾,便是可以看到閩江寬廣的入海口的公路,經過連江後,車子就行駛在風景絕佳的海岸公路上了。福建周圍多島嶼,也讓著南邊陽光下的大海沒有那麼刺眼。一路的海島讓旅途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不多時,岸邊的公路上多了好些晾曬的海帶,我知道,這是有漁村的地方就要到了,問過之後,果不其然,翻過山頭,隱匿在後面海灣中的小村,就是定海了。

下了車,方知道從這岔路走進去,還好一段時間,正值中午,摩托車司機大多都回家吃飯,於是索性放棄了搭車的想法,自己步行好了。好在現在我身處山上,一路都是下坡,費不了多少氣力,況且大海就在我眼前,面對這樣的景像,自然有了無窮的奔向前方的動力。不得不說我是很向往大海的,那無邊的藍可以成為我永遠的動力。

山路上,隨處可見晾曬海帶的漁民,走上前去問個仔細,原來現在正是收割海帶的好季節。海帶由於長在海裡,很多人都會以為是一年四季出產的。其實不然,海帶的生長如綠色蔬菜一樣,一年冬春交接的時候播種,五六月份的時候長好,也就是我們大地的蔬菜變得可以采摘的時候,等到變老了以後,照例是不能吃的。7、8月份海帶變老以後,漁民又會養起諸如牡蠣等作物,一年就這樣周而復始了。而這海帶是一定要曬干之後才能重新用水泡了才能食用,這樣才可以讓海帶更加有韌性,想不到日常食用的海帶竟然也有這樣的講究,這一次真的算是開了眼界。

走著走著,眼前的山路逐漸消失,出現的是大片的海灣與遠處的海角,海灣內的聽風港中靜靜的停放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船舶,頗有TROY海邊戰艦無邊的氣勢,好在不是身處動亂年代,我可以悠然的欣賞風景,不必擔心有那突然射來的一箭。不過福建的海邊畢竟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還是有一些讓人覺得有危機感的,隨處可見的販賣情報可恥的標語就可見一斑。

越向海邊走,那種海邊小村的寧靜與古樸就更加和我親近起來。到了小城正中,儼然可見定海古城四個金字鑲嵌在城牆之上,後面,是那幽深的門洞,走過門洞,好比穿越了時空,看著門洞中向我走來的老人,向外面奔跑的孩子,感覺一種歷史的滄桑一下子將我籠罩起來。穿過門洞後,則是小村的本尊展現在我眼前了。嚴格的說,小村中那種古舊的意味保存的並沒有那麼多,只是那古老的石屋上仍然可以嗅到往日的痕跡,古村中的古跡,凌亂的散落著,並沒有那種景區之間做作的感,反倒讓人覺得親切有加。村北的城隍廟,顯然是剛剛翻新過的,個中的神像卻依然保存著一百多年前建造時候的模樣,上面積澱了一層歲月的灰塵;連接到城南的馬祖廟,是一段下山的路,路旁的古樸的石屋與坐著聊天納涼的老人讓人真的感到這村子已經存在了好久,根據史實記載,定海古城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古城周圍有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台,明清古宅、天後宮……如此之多的古跡散落在城中,讓你感受到這裡處處吹拂著歷史的海風。想一一找尋,沒得時間,沒得氣力,倒不如隨遇而安,也許自己的腳步走過的路才是最完美的。

媽祖,原名林默娘,一個漁家的女兒,一次出海不幸罹難,於是魂魄化為海神,為漁民指引方向,保佑平安。這也許是中國的諸多神靈中為數不多的有著平民血統的,為她興建起的神殿,又叫做天後宮,也可以說是民間最多的單獨為一位神靈修建的殿堂,也許人們更習慣於與自己接近的神靈進行交流,但凡海邊的城市,從北到南,都可以看到有媽祖廟或者天後宮的存在,那自然是漁民們企求平安而修建的,到了一些內地城市,依然可以看到,這也是一些家人在海邊工作,或者從海邊遷徙過來的人們為了不忘記曾經領會的好處而為了紀念媽祖娘娘修建的。很不巧,我去的時候,古村的媽祖廟正在修繕,只能從那剛剛油漆過的紅的發亮的大門中看出這裡寄托了多少人們的希望。小村路上的牆壁上,張貼一張嶄新的紅紙告示,上面大概是說近期有媽祖娘娘的生日,將上演若干場戲,號召鄉鄰前往觀看。多麼淳樸的生活意境。小村不大,不用半個小時就可以周游完畢。

來到海邊,讓海風將我的神志從歷史吹到現在:眼前的海,自然沒有海南的海那樣讓人看了一眼就可跳下去與它融為一體的衝動。這裡的海,給人的更多的是一種豐饒之海的感覺,同時,這裡的海充滿了人文的色彩。幾乎每時都有漁民的船從海中央回來,帶了各種大大小小,造型各異的怪魚。我從漁民口中得知,小船一般每天要半夜12點時分出海補魚,一:那時侯天氣不熱,其次,漁民可以用燈光誘捕更多的魚。換上大船,則可能在海上漂泊幾個日夜,而後帶回來一船屬於他們自己的珍寶回家。我試圖跟隨他們出海,得知除了交納每天300元左右的費用,還要與他們吃相同的飯菜——更重要的,到了海中央,沒人會因為你的暈船中暑而整條船回岸,這才是最要命的,對於未來充滿未知的我,只好放棄了這個念頭。

海岸邊的很多漁女用手上的梭子熟練的修補著漁網,雖說沒有惠安女的多姿,不過那勞動的力量是絲毫不會減少的。這些女子除了晚上跟隨男人出海以外,還要照料孩子以及整個家庭,生活得頗為艱難。好在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不去計較,而是平平淡淡走過一生了。

行將離去的時候,走到了山上的汽車站,再一次回眸這深情的大海,以及海中或者停泊,或者行駛,或者深在海中,我雖然看不見,但是內心可以感受到的無數水上人家以及他們的依靠,那海中好比嬰兒一般熟睡的島嶼,以及那遠在天邊的霧氣中的期望早日回家的馬祖列島(目前管轄權歸屬台灣)。一切都在天地間的靜謐中存在著,我將他們一一的在內心體會與詮釋。

離別了僻在一方的海角,輾轉到了現代都市的文明之地,連講——一個不大的城市,城北一座白塔立在山上。連江出名的景物不是很多,可是這裡的小吃可是福州周邊公認的超級棒,尤其體現在魚丸上。

福建由於海岸線綿長,漁業豐富,自然造就了人們飲食中豐富的海鮮味道,這魚丸就是其一。連江的魚丸,與我們常見的不同之處在於:一、其中有餡,二、個頭龐大,大約有北方的小包子大小,這裡的人們甚至將他當成主食食用。買了一碗,吃起來,外面是綿甜柔軟,帶有魚肉特

殊清香的外皮,裡面是精心調制的餡料,兩種味道混合在一起,自然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飯後一碗米醋衝成的清湯,將一天的勞累與暑氣溶解在其中,忘記了一切的煩躁。只剩下對這裡愈加美好的回憶。


精選遊記: 福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