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天柱山

作者: huankeyi2001

導讀巍巍天柱山 雖然已有五個多月了,但還是常常想起它,想起它的高傲,想起它的威風,想起它的潑辣。說實在話,游了那麼多名山,這樣極有個性的山,還不多見。 我認為,天柱山最有特色的是石頭和松樹,它們堪稱天柱山雙絕。我還有幸目睹了天柱山的暴雨,領略到天柱山的威風和潑辣。 記得,在安徽屯溪老街,曾見過這樣一幅楹聯“石不能言亦醉人”,在天柱山,我� ...

巍巍天柱山

雖然已有五個多月了,但還是常常想起它,想起它的高傲,想起它的威風,想起它的潑辣。說實在話,游了那麼多名山,這樣極有個性的山,還不多見。

我認為,天柱山最有特色的是石頭和松樹,它們堪稱天柱山雙絕。我還有幸目睹了天柱山的暴雨,領略到天柱山的威風和潑辣。

記得,在安徽屯溪老街,曾見過這樣一幅楹聯“石不能言亦醉人”,在天柱山,我們的確被石頭醉倒了。

少得可憐的土壤和多得驚人的石頭是天柱山“個性”形成的基礎,天柱山是石的國度,天柱山是石頭壘成的山,越到山頂石頭越多。這些花崗岩的大石、巨石、特大型巨石(整座山峰就是一塊石頭),賦予天柱山凜然不屈的陽剛氣質,錚錚鐵骨的威武形像。

天柱山的石頭,沒有三清山那樣奇巧怪異,會形成諸如神女峰、巨蟒出山、小像尋母、狐狸啃雞、小雞出殼、玉兔覓食、太公釣魚這樣惟妙惟肖的多種多樣景觀,也不是說,天柱山一點也沒有,像鸚哥起舞、雙乳峰、八戒貪睡、大龜和小龜,這些景觀也是很有情趣的。但天柱山的石頭給人的總感覺是渾厚、大氣、豪爽、坦蕩。

且看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在茫茫的雲海中,巍然屹立著這樣一座山峰,海拔1488.4米,上面幾乎沒有樹木和雜草,全是一塊塊像大力士的肌肉那樣暴突出的石頭,還有石頭和石頭中間的經絡。它屹立著,仰著頭,望著天際,又像伸出手臂,托住蒼穹,線條是那麼粗獷,形像是那麼威武,令人想起奴隸英雄斯巴達克,想起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人體雕塑。

公元前106年,威鎮四海的漢武帝劉徹南巡,見了“一峰擎日月,千仞鎖雲雷”的天柱峰,感慨萬千,當即封天柱山為“南岳”。後來,隋文帝楊堅志在南疆,改南岳為湖南衡山,南岳南移後,人們仍尊稱天柱山為“古南岳”。這天柱山並不是什麼平民百姓,你看,它的履歷還跟皇帝有關呢。

英雄愛美人,美人戀英雄。天柱峰這位頂天立地、桀驁不羈的大英雄身邊有一位溫柔體貼的大美人,這大美人就是纏繞在它身邊的雲霧——白衣天使。這天使有時微微拉開帷幕,讓你一睹天柱峰的豐采,卻又舍不得讓你多看,連忙將簾幕拉上了。一眨眼,前面什麼都看不見了,盡是雲啊,霧啊……稍等片刻,它們又在你面前出現了,這時是天使圍著她的英雄在跳舞,輕歌漫舞,飄飄逸逸,大英雄眯起了眼睛,也陶醉在其中。一瞬間,它們又雙雙消失了,大概是去遨游天際,上了月宮,去看嫦娥了……

天柱山,古名皖山,安徽省簡稱“皖”,也源於此,故又被稱為安徽的“源頭山”。天柱山下的潛山縣,聽說還是三國美女大喬小喬的家鄉呢。

上山前,有位朋友告誡過我:“你們年紀大了,神秘谷就不要上去了,太險了。”可是,事實上,我們11個人,有的還有關節炎,平時爬小山都不敢上,這次竟都上去了。神啦,這天柱山有神力也。

走進神秘谷,正在想怎麼走,突然前面黑魆魆的洞穴口,出現了“迷宮”兩個暗紅的大字,走到“迷宮”前面,竟找不到路了。再一找,原來路繞到刻著迷宮大字的巨石後面去了,後來,路又鑽進洞下的洞中去了。上上下下,東鑽西繞,盡在怪石、洞穴、窄路中行走。有時,前面兩巨石中間僅有一條縫,人要側身才能過去,肚子大的,像宏書,是無論如何過不去的,所以,宏書不上山,還是有先見之明的。有時,又要貓著腰,低著頭,從洞口爬進,又從另一個更小的洞口爬出。這時候,五六十歲的老人,竟變成了五六歲的娃娃,這時候,自認為萬物之主的人,也趴在地上,學起了猴子的姿勢。

這種“返祖現像”讓我們更貼近大地,貼近“母親”,去體驗上古年代,我們的祖先猴子的生活習俗;這種“返老還童”,讓我們回到天真爛漫的童貞年代。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啊,任何人,到了這個地方,都變得單純了,快活了,這在那些人工樂園裡是享受不到的。

其他地方也有這種鑽來鑽去的洞,但都沒有神秘谷驚險、神奇,特別是上天梯一段,陡度總有80度以上。神秘谷被譽為“全國花崗岩第一秘府”並不誇張。

這神秘谷裡的石頭,成千上萬,橫七豎八地堆積著,看似無序卻有序,看似雜亂卻有章,看似笨拙卻靈氣十足。你正納悶,這塊小山一樣的巨石,是從那裡滾下來的,怎麼堵在這裡?冷不防邊上露出一條縫,剛好讓你鑽過去。神秘谷就是這樣巧,這樣奇。

這神秘谷裡面的布局,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鬼斧神工,我懷疑,這是天上神仙的游樂場,這些巨石就是神仙們搬來的。

在總關寨、青龍背上看天柱石景,那感覺就是大氣、灑脫。那林林總總的巨石,有的站著,有的蹲著,有的昂首仰望天空,有的低頭俯視大地,一塊塊都是那麼硬朗,一尊尊都是那麼帥氣,用現代流行的詞兒來說,就是“酷”。在這些生機勃勃的,仿佛有生命的石頭面前,人就會變得豁達、豪爽,對生活、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憧憬,請看下面這個插曲。

在山上,我們遇到七八位70——80多歲的老人,個個腰板筆挺,精神矍鑠。

在高高的青龍背,面對巍峨的天柱峰,他們高聲喊出了自己的誓言:“我叫XXX,我今年七十,我要活到九十九。”“我叫XXX,我喜歡登山,我八十歲,我要活到一百。”……老人們一個個對天發誓,抒發自己的情懷。他們帶了錄像機,要把這難忘的一刻,精彩的一刻,錄制成音像,永久保留。

那高亢的充滿激情的聲音在高空回蕩,與巨石一起,演奏著一曲壯麗的人生交響曲。那聲音好讓我激動,仿佛戰鼓在敲擊,仿佛壺口瀑布在轟鳴,久久地久久地在耳邊回蕩。就在此刻,在我寫游記的時候,老人們那高亢的有點嘶啞的聲音,仍在我耳邊回響。

環境決定性格,松樹亦如此。在石的國度天柱山,松樹顯得格外剛強。天柱山高大的松樹不多,大多數都是從石縫裡擠出來的,在苦難中掙扎,在絕望中拼搏的矮個子,它們不高大,但很威武,不魁梧,但很剛烈。比起黃山、泰山、三清山的松樹來,我覺得,天柱山的松樹,更精神,更耐看,更能給人以啟發和聯想。

最著名的天柱松,在山頂旁的山崖裡,要順著鐵梯爬下去八九米,才能看到它。它雖只有兩米多高,但枝干挺拔,樹葉蔥綠,看上去,就像天安門前的哨兵一樣威武。

這株叫龍爪松,枝葉像龍的爪子一樣遒勁有力。那株倒掛松,從懸崖絕壁上倒掛下來,像猴子撈月。

還有更多的松樹是不知名的。在總關寨,那一叢叢像灌木一樣的松樹,匍匐在石崖間。用匍匐這個詞,是說它們矮,但絕不是畏頭縮腦的意思,而是戰士們衝鋒前,昂首挺胸,匍匐前進,全神凝視的那股英氣。

這棵路邊的松樹,樹根伸得老長老長的,那長長的樹根幾乎全部露出了地面,青筋暴突,疤痕累累,像老人的手。這樹根的長度竟超出了樹的高度,那一份份養料,就靠這長長的根部從周圍吸取的。怪不得,這不高的松樹長得那麼茂盛,那麼健壯,那一根根松針,就像浸過油似的,發光,發亮。

最不能忘記的是一棵高不到半米的松樹,在一座光禿禿的山頭上,只有這一棵松樹。它從岩縫中長出20—30公分後,就橫向生長,橫向伸展竟有一米半左右,像雜技演員靠一只手支撐的“金雞獨立”似的。我不知它的樹齡,但從它又老又黑的樹皮上看,我想不會少於三四十歲吧。整個山頭,只有這一棵,孤獨嗎?不,不孤獨,且不說它與日月為伴,風雨為友的環境,凡是見過它的游客都不會忘記它,在它身上得到啟迪,獲取力量,它的朋友真是遍天下啊。高傲嗎?的確高傲,在這高高的舞台上,它展示著天柱山松樹令人稱頌的品格:不屈不撓,鐵骨鋼筋。

聽到隆隆的雷聲,導游告訴我們,趕快走,要下暴雨了。到纜車站一看,因有暴雨,纜車停開,只好步行下山。不一會,我們就到了煉丹湖邊。

煉丹湖,就是我們在山頂上看見過的那面長鏡子,據說是全國第三大高山平湖。

這時風大起來了,雷聲更響了,轟隆轟隆的,仿佛遠處在打仗。

我們在煉丹湖邊的一個小亭裡躲雨,看雨從湖對面落下來,一層一層,像簾子似的,一張一張掛過來,又像機槍子彈,一梭一梭射過來。正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冷不防機槍子彈已射到自己頭上了。連忙撐起雨傘,沒用,雨從邊上向你襲來,只好退卻,退到牆壁角落,大家擠成一團,一把把雨傘組成了一個立體的防線。

這亭子不是有頂嗎?頂沒用了,雨是從四面八方射來的。

天柱山山神真的發怒了,風、雨、雷、電都向我們襲來,這時候,我們顯得多麼渺小啊。

山神啊,我們可沒得罪您啊,是不是剛才我們驚醒了您的美夢,您和您的美人一起來懲罰我們了。

瓢潑也好,傾盆也好,天就像要倒下來似的,我們可從來沒有在山上看到過這樣的暴雨啊。

這立體的防線也不堅固,不時有雨水從打著傘的手上,流進身體。

一會兒,風小些了,雨也小一些了,“過去了,過去了”,大家松了一口氣。不料,稍停片刻,第二回合的進攻又開始了。

十幾個人擠在一起,死死頂住,又是半個多小時的狂轟濫炸。

“山洪來了,山洪來了!”老許興奮地叫著。只見,一股股渾黃的山洪從道路上,山溝裡衝下來,夾著枯枝落葉,帶著天柱山少得可憐的黃土,衝進了煉丹湖,清澈的煉丹湖水被“黃潮”一塊一塊地蠶食著,吞沒著……

原來預計一時左右到纜車站,然而在山中小店(導游家裡)吃飯。可是,一場暴雨打亂了我們的計劃,在煉丹湖邊的小亭裡,我們竟躲了兩個多小時。

剛才爬山消耗了體力,現在肚子餓得咕咕叫,這時候,有些“老道兒”就開始翻自己的旅行包,拿出餅干、面包、蛋糕分給大家點飢。雖然分到的僅有幾片,但還是挺頂事的,這是“雪中送炭”啊。

為什麼叫這些人為“老道兒”呢?因為旅游中會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萬一迷路或下暴雨,備一些干糧,總是有用的。這是長期的旅游實踐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到三時左右,雨總算停下來了。一場大雨後,整個世界就像洗過一次冷水浴似的,顯得格外清新,格外精神。繞湖的道路也成了小溪,我們不脫鞋,在水中,一步步邁過去,覺得這樣很新鮮,很舒服。與上山時相比,我們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新人,因為我們親眼目睹了一場天柱暴雨,這暴雨讓我們耳目一新,雖然我們肉體上沒有受到洗禮,但在心靈上,的確受了一次難忘的天柱暴雨的洗禮。

因暴雨,我們耽誤了去三祖寺的時間。三祖寺是著名的禪宗古剎,聽說是很值得一去的。如果,與天柱暴雨相比,二者選擇其一,我情願觀賞天柱暴雨,因為,寺廟全國各地都有,大同小異而已,而這樣驚天動地的暴雨,這樣潑辣豪放的天柱山,卻是很少見到的。

有一點遺憾,因暴雨太大,怕相機受潮,不敢拿出相機,故沒有拍下這樣精彩,這樣驚心動魄的大暴雨場面。

2007年1月12日記於杭州


精選遊記: 天柱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