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險近窺“仙人橋”

作者: 滇國劍客

導讀天氣晴朗時,站在恰如一條游龍橫臥於唐古拉山腹地的青藏鐵路DK1481+600米裡程處,能夠窺視到遠處突兀於西藏安多縣日阿納藏布河左岸赭紅色的山岩上的一座天然“仙人橋”。這座在地殼變化時大自然的特殊傑作,被當地藏族同胞賦予許多神話傳說,特別是在冰雹雨雪降臨時,“仙人橋”若隱若現的“仙姿”,更增添了這座只羨天上仙界有,凡間難覓其影蹤的自然奇觀的神秘� ...

天氣晴朗時,站在恰如一條游龍橫臥於唐古拉山腹地的青藏鐵路DK1481+600米裡程處,能夠窺視到遠處突兀於西藏安多縣日阿納藏布河左岸赭紅色的山岩上的一座天然“仙人橋”。這座在地殼變化時大自然的特殊傑作,被當地藏族同胞賦予許多神話傳說,特別是在冰雹雨雪降臨時,“仙人橋”若隱若現的“仙姿”,更增添了這座只羨天上仙界有,凡間難覓其影蹤的自然奇觀的神秘色彩。

神奇的傳說,誘人的風景,激起我登山探個究竟的巨大欲望。

為了對付羌塘草原上性情凶猛的惡狼猛獸,我除了挑選兩名身強體壯,參加青藏線修建的職工與我同行,並為每人配備了一把刃口閃著寒光的藏刀作自衛武器外,我還從承擔青藏鐵路第九標段施工任務的中鐵十八局集團一公司駐地派出所,借了一把強光電擊手電,以防不測。

我們一行三人離開築路人所住的營地,步行半個多小時,便進入了長著叫不上名字,開著十分誘人的小紅花,身體重量踏上去後直顫悠的沼澤濕地。為安全起見,名叫余福元的職工,把從測量塔架上卸下來,帶有硬質鋁合金護頭的“一條腿”,當作特殊“探尺”,試試草皮“硬度”能承載身體負荷時才驅身而進。如此小心翼翼地穿越狹長的沼澤濕地,時間已過去兩個小時。

踏上生長著低等級植物的坡地,走了大約40分鐘,5000多米高海拔地段那種缺氧的感覺,仿佛心髒泵血的搏動,隨時都能“透壁”而出。兩個鼻孔通道遠遠不能滿足擴張到極限的肺活量之需而“動用”嘴巴“援助”,而張開的嘴巴裡好像盤踞著幾條“火龍”,把口腔裡的唾液蒸發得一干二淨。在強光紫外線“灼吻”之下,已經爆皮的上下兩片嘴皮,想合上互相滋潤一下都感到非常困難,此時才想起上路之前忘了帶上幾瓶礦泉水,是一個多麼大的失誤!

我們咬著牙,呼哧呼哧喘著粗氣登上高峰的山脊嶺上時,罡風在耳邊呼呼山響,在風中抬腳邁步深感阻力重重。再看腳下被風割裂成碎塊的石子,仿佛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儀仗隊,那尖角面都統一朝著風向,大有一股粉身碎骨也要與疾風一決雌雄的“義俠”古風。

頂著狂風逆向蹣跚一個多小時,風的勁道被一座峻峭的山崖擋住了,在背陽的緩坡上出現一片金黃色的沙丘。我們忘記了風中苦旅植入身體中的疲勞,發起少年狂,手舞足蹈地跌進被風洗得一塵不染的沙丘之中狂歡一陣,直到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

沙丘景色雖美,但卻成為我們尋訪“仙人橋”的又一道天然屏障。腳踩在色澤金黃的沙埂之上,仿佛至剛純陽的“金剛掌”,遇到了陰柔的“太極推手”,陷進沙層之中的腳掌,由於失去了硬質地面的支撐,每向前邁一步都感到吃力異常。

由於是在隆起的山脊嶺上行走,視線所及除了山下兩旁彎彎的河道,把尚有一絲綠色的草原,分割成不規則的條塊這一定格的畫面外,就是一眼望不到頭,被歲月這把刻刀雕鑿成怪石林立,起伏不定的“山脊風光”。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爬出沙丘,翻過兩座尖嘴崖後兩腿酸麻脹疼,尋訪“仙人橋”的決心大受動搖。

意念中的絲毫波動,對行動都會帶來極大影響,雙腿仿佛在瞬間灌了鉛般異常沉重起來。

就在“知難而退”思想很快便要占據上風時,遠處一道如劍劈般直立的石屏風景色,如磁鐵般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的眼神。我加快腳步來到“屏風”跟前,繞過不可攀越的石壁,從“屏風”左側進入這全為怪石林立的境地之中後,只覺一股森冷之氣逼人心魄。我回首看了一下跟在後邊的兩名築路人,他們臉上已呈異色,長繭的大手緊抓別在腰際上的藏刀把柄,那情形,似乎一場惡戰一觸即發。

我定了定心神,繼續往“石陣”深處走去,卻看見了這樣一幅悲壯的“圖騰”:長著一對尖角的犛牛骷髏頭骨,下半部頜骨已被石礫埋住。再從數叢“獨立”的小石柱斷痕處推斷,在這方圓不過數百米的“石陣”之中,犛牛曾經與惡狼猛獸展開過一場何等慘烈的博殺!

告別“古戰場遺址”繼續前行,准備手腳並用,翻越一座陡峭的石峰時,耳畔突然響起一陣陣咕咕……咕咕……的叫聲。

“快看,藏雪雞!”

我順著職工老劉的手指方向望去,只見大小不等的五六十只只有青藏高原才有的雪雞,分成兩隊,在“頭領”的帶領下,沿著直立的峰壁向數十丈高的懸崖頂部疾走。那遇險而不自亂陣腳,一只緊挨一只秩序井然的撤退方略,與其它遇到危險作鳥獸散的飛禽相比,形成天壤之別,難怪會被藏民們奉若神靈,稱為“神雞”!

我不顧渾身被汗水打得透濕,手抓岩壁爬上峰頂,想用像機給“神雞”拍照時,靈性極高的藏雪雞,卻借助峰壁展翅滑翔,落到崖腳後又以同樣的隊形從容撤離,似乎對這種“捉迷藏”方式,早已司空見慣。

就在我悵然若失之時,大風起兮,一塊白雲從半山腰飄然而至,在離峰頂約有三四米的地方卻快速轉了個直角彎,從相反方向冒出。眼前這一奇異的景像變幻,使我斷定這就是我歷經辛苦所要尋訪的“仙人橋”,碰巧受藏雪雞所引置身其中還不知道呢!

我極其小心地從峰頂折返下來,順著白雲隱沒的方向繞過一堵天然“石牆”後,揭開神秘面紗的“仙人橋”展現在眼前,只是那大得有些邪乎的風,在這個人跡罕至的特殊地方,總能讓人產生奇異的聯想。

這是一座淨空高四米左右,“跨度”長五六米的天然石橋,歷經歲月的風刀霜劍打磨,抵住如劍刃般斧削而下的兩壁崖石的“橋梁”,已顯得斑駁嶙峋,“青筋”暴突。

當我們暫時忘卻了體力透支,艱難地爬上“橋梁“之上,俯視腳下亂雲飛渡的風景時,心中萌生一種超然物我的隨想。山下的人和車子在視線中變得是那樣渺小,真的如從橋下穿過的浮雲一般,唯獨腳下的“仙人橋”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無論是物換星移的更迭,還是風霜雨雪的洗濯,在堅持中挺直脊梁,在寂寥中堅守恆定。

盡管我選擇了另外一個方向下山,不想讓“仙人橋”景致很快在眼前消失,但由於山崖異常陡峭等原因,“仙人橋”又很快隱身於怪石和迷霧之中。在布滿亂石塊,腳踩上去便能產生局部泥石流的山坡上走了一段時間,我對自己這一想占盡美景的痴想,不禁啞然失笑,世上哪有這種美事?奇景天成,豈非人力所能為!只要人人都能把心中的景色讀懂看透,生命旅程自會異彩紛呈。

圖為遙接藍天的“仙人橋”

李永旺

通聯:河北省涿州市中鐵十八局集團一公司宣傳部

郵編:072750電話:03112--3686934


精選遊記: 那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