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捉參記

作者: liulangke

導讀位於非洲北部的摩洛哥是一個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的國家,它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達1700多公裡,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摩洛哥每年出口大量的沙丁魚及魷魚等軟體魚,為國家換取不少外彙。但在中國人眼裡營養豐富的高級海產品--海參,摩洛哥人卻從不打撈,更不食用。不過這倒給在摩洛哥工作的中國人提供了一個捉海參的絕妙機會。 捉海參,確切地說就� ...

位於非洲北部的摩洛哥是一個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的國家,它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達1700多公裡,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摩洛哥每年出口大量的沙丁魚及魷魚等軟體魚,為國家換取不少外彙。但在中國人眼裡營養豐富的高級海產品--海參,摩洛哥人卻從不打撈,更不食用。不過這倒給在摩洛哥工作的中國人提供了一個捉海參的絕妙機會。

捉海參,確切地說就是把退潮時被卡在岸邊岩石縫裡的海參捉拾到自己的大塑料桶裡,難度不大但樂趣無限,而且可以大快朵頤,所以這項在中國人中開展了已經至少有十余年的夏季娛樂活動,一直頗受歡迎。

要想滿載而歸就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首先要請會看海潮表的同志在一段時間內密切跟蹤當地電視台每天播放的預報海潮漲落情況,落大潮且月圓時為最佳。因為退大潮時,粗大的海參被卡在海岸邊岩石封裡的機會就加大了,而月亮大則光線好便於夜間“下手”。必要的工具有塑料桶,手電筒,勞保手套一副,鐵钎子和剪刀。服裝的要求則是上身是吸汗的短袖衫,下面最好穿長褲,腳上一定穿跟腳且底部不滑的運動鞋。

我第一次去抓海參是在1998年前的一個月光皎潔的夏夜,時間大約是晚8點多,和使館的同事們一起乘車抵達海邊後,便三五成群行動,以免萬一發生意外,無人照應。海參多的地方一般在位於離岸邊幾十米的礁石縫裡。每個人都肩背用線栓好的手電筒,手提塑料桶,小心翼翼地慢慢向裡行進,如果不慎滑倒,手和腿則很容易被尖銳的岩石劃破。我們一面向前走,一面仔細注意水裡的情況,由於是夜間,光線不足,且海參的顏色和岩石的顏色又很接近,因此要找到海參必須也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但一旦找到一個,在附近也就比較容易找到其它的了。

“小劉,快來,瞧這有一個大海參”,正在我焦急萬分為找不到海參而發愁時,好友小李的叫聲一下子讓我來了精神,我小心而又焦急地走過去後,用手電一照果然看到在岩石縫裡卡著一個有20多釐米長的粗大海參,它呈棕黑色,背上還有不少刺,但並不扎人。當我帶著手套用力想把它從岩石縫裡拉出來時,它反而向裡緊縮。為了便於用力我摘下手套,一使勁,終於將這只大海參拉了出來,只見它圓鼓鼓的,足有幾兩重,握在手裡稍微有一點滑,但沒有任何危險性。我非常得意地將它放到了我的塑料桶裡,算是一個“戰利品”吧。如此這般又抓了好幾個後,便覺得桶沉了不少。有經驗的同事提醒我抓到海參後最好馬上用剪刀把海參剪開,將裡面的內髒及時清理掉,以減輕分量。所以撿海參的工作最好兩個人積極配合,一個抓,一個負責收拾。海參多的時候一兩分鐘就能抓一個,很快能填滿大半個塑料桶了。

有時海參藏的比較深,只露出尾部,手又伸進不去,這時就要用鐵钎子把海參扎出來,一扎時,海參還會噴出一小股水來。總的來說,抓海參還是一件難度不大,但收獲感很大的活動。只要准備工作做好,又能很快遇到海參多的地方,一晚上抓個幾十支海參不成問題。但要注意不要得意忘形,如果走的太深,海潮漲上來很快,很難在短時間內返回,就很危險了。

一般大家滿載而歸後,就連夜加工,把海參裡裡外外清洗多次,再放到鍋裡煮上幾次。第二天放到一個大板子上把海參曬干之後就可以食用了,不過摩洛哥的海參肉質較厚,不若國產海參鮮美。但是捉參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經歷,且為之記。(完)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