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作者: woozycat

導讀自來有踏春之說,今日我獨辟幽徑去踏秋。在湖南,真正的名勝古跡我數不出幾處,一是馳名全國的張家界,以奇山怪石叢林著稱;一是湘西自然風景,沒有太多仿造痕跡,曲徑以通幽;還有一處卻是我心儀已久卻未能成行的岳麓山了。 吸引我此次選擇岳麓山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句古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我偏愛紅楓,不止於它可寄托佳人相思之意� ...

自來有踏春之說,今日我獨辟幽徑去踏秋。在湖南,真正的名勝古跡我數不出幾處,一是馳名全國的張家界,以奇山怪石叢林著稱;一是湘西自然風景,沒有太多仿造痕跡,曲徑以通幽;還有一處卻是我心儀已久卻未能成行的岳麓山了。

吸引我此次選擇岳麓山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句古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我偏愛紅楓,不止於它可寄托佳人相思之意,更在於那一片片紅楓給人以成熟、滄桑之感。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趁學余之便,借寫生為名,先後游歷了幾處金秋紅葉景觀。"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北京香山也許是全國最著名的賞葉之地,只可惜人太多了;南京棲霞山於霜降時節,滿山紅遍,猶如置身於彩霞之中,只可惜,我去的那天正值秋雨肆虐,未曾領略到"殘陽紅葉相普照"的天下奇觀;而在蘇州天平山,素以紅楓、清泉、怪石"三絕"而聞名,只可惜人工雕飾的感覺太多,秀美而略顯柔弱。今次我游麓山,目的只有一個:紅葉。

沒有請導游,這是我一直以來的習慣。我喜歡做一個不速之客,也喜歡給自己驚喜。如果請了導游,她們會事先向你介紹所有的景點,即使我對這裡一切都陌生,卻不會有絲毫新異的感覺。

於是,買了一張長沙地圖,仔細研究了許久,弄清楚了車次及車行路線,選好了下車地點,就背上了簡易的旅行包,趁著天微亮的那份寧靜,踏上了此次秋游的短暫征途。半個小時後,一座巍巍青山矗立在我的面前。城市的喧囂未起,趕在塵飛煙揚之前,我一頭扎進了青山的懷抱……

(一)紅葉

旭日將升,東方的遠山上空若隱若現一縷縷淡淡的雲霞;霧漸起,清涼的山風裹著秋的氣息,些微的寒意開始放肆地順著我的手臂攀沿。幸而,腳下的路還清晰著。

沿著那條彎彎曲曲的小石子路,繞過一處池塘,在愈來愈重的濃霧裡,我隱約見到了方亭一角。不知道是緣於地勢並不太高還是緣於自己內心的迫切,我很快就站在了這個方亭的下方。

有些激動了,這就是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愛晚亭"麼?是的,正是"愛晚亭",它就鐫刻在這方亭的正上方,在它的兩側,分別龍飛鳳舞著那兩句詩。此時太陽待升,除我以外還沒有其他游人,愛晚亭似乎也在麓山的懷抱裡安靜的酣睡著。不忍習破壞這份寧靜,我蓋上剛剛打開的鏡頭,貓著身子躡手躡腳地攀上了亭子。

亭欄外那一塊塊的大石似乎在滲著一滴滴的清泉,水從亭下山石間輕輕流淌,卻沒有發出絲毫的聲響。不知是哪個頑皮的小童,在那塊最顯眼的山石上踏出一個小巧的腳印,留下一片漸漸淡去的斑駁。一株常青的山藤,似乎沒有找到可以攀援的大樹,委屈的趴在那石頭根處四處蔓延,像是在向山石低訴,也像是在四處尋找。

寧靜,我的心靈有如山的沉默,也有如山的執著。

開始在視野裡搜索紅葉的蹤跡。也許是因為愛晚亭建在最吸引人注意的位置,站在亭內方才發覺來時走過的那條石徑的兩旁,均是一棵棵高聳著的楓樹。紅葉呢?雖然映入眼簾裡的也有那些許紅楓,卻不曾有那種"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感覺。有些微的頹意了。是因為季節還沒有來麼?可此時已是深秋了呀。

初至愛晚亭時那種欣喜激動的心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沉沉的落寞。霧越來越濃了,近在咫尺的楓樹也幾不可見。這是不是愛晚亭的悲哀呢?亭猶在,而紅葉不再,雖歷千載,卻是沒有歸期的期待麼?

既然來了,我不想空手而歸。長嘆一口氣,沿著那條愈顯險峻的石階,向山頂進發。麓山並不太高,為了趕得上到"天道"看日出,我很快就爬上了麓山最高處------天道。此時,旭日剛露半個臉……

……

下到麓山時,將暮。已經有些累了。

忽然想再去"愛晚亭",因為我還沒有摘紅葉。也許此刻的紅葉會有些不同了吧,這個想法似乎讓我找到了邁開步去的信念。

再轉一個彎就可以看到"愛晚亭"了……心情依如初至時的激動與期盼。日已西垂,斜斜的暖暖的打在身上,悄無聲息地蒸發著體內的疲倦。開始留意初來時錯過的石徑的兩旁,獵捕紅葉的蹤跡。

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

當我轉過那處池塘的時候,躍入眼簾的赫然是一片燦然的風景!那片片薄薄的紅葉在秋風中搖曳著,在夕陽的輝映下,射出一道道奪目的光芒。有些驚詫了,獨站在游人漸稀的山深處,我細細的品味著那一片片紅葉滄桑的美麗,生恐錯過這一種攝人的風景。

明白了,終於明白了。想了許久,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此刻看到的紅葉與清晨看到的紅葉是迥然不同的兩種景致。清晨的麓山,在紅葉上凝了一層層厚厚的水霧,沒有陽光的輝映,自然無法透過那厚重的霧看到紅葉的本色;經過陽光一天的普照,水霧褪去,山間愈顯清朗,方才顯出紅葉的真面目來。

愛晚亭猶在,靜靜的偎在滿山紅葉裡,顯得有些古樸,有些沉默。夕陽愈紅,紅葉愈紅;風漸止,山漸靜。面對這般精心別致的風景,難怪引無數文人騷客競折腰。

呆呆地站在亭前,不覺已經晚了。亭前的山石猶靜,山石間的溪水猶淌,唯有我內心卻似狂潮般在洶湧。我不忍心去摘那點點紅楓,不忍心去破壞這份寧靜的美。我想,也許只有夕陽裡的紅葉才是最美吧。與今晨所見到的紅葉,剛才那一幕奇景,遠勝當初在香山、棲霞山還有天平山所看到的一切。

有許多事情都是如此吧,只是因為有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才有了震撼的力量。如果沒有今晨那種沉靜來對比與夕陽輝映的紅葉,也許我會感覺到麓山的紅葉與香山、棲霞山等地的紅葉並無別致甚或不如;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對比,才在心理上形成一種落差,才會給自己一份意外的驚喜與收獲。透過這片片紅葉來看世間萬事萬物,人與物的醜與美劃分,不正是因為有了一種對比嗎?所謂的標准,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對比。這也許就是我今天游麓山所得的最大收獲吧。

思想還在蔓延。山已沉默,我亦無言。一片殘缺了的楓葉,輕輕地晃著優美的舞步跌落在我的腳下。彎腰將這片殘缺了的楓葉放在貼身的口袋裡,似乎這紅葉還略帶著秋的寒意……

(二)日出

從愛晚亭往上不要走多久,就到了"清風泉"。這裡有一個傳說,許一個願,在清風泉裡輕輕的放入一枚硬幣,如果此枚硬幣能浮起來,你當初許的願望就能實現。我想這終究只能是一個美好的給人以希望給人以期待的傳說罷了,泉水能浮起一枚硬幣也許只是水質中含有很多礦物質,張力較強罷了。

清風泉旁有一個洞,名為清風洞。聽說清風洞裡也設置了景致,想來應當多半是人工設置的景觀吧,便沒有再進去,而是直接登上天道,等待日出。

在山腰途經了許多景致,多半是墓地或小的景點。沒有駐足,一口氣登上了天道。麓山只要爬上半山腰,踏上人工開鑿的公路後,就可以看到天道了。所謂天道,其實只是依山勢而傍建的一條長廊。長廊在山脊上,一邊是窄窄的公路,一邊卻是深不見底的溝壑。從天道往下望,有一種"雲深不知處"的感覺。東方越來越亮,殘紅也愈來愈濃,想來可以看到日出奇景了。我顧不上再細細的觀賞深壑裡吞雲吐霧的景致,快步登上了麓山的最高處----天道的盡頭。

天道的盡頭,也是公路的盡頭。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止於天道。不,沒有,在這樣的境地裡,景色,可以向高處更高處伸展;而人的思想,可以深處更深處無限蔓延。天道的盡頭就是麓山的最高處,而現在,我站在天道的盡頭,自然只有我才是麓山的最高處了,呵呵,真的很有一種"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感覺。

終於看到日出了。在遠處的山後,太陽羞答答的露出它小半個紅彤彤的臉,卻忍不住對山的那邊美景的好奇,慢慢的探出整個頭來。柔和的陽光輕輕的鋪在那厚重的濃霧上,像是在空氣中撒播了許多晶瑩珍珠,發出燦若星辰的光,像極一場風暴過後的流星雨。從來沒有發覺過,濃霧在初升太陽的照射下能發出如此美麗的光芒。抬頭望去,遠山的上空不知何時升起一片鮮艷的雲彩,不是靜止的,而是繞著太陽在慢慢的轉動,像一個有著巨大吸引力的漩渦,吞吐著四周的雲彩,纏繞著,慢慢的合成一體,成為繞著太陽的一道燦爛的七彩光環。

太陽愈升愈高,光芒也越來越強。初升時尚能看清楚它那紅撲撲的臉,而現在,只感覺它向四周散發的一道道耀眼的光芒。光環漸淡、漸散,空氣中的那些晶瑩的光點也慢慢的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層層厚厚的白霧。慢慢的,白霧散去,只余下一片晴空。

極目而眺,遠山不再模糊,一切盡收眼底。山腳下傍山而建的是一排精心小巧的家舍,還有一群早起的孩童在追逐著、嬉戲著。而另一邊,一幢幢高聳入雲的大廈,在陽光的輝映裡閃著奪目的光芒。一條大江從城市的中間蜿蜒伸展著它的身軀,慢慢的伸向遠方,悄悄隱沒在一座大山後。那一輛輛汽車,像一只只小螞蟻一般在一條青色的帶子上緩緩的蠕動著……突然感覺眼裡的一切是那麼的渺小,也突然感覺自己的心胸突然變得無比的開闊,很有一種"一覽眾山小"氣勢。

靜靜地欣賞著日出裡麓山的奇景奇觀,漫目四游,自是有一種別樣的情懷。太陽有一杆高了,即使是站在山頂也隱約可以聽到山腳下城市的喧囂聲起。我仔細的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背著包轉身別上了那條窄窄的公路……

(三)"佛道儒"三家爭鳴

來麓山之前,就聽聞麓山有"麓山寺"、"雲麓宮"、"岳麓書院"佛道儒三家爭鳴之說。此次來麓山,目的之一是為了紅葉,而另一個目的就是來看看這裡的古跡。

順著長廊慢慢的往下走,一邊欣賞著山腳下的景像,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才發現自己站在了長廊的盡頭。

從天道下來,大約走二十來分鐘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在另一個山頭上樹間環繞著一座宮殿模樣的建築。繞過環在建築四周的亂石,才發覺不知道什麼時候從後面轉到了宮殿的正下方。抬頭向上望去,是一條用青石鋪砌的石階,不算太長,但很陡。慢慢的拾級而上,等爬完石階,已經是氣喘吁吁了。坐在石階一旁的大石上,一邊調整自己的呼吸,一邊開始打量著這座古樸的宮殿。

沒有太多修補的痕跡,那道高高的門檻已被歲月磨得發著慘清慘清的光;門板上貼著的圖樣已經模糊了,甚至已經不能從整體上去把握圖樣的內容;門內正對著石階的那只香爐,已經看不出它的年代了,被那一縷縷騰空而起的香火熏得沒有歲月的痕跡……站起身來,慢慢地踱入道觀,游目四顧。那些壁畫也許是因為年月太久的緣故吧,大多斑駁得失去了本來的樣子,而那些隱約還透著昏暗黃光的容器與擺設,在彌漫的煙霧裡透著一股說不出的神秘。繞過正前方那座仙風道骨的塑相,可以看到連在後面的建築----四合院。四合院很小,在四合院中央的天井裡一棵不知名的樹對著院子上空的空間努力伸展著自己的身體。也許是因為這個時候大多游人還沒有爬到山頂的緣故吧,整個道觀就只有三兩個游人,有的在燒香,有的在對著那座塑相膜拜。我悄悄地退了出來,沿著那石級離開了雲麓宮。

出了雲麓宮後,山勢忽然變得很陡峭了。於是我決意返回到山頂再覓一條較為好走的路下山。繞過雲麓宮後,發覺已近中午了。用過中餐後,順著那條窄窄的公路開始下山了。

下到半山腰,看到了古剎----麓山寺。麓山寺建在麓山山勢險要處,一條很窄很陡的小石子路通到寺院門前。在這裡的游人較雲麓宮為多,香火也更顯鼎盛。穿過佛堂走入內堂,可以看到高大的觀世音塑相。在觀音殿前有兩棵羅漢松,在樹旁的一塊小標簽上得知,其中一株樹齡為1700年,另一株為1200年。看來,古老的麓山寺開山至今至少也有1700年了。

順著迂回曲折的小石子路,不知不覺又繞回了前堂。在如來佛塑相周圍的十八羅漢,香霧繚繞裡,似乎正向每一個觀摩的游客展示他們強健的體魄。

一路上下來,可以看到好多樹上都有特制的標簽,上面寫著這些樹的名稱和樹齡。這些樹或粗大無比,或挺拔穿空,或迂回盤旋,煞是給古老的麓山添了一份自然的景致。

下到山腳,穿過湖南大學校區,繞過現代建築的高牆,隱約可以看到一角古老的建築。順著池塘邊的一條小路,轉過一處彎,豁然映入眼簾的是"岳麓書院"四個字。正門緊閉著,從旁邊開的一個小門閃了進去,裡面是挨得很緊的建築。對建築我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吧,於是揀一些平坦視野也較開闊的路來走。

發覺岳麓書院與雲麓宮和麓山寺來相比,差別最大的就在於建築物的形體了。雲麓宮坐落在山頂,地形參差,地勢奇險,故建築小巧別致;麓山寺建在山腰,地勢險要且梯度很大,故分前堂與後堂,兩者前呼後擁,用山勢來體現建築物的氣勢;而岳麓書院建於山腳,地勢平坦,故其建築綿綿相依,而每一座建築也較前兩者為大。

聽許多人說過,岳麓山腳下著名的湖南大學的前身就是這岳麓書院。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這岳麓山佛道儒三家爭鳴當以儒家勝出了。在湖南大學的校區裡,我還瞻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高大銅像。

此次游麓山,感觸頗多。在心中默默地比較了一番這些年來看過的不少景致,每一處都景致均以其濃厚的文化色彩來體現一種獨特的文明,像麓山這樣集佛道儒於一山的倒還真的很少見了。

想起自己拾起的那片殘缺了的紅葉,從心底升起一絲暖意。從口袋裡掏出那片紅葉來放在手心裡,居然有些微清涼的感覺。紅葉上那一點點斑駁,是在人們展示風雨的痕跡,是在向人們訴說它內心的滄桑麼?我想,落葉是不是預示著一種歸宿?想起了那個遠方的人……


精選遊記: 衡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