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走筆--登泰山記

作者: 下城東新

導讀首先請教斑竹:怎麼從另一個文章已發表網站上拷貝過來的照片都不能顯示啊?【登泰山記】 印 像中的泰山,端方而規矩,極具豪放大氣的美學特征。統領“五岳”的它,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威嚴、沉穩的氣勢;也正是這種氣勢,引得歷朝歷代、權傾天下的帝王 們趨之若騖地到此封禪,以祈求“國泰民安”--江山社稷如泰山般穩定。有了“天子”的引領,文人騷客、官宦草� ...

首先請教斑竹:怎麼從另一個文章已發表網站上拷貝過來的照片都不能顯示啊?【登泰山記】



像中的泰山,端方而規矩,極具豪放大氣的美學特征。統領“五岳”的它,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威嚴、沉穩的氣勢;也正是這種氣勢,引得歷朝歷代、權傾天下的帝王

們趨之若騖地到此封禪,以祈求“國泰民安”--江山社稷如泰山般穩定。有了“天子”的引領,文人騷客、官宦草民也紛至沓來,將自己的傾慕和感懷“書寫”在

山野、岩壁、條石之間,從而孕育了此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為泰山積累了山趣之外的更大看點。

初到是在午後,望著車窗外的崔巍群山,“蜀地凡塵”不禁呼喊起來:“並不高嘛,感覺比我們四川的山低多了!”確實,作為中華民族像征之一的泰山,雖氣勢逼人,但絕非高不可攀。

(一)、初登大廟



果將登臨泰山比作是一項文化體味運動,那麼在這之前去山腳下的岱廟尋蹤,應該就算是准備活動了。步入廟中,最奪人眼球的是碑林:不同朝代的石碑比鄰而立,

拱衛在整個廟宇中軸線的兩旁,互相傾訴著各自的滄桑。那些高大長直、由巨龜馱負的盡是“御碑”,其中又以宋碑居多;這些“御碑”雖字跡斑駁,幾乎無法辨

認,但可以想像,其上堆砌的無非是些“上承天命、下撫黎民”之類歌功頌德的表面文章。相較之下,其它眾多“低矮”的石碑散居在御碑周圍,呈“眾星捧月”之

勢,充分體現了中國封建傳統森嚴的等級觀念。早聽說,在這些字體殊異、頗有價值的石碑當中,有極其珍貴的秦李斯小篆書始皇帝功德銘碑;可惜,由於所有碑刻

旁都沒有專門的文字說明,自身文化底蘊又不夠,竟然未能確認,殊為遺憾!也許,岱廟管理方認為來者都是這方面造詣精深的學者大家吧。




100_0783.jpg (40.73 KB)

2007-5-15 21:05



實,岱廟最出名的是供奉泰山神的天貺(kuang)殿,它和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並稱三大寶殿,有“無事不登三寶殿”之說。大廟巍峨聳立自不待

言,而更唯美的是廟內滿牆的壁畫,據傳是宋朝的真跡--《泰山神啟蹕回鑾圖》。畫面人物眾多,表情豐富,描慕盡顯宋代工筆畫的細致風格,從發黃的牆壁上,

傳遞出一種奢華與高貴的宮廷生活氣質,其精彩程度絲毫不亞於《清明上河圖》。只是可惜,此圖曾在文革中遭到過破壞,後雖經修補,我們仍舊能從依稀可辨的劃

痕中感受到那個畸形年代的瘋狂;不過,畢竟和許許多多已了無塵跡的瑰寶相比,能夠存留下來已經算是萬幸了。


(二)、累並快樂著



足精神,一早開始登山,卻很快彙入同樣早起的龐大人流。在孔子登臨處和紅門,我們已經被迫和諸多“同道”合影留念了。萬仙樓進山口的場景更加“壯觀”:百

尺見方的平台上,六條購票“長龍”和三條檢票“長龍”在武警戰士的維持下還算井然有序,可人聲鼎沸裡卻彌漫開來令人心悸的焦躁情緒。



算過關!腳步輕快的人群迅速“稀釋”在狹長的登山步道上,也讓我稍有閑暇構築起對身邊景致的第一印像來:早晨金色的陽光灑在蒼翠松柏的濃蔭間和漸次升高的

石階上,留下斑駁的光影;可能是旱季的緣故,登山路旁的溪溝內並沒有水,山野之間似乎也因此缺少了些許靈氣,這也使得我們和著泉水叮咚之聲前行的願望無法

實現;道路兩旁有不少前人留下的石碑,大多是清代和民國時期官紳所立,除卻字體內容不談,那份欲借寶地揚名的心態實在是頗為有趣的。走不遠,路邊有石上刻

“蟲二”兩字,由於類似景觀杭州西湖湖心島上也有(乾隆皇帝御筆),我立刻知道這是取的“風月無邊”之意;只不過,從寫意是否貼切角度考慮,似乎立在婉約

的西子湖畔更為合適一些。




100_0817.jpg (40.79 KB)

2007-5-15 21:05



了鬥母宮,呼吸漸漸急促起來,正想歇息片刻,卻見路旁有條略微向下的岔道,是通往經石峪的。既然是傳說中的“大字鼻祖”,怎能輕易放棄?不一會,那石坪呈

現在眼前,果然是字大如鬥,遒勁古樸,字體則似乎偏重隸書一些。不過,經年日久、日曬雨淋,岩石有些風化,再加上護欄隔阻無法近觀,也就不能細細觀賞。只

從資料上知道,石上所刻是一部佛家的《金剛經》,相傳是北齊時代的產物。真不知當年刻字的高人是出於何種想法,在這裡留下如此驚世駭俗的“手跡”,是宣揚

佛理?還是上達天聽?抑或僅僅是興之所至,將此地當作又一處“蘭亭”?對此,我更願意附會後者,特別是近旁的“高山流水”石躍入眼簾之時:當年伯牙撫琴以

待子期,曦之蘭亭忘情走筆,無不為得遇知己而歡暢?琴音墨跡是之,人生莫不如此?




100_0830.jpg (48.39 KB)

2007-5-15 21:05

“改

邪歸正”,繼續登山,坡度在盤旋中緩緩升高。臨近壺天閣時,我們已經連續行進了兩個多小時,路旁賣泰山煎餅和黃瓜番茄的小攤點也“適當其時”地多了起來。

他們的吆喝語大多是:“要吃趕早啊,越往上越貴”,還真管用,吸引了包括我們在內的不少登山者“嘗鮮”(但未必越往上越貴,五松亭賣的就比這裡便宜,質量

也好)。充飢後,一氣登上中天門,卻重又陷入“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之中,其中不少是選擇坐車到此的;對於他們而言,登臨泰山才剛剛開始。憑欄眺望,泰安

城隱隱綽綽;回首,南天門傲然挺立在兩座青峰之間,彷佛離天很近;而十八盤則宛如天際垂下的一條白練,願渡可渡之人。面對此情此景,我們實在不敢多有懈

怠,趕緊繼續前行。




100_0847.jpg (37.06 KB)

2007-5-15 21:05



時,到達跨溪而建的雲步橋,因了這詩意的名字,心情也輕松些。可抬頭望見那陡然升高的台階,無暇細觀身邊的景致,在勇氣開始消退之前,我便投身到那真正的

考驗當中去。台階似乎要刻意配合“煉獄”環境的營造,此時竟也不合時宜地“瘦身”起來。努力快速前行,不久,現實就無情地否決了我一口氣衝到頂的想法,兩

腿也灌鉛般沉重,漸漸不聽使喚起來;看看身旁,也盡是如我般大汗淋漓的人們。不知是疲憊的緣故,還是接近“天庭”不敢高聲喧嘩,人群卻相對安靜了許多。如

此景況,比起李健吾先生在《雨中登泰山》中所描寫的暇逸,天壤之間,我竟對那好雨生出渴望來。



這麼走走歇歇、歇歇走走,捱到“升仙坊”前。我得承認,這牌坊立得恰到好處,好像拉力賽衝刺前的最後一次加油,也似黎明前的黑暗中那短暫劃過的流星。南天

門,似乎就近在咫尺,可其間,依舊有幾百級讓人惱恨的石階。然而,“能不能夠登頂?”已絕不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此時,身邊的一位挑山工引起了我的注

意:皮膚黝黑,背脊也有些彎,兩肩擔著貨物,扶著欄杆歇息,不時地喘著粗氣。“師傅,你就這麼一直挑上來啊?”我明知故問道。“是的,一天兩趟,32塊

錢。”

聽著這回答,我不禁更加汗顏;當然,這也增加了我衝刺的動力,埋頭前行,居然不經意間站到了南天門。回望來路上依舊密集的人群,苦盡甘來的喜悅之情油然而

生,竟憑添一種“得道升仙”的快意,說不出的暢快淋漓!想杜甫當年,“會當臨絕頂”之時,面對望不到邊際的青翠山色,極目那暮歸的鳥兒遁入山林,應該是也

如我現在的意氣風發,才會發出“一覽眾山小”的感嘆吧。




100_0919.jpg (47.92 KB)

2007-5-15 20:33

(三)、岱頂流連



街道雖短,卻也寬闊平坦,一側店鋪林立,其上熙熙攘攘,與平常街道並無二致;只是身處一千五百米高處,視野開闊,從此可知天地之廣,不負“天街”之名。下

方的索道站前,等候索道的隊伍迤邐到很遠,甚至轉過山包,望不到盡頭。是什麼讓他們,寧願付出長時間無謂的等待,而急切地離開這裡?我無法確定,但我選擇

留下,只為一睹那傳說中的瑰麗日出。



論明晨運氣如何,眼下最讓我們忐忑的是住宿如何解決?長假期間,泰山人滿為患,岱頂的接待能力或已突破極限,普通標間的價格也早已遠遠超出了我輩的承受能

力。硬著頭皮去幾家早前聯系過的賓館,看看有沒有相對便宜點的房間;運氣居然不錯,在日觀峰賓館遇見了那位儒雅的經營者,於是,這裡的閣樓房就成了我們今

晚的安身之所(此段頗似贅筆,可運氣太好,實在不得不提)。




100_0864.jpg (36.12 KB)

2007-5-15 20:57




100_0948.jpg (47.26 KB)

2007-5-15 20:34




100_0946.jpg (34.13 KB)

2007-5-15 20:57

“心

病”了卻,我們輕松地在妙區游走。天色尚明,雲淡風清,“望海石”處雖沒有別樣的景致,但置身其上,仍舊可以獲得一種更為曠然的心境,難怪古人會在此留下

“蒼茫海氣連雲動,石上有人別有情”的醉人詩句;而在左近,三塊頑石“調皮”地疊在兩峰之間,形成天然石橋般的別致景觀。山風在不知覺間呼嘯起來,帶著和

鳴的眾鐘裡那最沉濁的聲音,掠過岡巒,也帶走了大部分白天裡太陽恩賜的熱量。我下意識地將軍大衣裹緊了些,朝著玉皇頂踱去,路過“五岳獨尊”的石刻群,不

禁有疑:“泰山雖稱拔地通天,可絕對高度並不高,因何而敢獨尊於五岳而小天下?”

稍後,撫著泰山極頂碑,細細想來,這恐怕與其立於東方和聖人故鄉附近有一定關系。




100_0916.jpg (36.13 KB)

2007-5-15 20:35



玉皇廟出來,天色將晚,遠方層層疊疊的群山,都變成紫青色的一抹,塗在天際線上。太陽則蜷伏在水墨狀的山邊,不舍離去的樣子,釋放著最後的光芒;那金色的

光芒化作神奇的畫筆,在舒卷的雲間塗抹出絢麗的色彩,赤、橙、黃、綠、青、藍、紫,似乎什麼顏色都有。光芒映照下,眼前的景物:山、樹、台階上緊緊相擁的

情侶……,

自然地成就了一副上乘的剪影之作。我感覺自己也被裹進了這謎一般的色彩當中,而無意留心朵朵殘雲變換著怎樣的形狀,竟有些痴了。性急的雲兒還是將夕陽擁入

了懷中,此時的霞光也變得深紅,天際、峰巒、雲朵,仿佛都在燃燒,要為不甘心的落日送行一般。真正是:"誰持彩筆染長空,幾處深黃幾處紅",令我不得不感

嘆:“山川如此多嬌,天地蔚為壯麗”。



晨五點,太陽遠沒有出來;我們來到賓館平台上,卻發現周圍的山峰上已經聚集了幾千翹首以盼的人群。或許是由於站在離天很近的地方,等待大自然最壯觀奇景的

緣故,大家都凝神斂氣,至多是竊竊私語,似乎擔心嚇跑了羞怯的朝陽;因而雖然人多,卻並不顯得喧嘩。在這有些清冷的黑早,鎂光燈的閃耀和快門的喀嚓聲此起

彼伏,竟好像產生了一種溫暖的力量,營造出令人更加激動的氛圍。




img_0467.jpg (37.7 KB)

2007-5-15 20:35



層很厚,游移在雄渾的天穹之間;尤其是一團海豹狀的雲,始終不離不棄地“護衛”在那隱隱透著霞光的位置,也在我心裡投下些許忐忑:昨天的運氣能夠延續到今

天嗎?我不免暗暗祈禱,希望不要重復徐霞客當年在黃山上的遭遇;畢竟在山上留宿,絕大部分是為了這“旭日東升”的岱頂奇觀。




100_0986.jpg (35.65 KB)

2007-5-15 20:37



霞的光芒漸漸強烈起來,在青藍色雲團的縫隙裡留下些亮片;我似乎看見了劉白羽先生在《日出》中描繪的磁藍色的光芒,它雖有穿透雲層的欲望,可並沒有與之爭

鬥的意思,而是友好地為它們描了描邊,彷佛是在為朝陽的出現協商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也許是終於被我們的虔誠感動,瞬間,霞光膨脹了百倍,那孩子般金色

的臉龐就輕輕地躍動到海豹狀雲團的上方,人群也立刻歡呼雀躍起來,感謝大自然對我們的厚報。但很快,嬌羞的它,重又隱入那海豹狀的雲團後面,再也沒有出

來;就好像屬意蘭台公子的小姐,露了露頭就躲到屏風後面,刻意讓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一般。


憑心而論,這

樣的朝日與我的想像是有差距的,至少我沒有感受到噴薄而出的律動。也許是之前的期望值太高了吧;畢竟,我們還是見到了日出,也不負辛苦的等待。何況還有昨

晚那絕美的晚霞!我想,這份驚艷絕倫的感覺,除了來源於晚霞自身超凡脫俗的美麗外,還由於自己對於晚霞本沒有太高的期望值;而那種不經意間的震撼往往是最

攝人心魄的。






img_0545.jpg (42.54 KB)

2007-5-15 20:57

(四)、後石塢的春天

泰山景色按特點不同分為麗、幽、奧、妙、曠五個區。後石塢屬於奧區,因其景色雄壯奇奧而得名,也被當作後山的統稱。有人甚至說:“登泰山而不游後石塢不能算完整的游程。” 既然如此,我又是不喜重復的人,就選擇從後石塢下山吧。




img_0601.jpg (42.23 KB)

2007-5-15 20:57

跨過北天門,我們算是告別了泰山極頂。放眼望去,後石塢的人氣與前山紅門一線的熱鬧非凡形成鮮明的對比,顯得清靜怡然,竟似更具有幽區的特質。本要下山,卻見有路牌上寫“堯觀頂”,吸引我們去一探究竟。與後山整體的蒼翠蔥郁不同的是,此峰大片岩石裸露,只有幾簇迎春花掩映,形態甚是孤傲。峰頂是個不大的平台,上面竟然繪著一幅太極八卦圖,旁側有鄧小平所題<太極拳好>,符合鄧公題詞簡潔平實的一貫風格。我不知道這裡是否真是得到過堯帝的眷顧,可站在這平台上,視野確實是極好的;想小平當年,立於此處,仰望乾坤、俯視大地,定也生出了一番濟世興國的感慨吧。




img_0555.jpg (31.36 KB)

2007-5-15 20:57

離開堯觀頂,便徑直下山,一路上給我印像最深的是古松。有道是:賞泰山松不到“後石塢”,不成賞也。據說,泰山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松大部分都在後山;置身後石塢,確實如同置身於松的海洋。滿山的松樹層層疊疊、遮天避日,奇松怪枝,千姿百態,如同綠色的雲霧,迎面而來,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那姊妹松,亭亭玉立在一處有點突兀的山崖上,相依相偎,極盡婀娜旖旎之態,觀賞價值確實很高(謀殺了我不少菲林)。




img_0551.jpg (51.04 KB)

2007-5-15 20:59



中遇到一位老翁,他老家在山東臨沂,卻已經在這大山裡呆了將近三十年了,一直從事著衛生清潔工作。他得意地說這後石塢的老松他大都很熟悉,一年四季都這麼

青青的,這話我信。一時間,我甚至有點嫉妒他能夠經年累月與這些樂天向上的老松相伴,雖然心裡也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如他般耐得住這份寂寞的。氣氛有點冷場,

我便找話題說:“老師傅,您看這些松樹都長在岩石裡,真的很利害啊!”他竟憨厚地、有點不著邊際地笑著說:“活著好、活著好。”這樸實得不能再樸實的語

言,竟如同一襲清新的山風吹入我的心中: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運,而能夠在“堅硬”的逆境中活得達觀,又是多麼值得欽佩!

此時,我更加慶幸,這次泰山之旅的不虛此行了。

【博客地址:http://***/youxiaotian】


精選遊記: 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