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之一--蘇州

作者: janana

導讀同裡古色踏上歷史文化名鎮同裡的青石板路,頓時有一種走錯了地方的感覺。只要換上長袍馬褂,絕對是置身明清時代。古色古香的自然景觀對我這個有嗜古癬好的人來說更是神交已久,連談話都不自覺地想用之乎者也。 江南水鄉素以“小橋、流水、人家”聞名,同裡則以名人志士多、橋多、明清建築多而著稱。 五湖環抱,十多條縱橫河道上架著建造於各個朝代、風格各異� ...

同裡古色踏上歷史文化名鎮同裡的青石板路,頓時有一種走錯了地方的感覺。只要換上長袍馬褂,絕對是置身明清時代。古色古香的自然景觀對我這個有嗜古癬好的人來說更是神交已久,連談話都不自覺地想用之乎者也。 江南水鄉素以“小橋、流水、人家”聞名,同裡則以名人志士多、橋多、明清建築多而著稱。

五湖環抱,十多條縱橫河道上架著建造於各個朝代、風格各異的石橋4O余座。確是路由橋通,家家臨水,戶戶通舟。若輕舟泛漿不僅能領略到古鎮淳樸的民風,而且好比走進了一個橋的博物館,建於宋代的思本橋是詩人葉茵所造,意為萬事為本;建於元代的富觀橋石質不一,有武康石、青石、花崗石等,證明歷朝曾多次修繕;建於明代的東溪橋,橋聯是“一泓月色含規影,兩岸書聲接榜歌”,生動地記錄了當時書生雲集的盛況;建於清代的太平、吉利、長慶三橋,小巧玲玫又古樸典雅,是同裡橋中三寶,鎮上居民婚娶、嬰兒滿月、老人過生日都有“走三橋圖吉利”之習俗。

同裡非交通要塞,亦非兵家必爭之地,避開了戰火侵毀,既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建築又吸引了更多的文人雅士、富賈商豪在這裡營宅造屋,掘湖植林。至今仍保國得較好的明代建築有耕樂堂、三謝堂、五鶴門樓、承恩堂等十余處。清代建築有喜蔭堂、崇木堂、陳去病故居等2O多處,其中以退思園最為著名。 游古鎮同裡,若不進退思園則少了虧民多情趣。

據介紹,園名取自《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園主任蘭生,同治年任安徽省六泗兵備道道台兼風陽監督。這個肥缺使它宦囊充盈。 他出於10萬兩銀子,蓋房以備晚年退休後享用,又請出詩文書畫皆精的高手袁龍設計建造。

園子尚未完工,任蘭生因鎮壓捻軍心大軟惹怒了慈槽太後,老佛爺下詔宣他進京述罪。厄運難逃的任蘭生幸而得到好友左宗棠、彭玉麟的錦囊妙計,公堂之上面對慈禧的步步緊逼只“是”字作答,最後回答老佛爺“今後怎麼辦”時雲:“退而思過,進而報國。”從而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退思園因地形所限,一改傳統格局,改縱向為橫向,自西向東,西為宅,中為庭,東為園。其建築充分運用廳、台、樓、閣、橋、廊、樹、軒、堂、旱船、水船多種手法,錯落有效,精巧玲攏,一步一景,專人目不暇接。置景匠心獨具,足不出戶則可欣賞到春、夏、秋、冬。所有建築的名稱皆典雅有出處。

宅分外宅、內宅,外宅有轎廳、花廳、正廳二進,內宅建有十樓十底南北兩幢樓,樓與樓之間由“走馬樓”回廊貫通,南北一式澆地長窗,五樓五底掛落欄檻,檐廊相接,典雅明敞。

中庭是西字到東園的過渡,放眼庭中,樟葉如蓋,古蘭飄香,清雅幽遂,有引人人勝之妙。 由歲寒居進園人水香檄,頓覺神志清爽,溫獸彌漫,妙不可言。檄廊檐牙高啄,懸挑池而碧水一凰,白雲藍天倒映水中,偶見幾尾紅魚浮游饒有情趣,加之壁上鑲有明鏡一面,窺鏡賞景,園中有園,趣味盎然。

有人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同裡古鎮恰恰是鑲嵌在蘇杭之間的一塊珍玉,這裡美得清幽,美得朗靜,美得精巧,更美得寂寞!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