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昆曲

作者: jssh2007

導讀說昆曲,年輕一些的朋友未必熟稔,但提及京劇,多數人的印像似乎要更深些,畢竟是國粹頭銜。可若論資排輩,昆曲一定是後者師爺輩的祖先了。昆曲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昆曲又稱昆(山)腔,相傳是元末明初昆山人顧堅始創,明嘉靖年間(1552年——1566年)經魏良輔改革,形成了委婉、細膩的曲調,人稱“水磨腔”。當時劇作家� ...

說昆曲,年輕一些的朋友未必熟稔,但提及京劇,多數人的印像似乎要更深些,畢竟是國粹頭銜。可若論資排輩,昆曲一定是後者師爺輩的祖先了。昆曲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昆曲又稱昆(山)腔,相傳是元末明初昆山人顧堅始創,明嘉靖年間(1552年——1566年)經魏良輔改革,形成了委婉、細膩的曲調,人稱“水磨腔”。當時劇作家梁辰魚的創作為昆曲奠定了牢固的文學基礎。在伴奏方面,除了弦索之外,又加上了笙、簫、管、笛等樂器,形成管弦並舉,這比當時流行的其他聲腔有很大的進步,令人耳目一新,於是很快流傳開來。至明萬歷年初,昆曲擴展到江、浙各地,成為壓倒其他南戲聲腔的劇種。隨之由士大夫帶入北京,與弋陽腔並為宮中大戲,當時稱為“官腔”,從此成為劇壇盟主。明萬歷至清嘉慶年間(1570年—1800年),是昆曲聲名最輝煌、成就最顯著的階段,湯顯祖的《臨川四夢》——《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紫釵記》以及洪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一時風靡天下,昆劇達到了鼎盛階段。

昆曲融詩、樂、歌、舞、戲於一爐,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對眾多戲曲品種都產生過深遠而直接的影響,包括咱們熟悉的京劇。比如,京劇演唱時沒有大幅度的舞蹈動作,有舞蹈時一般都不唱,凡載歌載舞的劇目如《擋馬》、《夜奔》、《昭君出塞》等都是由昆曲移植加工而來的;許多京劇藝術大師如梅蘭芳等也都參加過昆曲的演出。所以,“百戲之祖”的崇高地位,當之無愧。而它的故鄉,就在蘇州的昆山。

若在此聽上一段婉轉流長的劇曲,或許就能在這耳濡目染中品位出些許江南的味道來。一直以來,蘇州人都把土產的昆曲當寶貝,尤為士大夫階層所青睞。可對於市井百姓而言,又實在是遠離生活的陽春白雪,因而在今天的蘇州,要找到一個雅處來聆聽她的悠揚,也非易事。

本人打聽到的最新消息:

蘇州博物館新館自去年10月開館後,半年多來接待海內外觀眾35萬余人次。經過仔細醞釀和認真准備,蘇州博物館將從6月15日起推出夏季周末夜場。

具體開放時間為,自6月15日起每周五晚延長開放時間至20:30,2007年10月最後一個星期五結束。開放區域為蘇博新館所有公共空間,忠王府因故暫不開夜場。屆時,所有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均正常開放,19:45—20:15在主庭院中安排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評彈和古琴專場演出(若遇風雨等暫停演出)。周末夜場票價不增加,與日場一致,20:00停止售票,20:15停止檢票,20:30清場。

據介紹,推出“夏季周末夜場”是蘇博在以人為本、服務觀眾的理念上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舉措,因為國外許多知名博物館都有開放夜場的慣例,同時也是“百萬市民走進博物館”大型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這裡邊聽評彈要比網師園的棒多了.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