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看墳

作者: 山水不系舟

導讀關中看墳在古城西安火車站前總有一些中巴車在叫:“東線一日游”或“西線一日游”。這聽起來極像快餐店裡叫賣的快餐,讓像我之類的公出人員能在一兩天之內飢不擇食地把關中景物看個遍,也是一種極大的誘惑。兩天下來,雖是囫圇吞棗,但也多少有些印像。歸來後就像對所吃食物反芻一樣,慢慢地才品出個中滋味來,於是就有了這篇記錄西線一日游的游記。有四大景� ...

關中看墳在古城西安火車站前總有一些中巴車在叫:“東線一日游”或“西線一日游”。這聽起來極像快餐店裡叫賣的快餐,讓像我之類的公出人員能在一兩天之內飢不擇食地把關中景物看個遍,也是一種極大的誘惑。兩天下來,雖是囫圇吞棗,但也多少有些印像。歸來後就像對所吃食物反芻一樣,慢慢地才品出個中滋味來,於是就有了這篇記錄西線一日游的游記。有四大景點:茂陵、馬嵬坡、法門寺、乾陵。茂陵劉郎秋風客走出古城西安那一刻,巨大的絲綢之路起點群雕,好像把我帶進了張騫那個年代。可是,當急速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看那飛馳的汽車,才知道,殘酷的歲月已經把張騫那個年代的事情風干成了幾根瘦瘦的記憶。眼眸掠過鹹陽的身影,一個小時左右就到了漢武帝的陵墓——茂陵。茂陵位於西安西約40公裡,興平縣城東北15公裡。從《沁園春·雪》中可以看出,漢武帝是讓毛澤東推崇的一位古代帝王。我想那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統一了大漢王國的意識形態——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二是保衛和擴大了疆土——出師漠北,大敗匈奴。漢武帝生前也自負過,主要是想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後來見長生不老無望,便為自己死後的地下享受做打算,於是就有了這座規模宏大的陵墓。據歷史記載,漢武帝從他當皇帝的第二年起就開始修建他的陵墓了。到他公元前87年去世,一共連續修了53年之久!這大概是從秦始皇那裡學來的。有史料說,漢武帝在位時,每年都把三分之一的貢賦變成金銀財寶送進茂陵,到他下葬時,陵墓裡的隨葬品已經塞得滿滿的了。連他的重孫子,就是那個狂寵趙飛燕的漢成帝都說,因為漢武帝的厚葬,致使“天下虛耗,百姓罷勞”。除了財寶的享受,漢武帝作為帝王,是不能沒有人陪同他並為他驅使的。所以,還是在他生前,就下令一些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遷到茂陵邑,從而使茂陵邑十分繁華,人口一下子增到27萬多人!在陵墓近旁,還專門修建了守陵人員所住的房屋,當時,約有5000多人在陵墓充當澆樹、種花、祭祀等雜役。還專門設置了陵令一職,專管陵區的行政事務。漢武帝的顯赫武功,得益於他的內弟衛青和另一個親戚霍去病(霍去病是衛子夫的外甥)。所以當兩位將軍英年早逝時,漢武帝含淚將他們埋葬在了自己的陵墓旁。如今,在茂陵東500米處,我們可以看到像祁連山一樣的土塚,那就是霍去病墓。在霍去病墓前,有一尊馬踏匈奴的石像,被視為茂陵現存最珍貴的文物。在漢代能出現如此手法簡練渾厚、充分概況墓主人生平業績的作品,實在叫人稱奇。今天,這一傑作已遷入茂陵博物館內了。不過太陽也有黑子,何況世間凡人,漢武帝更是黑子多多。有史學家說,是他的祖、父輩的寬民政策,為他准備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才使他完成了對匈奴的決戰。而且,正是他的好大喜功,才使大漢王國數十年的積蓄化為烏有。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還是一位十分迷信仙道的皇帝。他一生做出了許多荒唐事,如為了長生,他聽信方士所言,在建章宮鑄造了高20多丈的承露盤,盤上立金銅仙人承接“天露”,每天飲“天露”以求長生。後來漢武帝因飲天露得了腸胃病,差一點送了性命。他還輕信了一個叫欒大的“能與神相通”的窮光蛋,一個月之內竟加封他四塊金印,並把心愛的公主嫁給了這個騙子。歷史總是嘲弄自認為偉人的偉人。就在漢武帝去世300多年的公元237年,三國的魏明帝就把承露盤拆了遷往洛陽。傳說拆除當時,承露盤上的金銅仙人流了眼淚,唐代詩人李賀為此寫了一首《金銅仙人辭漢歌》,詩中的第一句便說“茂陵劉郎秋風客”。面對無情的歷史,有哪個人,包括偉人在內不是“秋風客”呢?西漢末年的赤眉、銅馬起義和漢末的黃巾大起義,使茂陵永遠地凋零下去。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達官貴人逃亡殆盡。到了唐末的黃巢起義,關中的所有陵墓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了,茂陵更是多次被盜。今天我們看到的只是幸存的一些石頭,而金銀財寶早已不見了蹤影。新中國成立後,經過考古工作者多年發掘,只能確認茂陵那400多米見方的內城。而那龐大的外城,只有一些瓦當、水管、城磚和小塊的石子路面還可以追尋舊夢了。馬嵬坡下泥土中馬嵬坡位於興平縣城西南約20公裡的公路邊上,距茂陵不是很遠,所以雖然不是高速公路,但也只是一個小時左右的路程就到了。馬嵬坡之游其實只是一個景點——楊貴妃墓。楊貴妃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原來本是皇子的妃子,因貌美被父皇看中,便用感業寺出家當尼姑的辦法,輾轉成為玄宗的貴妃。她雖然僅活了37歲,但卻活得有聲有色。因為有了她,才使中國古典文學出現了諸如《長恨歌》、《長生殿》、《雨淋玲》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作品,以及千裡傳荔枝、安祿山認干娘、李白奉旨進宮賦詩、馬嵬坡兵變等一個個傳奇故事。而正是這些文學作品和傳奇故事,才把一部唐史打扮得花枝招展。楊貴妃墓位於一處高坡上,拾階而上是一個城門式的建築,門楣上寫著的是“唐楊氏貴妃之墓”,據稱這字乃民國文士邵力子所書。進入門內才發現此園只有3000多平方米,還不及一座小寺廟的規模。進了園門,只見一個灰色圓丘呈現在游人面前,這便是楊貴妃墓了。據說,此墳最初也是一座土塚,傳說楊貴妃生得潔白如玉,死後精魂不散,才使墳土呈白色。《西安府志》上說“貴妃粉出馬嵬坡上,土白如粉塊,婦女面有黑塊者,以粉洗之即除。”想不到楊貴妃死後,竟給女人們留下了化妝品!於是,愛美的女人們紛紛取墓上的白土洗面。為了保護墓土不再被那些愛美的女人盜取,官府命人用青磚將它砌嚴,這才變成今天的模樣。關於楊貴妃墓中是否真有其遺體,至今尚無定論。史書上說,當時安祿山的叛軍逼近長安,唐明皇倉皇出逃,行至馬嵬坡發生兵變,脅迫明皇處死楊貴妃。她是在一座廟的佛堂裡用布勒死的,明皇來不及驗看就命人草草埋葬了。不久安史之亂平息,唐明皇從四川返回長安,密令一宦宮重新為貴妃下葬,但辦事的宦官說什麼也找不到楊貴妃的屍體了。後來免強在佛堂後面找到了楊氏的一只靴子和一只襪子,這才把它們埋在馬嵬坡上向皇帝交差。另有傳說墓中只有楊氏的一個香囊,或楊氏被人掉包逃往日本……不管如何,人們還是承認這就是楊貴妃墓了。今天的墓園大體是民國時的規模,後來多次修葺,增加了不少附署設施。在墓園四周牆壁上建有詩廊,刻著歷代詩人詠楊貴妃的詩歌,白居易的《長恨歌》居顯著地位。想不到的是,唐玄宗的九世孫僖宗李儇幸蜀路過馬嵬坡時,也寫了一首絕句:“馬嵬楊柳綠依依,又見鸞駕幸蜀歸。泉下阿環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有替楊貴妃翻案的味道。林則徐《路經太真墓詩》雲:“六軍何事駐征驂,妾為君王死亦甘,拋得蛾眉安將士,人間從此重生男。”也是替楊貴妃鳴不平。在我看來,古史上文人們的美色誤國之論實是歪理邪說,試想如果皇帝是個英明君主,縱有10個楊貴妃其奈大唐何?於是,我就有了另一首《詠史》詩:“誰征美女入宮廷,誰使凡人成艷名。史筆如刀誅禍水,萬千鬼喊不不聲!”關中大地八百裡秦川漢唐墳墓累累,黃土地上埋葬的名人裡,恐怕只有楊貴妃具有極浪漫的喜劇和悲劇色彩。死後墳上的泥土都被人瘋搶,僅憑一只鞋或襪子,就賺來無數才子的詩文,雖然命短也值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唐代吏部侍郎、著名古文大家韓愈向皇帝上書,反對皇帝迎佛骨入京以免勞民傷財,因此遭到貶官潮州的嚴厲處罰。為此韓愈寫了一首七律的詩,詩中說: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朝陽路八千。(早晨上了一道奏章,晚上就被貶到了潮州。)這佛骨就是今天法門寺發現的佛祖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所謂的舍利,是指得道高僧死後焚屍骨頭不化,呈晶瑩剔透狀。據佛經上說,佛祖釋迦牟尼坐化後的160年,是印度的孔雀王朝阿育王當政。這位英主將佛骨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地,建八萬四千舍利塔供奉。實際上,佛教裡的八萬四千是一個虛數,泛指多的意思。據說中國得舍利19,法門寺第五。關於佛祖舍利何時到中國,史書上已無記載。法門寺建於東漢末,至今有1700年歷史。唐代為了保存佛舍利,才在法門寺建塔,當時所建之塔為木塔,成四方形,邊長26米,四級。明代時倒塌重建,為13層磚塔,正八面形。1981年明塔倒塌,1988年完全按照明塔形式重建成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建塔時發掘地宮才發現佛祖舍利,同還出土了2499件大唐寶器。據說當今世界上,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存世僅有三處:北京八大處靈光寺佛牙、斯裡蘭卡康提市佛牙寺、陝西法門寺。自唐末見佛祖舍利到今天重見天日,已相隔1100之久。據說唐代有“三十年一見佛骨,則歲豐人和,干戈可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所以,法門寺發現佛骨之事一時轟動世界。法門寺重見佛祖舍利使法門寺鎮頓時興隆起來。走在修葺一新的小鎮寶塔路上,道兩邊全是擺攤的:主要有進香的物品和佛像,再有就是各種真假莫辨的古玩、舊書和各種小吃。快到寺門時,有一個大牌坊,上面是宋徽宗所書的“皇帝佛國”四字,一語道破了這是一處皇家寺廟的高貴性質。在法門寺,最核心的地方就是進地宮看佛祖舍利了。低矮的地宮,因為有了佛祖舍利,才讓游人驅之若騖。不過,據說展出的東西全是仿制的。在人類的歷史上,真的還沒有發現哪一個教派能像佛教這樣深入人心。2002年,法門寺佛祖舍利到台灣展出,一時萬人空巷;2004年到香港展出,40萬信眾頂禮膜拜。認真說起來,佛塔其實也是墳墓,只不過它是得道的僧人墳墓罷了。一般僧人只是一人一塔,並且只是全身。能像釋迦牟尼那樣,一個的指骨就能占一個寶塔,那可是登峰造極了。萬古周唐說兩朝關中大地上,最牛的陵墓有兩座:一個是秦始皇陵墓,一個就是武則天的陵墓——乾陵。因為一個打井的老農偶然掘出了兵馬俑,使秦始皇的墓地破了風水;而武則天的陵墓至今沒有人動它一根毫毛,所以,這位女皇的陵墓在中國就成了最牛的了。乾陵位於陝西乾縣北的梁山上,距西安市78公裡。高大的梁山海拔1047米,武則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就合葬在這座山上。據史料載,當時為了墳墓堅固,墓道因山而建。1966年經過勘察,墓道處於陵墓正南,呈斜坡形,長63米,全用石條砌成。而且這石條砌得也相當霸道,是將墓道兩側鑿成槽,石條插入槽中,然後又向石槽中注入鐵水。這樣堅固的墓道,就是今天用炸藥炸也很費勁。無怪當年黃巢掘墓時,僅在山上挖出了一條溝,至今梁山上的“黃巢溝”還讓人恥笑這天下第一流寇的無能。關於武則天的生平有電視劇和各種書籍介紹,就不用我在這裡饒舌了。她踢開自己的丈夫干預朝政還不過癮,竟改朝換代做起了大周的皇帝。但是天下畢竟認同的是男系氏族的傳統。在一個個武姓野心家蠢蠢欲動時,武則天到底還是認清了自己只是李氏家族的媳婦,最終還政於李姓王朝,並且臨死時決定把自己和已故的丈夫埋在一處,從而造就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個皇帝合葬墓。走近乾陵但見從梁山而下是長長的神道,宏大氣勢讓人嘆為觀止。在神道兩側,120多件石雕像依次排開,其中的六十一賓王像,都是少數民族和外國人模樣,充分展示了大唐風采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女皇的雌威猶在。只是不知哪年哪代,這61個賓王的頭都被人砍掉了,有說是義和團干的。不管怎樣,讓人看了總覺得這是愚昧人的野蠻行為,真有能耐就跟外國佬真刀真槍地干,何必和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頭過不去呢。有一通無字碑一直以來引起許多人的猜測,有人說武則天曾留下下遺言“己之功過,留後人評說”,有人說武則天“德高望重,無法可書”。可笑的是,宋以後有不少人自認為了不起,竟在無字碑上題詞題詩,看後讓我有一種狗尾續貂的感覺。乾陵周邊還有不少小山一樣的墳墓,其中已發掘的是永泰公主陵和章懷太子墓。永泰公主陵建有乾陵博物館,主要展出乾陵周邊出土的各種文物。館中有一幅乾陵古建築復原圖,看那梁山周邊的陵墓城牆和各種宮殿建築,真讓人想像不到,一座陵墓比一座城池還要宏大!清人張相儒的《乾陵》詩說:“百年帝後無雙塚,萬古周唐說兩朝。”贅語關中歸來妻子嘲笑我說,你看的可都是墳啊!我一想也是。雖然法門寺看的是塔,但它也是僧人的墳不是。細想起來,世界上的人不分高低貴賤,最終都將葬身黃土,所以有詩人說“世間黃土最公平”。記得當時從乾陵回西安的高速公路上,我看到關中平原上不時會出現一個個獨立的小山包,就不解地問導游,這裡的山怎麼都狐零零的?導游說,這可都是漢唐的墳墓啊!有資料統計,僅鹹陽地區以五陵原為主,就有古墓葬644處之多。如果不是歷史上多次盜掘和焚燒,連同那些地面建築在內,五陵原一帶的土地就會被陵墓占盡!按照佛教的理論,世間本是無物的,即四大皆空。中國的六祖禪宗慧能法師有句佛家名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連塵埃都沒有,何況其它。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當年釋迦牟尼佛圓寂時,他本不想讓他的遺骨分到世界各地的。只是當政的帝王將相們為了統治人民的需要,以及老百姓向善心理上的需要,才生出建塔收葬高僧遺骨的想法。至於那些權貴們的墳墓,則完全是一種死後享受的心理在作怪。“生前沒享夠,死後還享受”,貪得無厭的劣性竟隨著墓主走進陰曹地府!記得很早以前去溫州公出,在樂清一帶我看到,本來青翠的山坡上,竟無由地出現一些修得極其華麗的墳墓,不少造價都是幾萬、十幾萬的。如果全國都這樣建墳,過不了多少年,我們的子孫後代就得要飯吃了。我真想讓這些墓主的子孫們去關中看一看,那裡的墳除了秦始皇和武則天的外,幾乎全部被盜掘了,甚至連屍骨也讓盜墓人拋得不知去向!不知在哪本古人的書上看到這句話:勘破名利是小智慧,勘破生死是大知慧。這世界上,有幾個人勘破了生死呢。想當年周恩來死後遵照他的遺囑,把骨灰一點也不留地撒在中國的江河大地上,我想,這一定是與他看過關中之墳有關吧。身做高官手斂金,錢財本色聚和分。關中累累漢唐墓,多是拋屍被盜墳。我的這首《詠史》詩產生的背景就是那次關中看墳。



(新修的法門寺塔)



(乾陵前被砍頭的六十一賓王像(轉貼))


精選遊記: 鹹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