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疆行(三)

作者: 行者無疆70

導讀2006-9-18(第三天) 賈登嶼 —— 喀那斯 —— 哈巴村 多雲不知道是因為沒有倒好時差緣故,還是由於睡不慣進氈房,我和LP比第一天醒的更早,凜冽的寒風在外呼呼的吹著,凍的我們就再也睡不著了,翻來覆去的等待天亮。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一點也不留戀的馬上起床,此時暖氣已經沒有,離開被子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寒冷,把帶來的衣服一股腦都穿上了。這裡的老板還沒有起 ...

2006-9-18(第三天) 賈登嶼 —— 喀那斯 —— 哈巴村 多雲不知道是因為沒有倒好時差緣故,還是由於睡不慣進氈房,我和LP比第一天醒的更早,凜冽的寒風在外呼呼的吹著,凍的我們就再也睡不著了,翻來覆去的等待天亮。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一點也不留戀的馬上起床,此時暖氣已經沒有,離開被子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寒冷,把帶來的衣服一股腦都穿上了。這裡的老板還沒有起床,自然沒有井水供應,更別說熱水,我們討論著到吃早飯的地方洗漱。果然吃早飯的地方已經有熱水供應,我倒了一杯准備刷牙,一口下去,一股羊肉味沿著口腔冒上來,再仔細打量水上面還飄著一層油水,顯然老板白天煮肉的鍋早上用來煮水,眼睛一閉一陣猛刷。但是要用這水洗臉,LP卻怎麼也下不了手,硬是問老板討來冷水洗臉,那個冷啊,凍得她十指僵硬,紅紅的都彎不了手,沒辦法誰叫LP要皮膚好,不弄干淨點怎麼對得起自己這張老臉,然後還一層層的塗上保養品。10元的早飯簡單得無法形容,唯一有點價值的是油裡炸過的小薄餅,其他除了稀飯就是白饅頭外加點花生和辣菜。沒辦法,以吃飽為主,我冷的一點胃口也沒有,喝了二碗像水一樣的稀飯。老練的西安攝影師邊吃邊打探怎麼去喀那斯風景區大門(走公路大約有七八公裡路),當地人很熱情的告訴我們可以穿過草原,整個路程就可以節約一半路程,我們自然欣喜若狂,於是早飯後一刻也不耽擱的整理行裝出發。

穿越草原不但考驗體力更考驗毅力,一路走來,到處是牛糞,羊糞,馬糞,隨時隨地都有踩地雷的危險。如果愛干淨一刻也承受不了,但是草原的風光著實迷人,太陽初升,當地人開始放牛放羊,牛羊成群的場面數不勝數。這裡居住的主要是哈薩克族人,氈房前,婦人拎著鉛桶很安詳地坐在母牛身邊,幫它們擠奶,炊煙慢慢升起,背景則是山上泛黃的白樺林及沒有變黃的草原,不一會的功夫就能擠上滿滿一桶。我看的如痴如醉,感覺更像想像中的世外桃園,而且來的那麼真實,那麼如詩如畫。背著行李,我一路狠拍,毫不吝嗇手中的相機,就想通過像機記下這美妙的場景。五公裡的行走沒有讓我感到絲毫的疲憊,反而愈加的興奮,終於徒步到著名的喀那斯風景區,人群漸漸開始多起來,西安人沒有急著買票,這使我覺得奇怪,我努力的觀察他們,原來我們的團長搞了一張記者證,想通過記者證二個西安人能免費的進入,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令我啼笑皆非——他們二將所有的照相機很顯山露水的掛在脖子上,手中還拿著一本《西部風光》的雜志,很熱情的和工作人員交流,說他是記者,說這次來喀那斯采風,就是為了下一期的雜志內容,要把喀那斯的美麗風光介紹給全國人民,說得景區的工作人員激動無比,伸出雙手歡迎他們。他們的舉動著實另我們大開眼界,半天時間裡LP都驚訝的合不攏嘴,與他們相比,我每次和LP靠學生證混半價簡直屬於小打小鬧,上不了台面的。西安人充分體現了北方人的豪爽,他們沒有因為自己混進去就撇下我們不管,他們教了我們一招,讓我們四個人去召集人馬,湊到十人混個團購價,可以打八折,這一說法立刻又讓我們長了見識。我暈暈乎乎的招呼著看似背包客的人,很快我們湊齊到了八人,但是怎麼努力都找不到另兩個,計劃只能中途夭折,我和LP靠著學生證還是混到了八折價格,河北人只能全票進入。

一進景區,我們先坐上了觀景車,喀那斯的觀景車一共停靠四個站,我們先來到了中心的集散站——總庫,為的是在那能找到今晚住宿的地方,同時也可以讓我們放下背包,好仔仔細細的游覽。我們剛一下車,就被一群哈薩克族的司機簇擁起來,竭力推薦我們去白哈巴村,說還能過夜。白哈巴是一個臨靠哈薩克斯坦的小村,整個村落以圖瓦人為主,在那有邊境線,是《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出來中國最美的村落之一,此次游程中,白哈巴也是我們想去的地方。只是據說國家開發了進村的公路,壟斷了白哈巴的旅游業,往返車費達150元,哈巴村的門票要60元,而且要求當天往返,不能在那過夜,所以來之前還有點對此有點失望,沒想到現在峰轉路回,我馬上鼓動四個攝友,改變行程,出發去白哈巴村。每個司機的價格幾乎都很一致,每人二天來回車費150元,然後司機會偷偷透露可以幫我們免去門票,這個價格還算合理,但是沒有團長的點頭,我們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似乎團長仍不滿意這個價格,依舊不動聲色的在四處搭訕,這時候有個司機繞開人群和我們單獨談價,也很爽氣,開口就是100元/人,隨叫隨開,還能想辦法幫我們逃了白哈巴村的門票,我們連忙應允了。於是我們和司機商量好將所有背包寄放在他車上,先上觀魚亭游玩,下午三點下來發車進白哈巴,司機也很爽氣的答應了我們。兩個西安老大還是不放心,很有心計的偷偷將司機和車牌照了相,萬一司機不辭而別,我們也可以有根可尋。他們的老道又一次讓我上了一課,和他們在一起混我簡直是見識倍長啊!

放下背包的我們頓覺渾身輕松,一路小跑的直上觀魚亭售票處,學生證在那起不了作用,連記者證也吃了癟,我頓時有感而發,憑什麼國家圈起的地要一次次的問老百姓收錢,難道親近大自然也需要金錢嗎?但是胳膊永遠是擰不過大腿的,為了西北的建設,我們還是每人付了40元的門票費,等待坐車去觀魚亭。人流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多,很快我們就坐車直上山頂,下車後還要登幾百個台階,才能真正上到觀魚亭,這似乎對我這個登遍祖國大好河山的人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所謂觀魚亭,顧名思義就是有個亭子可以鳥瞰看到喀那斯湖的全景,而亭子的另一邊是另一番風景,上山十八彎的小路鑲嵌在草甸上,遠處是連綿的山,我想能把亭子造在這地方的人真是一個美學大師啊。亭子取名觀魚大概就指喀那斯水怪吧,喀那斯湖是一個冷水湖,裡面有很多冷水魚,每年它會按季節不同變化著顏色,說來神奇,秋季以翡翠色為主,到冬季就會變成乳白色。我努力鳥瞰整個湖面,想通過站得高望的遠的勢頭嘗試看到水怪,顯然我是失敗了,湖面極為平靜,甚至感覺就想一張翡翠幕簾不曾有撥動。攝影師們都長槍短炮的各自尋好視點,等待湖面上游覽的快艇劃過掀起的漪漣,等待陽光在湖面上照出的燦爛。我和LP也忙不疊的豎好三角架,端出D70一陣陣的抓拍,和大師們相比,顯然我們從硬件和軟件上都不及,他們傳統和數碼的相機輪番上,讓我羨慕不已。攝影這東西燒起時間來一點也不覺過,二,三個小時一眨眼即逝,甚至連午飯也不管不顧的,跟著攝影家混,我還是第一次一個景點能呆上這麼長時間,他們還時常指點我構圖啊,取景的技巧啊。我們在亭中稍作休整,有很多搞攝影的一批批的上來,西安人和河北人都是攝影器材迷,坐在那裡不停的報出照相機品牌型號,對於稀有型號會不約而同發出羨慕之聲。我這井底之蛙,原以為買了個D70就進入了攝影家的殿堂,與他們相比,我只有傻乎乎的聽著,有一句話我自認為極有道理,那就是“照片是想出來的,而不是拍出來的”。這句話意指構圖,這樣能拍出照片的意境,頗為有道理,所以以後的拍照我都是三思而後拍。

下午三點我們如約到達總庫,哈族司機也很守約的等著我們,面對這輛北京Jeep,我抱著LP坐在副駕駛位置,其余四位大漢則相擁坐在後排,位置很擠卻莫名有一番興奮感,像去探險一樣。由於是私車營運,司機老練的避開公路,將車開上了馬道,景色一下子使我眼界開闊,原始的森林,白樺林成片成片的泛黃,不時還會偶爾發現一個小茅屋。使我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想將美色盡收眼底。馬道上不時還有徒步旅游的馬隊來來往往,一問司機,一匹馬150元,走到白哈巴大約需要五六個小時。我們迎面開過,大家都會行注目禮,可能因為大家都感覺對方是真正的“驢友”才會不約而同的走到這原始的馬道上來。一路上不是泥濘的馬道,就是干涸的河床上那些大小不一的碎石,一路那個顛啊,使我擺正坐姿不下幾十次,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苦,相反還在慶幸好歹找的是北京JEEP,如果其他車非顛散我不可。我們的哈族司機第一眼看上去以為有40多了,實際一問才31歲,時間呆長了發現是一個極為可愛而熱情的男生。中途在一個水流頗急的小河裡,我們發現一輛裝著家什的小型貨車塌陷了,拋在河中無法行進,我們的司機二話沒說不說馬上下車用自己的車做牽引,牽引中好幾次我以為都沒救了,但是他還是不肯放棄,我甚至開始擔心這樣的幫助會不會讓我們也陷在其中,顯然我的這種想法是自私的,好在終於成功了,一個小小的插曲讓我深深了解到哈族人民的真誠和熱情。車子在一路顛簸中,一小多時後終於繞上了公路,村口設了一個關卡,負責查驗門票。司機顯然還是很講信用,囑咐我們不要下車,不要開窗,就立馬自己下車,透過車窗我遠遠看到他發了一圈煙,打了一陣電話就徑直回來順利的開過了關卡。哈族司機也不和我們多說,直接將車開到了他所認識的小木屋。白哈巴村裡都是私人的小木屋。木屋老板娘要價也不貴,50元/二人間,仔細打量房間很干淨整齊,出於對司機的真誠與信用的感動我們也不再找其他地方,也沒有還價就住了下來。我們開始在木屋的院子裡休整,准備開始新的出發,我閑時無聊,仔細打量小木屋的結構,院子裡放著兩個石人,一高一矮,看上去表情十分和藹,上前一摸發現份量輕的不可想像,原來是塑料制品,但無論細看還是粗看,都和石頭極為相似,很想打聽為何要放石人緣由,由於語言溝通,亦或是我們對他們民族本身的不了解,大家都溝通了半天都沒理解。後經查證,這是很具民族特色的,叫草原石人,而且歷史悠久。

我們整裝待發准備上村後的山上去拍村子全景的日落,由於時間尚早,我們一路閑逛,村子中央縱向穿過了一條柏油公路,一直通向村的二頭,當我們站在半山腰看村的全景,一下子大失所望,柏油公路呈現的是現代的氣息,二旁紅白警戒柱,橫飛的電線雜亂無章,不停的轉變鏡頭,總有不和諧的畫面出現。對於哈巴村的向往是源於一張網上著名的百哈巴村照片,照片中木屋、炊煙、日落、白樺林,泥濘的小道,放養回來的牛馬融為一體,實在是自然與人的結合,一問當地人那是很久以前的景色了,現在現代化的建設已經改變了一切。走著走著一塊寫有西北第一村——白哈巴字樣的石頭頓時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大石頭旁是一個標准的氈房,用木欄和鐵絲圍起,顯然是一戶人家。我們好奇的走入木欄內,主人對我們的到來似乎很不滿意,穿著蒙古族衣服的他們引起了西安兩位攝影家的注意,但是主人的敵意使我們不容易接近。此時西安人拿出了特有的本領——以記者的身份,以采風的名義,以介紹圖瓦人特色的構思將主人徹頭徹尾的搞定,並饒有架式的拿出錄音筆進行實地采訪。年輕的主人在搞清我們的來意後頓時熱情洋溢,侃侃而談,並叫出他的兄長一同向我們展示。我和LG一對眼,立馬抓住機會從各個角度抓拍他們的神情,起初他們的表現極具POSE感,團長似乎不滿意這虛假的POSE,提議他們兄弟采用互相交談的方式,我們一陣猛拍。拍完後,兄弟倆向我們拉開了話題,說這石碑是他們豎立的,為的是告訴人們這裡的人都是成吉思汗的後代,他們為此感到驕傲。我們面對此情此景,談到了怎麼風景沒有想像中那麼迷人。話題一開,立即招來主人和同伴的一陣唾罵,原因很簡單,旅游業的開發沒有給當地人帶來實惠,公路的開發使外面來的人越來越多,而國家將旅游業壟斷,不許當地人開飯店、旅館,致使原本平靜安寧的生活方式被徹底的打破了。對於這樣的局面,主人一再表示寧願不要開發旅游,他們要的是平靜的生活,他們要回到以前。臨了,主人一再向我們表示要通過媒體將他的想法寫出來告知世人。對於他們的想法我表示同情,一再的自問旅游業的開發到底帶來了什麼?是利還是弊?有一點我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沒有外面人的進入,他們一輩子都將活在原始生活中,可能這就是他們所要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仍舊認為應該讓他們走出去,我們走進去,這樣才有文化的交流,才能有社會的進步,可能我把調調拔的太高,但是我從心裡是這麼認為的。

在太陽還沒下山前,我們登上了拍攝村子全景的山頭,這裡已經有好幾撥人已架好了三角架等待時機,我們自然刻不容緩的將所有東西准備就緒,一人占了一席之地,准備開始長時間工作。在等待了一小時後,太陽終於開始慢慢往下移,但是天時、地利、人和就是這樣的不匹配,一會是太陽躲到到了雲層背後,一會兒又是炊煙被風向吹的不成造型,大家都在仔細觀察,尋找機會。攝影師們來回調換鏡頭取景,而我們由於只有一個“一鏡走天下”的標配鏡頭,所以能取的景總差強人意。看的我和LP牙癢癢,真想回家後配齊裝備。

我們攝影的小山頭上有一戶人家,圖瓦人的孩子大概已經習慣了這外鄉人多的場面,一點也不陌生的站在自家木堆前觀看,處於好奇,LP傾囊而出所有的糖果與他們接近,自然很容易的得到他們的好感,這是一對姐弟,相差4歲,顯然和我們漢族人一樣,姐姐帶著弟弟。出於對小男孩的喜愛,多給了他糖果,沒想到他很慷慨的分給了姐姐及母親,這不得不讓我覺得小男孩的純真,和他們相比,現在城市裡的孩子變得太過自私,最好的永遠留給自己。太陽下山時,父親趕馬回來,小男孩遠遠的看見就飛奔而下,不一會兒就坐著父親的馬車上來,馬車裡有兩個盛滿熱水的水瓶,那個小臉開心的樣兒,是我只有在小說描寫的情境中才能看見。我仍帶好奇的遠遠看著他們一家,潛意識裡就想看出與我生活的不同,但是那種清苦原始的生活方式仍舊是我想想後怕的,我想現代城市生活的人雖然害怕鋼筋水泥,但是仍舊無法再回到沒電沒水的生活狀態。

太陽在等待了兩個多小時後終於成功謝幕了,我們一撥人也開始收拾器材准備下山,由於長時間的等候,我們和另幾撥人已混的很熟,互相以“收工”的話語作為再見的表達,“收工”這幾乎專業的名字也會在我的“驢友”生活中顯現,我著實感到意外和驚喜。

回到小木屋,天空已完全黑下來,哈巴村要明年才能通上電,家家戶戶都響起了發電機的聲音,院子裡沒有照明,帶去的電筒發出微弱的光也只能讓我以貓步行進。四位同行的攝友准備以茶和馕來當作當天的晚飯。我和LP連拽帶拉的將他們拉進飯廳,點了四菜一湯和幾碗新疆拌面,只想請他們吃頓飯來答謝幾天來他們對我們的幫助。說句心理話,和他們相比,我們的艱苦游已經很奢侈了,在同事眼中的“自虐”也幾乎不上了等級。哈巴村的晚上除了聊天幾乎什麼事都不能干,昏暗的燈光時隱時現,就連看書寫字也不能順利進行。和我們同住一個小木屋的還有一撥香港人,主動向我借D70的充電器,抱怨全進口的充電器在本次旅游中徹底的報壞,引來我們的一片嘲笑,原來對電壓極為考究的小日本產品受不了我們西部地區電壓的不穩定,LP竭力推薦中國產的充電器,質優價廉,弄的香港朋友苦笑不得。小木屋裡只有一個插座,對於我們這麼多人的需求量根本無法滿足,團長拿出了神秘武器——拖線板,使我不得不肺腑真正“驢友”都帶了點啥。但是團長的三眼插頭無法對上小木屋的兩眼插坐,團長又一次在我眼前使出了看家本領——將二眼改良成三眼插坐,香港朋友提供各種款式的工具,團長動手改良,一陣忙亂後大家都各自充電,有手機,有照相機,有電池,有數碼伴侶。。。。。。。看那玩意我一陣暈,沒有電將是什麼樣的時代?11點未到,發電機在我們的一聲轟叫聲中停止了工作,整個小木屋頓時一片黑暗,不需幾秒,各自都晃起了手電,我饒有興趣的跑到院子裡想仰望天空,看一下白哈巴的星星,可惜一顆都沒有看到,天上的雲層遮住了一切,同時也遮住了我們的心情,我開始擔心明天,在沒有星星的晚上明天會不會下雨。。。。。。。。。。



(站在觀魚亭看喀那斯湖,)



(觀魚亭)



(穿面大衣的就是開車去哈巴村的司機)



(述說被旅游打破了寧靜生活的蒙古族青年)



(傍晚的哈巴村)


精選遊記: 禾木-喀納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