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宏村

作者: flitelf

導讀2007年7月3日星期二陰間晴 中午時分從屯溪乘車前往黟縣。安徽的黟縣、歙縣與江西的婺源縣都是徽派古村落集中的地方,其中黟縣的宏村、西遞兩村更是被列入聯合世界文化遺產。由於都是徽派古建築,所以我並不打算全部游覽,而是選擇去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宏村看看。 從屯溪長途車站到黟縣行車1小時15分鐘。黟縣汽車站出來後,旁邊就有電動三輪車拉客,到宏村8元到10元� ...

2007年7月3日星期二陰間晴

中午時分從屯溪乘車前往黟縣。安徽的黟縣、歙縣與江西的婺源縣都是徽派古村落集中的地方,其中黟縣的宏村、西遞兩村更是被列入聯合世界文化遺產。由於都是徽派古建築,所以我並不打算全部游覽,而是選擇去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宏村看看。

從屯溪長途車站到黟縣行車1小時15分鐘。黟縣汽車站出來後,旁邊就有電動三輪車拉客,到宏村8元到10元不等。花了8元坐三輪車,到宏村15分鐘,被三輪車轟鳴的噪聲震得耳朵發疼,頗為不爽。

車子將我拉到宏村南門售票處。我花80元買了宏村的門票,進去後在南湖邊上找了一個家庭旅館,標間40元,房間很一般,不過我對這個也不講究,就湊合住一晚吧。

安頓好後,出來沿著公路往塔川走去。塔川距宏村2公裡,據說被人推崇為中國三大秋色觀賞區之一。塔川位於公路旁邊,站在公路上看去,這是一個相當小型、相當寧靜的村落,背靠黛山,藏於綠樹叢中,略現白牆青瓦;村外稻田連綿,青翠欲滴;田間偶有幾棵小樹,仿如慈母般在守望著稻田。這大概就是古人所向往的田園風光吧。由於來的不是時候,看不到傳聞中的美麗秋色,也就沒有花20元進去了。

回到宏村時已是日落時分。夕陽慢慢隱於村後,余光照在南湖上,射出一片金黃;岸邊的房屋、樹木映在水中,倒影隨風輕蕩;湖中拱橋合影成月,半湖荷葉中挺著數枝紅蓮。宏村的黃昏,確是一處美景。

我沿著南湖走了半圈。南湖位於宏村南面,是一個弧形的小湖,據記載是1607年至1610年期間挖掘而成的,因風水大師說,南方屬火,故以水制之。宏村最大的特點就是村外有湖,家家臨水,村北雷崗山的小溪分成無數支流穿過村子,最後彙於南湖,然後又被數個排水口向南引走。聽說以前不通自來水時,村民就是用這些支流和南湖的水來洗菜滌衣。不幸的是,現在我仍然看到了有數人在湖邊洗衣、洗碗,甚至洗菜,而湖中則有兩只小鴨歡快地游泳。我本來打算在村中吃頓晚飯,看到這情形,算了,還是啃干糧吧。

夜色漸深,湖邊只剩幾盞昏暗的路燈。村中一片寧靜,正宜入夢。

附:

屯溪至黟縣:10.5元,行程1小時15分。

黟縣汽車站到宏村:摩托三輪車,8元,15分鐘。

宏村門票:80元。

塔川門票:20元。

宏村住宿:40元。

2007年7月4日星期三陰間晴

一早起來,退房出門。村中游人漸多,湖邊陸續圍上一群群寫生的學生,旅游團亦不斷出現,在穿著杏黃色制服的導游MM的帶領下,開始湧進這古老的村莊。導游是景區配備的,導游費已包括在門票之中。偶是自由人,不想被人跟著,反正這麼多旅游團,到哪都能聽到導游的介紹。

游覽線路的第一站是湖邊的南湖書院。根據裡面銘牌的介紹,南湖書院建於嘉慶年間(1814年),占地6660平方米,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和祗園組成,取名“以文家塾”,別名南湖書院。書院向游人開放的只有大堂,裡面像征性擺了一些桌椅。屋頂開了一個很大的天窗,也許,古之學子就是從這天窗裡遙想自己的前程吧。

接著來到敬德堂。敬德堂建於順治年間(1646年),呈H型,是普通百姓的住宅。徽派風格建築的大門上方的牆壁都有各種雕刻,蘊含了主人的美好願望。敬德堂的屬於磚雕,整體形如元寶,自上而下分為七層。第一層是鰲魚,喻獨占鰲頭;第二層是梅蘭竹菊四君子,喻德行高尚;第三層是兩條草龍,喻指騰躍,龍本皇家之物,故老百姓只能用草龍;第四層是左馬右鹿,喻馬到成功、福祿壽全;第五層是梅上喜鵲,喻喜上眉梢;第六層是辟水獸,喻指吉祥;第七層是鯉魚,呵呵,躍龍門是也。

離了敬德堂,溯水而上,來到月沼。據記載月沼是1403年至1425年期間挖掘,位於村莊的中心地帶。古人認為“花開則謝,月圓則虧”,因此月沼只呈半月形,而非圓月形。月沼大概是宏村最著名的景點了,因為旁邊的民居早早就登上了八分錢郵票,宏村門票上印的照片也是這裡。月沼大概也是宏村最多人的地方了,四周圍了密密的一圈學生不說,還擠滿了其他游客。月沼大概還是宏村最美麗的畫面了,藍天、白雲、湖光、古屋、倒影,充滿了詩情畫意。

月沼旁邊有敬修堂,建於道光年間,院內植有牡丹、桂樹,喻花開則貴。屋裡的木梁頗為特別,中間大兩頭小,形如冬瓜,稱為“冬瓜梁”,顯示了清式建築“肥梁瘦柱”的特點。堂內正廳擺鐘、瓶、鏡數物,取“終生平靜”之意。兩側雕花門刻有蝙蝠倒掛,喻遍地是福。

從敬修堂出來,向南折入一條小巷,名為一人巷,是村中最窄的巷子,僅容一人通過。巷子中間設有一凹處,供兩頭有人通過相遇時讓道之用。

從一人巷出來,就到了宏村街,也就是村中的商業街,兩旁店鋪不多,其中竟然有農行的網點。街的盡頭,是老村口,有一座橋與旁邊的際村相聯。導游說“游在宏村,玩在際村”,因為宏村不允許建造新建築,故所有娛樂項目都在際村。村口有一大一小兩棵老樹,樹齡都在500年以上,小者白果(即銀杏樹),大者紅楊(即楓楊樹),村中有什麼紅白喜事,都在這裡舉行。據導游介紹,這兩棵樹就像牛頭上的兩只角,樹前有一小溪,即西溪,上面有四座橋,就像是牛的四腿。

從村口的一條小巷向北,到桃園居。桃園居建於鹹豐年間(1860年),原主人是茶商。此處以木雕著稱,其中四扇雕花門乃全村最美。門上除了雕騰節花以喻節節高升外,更是雕了陶淵明采菊、王羲之戲鵝、李白醉酒、歐陽修放鶴四圖,突顯主人的閑情雅致。

再往北,到樹人堂。此堂原主人是大官,因此其大門與普通百姓的住宅不一樣,乃是八字門。所謂八字大門,無錢莫進,我不花錢買門票的話,還真進不了這門。樹人堂最特別的是,現主人據稱是個作家,在堂裡擺了個小攤,向游客推銷他寫的書,買一本附贈一張宏村導游圖。我花兩元買了一張導游圖。網上資料說宏村的形狀像一頭牛,南湖就相當於牛胃。我看了看地圖,眼拙,看不出牛形。

然後到了行程的最後一站,也是最精彩的一站---承志堂。承志堂建於鹹豐年間(1855年),占地2100平方米,有內房28間。整幢建築金碧輝煌,據說歷時七年而成,耗黃金100兩,白銀60萬兩,有“民間故宮”之稱。

承志堂原主人名為汪定貴(果然人如其名),是一個鹽商,捐五品官,因此大門也是八字開。正廳大門分為中門和兩旁偏門,中門一般關閉,只對五品及以上的官員開放通行,其他人只能從偏門入廳。汪先生雖捐有五品官,但在那個商人社會地位極低的年代裡,畢竟有自卑心理,於是挖空心思地在兩旁的偏門上做文章,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按照偏門的形狀,如果有人在門下走過,即加了一個“口”字,則偏門與人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商”字,喻指商人高高在上。

正廳兩旁有一副對聯頗有內涵,上聯“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下聯“惜衣惜食非如惜財緣惜福”。上聯的“人”字上部右側多了兩橫,如果蓋住下部的一撇,就是少了一點的“心”字,意指如果求人時求的是缺心眼的人,後果堪虞。

堂內建有娛樂場所,其中一個用來抽大煙,因抽大煙時吞雲吐霧,故名吞雲軒,另外一個用來打麻將,因打麻將時聲音排山倒海,故名排山閣。

承志堂比較大,跟著導游在裡面左轉右轉,來到一處三角形的房間,據說是以前管家住的地方。房前有一小池塘,旁邊建有欄杆,俗稱“美人靠”。對面的牆上有一個小窗,嵌著一塊不起眼的石雕,卻是宏村為數不多的石雕之一,雕的是四只喜鵲立於梅花上,喻指四喜登梅、喜上眉梢。導游說曾有日本人欲以十萬美元購此石雕,不遂。

古時的徽商頗為有名,然而有錢不一定有福。古徽州流傳一詩,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乃指徽州男子十三四歲即要出外經商,長年不回,頗為辛勞。在那個“父母在,不遠游”的時代,此舉不但辛勞,而且不孝,倒確是前世不修而得到的懲罰。

出承志堂,往村後的雷崗山走去。1131年間,汪氏祖先遷居雷崗,造十三間樓,定名宏村,即為宏村之起源。雷崗山上有十三間樓的遺址,可惜山勢不夠高,不能俯瞰宏村全景。

我先後跟著兩個導游MM,在村中走了兩趟,發現她們的講解內容並不完全相同,第一個導游介紹的內容比較少,甚至沒有帶游客去參觀敬德堂。看來這裡導游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能否碰上好導游就看運氣了。

復回到南湖畔,坐在樹下,觀荷發呆,良久始走。

來到老村口,過橋後看到了前往黟縣的公交車。公交車10分鐘一班,約15分鐘可到縣城,票價2元,終點停在一幢掛有中國信合招牌的建築下面,過橋後左轉便是汽車站了。


精選遊記: 黟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