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如詩

作者: 紅軍出發了

導讀秋 水 如 詩第一次聽說富春江,是在課本上讀到的吳均的《與宋元思書》,“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水皆飄碧,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這樣美妙的詞句令我早存了一份要去實地一觀的願望,去年秋天終於達成了這個願望。 桐廬縣位於富春江的黃金地帶,來到這裡看富春江也許正是受了吳均的《與宋元思書》的影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 ...

秋 水 如 詩第一次聽說富春江,是在課本上讀到的吳均的《與宋元思書》,“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水皆飄碧,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這樣美妙的詞句令我早存了一份要去實地一觀的願望,去年秋天終於達成了這個願望。

桐廬縣位於富春江的黃金地帶,來到這裡看富春江也許正是受了吳均的《與宋元思書》的影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我想,如果是“從流飄蕩”的話,應該是自桐廬至富陽才對,因為桐廬在富陽的上游,詩人大概是太醉心於這奇山異水,記錯了航向,不過當我們來到這個幽靜的縣城後,卻禁不住想起上個世紀初的江南,郁達夫用他那雙憂郁的眼光注視著這江南古鎮的渡頭,品味著“近鄉情更怯”的感覺,滿目是那受著飢寒交迫煎熬的鄉親,此時腳下靜靜流淌著的正是這善解人意的富春江水,如今,那破舊的瓦房早已逝去無蹤,而詩人眼中所見的桐君山和渡頭尚存,鄉民們仍在江岸邊浣洗著衣裳,富春江仍然是那樣的安祥和靜謐,那些古老往事可曾也隨著富春江流走?

桐廬縣城被富春江和分水江所包圍,富春江在這裡變得寬容而大度,靠江北岸的放馬洲郁郁蔥蔥,富春江的水給人的感覺是清新,像早晨的空氣,令人有疲勞頓散的爽快,又有一種深邃的美感,泛舟江上,夾岸翠綠的富春山襯映在江水中,真可滌蕩盡心靈的抑郁,所以古人雲:“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清美”,我沒有行盡三吳,然而富春江的水已足以令我滿足了。

來到桐廬,最值得一去的是嚴子陵釣台。嚴子陵,即東漢的嚴光,與漢光武帝劉秀曾是同窗,因為不願征召入仕,便隱居於這富春江畔獨處。這是一處十分隱秘的地方,從富春江鎮到釣台這一段只有水路,嚴光初來這裡時自然沒有眼前所見的這些亭台樓閣,也許除了自己結廬而居以外,陪伴他的就只有這富春江水了。如今的嚴子陵釣台,高高在上,離水面足有五六十米,據說,釣台不過是憑吊嚴光的一個遺跡,真正的釣台早已蕩然無存,然而嚴光眼中所見的富春江應該還是這一番景像吧。

嚴子陵釣台邊的富春江,是飽滿而熱情的一池秋水,正值秋陽杲杲,水面波光凌洵,對岸的山中村舍時不時冒出一縷縷炊煙,遠望上游,則如瞿塘峽口一樣壯麗雄偉,怪不得會把它稱作小三峽,不一會兒,夕陽西沉,落日的余暉在蒼黛的山色裡溶成暗紫,淡化成一片昏暝,一種地老天荒的感覺襲上我的心頭,今天我所見到的富春江仿佛是在我面前攤開的一幅歷史長卷,又有如一首小詩讓人回味,正如一位隱居者所說:“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