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游之花絮

作者: VanessaCen

導讀我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寫游記的料。在返程的火車上,想到面臨的游記問題,就覺得好像連日的疲憊湧上來堵住了我的腦袋,腸枯詞窮。 我想,我決寫不了詳細陳述日程、幾點到達幾點游了什麼景點、吃了哪幾道當地特色菜的那種游記。如果要那樣寫游記,我寧可放棄旅游;而如果要我放棄旅游這個愛好,我當然寧可放棄寫游記。而最近這幾年,我又頗為死心眼地認為:游� ...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寫游記的料。在返程的火車上,想到面臨的游記問題,就覺得好像連日的疲憊湧上來堵住了我的腦袋,腸枯詞窮。 我想,我決寫不了詳細陳述日程、幾點到達幾點游了什麼景點、吃了哪幾道當地特色菜的那種游記。如果要那樣寫游記,我寧可放棄旅游;而如果要我放棄旅游這個愛好,我當然寧可放棄寫游記。而最近這幾年,我又頗為死心眼地認為:游記是必定要寫一點的。人生有限、鈔票更有限,導致我們旅游過的地方,一大半是不會再去第二次的。除了照片,也只有幾行文字可以讓我回憶起當日當時,回憶起自己在旅途中、在那個地方的丁點兒感受了。而要說感受,在我這裡又怎至於是完全空白呢! 所以,還是趕快寫下我那些雜亂零星的感受,且攢成小小花絮吧。 -這次旅行,起先的念頭是被上海的酷熱逼的,一心想逃去既可避暑、又不太遙遠的地方。在江南、華南、甚至祖國江山一片高溫的形勢下,我覺得似乎只有廬山能同時滿足那2個條件。種種周折(原因且不細述)後,聖帕台風來了又走了、氣溫也降了、避暑也不那麼迫切了,而我居然還就執著於廬山。直到坐在旅行社門店裡,把宣傳頁翻了又翻、日子算了又算、游程比了又比......最後一刻,決定了:去武夷山,不去廬山(原因且不細述)。 -沒敢坐小飛機,所以選擇火車游。在火車游中,盡量的挑選舒適度高的那種——假日空調軟臥專列。特點是夕發朝至。這特點裡含有優點:晚上睡一覺到達目的地,充分利用白天游覽玩耍,節約時間和金錢。這特點裡也含有缺點:火車上過夜畢竟不如賓館裡過夜,除了要忍受搖晃和狹窄的床鋪、時輕時響的鐵軌銧鐺聲,還需要備好吃的喝的、簡便的洗簌用具。且,這專列鋪位固定,回程時還能在床縟上找到自己幾天前掉下的發絲。最要命的是,它開得太快,到達的時間太早——去程還好,趕上在當地早餐鋪吃東西,回程則是凌晨4:45就得爬起來收拾行李,出了火車站天還半黑著,地鐵的頭班車都還沒啟動。 -再加上在武夷山那裡為了趕早晨的九曲溪漂流(早晨人少、沒太陽曬、朝霧蒙朧的山景水色也更值得看),也是5:40就起床。所以,我連續三天都比日出而作的農民都勤勞。待躺到賓館床上時,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晃的床,真好;還寬得可以隨意翻身,太棒了。 好像講了太多關於床的感受。說點正經的。 總結起來是四句話:武夷山,好風光。又有山,又有水。展開講,就雜了點:-武夷36座山峰中,重點游覽了天游峰,留下的深刻印像是:這山峰就是一大塊整的石頭,紀曉嵐的打油詩雲:“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爬上大石頭,果然石頭大。”沒體力爬到頂就選擇下來了。 -節省下的體力去爬一線天。這一線天真是嘆為觀止,夠長、夠高、夠暗、夠窄。最窄處據說僅30釐米。前後夾著濕漉漉的岩壁,人得像螃蟹一樣橫走,而且要在極陡的台階上往高處橫走,暗得很難看清腳下,頭頂卻有蝙蝠穿行......被落到點啥的話,據說那叫“福分”(蝙蝠之糞)。 -九曲溪竹筏漂流,相比就是享受型項目了。一個多小時,九個彎道處的景致各不相同,享足了眼福。竹排上的艄公上來就不斷暗示,給了小費後則如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風景典故的介紹裡充滿了打油詩、調侃語、黃段子.....順溪水一路灑去。 -下梅村的古民居,頗有特色。那裡也是“小橋流水人家”,但和江浙不同,房屋是磚牆和嵌石礫的黃土泥牆,河床非常深,河水卻清又淺,沿河長長的兩排遮蓬,遮蓬下的長靠背椅叫做“美人靠”,弧度很符合人體工學,坐上去很舒適,不少村民三五成群地坐在那裡閑聊,旁邊常有貓狗慵懶地小憩......這閩北的水鄉,自是另一番風味。 -這次旅行還有個特色:一線天附近,走了很多安靜又蔥郁的山路。在導游的安排下,路過果園進去采了黃花梨。溪水裡一洗就吃,非常甜。後來還去了一個葡萄園,在讓我直不起身子的葡萄架下,我索性像農民伯伯那樣蹲在地上剝葡萄吃。 此外還值得我感嘆一下的就是:武夷山的景區都很美,但它對面的所謂度假區,實在太醜,沒有規劃,只有一堆評不上星級的酒店、很多的超市、餐飲店、土特產店。 我一直沒鬧明白的是:那裡為什麼開了那麼多的超市?既沒有便利店、也不是大型賣場,而是每家都上百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客流量又遠非大城市可比、產品也都雷同,它們何以盈利/生存?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