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你有些讓我失望

作者: lihaiznn

導讀07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陽朔旅游,有些失望。或許是我老了,不能享受陽朔的西街生活,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地方。 距離西街平行距離100余米,是徐悲鴻的舊居,無人問津,鐵鎖把門,旁邊的當地居民居然不知道誰是徐悲鴻,干嗎的,舊居什麼時候開放更是一問三不知。米黃色小牆上,兩株巨大的玉蘭樹伸出茂密的枝丫,我卻無法走進這座遠離塵囂的小院,看看這� ...

07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陽朔旅游,有些失望。或許是我老了,不能享受陽朔的西街生活,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地方。

距離西街平行距離100余米,是徐悲鴻的舊居,無人問津,鐵鎖把門,旁邊的當地居民居然不知道誰是徐悲鴻,干嗎的,舊居什麼時候開放更是一問三不知。米黃色小牆上,兩株巨大的玉蘭樹伸出茂密的枝丫,我卻無法走進這座遠離塵囂的小院,看看這裡唯一有文化氣息的地方。

西街的商店,第一天就逛完了,沒有特點,在北京可以買到其中的任意一件商品。街頭專門在T恤衫上手繪的准畫家們,年復一年坐在這裡,不用寫生,不用采風,畫著似像非像的人相,重復著幾米的畫面,重復就是他們的生活。

漓江的山水遠看是風景,是水墨畫,是人間仙境,走近了就和中國別的地方的山沒有什麼兩樣。導游說從興坪往上游看漓江山水,每人50,特別優惠我們每人40,上船後不要告訴別人,結果鄰座的阿姨告訴我們他們的船票每人30。最佩服開船的小伙子,小火輪一樣的渡船一直嘟嘟嘟,嘟嘟嘟地叫著,吵亂了漓江水,吵得船上的每個人都快崩潰了,只有他坐定神閑,一手把握方向盤,一手接聽手機,一邊接洽下一單生意,一邊給我們講解:這是駱駝過江,這是八仙過海……時常碰到從桂林順流而下的大客輪,滿船的游客,客船尾部是露天的廚房,大師傅們一邊從漓江中取水做飯,一邊就將污水倒進了漓江。

我喜歡看一些古跡,特意選擇了舊縣和福利兩個古縣城。舊縣以前是陽朔地區的縣城,因此名為舊縣。幾座老宅子古香古色,但卻沒人說得出它的歷史,只會告訴你這房子好老好老。黎氏宗祠是舊縣裡風水最好的地方,面前開闊有山有水,傳到今天是第17代了,破舊不堪,門口毛筆書一紙籌建宗祠募捐告示。看管這裡的是一位黎氏後代,黎老人可以大致講解一下黎氏的歷史,讓你抓到一點收獲。緊鄰祠堂的是老人的家,二層小樓,嶄新的磚牆配著紅木的窗棱和門。老人家經常接待旅游團,為他們制作農家飯,二樓是一間開放式的餐廳。老人的腊肉和香腸值得一嘗。老人四個孩子,小兒子娶了個外國媳婦並生了個洋娃娃,小女兒找了個外國女婿。老人在西街上還有一間酒吧,怪不得別人說他命好百事不操心。福利縣的老區可以流連,基本上保留著舊時風貌,這裡的羊腸街道曾經在《烏龍山剿匪記》中出現過,村中的生活也似乎停留在那個時代,家家貼著毛主席像,是毛主席讓他們過上了新生活。這裡是畫扇的故鄉,許多家門口都擺滿了未完成的扇子。

鑒真寺坐落在一大片桔園後的山腳下,遠看非常壯觀,寺中桂花香氣裊裊,如入仙境。寺裡完全是現代仿唐建築,可以燒高香,有專人告訴你該怎樣燒;可以抽簽,有僧人為你解簽;導游說你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尊重佛。鑒真寺對面就是劉三姐和阿牛哥定終身的大榕樹,1400多年歷史,被欄杆和人群圍住,幾乎難以找到照相的最佳角度,每人18元。世外桃源完全是新建的人工景點,有人扮演的野人部落,無冬例夏光著膀子,表演歌舞和野人生活。有少數民族山寨,妙齡少女現場表演各種純手工的工藝品制作,做完了就賣。為了響應陶淵明先生的《桃花源記》,特別修建了一座陶先生的園子,很有蘇州園林的味道。裡面因地制宜地組織了很多弘揚中華民族手工藝制品的作坊,造紙、印刷、木雕、根雕、書法、繪畫、牛角梳……真是應有盡有啊!門票每人50。

當然陽朔不是一無是處,騎著自行車在鄉間小路穿行非常愜意,這裡空氣好,氣候好,自行車每天5元,又非常便宜,是一種享受。還有電動車,小摩托,租價都不貴,經常看到人高馬大的老外騎著微型摩托招搖過市,不禁莞爾。最值得一看的就是老謀子的“印像劉三姐”,600多人的演出,一場視覺的盛宴,看完後可不再看漓江山水。

吃了四次桂林米粉,第一次在西街街頭一間排擋中,兩塊五一碗;第二次在酒吧中當早餐,五塊一碗;第三次在興坪老街上,兩塊一碗;第四次在桂林機場,38元一碗。其好吃程度的排序是:第一興坪老街,第二西街排擋,第三酒吧早餐,第四機場。不騙人的,千真萬確。陽朔市區內有很多砂鍋飯,五塊錢一份,一砂鍋米飯,若干樣蔬菜,若干樣葷菜,任你選擇,無論多少樣都是一個價錢,隨後放在鍋中一勺燴,蓋在米飯上,還免費送海帶湯一碗,絕頂美味。

說了很多陽朔的壞話,非常對不起,如果我再去,我留戀那裡的桂林米粉,留戀砂鍋飯,留戀印像劉三姐,留戀騎著自行車看山的日子。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