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歸故裡峭北山

作者: xmchenqiong

導讀也許是綠色世紀的芬芳再次喚起了人類對自然的崇拜與熱愛,也許是網絡信息化時代的飛揚跋扈重新燃起了人類對山水的眷戀與追求,當你驅車駛過同安北辰山時,你不得不被那奔入眼簾的林濤所征服,不得不被那柔曼悅耳的泉樂所吸引……仙苑聖地神之居北辰山位於同安區東北隅,俗稱北山岩,岩上龍眾仙多,神話傳說不計其數。既有鐵砧神牛化山嶺的氣勢,又有十二龍潭� ...

也許是綠色世紀的芬芳再次喚起了人類對自然的崇拜與熱愛,也許是網絡信息化時代的飛揚跋扈重新燃起了人類對山水的眷戀與追求,當你驅車駛過同安北辰山時,你不得不被那奔入眼簾的林濤所征服,不得不被那柔曼悅耳的泉樂所吸引……仙苑聖地神之居北辰山位於同安區東北隅,俗稱北山岩,岩上龍眾仙多,神話傳說不計其數。既有鐵砧神牛化山嶺的氣勢,又有十二龍潭浴天女的嫵媚。當你沉醉在石牛驅虎姜太公的傳說時,仙人指路夢仙洞的神話又將你帶入新的意境;八仙老軍鎮龍孫的絕唱方聽罷,又有朱酒醉誤鐵拐仙的神曲等著你。車駛至五顯鎮境內,只覺得又密又濃的千層墨綠已漸漸將自己團團抱緊,可就是無法破綠而觀山峰。由山門直入,途徑廣利廟和覽勝亭,一睹古樹的風采後,便來到了最負盛名的洞天水仙宮處。都說神話是宗教的萌芽,是藝術的浪山,是文學的淵源,而北辰山正是群仙眾神的幽雅棲居。據當地一位村民介紹,農歷八月初八是八仙過海之日,每逢初七黃昏,從香客會聚仙宮,舉行廟會,送八仙過海,直至初八凌晨方陸續散去。是夜,漫山遍野,燈火交織,人如潮湧,熱鬧非凡……這位村民的一曲輕描淡寫,卻使我痴痴地沉醉在那八月初七盛會的一派繁華景像中。或許是中國古老文化的回腸蕩氣長久地縈繞於心間之故,也或許是時代的奔騰潮湧抹不去對民族文化的追慕與探求之由,我的心中情不自禁地燃起了與山水融為一體的強烈欲求。飄飄然,恰似進了仙苑聖地,竟自得其樂地低吟起南宋理學家朱熹的“疏林泛朝景,翠嶺含雲煙”一詩。正如劉禹錫詩中所述的那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想,可能是北辰山的神話傳說賦予了它玄妙絢麗的韻味,所以它才時時綻放著迷人的光輝。其實,中國的神話本緣自人們淳樸的心理——不求奢侈華貴,旦求風調雨順和美安康。正是基於此,歷代的同安知縣都到“仙宮”上祈雨,以求得農業盛產豐收。據記載,明朝同安知縣譚維鼎(號瓶台)曾率大批官員到山上祈雨。而譚知縣為人清正廉潔,愛民如子,其一番苦心感動了上蒼,當香火初起時,就有甘霖即降。後有邑人李春芳、劉存業特就此事在磯面上銘刻了“瓶台霖雨”四個字。清朝年間,同安知縣張荃再到此祈雨,以求風和日麗年年有余。於是“膏澤下民”四字便一直傳頌至今日。當地盛傳“先有北山,後有同安”一說,我認為這也不無根據,其原因多半就是由於這座神之居的靈氣深植於百姓心中,和那及時的甘霖雨露潤澤著同安一草一木的傳說之故罷。其實,山水的神韻並不在乎那龐大的山軀和狂放的激流,並不在乎人類刻意地打造研磨;只有那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神秘氣息才是山水本身的精髓和靈性。光怪陸離山之顛沿著十二龍潭拾階而上,只覺得每上一檔石級就可欣賞到不同層面的山水鳴奏出的華美樂曲。龍潭層層相套,密密相疊,淙淙的泉水在潭內剛一駐足,又轉瞬奔瀉而下化作千層飛瀑,拍擊著潭壁,噴濺出串串玉珠。也許白居易的“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的超然意境也不過於此罷。隨著登山腳步的加快,竟在不知不覺中發現剛剛經過的觀瀑亭已被淹沒在幽深的林濤之中,而原先蜿蜒連綿的石階早就嘎然而止,自己卻已深深地陷入重重的山林。真是名山不易見,足下的北辰山是有點深藏不露的曠味!人內斂,山含蓄;一睹山之顛的欲望終於在此時此刻獲得了滿足。極目遠眺,深不可測,重重疊疊恰似綠棉叢;四下張望,瑰怪無序,錯綜復雜竟無立錐之地。是進?是退?看看同行的阿甘,早已全身濕透,可依舊如此執著。畢竟,能夠遠離城市的喧囂與工作的緊張,在公休日從南平趨車來廈觀光的機會並不多。既然來到北山,又豈有退卻之理?於是再振旗鼓,繼續上路。如果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一句是詩仙李白對四川險峻山巒的最恰當描述,那麼北辰山上陡峭嶙峋的山石則只能用刀削斧劈來形容。這是一種無規則的排列組合,光怪陸離的石塊重重疊疊,擠出迂回曲折的山路,叫你費盡千辛萬苦剛站穩了前腳跟卻又不知後腳跟應落戶何方。走一段,歇一段。眼見著山顛就在不遠的前方,可攀上了一峰後才感悟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氣喘吁吁的阿甘只嘆道:“沒想到你們閩南的北辰山比我們閩北的武夷山更艱險!”的確,和素有“奇秀甲東南”美譽的武夷山相比,北辰山不能不說是座叫人頭痛的山。成堆的怪石堆在你面前,可就是摸不著前進的路。好容易將身體擠進石縫,卻又發現背包被卡在外頭!磨磨蹭蹭,踉踉蹌蹌,一步一步往上扯,一拐一拐向上摸。掙扎著到了山顛後,才欲發後怕起來,真是山醉不知歸路!也許正是這一路的坎坷讓人發怵,所以才使這片濃密的景區蓬畢生輝罷。用當地村民的話講,北辰山是座“上得去,下不來的”的峭山。據說,唐末的王審知曾在北山竹林拜劍,劍竟三拜而三升。這也許就是陡峭的山峰“只能上不能下”的好說法帶來的好兆頭罷。如果說我們對北辰山中變幻莫測的石龜岩、石牛像的探求僅僅是出於慕名之至,那麼對腳下這座牛嶺峰的膜拜便不只是平凡的鑒賞了。記得魯迅先生曾給世人留下一句格言:“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可見山徑的曲折也蘊涵著人生路的坎坷。欲登名山者,必有披荊斬棘無畏艱險的智謀與勇氣;欲上頂峰者,更有持之以恆運籌帷幄的沉著與氣魄。所以登山人的感覺遠遠不在於純粹的領略奇峰異草,難怪人常言,“登山可以造化人格”。越是艱險處,越是人跡罕至;越是至者少越是千仞萬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同安北辰山所具有的人文奇觀和內在氣質並不因時代的飛速前進而淡化,繁華緊張的都市生活也並未吞噬人類自身的民族底蘊與靈魂。也許,在忙碌與喧囂過後,重返大自然去體驗登山的情趣,去傾聽民族神話的聲音,你那沉澱於內心的情懷又將被重新燃起,那親近山水的熱情也將再次激發你翻越生活的又一浪潮。



(觀瀑亭)



(山之顛)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