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游記--走進非洲,走入埃及(九)

作者: 藍天白雲悠悠

導讀2007年10月3日亞歷山大燈塔—龐貝柱—孔姆.艾爾--蘇卡法(kom.el--shuqafa)墓室—夏宮—開羅 第二天吃過早餐,我就下樓看看司機有沒有來,下去一看他已等在大廳,看來埃及人還是很講信用的。可這個想法馬上就被我推翻了,剛坐到車上司機就和我說昨天的價位太低,我今天要去的夏宮很遠必須加錢。我問要多少,他說兩百,我以為聽錯了讓他連說兩遍,太過分了翻四倍,我� ...

2007年10月3日亞歷山大燈塔—龐貝柱—孔姆.艾爾--蘇卡法(kom.el--shuqafa)墓室—夏宮—開羅

第二天吃過早餐,我就下樓看看司機有沒有來,下去一看他已等在大廳,看來埃及人還是很講信用的。可這個想法馬上就被我推翻了,剛坐到車上司機就和我說昨天的價位太低,我今天要去的夏宮很遠必須加錢。我問要多少,他說兩百,我以為聽錯了讓他連說兩遍,太過分了翻四倍,我氣憤地和他理論,最後我加到80,他降到150就互不相讓,他說80的話讓我下車回賓館,我對他的不守信用氣極了,背起包就走,不過我以為他會叫住我,可是走出很遠也沒聽到叫聲,通常這種情況說明我的價位太低了,他無法接受。沒辦法我只好在馬路上攔了輛出租車,司機不懂英文通過兩個人的翻譯才費力地談妥線路和價位,也不便宜要120鎊。

我們首先到了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現在是一個城堡,它就建在亞歷山大燈塔的原址上,叫做蓋貝依城堡。城堡為15世紀蓋貝依蘇丹時期建造,修建城堡時還利用了燈塔廢墟中的一些石塊,這可能是這座神奇建築的最後痕跡了。現在城堡對外開放,展出航海器具和航海史資料。

亞歷山大燈塔在距離海岸1公裡的法羅斯島東端,因此也稱作法羅斯燈塔。從公元前305年,亞歷山大城逐漸成為東西貿易集散地和地中海的重要港口,船只往來頻繁,但港口附近地形險惡。亞歷山大大帝的部下占領埃及後,下令建造一座燈塔。希腊著名建築師索斯特拉特奉命設計,花了20年時間,於公元前270年建成。根據文獻記載,亞歷山大燈塔的外觀為巴比倫風格,由石灰石、花崗石、白大理石和青銅築成。塔分三層,最低的一層為四角柱,第二層為八角柱,最高一層為圓柱,再加塔頂上海神波賽東的雕像,整座燈塔高達135米,竟相當於一座四十層高的大廈!在第三層,8根圓柱撐著一個圓頂,並有螺旋通道通向頂部。這裡安放著一面巨大的鏡子,白天反射日光,晚上反射巨大火盆中點燃的燈火,據說燈光能照射到56公裡外的海道,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在這面神秘的鏡子中可以看到遠處的船只。到底是什麼樣的設計,恐怕永遠都是一個謎。

在建成後長達1500年的時間裡,亞歷山大燈塔一直在黑夜中為水手們指引進港的路線。後來新的統治者遷都開羅,燈塔開始失修,幾次大地震幾乎將燈塔完全摧毀,15世紀又在原址上新建了蓋貝依城堡,亞歷山大燈塔成為第六個消失的古代建築奇跡,從此僅有金字塔獨自證明著那個時代的輝煌。

但是人們從來不曾忘記這座偉大的燈塔。現在的法羅斯島已通過攔海大壩與亞歷山大城相連,世界各地的人們絡繹不絕地前來憑吊。在離亞歷山大城48公裡處的阿布-西拉,也建有一個縮小的燈塔復制品供人參觀。考古人員也在不斷發掘被掩埋的歷史,1996年11月,考古人員又在地中海深處發現了據說是亞歷山大燈塔的遺留物。

參觀完燈塔遺址後,我們的車子離開了高樓林立、明亮整潔的海濱大道,向城市西南方向駛去,進入老城區,尾隨著轟隆隆的有軌電車,在石砌馬路上慢慢蠕動,不一會來到一座高牆。進入大門,一片荒涼的高地上一根巨大的擎天柱闖入眼簾,它就是聞名遐邇的龐貝柱(即薩瓦裡石柱)是亞歷山大城的城徽。沿著右側小道走到柱基台階,拾級而上,仰望柱頂,只見它直插雲霄,好似行將傾倒,頗為嚇人。這天亞歷山大的中國游客特別多,走到哪都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走出國門,看看世界”變得容易多了。我就蹭在這些中國團隊後面聽導游解說。“薩瓦裡”,阿拉伯語意為“桅杆”。據說,阿拉伯人於公元641年占領城市,遠望這根石柱聳立於400根石柱構成的柱廊中央,狀如帆船桅杆,因而得名。石柱由柱基、柱身、柱頂三部分組成,總高度為26.85米,重約500噸。柱身呈圓柱形,上部直徑2.3米,下部2.7米,全長20.75米,由一整塊紅色花崗石鑿成。柱頂為古羅馬科林斯式,飾有爵床花圖案。石柱的石料采自上埃及的阿斯旺,由平底船經尼羅河及其支流運抵亞歷山大。石柱的豎立方法是在柱基四周壘土成凹形,然後把它拽入凹形中央的柱基上,豎好後清除四周壘土。

羅馬皇帝戴克裡先統治期間,駐守亞歷山大的大將艾赫裡叛亂,戴克裡先親率大軍遠征討伐,圍城8個月,殘酷地進行鎮壓。當時城內餓殍遍地,瘟疫流行。戴克裡先調來糧食,賑濟災民,安撫百姓。公元297年,埃及執政長官波思吐莫斯在賽拉比斯神廟的廣場中央建立這根石柱,以示感恩戴德。柱基西側石壁上刻有四行字,至今依稀可辨:“為戰無不勝的亞歷山大監護神,公正的戴克裡先皇帝,波思吐莫斯謹立此柱”。

從石柱往西,行數十步,下台階,抵一小塊窪地。1895年,在窪地北面的岩洞裡發現了一尊賽拉比斯神像,現在亞歷山大希腊羅馬博物館裡展出。神像由黑色閃石岩雕成,呈牛犢形,兩角之間有一日輪,兩耳朝前張開如喇叭,據說它是在傾聽人民的呼聲。窪地的南面有一條寬闊的地道,往東可直達石柱下面。地道兩旁岩石上鑿有一個個格子和放置油燈的小洞。一說它是賽拉比斯神廟的附屬圖書館,另一說是古代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分館。公元48年,位於海濱的藏書70萬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被戰火付之一炬,部分紙莎草紙圖書即遷移此館。從地道出來往南,有幾口古代蓄水井。石柱的正南方,兩尊獅身人面像依然匍伏著。西南方,賽拉比斯神廟廢墟猶存。

幾百年來,薩瓦裡石柱遺留下不少軼聞逸事。十字軍將士誤認為古羅馬大將龐貝(公元前106-前48年)被愷撒擊敗,逃到埃及,死於埃及人之手,其骨灰存於柱頂骨灰罐裡,故歐美人士至今仍以龐貝柱稱之。1000多年來,亞歷山大經歷了滄海桑田,許多著名的古跡或成廢墟,或銷聲匿跡,唯獨薩瓦裡石柱巍然挺立,如今成了亞歷山大城的標志。

接下來我們去了離龐貝柱不遠的著名的地下墓群--孔姆·艾爾—蘇卡法(Kom el--Shuqafa)墓室。大約是公元1至2世紀時期的,規模很大。與安福什墓群不同的是,當時的富有人家要在這裡埋葬死去的親屬,必須交費加入一種墓葬公司。這個墓地的結構非常獨特,它是地下建築,深約23米,分3層。最初是屬於一個大家族的,後來其他家族的人也在這裡入葬,裡面有200個墓穴。它的入口是一個圓形的大井,死者的木乃伊是用繩子從井口順下去。環繞著井牆是螺旋式的台階,拾階而下,就到了墓室中央的一個大廳,這個廳有8個柱子;左邊是另外一個立柱廳,它的三面都有大理石的長凳,這就是所謂的“宴會廳”,為死者送葬之後,所有的親友聚集在這裡,圍著中間的木桌子宴飲,之後,要把盛酒的陶罐摔在地上,“孔姆”一詞就是打碎陶罐的意思。

這裡不允許拍照而且管理非常嚴格,進門時必須交出照相機由門衛保存。從主墓室進去沿著台階向下走就可看到 中央大廳,從中央大廳再一直向前走下一段台階,就到了“中心墓”。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墓穴,只不過墓穴前有一個裝飾繁瑣的拱門,所以格外引人注意。拱門兩側各有一個紙草狀的柱子,柱頭以花卉裝飾。柱子兩側的牆上各有一條蜷曲的、頭帶雙王冠的蛇,頭上各頂著一個圓盤,裡面分別是希腊的酒神狄奧尼修斯(Dionysus)和商業與發明之神赫耳墨斯(Hermes)的形像。兩邊的牆上還各有一個壁龕,裡面分別立著一男(右)一女(左)兩個雕像,大概是墓穴的主人。拱門內側,各有身著羅馬士兵鎧甲的阿努比斯神(Anubis,右)和賽特—提芬神(Seth—Typhon,左)形像的浮雕。方形外棺上刻有阿皮斯聖牛(Apis)的形像,棺蓋不能打開,但是後面有入口可以進入,死者的木乃伊大概是在舉行葬儀時才入殮的。墓穴後面的牆上多有表現葬儀的浮雕,如中間那個墓穴後面的牆上,表現的是一具木乃伊躺在獅頭裝飾的床上,旁邊有荷魯斯(Horus)、阿努比斯和圖特(Thoth)守護著,一個祭司在主持儀式。

“中心墓”的外圍又有許多墓穴。縱深處還有更多。從“中心墓”的右側穿過一道門,順台階向上走,就進入另一個墓穴群,其中一個墓室的壁畫(見圖)表現的是伊西斯(Isis)耐弗西斯(Nephthis)守護著奧賽裡斯(Osiris)的木乃伊。另外有一個廳叫“卡拉卡拉廳”(Caracalla),是因為在這裡發現了羅馬皇帝卡拉卡拉的士兵和他們的戰馬的遺骨,這些遺骨現仍在原地保存。

特別的是,這裡表現古埃及主題的壁畫卻有一種簡約的古典風格,這說明它們並非出自古埃及的工匠之手,而是代表了源於亞歷山大的一種地方藝術風格。這種現像並非是孤立的,在當時的羅馬世界,對伊西斯女神的崇拜傳播開來時,最初是地道的埃及風格與簡約化的古典風格並行,共同表現傳統的埃及主題,漸漸地,後者居然還占了上風。

跟著一群中國游客後面出了孔姆·艾爾—蘇卡法墓室我們就驅車趕往夏宮即蒙塔扎宮。它座落在市東部,占地155.4公頃,密林環繞,是一個獨具特色的花園。1952年前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現向游人開放。園內有法魯克國王行宮(現為埃及國賓館)。赫迪夫·阿拔斯二世在世紀之交所建的這座土耳其-佛羅倫薩式的建築物,是王室避暑地。王宮不對公眾開放,看其外觀一定要注意頻頻出現的主題字母F。據說一個報喜人告訴福阿德王,字母F將給他的家庭帶來好運,從此他和他的兒子法魯克給他們的子孫命名都以F開頭。1951年法魯克與娜瑞曼結婚,卻沒有更改她的名字,1952年1月他們的兒子誕生,他為他取名阿赫邁德·福阿德,字母F被放在第二位,6個月後法魯克被廢黜。由於天熱我只在花園內走走,園內到處種植著椰棗樹。走了一會司機表示要開車帶我兜一圈,我同意了。

原本我還想去亞歷山大圖書館參觀,可跟那個當地司機說也說不清楚,只好讓他送我回去。這真是我埃及之行的另一大遺憾。賓館對面有麥當勞和肯德基快餐店,我想進去喝點飲料休息休息,可因為是齋月都要到下午才開。我在街上隨意逛著,大多數飯店都關門了,只有一些點心店開著,我在店裡看到一種像手指形狀的點心,不禁猜測它是不是就是游記中提到的叫“宰娜白的手指”的點心。一個老外向我證實了這點並推薦了另外一種點心,我很高興地各買了點,想在火車上吃。我從賓館取回行李,服務員為我叫了輛計程車居然是有表的,可是至始至終他都沒有打表。原打算乘火車回開羅,司機卻陰差陽錯地將我送到汽車站,正好回開羅後我要買去胡爾加達的汽車票,那就乘大巴回去吧。上車後,我旁邊坐了位虔誠的穆斯林,每當祈禱時間一到他就一直念可蘭經還放穆斯林音樂。我看看四周沒有乘客吃東西喝水,點心我是不敢吃了,水也只是偷偷地喝兩口。在齋月裡,尤其是公共場合還是要尊重對方的風俗的。

從亞歷山大到開羅乘大巴要3小時,可一進開羅城就大塞車,沒想到開羅的汽車站離市中心這麼遠,到達汽車站時足足用了5個小時。回到開羅的賓館已經很晚了,肚子餓得咕咕叫,我迫不急待地打開點心品嘗,埃及的甜點真是“名不虛傳”,又甜又膩,估計那位游記作者酷愛甜食。我吃了半包榨菜才緩過勁來,真後悔榨菜僅帶了一包。


精選遊記: 亞歷山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