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行走在清室的發源地-沈陽之二(故宮)

作者: aljoiceguo2010

導讀之二 --沈陽故宮 東兜西轉,終於找到了沈陽故宮。其實我的方向感馬馬乎乎,但出去玩,方向感還是要的。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是我國目前僅存的保存較為完整的故宮。其設計規格有大有小,前者帶有更多的滿族少數民族風格,雕梁畫棟雖然沒有後者講究和繁復;但是其配色大膽豐富,也是前者沒有的。我想這也能反映該民族的性格特質和精神:不拘小節,豪放豁達和野心 ...

之二 --沈陽故宮



東兜西轉,終於找到了沈陽故宮。其實我的方向感馬馬乎乎,但出去玩,方向感還是要的。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是我國目前僅存的保存較為完整的故宮。其設計規格有大有小,前者帶有更多的滿族少數民族風格,雕梁畫棟雖然沒有後者講究和繁復;但是其配色大膽豐富,也是前者沒有的。我想這也能反映該民族的性格特質和精神:不拘小節,豪放豁達和野心勃勃。難怪乎其卻能從一席彈丸之地的地方政權發展到最終一統泱泱中華大地長達數百年之久,只可惜其後代子孫入主中原後在日漸舒適的生活中逐漸迷失,最終喪失殆盡了這種精神。殊不知這種頑強的民族精神是任何一個國家民族能夠強盛的根基,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曾反復出現過,如強秦,唐漢;而後就輪到成吉思漢和努爾哈赤了。我想只要中華民族終有一天能重新再創祖先的輝煌,至於是由其中的那一支(漢族或是其他的)又有什麼重要呢?

言歸正傳,再說沈陽故宮。其實作為皇城,其規模並不大,其總體占地面積還不到北京故宮的1/3,其殿堂樓閣也比較樸素,但更趨實用。比如努爾哈赤/皇太極和他們的大妃,側妃們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四合院。穿過大清門,即到了用於處理日常政事的崇政殿;隨後便是一座高樓-曰“鳳凰樓”,這是出入內廷的通道,也是當時沈陽城內最高的建築物。在清入關前是皇族盛夏讀書納涼之用,入關後的皇帝則用於東巡時登高賞景,賦詩詠懷。康熙,乾隆,嘉慶,道光都曾在此詩興大發,尤以乾隆留下的墨寶居多。我想這些帝皇當時的心情際遇可能各自不同,但回想帝國往事激發的豪情壯志和勵精圖治的願望應該是類似的。

思緒翩翩之際,就到了皇室居住的內宮了。這座內宮地勢高於前面的崇政殿,其原因是當時營造時,剛脫離山區自然環境的滿族人,仍循舊歷把首領的宅院建於最高處,所以又可稱之為“宮高殿低”,北京故宮正好恰恰相反。整個後宮的主要建築是一進院落,坐北朝南,中間居北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清寧宮,規制稍大,內部格局與左右寢宮差不多,但是會用作舉行薩滿祭祀。左右各2處寢宮:前東側為皇太極至死仍摯愛不渝的宸妃海蘭珠的關雎宮,後東側為淑妃的衍慶宮;前西為皇貴妃的麟趾宮;後西則是伴隨和輔佐了3代君王的莊妃的永福宮。這四座寢宮的大小規格類似,外3間作為日常起居和值夜宮女休息之用,裡2間則是後妃的內室。每座寢宮總面積不過百余平方,想現代的3室2廳也和它們不相上下。可見,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的確是越來越好了。老實說,當時的最高統治者睡的也就是一大點土炕,住的地方起居功能劃分不明,日照通風設施也不甚理想,衛生條件就更別提了。我們現在的平民百姓住的可比他們強多了,要是四四知道了,不知作何感想。反正我是不會跟他換的,別的不說,就是那份全家恬靜祥和的生活氣氛也是歷代皇家沒有的。但轉念一想,這樣的一磚一瓦,居住和孕育了大清三代開國君主,他們就是在這裡鞏固皇權,建功立業的,真可謂是“潛龍之地”。

有意思的是在院落中心位置,豎立著一根鐵竿,又叫“索羅竿”,是專為祭天所用,在竿子頂部有一小碗,可放置一些碎肉喂烏鴉。這烏鴉可是滿清的“神鳥”:據說努爾哈赤少年時在明朝的總兵李成梁處當雜役,一次替李洗腳時,李得意洋洋的告訴他自己腳上長有一個紅痦子,表明其天生就有當封疆大吏的福運。努爾哈赤不以為然,脫下鞋子告訴李自己腳上有七個紅痦子。李大失驚色,因為這像征著“腳踏北鬥七星”,是做帝王的像征。於是決定斬草除根,努爾哈赤得知後倉皇出逃,被追兵困於一遍草叢中。追兵遂放火,索性努爾哈赤機智地躲在水坑中,同時一群烏鴉落在他的身上和周圍,使他所在之處和周圍環境皆為黑色,逃過一劫。努爾哈赤稱汗後,為感念烏鴉的救命之恩,命族人不許殺害烏鴉,而且還要早祭祀是用肉和糧食來答謝這些“神鳥”。 而後我在第二天的福陵和昭陵,也多次看到這些烏鴉盤旋在宮殿高處,甚至穿堂入室,在殿閣內縈繞徘徊。不僅如此,在黃昏時分的故宮上空,成片的烏鴉嘶鳴徘徊,故宮周圍的綠化帶上。數百年彈指而過,焉知這些烏鴉是向人們訴說著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還是為不甘心一切已經俱往已了呢?

內宮的左右兩邊是東西二所,是乾隆時代建造的,以供皇帝駐蹕期間使用。我想之所以後世皇帝沒有入住清寧各宮,是由於一來這些宮殿布局設施過於簡陋,不足以體現皇帝的威嚴華貴;二來是後世皇帝巡幸所帶的妃嬪子女和侍從人員過多,以致舊時宮殿無法容納所致。

出了內廷向西,就是御花園了,非常非常小的園子,花草樹木還算茂盛,估計是現代重新修葺過的。左邊是一座照壁,隨後是一些文娛場所,如用於賜宴和看戲的嘉蔭堂,放置書畫的文淵閣。後者還是有些來頭的,據說是放置《四庫全書》的地方,其建築風格也迥異其他宮殿,沒有采用紅色作為基調,而是以黑琉璃綠瓦做頂,綠色的廊住,門窗彩繪也多以綠,藍,白為主,多了一份清新淡雅的書券氣。

內廷的東面就是鼎鼎大名的“十王亭”了,這可是沈陽故宮的一大特色。有人說沈陽故宮50元的票價太貴了,我卻以為單是著獨一無二的“十王亭”便值回大半票價了。這是一建築群,外觀恢弘莊嚴,精巧獨特且暗含歷史典故:北面正中一八角大殿曰“大政殿”,正門兩側的紅柱上分別盤繞一對栩栩如生的金龍,8角各有一彩色琉璃的力士端坐檐定。殿前東西兩測各呈外八字排列了5座式樣相同的方亭,分別是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所屬的王亭。其建築格局很像當時這個游牧民族打仗時的行軍儀仗。這處處體現的“八”子和當時八旗參政的政治軍事格局是分不開的。等到大清入關後,推崇儒教文化,采用皇帝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這“八王議政”自然逐漸名存實亡。待到清雍正初年,廉親王允禩聯合其黨羽趁皇帝登基伊始,借“恢復祖制”實則企圖亂政奪權,結果受到剛毅堅忍的雍正帝的狠狠打擊,“八王議政”終於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精選遊記: 沈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