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韓國美食

作者: 閉門砍竹

導讀上一篇聊了聊韓國的泡菜,說實在的,寫的時候自己也在流口水,呵呵,因為韓國泡菜的味道有點酸啊。今天再說說韓餐的正菜。很多看過《大長今》的人對劇中展示的宮廷料理印像深刻,不僅形式唯美,而且配料多樣,一看就引人食欲。在首爾也有這樣的高級餐廳,專門為外國游客提供傳統韓國宮廷料理,且價格不斐,我至今尚未嘗試。但在我看來,韓國人日常享用的料理� ...

上一篇聊了聊韓國的泡菜,說實在的,寫的時候自己也在流口水,呵呵,因為韓國泡菜的味道有點酸啊。今天再說說韓餐的正菜。很多看過《大長今》的人對劇中展示的宮廷料理印像深刻,不僅形式唯美,而且配料多樣,一看就引人食欲。在首爾也有這樣的高級餐廳,專門為外國游客提供傳統韓國宮廷料理,且價格不斐,我至今尚未嘗試。但在我看來,韓國人日常享用的料理,更加貼近生活,更能體現今日韓國美食的精髓。說起韓國料理,最為國人熟悉的大概就是烤牛肉了,國內的韓國料理店基本都以此作為主打菜式。而實際上在韓國,因為牛肉的價格十分昂貴(人均消費大概兩三萬元),烤牛肉並非大眾菜肴,隨處可見的烤肉店裡,提供的大都是烤豬肉。烤豬肉又分兩種:一種是烤排骨,一種烤五花肉。前者與通常意義的排骨不同,一大片精肉上只有頂端有一塊排骨;後者為韓國人所喜愛,但中國人通常覺得太過肥膩,我吃的幾次都是烤排骨。腌好的肉放在鐵架上,下面是炭火,油水直接滲下去,烤好後外焦裡嫩,並無油膩之感。吃時用大剪刀把肉片剪成小塊,包以芝麻葉,夾上肉、蒜頭、酸蘿蔔,當然少不了辣椒醬,卷在一起吃。肉香與菜香混合,再加上酸甜的辣醬,味道實在不錯。燒烤的第二大類是烤魚,韓國三面臨海,海產十分豐富,很多魚都可以拿來烤。烤法和中國相差不大,但味道沒有中式的濃重,似乎更多保留原味。韓餐中魚類的烹飪,有一點中國人比較不適應,就是魚的內髒並不去除,對於怕腥的我來說尤其難以接受,所以嘗試的很少。燒烤之外的第二類,就是湯了,像我們熟悉的大醬湯就是典型的代表。按照中餐的標准,這更像是一種燉菜,因為湯少菜多,味道濃重。我所嘗試過的有大醬湯、豆腐湯、排骨湯、牛肉湯、泡菜湯、米腸湯等等。這一類料理烹飪方法類似於中餐,用料充足,口味香濃,比較合乎中國人的胃口。尤其在寒冷的冬夜,一碗熱乎乎的排骨湯,再來一瓶燒酒,渾身暖洋洋的。哈,湯來下酒?在中餐是沒有這樣的吃法,但在韓餐很正常,因為湯是一道主菜啊。第三類是燉菜,內容廣泛,主要烹飪方法是將食材用辣椒醬來燉。韓餐中很少用炒,主要是烤、煮和燉。而辣椒醬則是必不可少的調料,而且放的非常多,整個菜都是紅紅的,看起來嚇人,其實並不太辣。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不論食材是什麼,吃起來最後都是辣椒醬的味道。這類菜式我嘗試的不多,而且都是別人請客,因為這些菜名比較復雜,記不住啊。第四類是包括有名的拌飯、冷面、餃子以及韓式炸醬面。拌飯色彩鮮艷,內容以青菜和泡菜為主,拌以大量的辣椒醬,口味清淡,有利於身體健康,是減肥食品。冷面與國內不同的是面條一定是蕎麥面,而且真的是很冷啊,帶冰碴的,同時附送一碗酸掉牙的冰水,如嫌不夠冷,自由添加。在韓語中,餃子的發音和中文的饅頭一樣,吃法是油炸,這個味道恕難恭唯。韓式炸醬面的發源地是最早的華人區,就在仁川,但與中國的炸醬面有很大的區別。面是蕎麥面,醬是甜面醬的,面與醬各占一半,味道還算不錯,也是我經常用來打發一餐的內容。第五類是生食或稱刺身。韓國海域水質清潔,魚產豐富,生魚片十分流行,也是很好的下酒菜。和三文魚刺身的肥膩不同,通常吃的生魚片口味清甜,有魚肉本身的清香而無一絲腥氣,不嗜魚如我者也能甘之如飴。吃法與烤肉相類,以青菜葉卷之,亦可直接蘸辣椒醬食用。但生魚片亦屬高檔料理,不能常享啊。另外一種經常生食的,是韓國人最鐘愛的章魚。章魚可算是韓國水產中的名產,量大而質優,用來生食的是一種小章魚,身體不過一二指長。有的直接蘸辣椒醬吃進肚裡,有的拌在冷面中,小章魚在大號的面碗裡舞動腕足,渾身都是紅紅的辣醬,看著真是觸目驚心。文雅些的先用剪刀剪成小塊再吃,性急的就直接整個塞進嘴裡,時常可見一截腕足在口邊拼命的擺動。韓國料理雖比中餐簡便,但也品類豐富,不能一文總括之,且我所居時日尚淺,所了解的可能也只是皮毛而已。在我日常生活中,接觸更多的其實是韓式街頭小吃。韓式正餐的口味偏於清淡,如烤肉時滲出的油汁必棄之,肉湯的油水也一定要揚棄,端上來的是一碗清湯。常常是吃了一頓正餐卻毫無飽漲之感,韓人中很少身材肥胖者可能與此有關。但矯枉必過正,韓式小吃中卻以油膩者居多。在韓國的小街邊或市場裡,隨處可見流動的小吃車,菜式內容大體相當,有辣炒年糕、海鮮餅、各種油炸食品、雞肉串、魚丸、章魚等等,寬寬的車沿就是簡易的桌子,食客或坐或站,選取一兩種食物,匆匆吃完離去,味道不錯,價格實惠,頗受歡迎。還有一種是固定的小攤,有些像我們的大排檔,長長的桌子排開去,食客們擠坐在一起,一邊喝燒酒一邊享受美食,景像頗壯觀。喝到興起,素不相識的人也能勾肩搭背,相談甚歡,韓國人的熱情與直爽在這種地方可以一覽無遺。所品嘗的韓式小吃中,有兩三種印像較為深刻。一是米腸,這是我在韓國最喜歡的小吃。用糯米摻和豬血灌入腸衣,蒸熟食用,有肉香而無油膩,食之不厭。在束草,還品嘗了最豪華的米腸--魷魚粉腸。魷魚除內髒和腿﹐去皮洗淨﹐把綠豆芽﹑魷魚腿﹑洋蔥﹑豆腐﹑辣椒、粉絲和雞蛋做成餡放在魷魚裡,然後縫好蒸熟,味鮮而形美,確實名不虛傳。還有一次比較失望,按照韓國旅游局網站的推薦,跑到首爾有名的米腸小吃城,品嘗炒米腸。食客不少,證明推薦不虛,但口味實在太過油膩,中國人應該很難接受。二是炒肥腸,有一次在首爾東大門附近亂逛,無意中走到有名的“肥腸一條街 ”,擺攤的阿祖瑪手中鍋鏟上下翻飛,盤中色澤誘人,引得腹中雷鳴,遂一試,未料味道也很好,且無肥腸的異味,果然實至名歸。最後是韓式年糕,這是韓國傳統食品,品類多樣,味道香甜,是我喜歡的點心,饞嘴時便去買上一盒大快朵頤,不亦悅乎?


(烤排骨)



(街頭小吃)



(米腸)



(魷魚粉腸)



(小吃攤)


精選遊記: 首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