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蕭紅

作者: 山水不系舟

導讀走近蕭紅多災多難的中國近現代造就了一大批多災多難的作家,但東北籍的卻寥若星辰,女性作家中出名的只有一位,那就是出生於黑龍江邊陲小城呼蘭的蕭紅。2001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我特意避開熱得讓人發燙的旅游熱線,專程去呼蘭訪問了蕭紅故居。 說實話,以前雖然沒少讀蕭紅的書,但對她始終有一種陌生感,尤其是她的那些有些凄苦情調的散文,只覺得她可憐——卻� ...

走近蕭紅多災多難的中國近現代造就了一大批多災多難的作家,但東北籍的卻寥若星辰,女性作家中出名的只有一位,那就是出生於黑龍江邊陲小城呼蘭的蕭紅。2001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我特意避開熱得讓人發燙的旅游熱線,專程去呼蘭訪問了蕭紅故居。

說實話,以前雖然沒少讀蕭紅的書,但對她始終有一種陌生感,尤其是她的那些有些凄苦情調的散文,只覺得她可憐——卻與真實的蕭紅有很大距離。也許是一種錯覺吧。

從哈爾濱坐公共汽車越上松花江大橋,在舉目平疇萬裡的大平原上向北行駛,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目的地呼蘭縣城。今天,櫛比鱗次的大樓已經改變了當年蕭紅筆下的小城風貌,只有位於小城西南隅這幢五間晚清民宅還依稀保留著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風韻。

蕭紅初名張玉環,改名張乃瑩,辛亥革命那年(1911年)的端午節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九歲時她的母親去世了,據蕭紅推測,是她的父親同後母早有私情害死了親生母親,後來證明,這完全是她這位不諳世事的少女的瞎猜。

在蕭紅眼裡,父親是一個貪婪、自私、殘暴的人。“隅爾打碎了一只杯子,也要罵得人發抖;斜視你時,他那高傲的眼光從鼻梁經過嘴角而後往下流著;房客欠了房租,他竟然把人家的一掛兩匹馬的大車拉去抵債。”這一切,使幼小的蕭紅從此種下了叛逆的種子。只是在祖母那裡,她“知道了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惡外,還有溫曖和愛。”所以,她就向著這“溫暖和愛”的方向,“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1927年,蕭紅離開了那令人窒息的家庭去哈爾濱女子中學讀書,1930年初到北平師大附中學習,第二年和封建家庭決裂,從此,她便在布滿棘荊的道路上艱難跋涉。在左翼作家群裡,為了她的憧憬和追求,用手中的筆,張揚著她的個性,受到魯迅和矛盾的關懷和贊賞。1935年在魯迅的幫助下,她的小說《生死場》在上海問世,從此,文學圈子裡的人們才知道了這個單純而又執著的北國女性。後來為了生存,她去過日本、武漢,1940年到香港完成了《呼蘭河傳》,矛盾稱她的這部作品“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蕭紅的愛情婚姻生活也很不幸,先是被家鄉一個無賴所騙與之同居並懷孕,是蕭軍把她救出火坑,共同生活數年後離異,1938年5月在武漢同作家端木蕻良結婚,婚後不滿4年,就於1943年1月22日,因庸醫誤診在香港去世,年僅31歲。端木蕻良把她的骨灰埋葬在了香港的淺水灣,用一塊木板寫上“蕭紅之墓”豎在那裡。就這樣,生於北國邊陲小城的女作家,在顛沛流離十多年之後,寂寞地長眠在了中國的南海之濱。直到1957年,她的墓才遷到了廣州銀河革命烈士公墓。香消玉殞後的蕭紅前留下了近100多萬字的作品,有的成了新中國大中學生的課文,有的還被翻譯成外文出版。如果有版稅的話,蕭紅再活著,可是發了呀。

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一時言論大開,一些不為人知的史料相繼浮出水面。前些年,由端木蕻良寫的回憶錄問世,書中披露了蕭紅臨終時的情景讓人心碎:據說她在臨終彌留之際,竟然連聲呼喊她曾經憎恨過的父親!這是一個無助女性遠在他鄉的痛苦呼喚,還是對父親的懺悔,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是,她少女時的離家出走,以及對父親的恨,是一種憤青時代的偏激行為——看到這些,是不是一個真實的蕭紅展現在我們眼前了呢。

如今,蕭紅故居辟成了帶有紀念館性質的地方,牆上貼著她及她家人的照片,櫥窗裡擺著蕭紅的各種版本的著作,還有一些人回憶蕭紅的書籍作品。後院是一個不大的園子,可比蕭紅筆下奶奶帶她玩的後院小多了,這大概是解放時她家的土地被分了,只是後來想起蕭紅還時要紀念的,才免強擠出一塊地方吧。前院也不大,修了一個花池子,我去時正趕上秋季,花池中的秋花開得正盛。有一尊漢白玉雕的蕭紅像,坐在那裡呈沉思狀,眉宇間帶著些許憂愁。

作家不滿於她所處的社會,社會為作家制造出無窮的坎坷,這便構成了蕭紅短暫而凄涼的一生。參觀完蕭紅故居,我又漫步到呼蘭河畔,望著那千年流淌的呼蘭河水,一首小詩油然而生:

春草秋花少女夢,天涯漂泊付流雲。呼蘭河水長年嘆,不信芳魂嘆不回。



(蕭紅故居)



(我在蕭紅故居前沉思)


精選遊記: 哈爾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