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游記

作者: 老蜻蜓

導讀太倉初游記 假日旅行,最好別到人太多的熱門景區。太倉是最靠上海的城市,游訪鄰居,也是不錯的選擇。何況太倉又是一個春秋時代吳國的屯糧古城和明代中國大航海的出發處。 作為驢友,既省錢,又能多到幾處地方,是共同的美好願望。所以,上海人不妨作如下路線圖: 517路(2-3元)先到南翔古犄園站,轉車次很多的南嘉或惠嘉線(2元)直達嘉定汽車站。在站裡轉乘嘉 ...

太倉初游記

假日旅行,最好別到人太多的熱門景區。太倉是最靠上海的城市,游訪鄰居,也是不錯的選擇。何況太倉又是一個春秋時代吳國的屯糧古城和明代中國大航海的出發處。

作為驢友,既省錢,又能多到幾處地方,是共同的美好願望。所以,上海人不妨作如下路線圖:

517路(2-3元)先到南翔古犄園站,轉車次很多的南嘉或惠嘉線(2元)直達嘉定汽車站。在站裡轉乘嘉陸線(2元)到陸渡。進入陸渡就可乘太倉的公交(2元)到太倉市區了。這條線路,可以游南翔古犄園,可以順便看看興旺的陸渡鎮,感受太倉的工業化。當然,有人直接從上海火車站北廣場乘到太倉的長途(20元),或嘉定汽車站換乘長途(8元)也行。

太倉的旅游景點較分散,初到的人,還是游覽市區景點為主。切莫相信太倉簡易旅游圖上的說法,比如南廣教寺被簡單標在離城不遠的南郊鎮上,實際卻位於204國道滬蘇邊境線上,從嘉定乘嘉葛線到葛隆鎮反而更近些。而海天禪寺,可能離陸渡更近。

從太倉汽車站到弇山園(弇字讀yan,姓也)步行10分鐘,一路上盡是五金機電商店,顯示太倉是個工業城市。路面寬闊,車輛不多,一派安逸。弇山園原是太倉人民公園,上世紀最後幾年通過整合重建,遷移,而成目前規模。占地110畝,為太倉古韻彙集之地。大門口赫然標明為國家三星級景點,票價20元!顯然,比起左鄰右舍(昆山亭林園,集自然山水,眾多名勝古跡,三個博物館於一身,僅20元,年票只消50元!古犄園乃古色古香的江南名園,僅12元。),太倉的園林票價有點過。進園看不到幾個人影,似乎管理人員比游客要多些。頗有經濟頭腦的太倉人好像犯了迷糊,因為與其讓公園空著,不如干脆降低門票,造福本地最廣大居民。弇山園裡,最著名的是墨妙亭,連辭海亦作過介紹;弇山堂是原清大學士王掞的保素堂,2003年移此;大鐵鑊是元代蘇州造船廠的遺物,見證了太倉人自古以來就有的不凡功力;郟亶墓,長睡著一位宋代大水利專家,他為太倉留下了一部《吳門水利書》;省獲亭風格獨特,也是移建而來的古跡,國內其他地方見不到。整個園子學習了蘇州園林的風範,也增設了林山河流,構造設計不差。

出弇山園,向南穿過公園弄,即到新華路,太倉最熱鬧的街道之一。古致和塘即在路南邊,如同一條小溪,河水渾濁。塘上還剩三座古石橋,但在周圍高樓大廈的擠壓中,已顯得分外渺小。不必問路人古石橋在哪裡,因為與其他工業發達城市一樣,行人中本地人很少,十有八九你問的是外來打工者,除了一臉惘然就是“不知道”。太倉舊城區不大,其實古橋說不定就在你們近旁。

張溥故居就在路北。右旁是江南樂器博物館。粉牆黛瓦,在行道樹蔭下並不起眼。不掛牌你很難認出。從馬路上看,很像上海的石庫門建築,高高的門牆,黑漆大門。其實,裡面大有乾坤。

進門,一個小天井。中間擺一售票攤,一老先生翹足以待,右廂房是小賣部。見有人來,老頭招呼:‘門票10元!’見我猶豫,忙勸說:‘裡面很大的。旁邊的樂器博物館也通票。’

這座已有400年歷史的明朝士大夫居所型制極為完整,三進雙層磚木結構,前後樓和左右廂房全部相通。比較好地保存著‘尚書第’的風貌。你要讀《聊齋》,就得來這裡體驗體驗古代民居樓廳的氛圍。諾大的一座房子,竟只有我一個游客在裡上上下下轉來轉去。太倉旅游業的不濟,可見一斑。老實說,這10元門票倒很值得,因為這兒不是假古董。而從人文價值衡量,張溥更是太倉的驕傲。看看這位大明進士的人生吧:飽學詩書,師從徐光啟;文膽驚人,身為復社領袖。在晚明風雨中,為社稷江山挺身。就其論述題目而言:《錢櫧論》《女直論》《詔獄論》《宗室論》《山東論》《違學論》《治夷狄論》......無不切合時政大局。張溥的朋友,學生,多為抗清義士。聽聽這些名字:楊廷樞,黃宗羲,張采,黃淳耀,姜埰,歸莊,侯岐曾,顧炎武......哪一個不具民族風骨?故居中陳列了許多雕塑圖書實物畫作,看得我感慨不已。臨出門,想索取說明書,卻被告知要另出錢購買。見區區二頁,語焉不詳,也就罷了。

下午想到南園,一個太倉人對我說:‘我們這個園子雖小,卻蠻精致的。’興趣登時大增。從州橋南行10分鐘可到。公交100,112也經過。太倉公交都是2元起板。我見112路牌可途經南郊鎮,就上車試探問南廣寺去不去?回答不去的。於是在南園路下車,東行幾分鐘到達。門票20元,也是游人稀少。進入後,就像自己的私家花園感覺。因為多數景點,只我一個人隨意游賞。

大明萬歷年首輔之一王錫爵,置地18畝用作賞梅種菊,這就是南園的前身。門樓匾上‘南園’二字為董其昌所書。清初,王錫爵的孫子,畫家王時敏特邀造園大師張南桓主持營造。兩高手合作,園藝可想而知。由此,一座歷史名園輝煌而出。抗日戰爭中,像許多文物古跡一樣,南園毀於日本強盜的炮火。日軍破毀之余,不忘在園中養軍馬300匹,肆意踐踏,南園不復存在。直到1998年,太倉人按遺留照片圖紙重新設計規劃,再將老城中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遷入,經6年改造,逐步恢復了門樓,繡雪堂,香濤閣,大還閣,鶴梅仙館,寒碧舫,潭影軒,長廊和橋亭等景點。南園以湖為中軸線布置,景點分布四周,中央點綴一玉帶橋。南面在原太倉古城牆處堆起一座小假山,疊翠蔥蘢。湖面荷花搖迤,漣漪輕漾。

園內最精致的建築是鶴梅仙館,又名花廳。在古樹花草之中,突然看到一座像用古玉雕琢而成的廳堂,端的是玲瓏剔透,奪人眼球,真要發出一聲驚嘆。這裡還有一個凄美傳說,館中曾養鶴一只,老梅一株,當年清兵南下,園主人抗清不歸,鶴居然絕食而死,梅亦不日枯萎。

大還閣是紀念太倉的明代古琴大師徐上瀛復建的。樓上正廳陳列著大師的《大還琴譜》《溪山琴況》《萬峰閣指法秘箋》和難得一見的名貴古琴。據稱被古琴界譽為天下第一琴樓。徐曾加入抗清隊伍,失敗後隱居蘇州穹窿山。太倉先輩的錚錚鐵骨,令人肅然起敬。

太倉市區正在擴展,前面提到的南郊鎮,現在是一片建築工地,將來是太倉市的現代化居住區。太倉安寧祥和的環境、發達的經濟、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最好的宜居地區之一。由於工業發展迅猛,太倉吸收了大量外地打工者和投資者。現在的太倉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市面上難得聽到本地話,都說普通話。至於太倉土特產,在市場競爭中已幾乎看不到了。著名的太倉肉松,現在全是上海生產,令人唏噓不已。回滬前,花5元買了太倉地圖,了解太倉地理對驢友是重要的。太倉郊區還有沙溪古鎮,瀏河鎮,雙鳳鎮可以一游,特別是雙溪古鎮,被提名中國200名鎮之一。而瀏河鎮,據說由於房價的低廉,已引起上海低收入買房者的注意。當然,瀏河鎮的古跡和長江風景才是驢友關注的重頭。以後再來吧。


精選遊記: 太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