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警號

作者: 望鄉(dina)

導讀沿蘭新線西行,在武威、金昌一線的所能看到的景觀,只能用悲壯、蒼涼四字來概括。在巴丹吉林大沙漠壓迫式的攻擊下,鐵路沿線北面,一字長蛇密集排列著用水泥枕木、鐵絲網、麥草壓沙網格等設施組成的防沙網,有的地方竟有4、5道防線之多。攻守之勢,一目了然。在武威市的西北方,就是那個“在沙患與水荒中艱難抉擇”的民勤,一個你聽到以後就永遠難以忘卻的名字 ...

沿蘭新線西行,在武威、金昌一線的所能看到的景觀,只能用悲壯、蒼涼四字來概括。在巴丹吉林大沙漠壓迫式的攻擊下,鐵路沿線北面,一字長蛇密集排列著用水泥枕木、鐵絲網、麥草壓沙網格等設施組成的防沙網,有的地方竟有4、5道防線之多。攻守之勢,一目了然。在武威市的西北方,就是那個“在沙患與水荒中艱難抉擇”的民勤,一個你聽到以後就永遠難以忘卻的名字。民勤縣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東、西、北三面被騰格裡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圍。南依武威市,西毗金昌,東北和西北面與內蒙古的阿拉善左、右旗相接。總面積16016平方公裡,總人口30萬人。民勤縣是中國北方地區沙塵暴四大策源地之一,年降水量僅11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646毫米,是全國乃至世界最干旱的地區,至2007年,荒漠化面積已經占據全縣國土面積的94.5%。在今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此做出第14次批示和指示——“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統計數字永遠是枯燥的。對於水和沙這兩個重要主題詞,讓我們從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講起。民勤縣西渠鎮東勝村69歲的李大仁由一位央視記者陪同前往北京,參加由王小丫主持的世界環境日特別節目“我們共同面對”。過慣了缺水生活的李大仁,在上火車時,竟然不知道帶一條洗臉毛巾和喝水杯子。記者花3元錢在武威火車站為他買了一瓶純淨水,想讓他喝完純淨水後將水瓶當杯,一路喝水用。誰曾想到,這位惜水如命的老人,在那個炎熱的夏天,在三十多個小時的路途中,卻舍不得喝下一瓶水。他說,3塊錢在他們家可以買幾大桶水了。節目做完後,李大仁被安排去頤和園游覽,望著昆明湖碧波蕩漾的湖水,老人呆呆地說:“這些水,如果給我們澆地那該有多好。” “沙壓牆,羊上房,毛驢走在屋頂上”,這是當地群眾的真實生活寫照。這裡年均風沙日達到139天,8級以上大風日29天,沙暴日37天,最大風力可達11級。所以早上一覺醒來,院牆被沙壓,羊兒上房跑是當地農民習以為常的事情。由於干旱缺水,流沙從東、西、北三面全線內侵,騰格裡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流沙以平均每年近10米的速度向民勤逼近,單個沙丘年移動速度達20米以上。。。。。。。 鑒於各類媒體對於民勤沙害與治沙的報道已經是汗牛充棟,重復講述這些故事並無新意。民勤,不過是整個國家生態環境、生存環境惡化一個極端化的剪影,是大自然對人類社會過度開發和過度索取發出的明白而清楚的紅色警號! 中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中國八大沙漠全部分布在西部地區,土地沙漠化的發展速度驚人,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年增1500平方公裡,80年代達2100平方公裡,90年代末達到3460平方公裡,目前總面積已達267.4萬平方公裡,占國土總面積的27·9%。 在這種險惡的“沙進人退”的大背景下苦苦支撐,死戰不退的民勤具有一切意義上的悲劇色彩。當李大仁們年復一年地面對胡楊、沙柳、黃羊、沙鼠們同樣惡劣嚴酷的生存環境時,根據生物學用進廢退的定律,你能企望他不發生常人難以理解的變異嗎?當漫漫黃沙如同當年匈奴的胡馬彎刀,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地洶湧南下時,難道不是民勤人以血肉之軀阻擋了那狂妄的惡魔嗎?民勤人不僅是為自己的家園而戰,他們是為我們所有人類的家園而戰!他們更像是諾曼底登陸的灘頭部隊,注定要為後面的大軍、為戰爭的全局奉獻苦難、鮮血甚至生命!民勤,的確不僅是甘肅的民勤,更是中國的民勤、世界的民勤。 當中國的沙塵暴不僅影響到華北、江南,而且已經空降到了日本、韓國和美國的夏威夷地區時;當民勤縣的小學老師教學生認“沙”字時都知道告訴他們,水少了就為“沙”時;

當人們70年後重溫魯迅先生的“林木伐盡,水澤洇枯,將來的一滴水,將和血液同價”的警示時;當一位今年92歲高齡日本老人遠山正瑛和近萬名日本志願者多年來為治理內蒙恩格貝沙漠付出他們的寶貴年華時: 朋友,你對水和沙這兩個字,是否有了新的認知?你准備為民勤、為中國的環境做些什麼?新疆行隨感錄系列之三


精選遊記: 武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