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川隨筆4

作者: wq3

導讀D102007年9月22日德格 在德格,無事,閑逛,喝酥油茶,圍者印經院轉啊轉。 德格印經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之盛名,在印經院中完整保存了二十九萬多塊木刻印版,文字字數達五億之巨。分書版和畫版兩大類。在世界上絕無僅有。有很多珍本、孤本和範本。如有印度早已失傳的《印度佛教源流》,也有《漢地佛教源流 ...

D102007年9月22日德格

在德格,無事,閑逛,喝酥油茶,圍者印經院轉啊轉。

德格印經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之盛名,在印經院中完整保存了二十九萬多塊木刻印版,文字字數達五億之巨。分書版和畫版兩大類。在世界上絕無僅有。有很多珍本、孤本和範本。如有印度早已失傳的《印度佛教源流》,也有《漢地佛教源流》和早期醫學名著《居悉》(即《四部醫典》)等稀世珍本,又如最古老的版本《般若波羅密多經八千頌》是目前全藏區僅存的孤本。印制的所有過程皆為手工。

其造紙原料是瑞香狼毒,含輕微毒性,因而造出的紙具有蟲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壞的特性。而用於印刷的墨,原材料為大杜鵑樹的樹皮。用於書寫的墨,原材料為大頁柳。印版原材料選用挺直無節的紅樺木樹干,就地鋸裁微烤脫水後放至畜糞堆中漚制,到來年三四月時板材森性漚退後,取出加工至成品胚板運往印經院。為了保證刻深、刻准、刻好,規定每人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義工在印刷時,每印一下,都要磕一個頭(點一下)以示對佛祖的恭敬。印刷時三人一組,兩人印、一人搬運經版。一圈參觀下來令人感嘆。

更慶寺既是康區藏傳佛教薩迦派主寺又是土司家廟,規定土司長子出家主持寺政,次子繼任土司,所以該寺至今無活佛。更慶寺進門的通道中懸掛著一頭完整的黑色犛牛標本,而正對大殿的院子對面二樓的走廊上掛著一頭完整的白色犛牛標本,兩頭犛牛都栩栩如生。不知何意,令人費解。

晚上在更慶河的橋上,見一穿黃衣的小喇嘛後面跟著畢恭畢敬的五、六位中年喇嘛和一位同他年齡相仿的小喇嘛,想來那穿黃衣的小喇嘛應該是位地位很高的人,而另一位年齡相仿的小喇嘛是他的玩伴兒吧。這兩個孩子都天真爛漫,童性十足,絲毫沒有漢地和尚嚴肅認真一本正經的感覺。

D112007年9月23日德格 — 八邦寺 — 白玉寺 — 白玉

今天的經歷讓我對緣這個字又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在經歷了無比美麗的行程之後,終於抵達號稱小布達拉宮的八邦寺。正往山門走的時候,某同伴內急,恰巧一小喇嘛在旁邊,順口問方便的地方在何處。後來才知道這是八邦寺唯一能講漢話的人。這隨口的一問是我們這一天的緣的開始。

小喇嘛聰明機靈雖然一只眼睛失明,主動帶著我們上上下下的參觀給我們做著講解,並說我帶你們去見活佛,在活佛居住的側殿門口久扣無人響應,只好帶著眾人去往別處。我是最後,就要離開的時候,那門突然開了,走出一位蓄著非常非常漂亮八字胡,眉目疏朗的男子,趕緊將小喇嘛追回,得以進入。原來那男子是活佛的侍從。活佛的側殿有著長長的走廊,看上去應該有很多房間,我們進入的是右手第一間,應該是他日常起居的地方。一進門的正對面是鋪著厚厚卡墊的榻,榻的右面三分之一處是一個直徑約六十公分的火爐,爐子上放有六把壺!榻的最左側是高高的“床”,進過藏族寺廟的人應該明白那是什麼。已坐床五年今年九歲的活佛就高高地坐在那上面,“床”前擺放著三、五本書籍,想來那是他正在學習的經文典籍吧。在小喇嘛的引導下我們一一接受了活佛的摸頂賜福、十六世、十七世噶瑪巴的照片和一根紅繩,然後被請到對面房間去喝酥油茶吃果子和風干的生牛肉。

坐了會兒子,告辭出門上了屋頂。正在四處張望之際,同伴將我們帶到樓頂旁的小門,招呼我們進去。那是一間只有五、六個平方的小屋,房間裡陽光燦爛,透過南邊的窗戶可以看到遠處的山峰和藍天,就在這窗下有一個高20公分、長2米、寬1米的木框,一位老喇嘛就半靠著躺在這匣子裡,很明顯下半身行動不便,胳膊卻粗壯有力。那老喇嘛示意隨從給我們每個人一張噶瑪巴的畫像。奇怪的是,小喇嘛沒有跟進這個房間,我們沒了翻譯,坐了會兒子,拿了照片就退了出來。

此時小喇嘛用力推開正對這間小屋的一扇門,向我們招了招手,進去一看,哇!從這裡可以看到大經堂後面的殿的大佛!視線正好與大佛頭頂平,而我們正為殿堂被鎖看不到大佛而遺憾呢。大佛及其周邊的塑像刀筆細膩,姿態豐富,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欣賞好大佛回到屋頂,遠遠的有幾位喇嘛正在山坡上向這邊遙望,小喇嘛見狀異常欣喜高聲大叫。原來其中一位喇嘛正是掌管大殿鑰匙的,他剛為山下人家做好法事回來。終於,我們得以進入大殿!大殿中用八根需兩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巨樹支撐,殿內外的佛本生故事及六道輪回壁畫極其形像生動、色彩絢麗、精美傳神,不愧為「噶日」畫派的傑作。

八邦寺為藏傳佛教噶舉派在康區的主寺,與西藏楚布寺並稱為噶舉派兩大勝地。據介紹該寺歷代活佛大多學識高深,重虔心修道,著書立說,各種論著,無不涉獵,各有建樹,許多著作及繪畫,至今被視為珍寶。其唐卡和繪畫為噶日派代表,藏醫水平高超。

我們裡裡外外隨意參觀和拍攝了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八邦寺,拜見了活佛,接受了活佛的摸頂賜福,並被允許拍攝了活佛和活佛的房間。這一切都得緣於我們不早不晚正好碰到小喇嘛——扎西歐珠。

八邦寺出來,在廣場的旁邊有一個寺院開的小賣部,司機在換輪胎(真奇怪,上山一個多小時後輪胎爆了),我去那小賣部討開水泡方便面。看店的是一位長相憨厚的喇嘛,他將我讓到他居住的屋子裡,拿來開水,再拿來一盆糖果點心給我,好像我是來做客的不是來討水的。言語不通的我們只能對坐傻笑。正吃著呢,另兩位同伴也走了進來,為了表示謝意,我們想留包方便面給他,但他極其生氣地拒絕了。相對於他們,我們貧窮到只有金錢和物質,只能用金錢和物質來表達。

從德格出發去往八邦寺時是清晨,沿途的群山和村莊都籠罩在一層青煙中,突然陽光跳出山頭,一束光線正照射在路邊的藏寨上,我的心砰然一動,像被什麼猛烈撞擊了一下。快到崗托大橋時,對岸江邊有一巨石上寫西藏二字,巨石背後兩山夾江半山中一玉帶繚繞,玉帶下部是亮白色,然後是黛色青色藍色,層層遞進,煞是好看。由崗托大橋旁的一個岔道就上了德格至白玉的土路,剛爬了一個坡,大自然就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陽光照在對面濕氣濃重的山石上泛著亮光,山頂白雲漂浮,山岩中生長著些灌木,那感覺如黃山一般,驚喜!此後就一直沿著金沙江而行。這一段的金沙江清澈舒緩,兩岸都是草原和森林,賞心悅目。至白絨達後左轉入峽谷,此峽谷異常清麗,溪水流淌其間,或急或緩或寬或窄或歡快或沉靜。峽谷溪流中間或有小小的草壩,犛牛悠閑地或立或臥,狗兒懶散地卷曲著身子睡覺,看也不看我們一眼。真是一處美境。而八邦寺就在峽谷盡頭的山崖上。建築沿山而上層層疊疊,取勢巧妙。經幡招展,金頂金碧輝煌,十裡可見。

傍晚的時候到了白玉,那占據了整整兩個山頭(從山頭到山腰)的寺院和僧舍群讓我們大家發出了驚呼!感覺整個縣城就是為了寺院所建為寺廟服務的。到了大殿所在的地方已經六點。下車,被山頂最高處金碧輝煌的殿堂所吸引,直奔那裡而去。上到高處大失所望,這個殿只適合遠遠的看,除了一尊不知從何處移放過來的銅制佛像外,藝術性不高。

將小範委托遞交的照片交給大喇嘛的侄子回到大殿門口已是七點多,各殿大門都已上鎖。後悔不已。正在廣場上徘徊唏噓之際,不知誰將掌管鑰匙的老喇嘛喊了來,站在殿門口招手我們過去,終於得已參觀。在參觀最新建成的大殿時,他詳細地向我們解釋了各佛的手勢和眼神的意思,壁畫所描繪的內容,活佛進入大殿的通道,還有現在印度的活佛和留在白玉的活佛的師承關系,以及建築格局等等。看來這裡的人對此大殿相當自豪。但最讓我震動的是老喇嘛所說的下面一段話:我們有位高僧在經文中看到,我們也可以坐火車坐汽車坐飛機,但是我們喇嘛窮。在他短短的一句話裡,我感受到了宗教隨著科技進步所發生的變化,也感受到了物質社會對精神世界的影響。因為他用了一個“窮”字。對人來講什麼更重要:精神還是物質?就物質生活而言,我們擁有的比藏民們多的多,但我們卻遠遠沒有他們快樂。個人覺得越簡單越快樂,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但是工業文明就如此不可抵擋嗎!甚至在寺院!

朋友的回復:

現代高度物質化的工業文明是西方啟蒙時代的先哲們所始料不及的,對工具理性的膜拜造就了現代人類對科技進步和物質文明的信仰,但在人類的內心潛意識裡,靈與肉的衝突使“生活在別處”就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熱衷於短暫的逃避以此尋找一種有意義的生活,但終究還要回到自身的生活軌跡,這永遠是個悖論。人還是需要上帝的。我在夜總會裡邊回你的短信邊應付客戶和小姐的灌酒,太有戲劇性了。。。。。。存在就是合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