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情結:八閩大地的革命遺址圖譜(中)

作者: 醉翁之意

導讀【閩南的紅色印記】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就在閩西山區“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沿海的閩南之革命火種也在悄然成長…… 1932年4月的漳州,正是“朱毛紅軍”攻克的第一座閩南城池,也是“絕無僅有”的一次。那是毛主席率領東路軍跳出“敵人”對紅都瑞金葉坪重圍的“第四次反圍剿”(第二年4月,在瑞金沙洲壩召開的“二蘇大”毛就離開了部隊。“第四次反圍剿 ...

【閩南的紅色印記】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就在閩西山區“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沿海的閩南之革命火種也在悄然成長……

1932年4月的漳州,正是“朱毛紅軍”攻克的第一座閩南城池,也是“絕無僅有”的一次。那是毛主席率領東路軍跳出“敵人”對紅都瑞金葉坪重圍的“第四次反圍剿”(第二年4月,在瑞金沙洲壩召開的“二蘇大”毛就離開了部隊。“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是靠老毛的“班底子”完成的)在後來的共和國將帥中,有一大半參與了這次“漳州戰役”。如今九龍江畔的八卦樓(又名威鎮閣,位於漳州大橋北側,新華南路末端)前劇烈的硝煙,已蕩然無存。 “朱毛紅軍”在此收取了“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隨後,大軍攻陷了南靖、平和諸縣城。

之前的1929年8月,泉州城內,氣氛變得異常緊張。據傳是“共黨共妻”的“赤匪”們在朱老總的帶領下,盤踞在泉州山區的永春縣一帶“休養”與“擴紅”,有著兩三千條人槍,准備奪取州府。這一年的6月,“朱毛”的激烈矛盾公開化了,毛在紅四軍的第七次黨代會上“落選”,離開了親手締造的部隊,到永定、上杭一帶從事“地方工作”和“養病”(也是這時賀子珍嫁給了毛澤東,在閩西永定的岐嶺牛牯牝還保留有他們那時落腳的“饒豐書房”遺址)。這是“朱毛”自贛南入閩以來的又一次“分家”。整支“紅四軍”的大權此時全部落到了朱的手上,取代毛任“紅四軍前委書記”的陳毅,就是朱德的部下。此時的紅軍也已“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了,陳毅借故去了趟上海中央彙報情況。在這種“內憂外困”的情況下,朱德選擇“紅四軍”暫時落腳在泉州永春山區,自然是明智之舉。

保存至今的芝山樓、威鎮閣與美魁堂、郭家廟,依然是“朱毛”這段歷史軌跡(1929~1932年入閩期間)的見證。之所以沒咋宣傳,一來“古田會議”的名氣太響(每一任的總書記,總要蒞臨古田,重溫這段光榮的革命歷史)。二來,當年毛澤東入漳的住所芝山紅樓舊居,一直是漳州市委的辦公範圍,長期謝絕參觀,只供內部交流。現在已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可免費參觀。如果遇到閉館日,只要在附近的辦公點聯系,保證有人負責為你開門,但沒講解。而朱德在永春橫口鄉復鼎村的司令部美魁堂,由於深處偏僻山區,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倒是原郭氏家廟的朱德舊居,反而保存完好,連外牆上的“紅軍”標語還依稀可見,如今村裡也自發地用玻璃罩保護了起來。據說朱德當年睡過的那張大床,主人家卻一直不肯搬來紀念館。

這兩處是閩南地區最最頂級的“紅色印記”,由此燎原開來的“星星之火”,遍布了整個閩南大地。先後出現了葉飛將軍故鄉的占石村革命根據地,《延安頌》作者莫耶家鄉安溪金谷的“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以郭節烈士領導的活躍在安溪東溪佛仔格的“紅二支隊”,以羅明、陳平山、藍飛鳳、藍飛鶴組織的“惠安暴動”遺址,還有陳伯達家鄉的惠安梅嶺老區,朱漢膺為首的“堅持閩南紅旗不倒”的三朱革命鬥爭根據地,泉州鯉城龍嶺的特支、磁灶的游擊支隊、德化縣水口昆阪的福建省委舊址等。

如果你對閩南這段紅色的“烽火歲月”有感興趣的話,不妨跟隨著我的足跡去探訪一番……



(插圖1)

芝山紅樓

說起芝山紅樓,倒沒有賴昌星的廈門“紅樓”,那麼聲名顯赫。前去參觀的人估計也不會多到需要關閉,謝絕參觀的地步。當然現在不知道的可能還十有八九,更不用提我十七年前路過時的漳州(幾乎無人知曉)。以前也從未在書本上,或是從老輩人們那兒聽到些許“風聲”。雖然我也有收集地圖的嗜好,就是沒能發現這處芝山紅樓的“蛛絲馬跡”。若不是那年和小樂探尋土樓的途中,路宿漳州,或許只有等到“紅色之旅”“泛濫成災”的時候。

勝利西路的公園,一路過去,大多是早起鍛煉的人,不像泉州那麼多趁早做生意的,漳州人似乎更懂得生活,更珍愛自己。這也有不好的地方,比方我這樣外來的“盲流”,想墊墊空空如也的肚子,必須一路堅持尋下去。也正是這個機緣,讓我走進了市委大院。經過門口時,我奇怪這裡咋這麼人來人往的晨練隊伍,而沒有司空見慣的戒備森嚴,難道是回到了 “人民當家作主”的年月。反正沒人攔著,就進去逛逛吧!像我這平頭百姓,不用說進政府機關,就是高檔住宅區,還不是要三盤四問的,沒把你當做“恐怖分子”或“梁上君子”就謝天謝地了。何況平日裡門崗還“荷槍實彈”的,怪嚇人的。這麼一想,我就如同撿了個大便宜似的,頓時昂首闊步了起來,還真把自己當成了機關干部(或者說是“人民公樸”),只是沒有那車隊排場的氣派罷了。

不承想跨進去的這一步,還真收獲大大的(回去一講,還賴在床上的阿樂直嚷懊悔,也許是昨晚大排檔的酒太好喝了吧)。或許是好奇心使然,也可能是這處於芝山坡上的樹木蔭繞的大院,在冥冥之中牽引著我。不知不覺中,走近了一座碑前,這座碑的特別之處是像一面紅旗,又像一把尖刀的造型,使我心裡格登了一下,走近一看,果然——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紀念碑!

這是一場怎樣的攻城掠寨喲?碑文是這樣解說的:1932年4月,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從中央蘇區揮戈東進,經過艱苦奮戰,再次連克了龍岩、漳平等地,建立了閩西革命根據地,創建了代表工農政權的蘇維埃政府。並於當年4月19日取得了漳州戰役的勝利。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一次重要戰役,對鞏固閩西根據地,開展閩南的游擊戰爭,支持東江根據地人民的鬥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為紅軍此後的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碑文還說明了處在身後的那幢獨立小院,是當年毛澤東同志入漳後居住的地方,後被尊稱為“芝山紅樓”,現為紀念館。1992年,為紀念紅軍攻克漳州60周年而建成了這座革命豐碑。紀念碑的主體構造是取意毛澤東的詩詞《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設計的,一把刺刀由兩根人字形的台柱支撐著,穿過連接底座的三個圓圈,直刺雲天,寓意著中央紅軍突破了蔣委員長“不‘毛’之地計劃”的前三次圍剿。碑高19.32米,表示為1932年紅軍攻克漳州。底座的6級台階,用來紀念紅軍攻克漳州60周年(這組數字,感覺有些牽強)。

從紀念碑前曾經的“槍炮聲”中,我回到眼前個個汗水涔涔的“運動員”的現實裡,朝著一代偉人棲息過的樓院走去,圍牆周圍當年紅軍油刷的標語被“還原”了,紀念館的大門卻緊閉著,有著異常收獲的我不再奢望能有什麼奇跡,懷著一種似曾相識的心情,繞牆走了一圈,深沉地吸了口氣,試圖能聞出一絲過去的氣息。

走出市委大院,融入漸漸醒來的城市。我想,該寫點什麼來紀念這次的“奇遇”!沒想到這一拖竟是多年以後,當我再次來到漳州,真正走進樓裡,這裡已經是被列為“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福建省五大紅色旅游線路),樓外的圍牆被新刷的“舊標語”填滿了。紀念館的陳列展室,也重新整理過了,分布在二樓、三樓。其中,“毛主席工作室”是根據當年的鄧子恢、羅明、曾志、吳潔清等老同志的回憶和指點,按原樣擺設的。內放一張毛主席辦公用的桌椅、煤油燈(這盞煤油燈人們都稱它是“紅樓明燈”)、桌旁是一架單人床,牆上掛著毛主席當年的紙雨傘、行軍米袋、公文包,床旁還放有一對馬口鐵做的箱子。展品中還有珍貴的“毛主席致電周恩來”三封電報原文抄件、“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元帥在繳獲的飛機前合影”、“紅軍指戰員參觀飛機”、“紅四軍全體指戰員合影”、“八卦樓的硝煙”等歷史照片。三樓展室還有參加1932年攻克漳州(1955年解放軍授銜)九十四名將軍的圖像。

於是,我循著耳邊吶喊的“廝殺”聲追到了威鎮閣(八卦樓),極目之處除了車水馬龍、高樓大廈外,惟有橋下的九龍江水依然不變地滔滔東去……

(待續)






2003年4月首次造訪芝山紅樓,2007年12月13日成稿。


精選遊記: 漳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