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廈門出發游川、渝(四):新都橋、折多山、瀘定橋、海螺溝

作者: 長空雁叫

導讀9月18日,特意早早起床,登上康珠賓館頂層平台觀景,新都橋素有“攝影家天堂”之美譽,但極目所見卻只是些普通景物,不知“天堂”藏匿在何處?下樓時遇到手捧相機的上海老師傅,他也沒能找到“天堂”。當地人說,真正的“天堂”都在10公裡以外的山區。早餐後出發赴康定,在鎮外路邊見到“康巴第一藏莊”,這是一間頗受背包客喜愛的客棧。黑灰色的藏樓坐落在用籬 ...

9月18日,特意早早起床,登上康珠賓館頂層平台觀景,新都橋素有“攝影家天堂”之美譽,但極目所見卻只是些普通景物,不知“天堂”藏匿在何處?下樓時遇到手捧相機的上海老師傅,他也沒能找到“天堂”。當地人說,真正的“天堂”都在10公裡以外的山區。早餐後出發赴康定,在鎮外路邊見到“康巴第一藏莊”,這是一間頗受背包客喜愛的客棧。黑灰色的藏樓坐落在用籬笆圍起的大院中央,院內樹影婆娑,小樓的窗台和露台上都擺滿了鮮花,環境十分幽雅。康定縣城距新都橋約70公裡,中間需翻越折多山,沿途草甸連綿,平緩的山丘逶迤起伏,一派高原風光。然而,不時地也可以看到小河,木橋、零星的藏樓和小片的樹林,景色雖然算不上是“天堂”,但也確有一些小橋、流水、人家的風韻。這一帶的藏樓都是用黑色石塊壘砌,外牆不做粉飾,看上去黑乎乎的,色調與與昨日所見的丹巴民居明顯不同,房屋的造型也比丹巴藏樓簡潔。11點左右通過折多山,在山頂埡口見到一塊黑色石碑,上書“海拔4298米”、“折多山口”和“康巴第一關”。今日的行程較為寬裕,拉姆“慷慨”地宣布可以在此處停車半個小時,任由大家觀景、拍照。埡口雖被稱為是“關”,但附近卻並無太多建築,只是在石碑後上方有座掛滿五彩經幡的白塔,不遠處的山梁上還有一座小亭,拉姆說那是觀景亭,海拔有4350米,可以遠望號稱“蜀山之王”的貢嘎雪峰。很多人都被這個海拔嚇住,寧願只在公路邊逗留,但我們想到今後可能難有機會再來折多山,為了不留終生遺憾,無論如何也應該盡力登頂。於是下定決心,采取走走停停的辦法,緩緩地向山頂移步。行至半途,拉姆快速追過我們,手中拿著一疊紙“風馬”,她說要到山頂去拋撒經文,這是每次翻越折多山的必做功課。或許是走走停停的辦法起了作用,或許是這幾天來已經適應了高原,登頂途中,除感覺山風特別凜冽外,並無其他不適。走到距觀景亭不遠處,忽見五顏六色的紙片漫天飛舞,這必定是拉姆正在向天神祈福。氣喘吁吁地登上山頂,縱目四望,折多山東、西兩側的景觀差別極大。西側就是我們來的方向,地勢起伏較為平緩,公路盤回、白雲蘭天,給人以潔淨、宏大的感覺。東側則是山勢險峻,遠遠地可以看到金字塔型的貢嘎主峰,東去的下山公路蜿蜒曲折,是名符其實的折多山。 觀畢風景,回頭下山,在白塔旁與一位出售禮佛用品的康巴壯漢攀談,詢問石碑上“康巴第一關”的含義?他說康定人將折多山稱為爐關,將折多山以東的藏漢雜居地區稱為“關內”,以西的藏族聚居區稱為“關外”。看他還是頗有些學識,試探能否合影?康巴漢子非常爽快地答應,還擺出了一個瀟灑的POSE,相比之下,我自己的“賣相”就顯得有些寒酸。再次登車出發,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道一路下坡,向康定方向前進。折多山距康定三十多公裡,但垂直高度卻下降了1800多米,隨著海拔的降低,四周青山開始變得郁郁蔥蔥,景色與“爐關”西側的高原風光迥然不同。巍峨壯麗的貢嘎雪山迎面而來,隨著距離的逐漸縮短,“蜀山之王”也變得愈來愈高大,在大家的急切要求下,拉姆終於選擇到一處合適的停車位置,讓大家盡情拍照。正午時分抵達康定,縣城舊稱“打箭爐”,估計折多山之“爐關”,也是與康定之“打箭爐”有關。我們在城南的武警招待所停車、吃午飯,拉姆有位表哥在此工作,或許是因為熟人好辦事,這頓飯是我們在六天的旅程中吃得最好的一餐。招待所位於跑馬溜溜的山下,背靠折多河,距離甘孜州政府所在的將軍橋不遠。飯後有些空閑時間,可以逛逛溜溜的康定,我和LP沿著折多河邊走邊拍照,一直走到將軍橋,本想再向前行,但算算時間已經所剩無幾,只得趕忙返回。折多河雖然只是一條小河,但其水勢之洶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13:15離開武警招待所,溜溜的情歌山就在馬路邊上,抬頭可以仰望正在運行中的登山纜車。拉姆說跑馬山門票30元,纜車50元,但其實只是徒有虛名,並不值得一看。康定是座長條狀的城市,呈南北走向,主要建築都在折多河兩岸。相對於丹巴、小金而言,康定的城市規模要大得多,但藏味卻不甚濃郁,更像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只是城北長途汽車站的後山上有幾處佛像浮雕,色彩鮮艷、造型別致,算是有些藏族特色。告別康定,繼續前行,14:00又與大渡河相遇,對岸有條公路,可以直通丹巴。穿隧道,過大橋,我們進入瀘定縣界,14:30左右,汽車停在大渡河漂流的起點處,這也是一處自費旅游點,漂流船票120元/人。拉姆積極地張羅收錢、買票,大約有十余人參加,“北京五女士”又是其中的主力。這五個人雖然一路上總是與拉姆為難,但說句公道話,她們在為拉姆創收方面也確實毫不含糊,因此,相比於我們這些“表現”雖好,但卻不怎麼肯花錢的游客而言,像“北京五女士”這樣的“利稅大戶”應該更加會受到導游們的歡迎。漂流點的導游力邀不參加漂流的游客也到碼頭上去參觀,於是,我和上海老師傅跟隨眾人來到河邊。對於大渡河,我一直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向往,2001年在樂山見到大渡河入岷江的河口,昨日又在丹巴見到大渡河的源頭,現在終於能夠站在大渡河邊,與河水來個近距離地接觸。碼頭附近有座漂亮的彩虹大橋,大渡河水自北而來,在河道中心附近卷起約有一、兩米高的巨浪滾滾南下,景色甚為壯觀。拍了幾張照片,眼望乘筏的團友們已經隨著大渡河水漂流而去,我和上海老師傅也趕忙返回汽車,繼續沿陸路駛往瀘定。鐵索橋位於瀘定縣城的鬧市區,現已無過河的作用,只是純粹的觀光景點而已,門票10元/人。拉姆收錢、買票、送大家上橋,交待我們自由活動,一小時後仍在原地集合。瀘定鐵索橋建於清康熙45年(1706年),長103米,寬3米,用9根鐵索鋪以木板構成橋底,兩側再各用2根鐵索作為扶手,所有鐵索加在一起,總計12164個鐵環。我們由東向西過河,古橋搖搖晃晃,望著腳下的洶湧河水,很難想像當年紅軍是如何能夠冒著槍林彈雨,攀著鐵索過河的!橋西頭有塊石碑,上書“瀘定橋”三個大字,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筆。據說瀘定原名安樂(藏語稱阿壟),清朝巡撫上書皇帝要求建橋時,在奏折中錯把大渡河稱為瀘河,橋建好後,康熙皇帝延續奏折之誤,也就將大渡河橋錯誤地賜名為“瀘定橋”,以表瀘河一帶已被平定之意。其實,這裡從來就沒有什麼“瀘河”,後來橋旁設縣,因有了皇帝的御筆,縣名也只好將錯就錯地被稱為是“瀘定”。現今的瀘定橋兩側風光迥異,西邊基本上保持了歷史的原貌,橋頭除石碑外,只有一座古廟和一些低矮的民居,然而站在橋上回望橋東,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大片現代建築。當地攤販告訴我們說,當年紅軍是從橋西向東進攻,然而,現在拍的電視劇卻都是由東向西進攻,因為如果要嚴格地尊重歷史,鏡頭中的紅軍就會是在進攻一座滿眼都是現代樓房的城市。相比昨日之緊張,今天的行程可謂非常寬松,一座鐵索橋,連拍照帶觀景,20分鐘足矣,剩下的時間無事可干,只得與LP一起到街上閑逛。瀘定是座非常普通的小城,比起康定更無任何特色可言。時值核桃上市,價格只是5元/斤,LP買了幾斤核桃,我買了一個專門用來夾破核桃殼的工具,雖然回廈門後未必能有多少核桃可夾,但作為一件頗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3元錢的價格還是物有所值的。下午四點離開瀘定,駛向46公裡外的磨西,行車約一小時。摩西古鎮位於貢嘎山腳下,海拔1600米左右,我們住進二星級的磨西飯店,這裡環境不錯,從房間裡就能看到貢嘎雪峰。長征中的中央紅軍到過磨西,毛主席曾在這裡召開著名的“磨西會議”,鎮上的古老街區也是在網上小有名氣,稍事安頓後,趁天色尚早,抓緊時間到鎮子裡走走。轉了一圈,總的感覺卻只是一般,當地人說磨西曾遭祝融之災,老建築大多被焚,古街區只剩下一條青石板路尚能保持原貌。毛主席住過的二層小樓外觀別致,旁邊還有一座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據說都是當年法國傳教士的大手筆。不過依我的觀察,不論是教堂,還是毛主席的舊居,看上去都是滿新的,不像是曾經歷過近百年風雨的老屋。9月19日,貢嘎山與海螺溝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旅游團的汽車一大早就把我們送到溝口,這裡有一座漂亮的牌樓,上面寫著“海螺溝國家森林公園”。進山公路全長33公裡,可以搭乘景區的觀光汽車,往返票價60元/人,按照我們簽訂的旅游合同,這項費用需自付。拉姆介紹說,海螺溝景區的三大特色是雪山、冰川和溫泉,特別是貢嘎主峰腳下寬1000余米,直落1080米的大冰瀑布,堪稱舉世無雙。然而,我們卻很不走運,正好趕上景區索道停運檢修,沒有索道就不能抵達孤懸於半山之上,海拔3600米的四號營地觀景台,因而也就無法看到位於觀景台對面的大冰瀑布和貢嘎主峰。剩下的唯一選擇就只有從干河壩(索道購票處)步行登山,到達三號營地上方的冰川觀景台,然後,若體力允許,還可下行到冰川底部,近距離觀賞冰川。貢嘎山區植被茂密,觀光汽車沿彎彎曲曲的山路慢慢爬高,沿途經過一號營地,二號營地,最後抵達三號營地附近的“干河壩”。這裡海拔2940米,有一條穿越原始森林的山路,走到盡頭便是冰川觀景台,拉姆讓大家各自登山,中午12點准時在“干河壩”安排午餐。登山路都是陡峭的石階,走起來十分吃力,我們仍是采用攀登折多山的老辦法,走走停停。一路上不斷有抬滑竿的山民想做我們的生意,均被婉拒,這一方面是因為感覺體力還行,另一方面也不喜歡像是舊社會的地主老財一樣,被別人抬著走。原始森林的景色極其秀麗,沿路走走停停,正好也可以拍拍照片。走了1個半小時,終於鑽出森林,山頂有些簡易設施可供小憩,游人紛紛在此歇腳,當地人乘機出售羊肉湯、燒烤等食品以及各種旅游紀念品。這裡也是冰川觀景台,對面有兩座高大的雪山,低低的雲霧飄拂而過,雪峰時隱時現。貢嘎山除海拔7556米的主峰以外,還有一百多座終年積雪的高峰,我們面對的是“金山”和“銀山”,高度分別為6468和6416米。雪山腳下就是寬度達到二公裡的海螺溝冰川,我1999年游滇時曾見過明永冰川(梅裡雪山),兩條冰川相比,海螺溝冰川的規模要壯觀得多,然而,其表面卻是黑灰色的,布滿了大小石塊,看上去就像是一川碎石,不像明永冰川那樣晶瑩剔透,潔白如玉。擠在人群中搶拍了幾張照片,繼續登高,前方又有“粒雪盆”觀景台,然而,我伸長脖子也找不到“粒雪盆”在何處?只是看到一些橫貫“石川”的斷層塌陷,黑石層下面明顯地露出了白色的冰體,遠看就好像是黑“石川”上出現了白色的裂縫。黑色冰川讓我有些掃興,但雪山美景卻是突然地降臨,冰峰不知何時揭去了雲霧面紗,清澄的藍天下,潔白的積雪散發出耀眼的光芒,近處有高大翠綠的松樹,腳下是廣闊壯觀的冰川,景色之美讓人陶醉,我們又是一陣瘋狂拍照。游人絡繹不絕地走過,他們都是要去親近冰川。拍完照片後,我們也跟隨眾人下山,目標就是黑色“石川”上的那些白色裂縫,海螺溝著名的冰塔林景觀。走到山腳,突見上海老師傅等幾個人自冰川返回,他們聲稱路極難行,沒能靠近冰塔,只是遠遠地拍了幾張照片。我們決心“不到冰塔非好漢”,因為LP是初次見到雪山,非常執著地想要親手觸摸冰塔。下得山坡,登上“冰川”,四周全是石塊,根本就看不到冰。一開始路還好走,腳下多是碎石,走著走著就須要在巨石堆上攀爬,選擇路線成為一大難題,幸好來來往往的游人眾多,路線早已被前人探索,我們只需朝著人多的地方前進,走到跟前總是可以找到能落腳之處,這讓我想起一句老話“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再向前行,石塊之間越來越多地露出了冰體,腳下的冰塊也是黑的,因為它們的表面上盡是黑色的灰渣。冰川有相當的坡度,我們由低向高處攀登,能看到的景物只有近處的亂石和遠處的雪山,辛辛苦苦地爬到一座大石堆的頂上,潔白壯觀的冰塔林突然出現在前方,它離我們並不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眾多游人在那裡攀爬、拍照,然而,想要接近卻並非易事,中間還有一道深約十多米的鴻溝。不少人對繼續爬下、爬上產生了畏懼,只是站在坡頂拍拍照片,就不再向前走啦!估計上海老師傅也是在此處中止了他們的冰川之行。我們繼續前進,終於來到冰塔旁,在明媚陽光和藍天的映襯下,一座座冰塔亮閃閃的,發著斑駁的光,看上去很美!眾多游人穿梭來往於座座冰塔之間,到處都可以聽到歡聲笑語,看到擺POSE拍照的人群。拍了幾張照片,時間已近中午,為了爭取在規定時間趕回“干河壩”吃午飯,只得匆匆告別冰塔林,踏上歸途。緊趕慢趕,回到干河壩時已是12:30,我們兩人是最後的回歸者,團友們的午餐已近尾聲,幸好我事先用手機與拉姆打過招呼,她為我們安排了客飯。飯後驅車下山,前往海拔2580米的二號營地,這裡的主要游覽賣點就是92.5℃的溫泉,又是一個自費項目。我們對泡溫泉沒啥興趣,直接乘車回到賓館。9月20日,今日的全部安排就是打道回成都,8:25離開磨西飯店,中途購物三次(藥材、犛牛肉,牛角制品),10:45通過過海拔4176米,全長4.1公裡的二郎山隧道。12:30過天全縣城,停車吃午飯,一種豆花菜湯很好吃。到雅安,重新駛上成雅高速,兩小時一路不停到成都,川西小環線旅游圓滿結束。



(新都橋景色雖然算不上是“天堂”,但也確有一些小橋、流水、人家的風韻)



(東去的下山公路蜿蜒曲折,是名符其實的折多山。 )



(巍峨壯麗的貢嘎雪山迎面而來,隨著距離的逐漸縮短,“蜀山之王”也變得愈來愈高大)



(毛主席住過的二層小樓外觀別致,曾在這裡召開著名的“磨西會議”)



(清澄的藍天下,潔白的積雪散發出耀眼的光芒,近處有高大翠綠的松樹,腳下是廣闊壯觀的冰川)


精選遊記: 海螺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