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釐印像(一)上帝恩賜的Hindu小島

作者: Anjie

導讀從巴釐島回來的日子裡,心久久無法離開那裡。那片美麗的小島,多彩的文化,讓人回味。我把我們旅途中的見聞記錄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巴釐島是一個宗教色彩非常濃的國家,到處都有宗教的痕跡。巴釐島的奇特之一也在於這個小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信封印度教的地方,其他地方的印尼人卻都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在致力於通過探索巴釐島人的起源了 ...

從巴釐島回來的日子裡,心久久無法離開那裡。那片美麗的小島,多彩的文化,讓人回味。我把我們旅途中的見聞記錄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巴釐島是一個宗教色彩非常濃的國家,到處都有宗教的痕跡。巴釐島的奇特之一也在於這個小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信封印度教的地方,其他地方的印尼人卻都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在致力於通過探索巴釐島人的起源了解人類歷史上的大遷徙。很多年以前巴釐島上如來佛教和印度教各占50%,後來如來佛教那一支融入了印度教,所以現在島上的印度教占了95%,剩下的5%有基督,伊斯蘭等等,大多是外來人口。巴釐島人對宗教的態度很開放,他們認為各種宗教就像不同的河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最終都是要彙入大海,大海就是上帝,所以如果你信奉他們的印度教,那歡迎,如果你覺得你的宗教比印度教好,那也ok,不會就此爭論個高下。這種溫和開放的態度,讓印度教雖然聲勢不強,卻很穩定。老公和我都覺得這種心態真好,堅持自己的信仰,用平和的心抵抗外界的干擾。

街上幾乎每家每戶門口都立著一根很高的竹子,竹子的頂端彎下來,吊著一些竹穗裝飾。一個個高高的竹子排列街邊,像很多道拱門。這個奇怪的東西叫Benjor,是巴釐人家裡自己手工制作的,一個簡單的Benjor大概做三四個小時就好了。竹子彎成弓形是龍的像征,巴釐人相信龍是神的兒子,給村子帶來福祉,為了表示感謝上帝賜予人們的一切,當地人把他們的收獲掛在竹子上,漁民掛海鮮,農民掛稻米等等。每6個月要重新做一個Benjor,全家人一起掛起來。我們的司機Dedy就會在家和他兒子一起做,說到這個,看著他一臉幸福的笑容,我想他們一起制作Benjor的過程一定很滿足和享受吧。

巴釐街頭處處可見寺廟,這裡的寺廟不像中國的寺廟那樣氣勢恢弘金壁輝煌,一般都面積不大,佛龕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茅草棚,雖然很簡單,卻給人感覺很自然。神並不那麼威嚴而高不可攀,卻是似乎就在我們身邊存在。這裡的寺廟分為四種,Family Temple是每個家庭都有的,在院子的東北角,被認為是神聖的地方,人們一天要祈禱三次,每天都要祈禱;Village Temple是村子裡舉行祭祀活動的時候集會的地方;Job Temple是從事不同行業的人分別聚會的寺廟,商人,農民,漁夫等每六個月要到屬於自己的行業的寺廟進行祭祀活動;Public Temple是對所有人開放的寺廟,非宗教旅游的人只能進入Public Temple.

巴釐島上最重要的寺廟有9座,分布在巴釐島各個方向的海邊,形成一個圓圈庇護這座島嶼。我們去的寺廟中有兩座屬於這9座之中,海神廟 (Pura Tanah Lot) 和烏魯瓦圖 (Pura Luhur Ulu Watu).這兩座寺廟都建在巴釐島的西海岸,海神廟勝在凶險的環境,印度洋的海浪驚濤拍岸,而神廟就在波濤洶湧的浪間巋然不動。烏魯瓦圖建在印度洋邊的懸崖上,Pura=temple, Ulu=head, Watu=stone,這座寺廟的名字是巴釐語,意思就是石頭上的廟。站在烏魯瓦圖崖邊眺望浩瀚無垠的印度洋,海水的顏色分成很多層次,灘邊的海水藍的攝人心魂,像一大片一大片的水晶;遠處海天一色,恍惚間世界也有盡頭。

巴釐人相信神只有一個,但是以三種形式存在在日常生活裡,它們是Creator(born), Protector(Life), Recycle(Death)。人死之後化成骨灰撒進大海,如果一輩子只做好事就升天堂,如果善惡參半就繼續輪回成人,轉世成為帥哥靚女的就是上輩子善大過惡,而如果前世惡貫滿盈,來生就會變成動物。走在街上,你必須小心看路,稍不留神就會差點踩上一個小小的竹子盤子,裡面放著鮮花和幾塊餅干,這是當地人給精靈的禮物。他們相信精靈就在人們身邊,並且有神力,如果他們生氣了就會對人不好,所以人們經常要放一些小東西送給精靈,讓他們安寧。聽Dedy給我講這些的時候,神情非常的虔誠,我聽起來像神話故事的,在他來說卻是真實的存在。我仿佛置身於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那時候神是主宰,精靈們在歌唱,人們有善惡分明的信仰。



(Pura Tanah Lot)



(Ulu Watu )


精選遊記: 巴釐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