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氏地主莊園

作者: (蘋果)

導讀到煙台辦事,期間趕上了星期天,待在賓館裡閑來無事。玄瑜說,要不然去一趟我老家棲霞,看看牟氏莊園。雖說早就知道棲霞縣有牟二黑地主莊園,只是未曾親眼見過,自然有造訪的意向,經他這樣一說,也就成行了。汽車沿著尚未完工的同三高速公路向棲霞出發了。過去沒有這條高速公路,從煙台到棲霞需要兩個多小時,有了這條路,一個來小時就夠了。 很快到了縣城, ...

到煙台辦事,期間趕上了星期天,待在賓館裡閑來無事。玄瑜說,要不然去一趟我老家棲霞,看看牟氏莊園。雖說早就知道棲霞縣有牟二黑地主莊園,只是未曾親眼見過,自然有造訪的意向,經他這樣一說,也就成行了。汽車沿著尚未完工的同三高速公路向棲霞出發了。過去沒有這條高速公路,從煙台到棲霞需要兩個多小時,有了這條路,一個來小時就夠了。

很快到了縣城,又換了一條公路,往北面跑,不遠就到了城北古鎮都村,牟氏莊園就坐落在這裡。玄瑜說,牟氏莊園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後裔的住所,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它隨著牟氏家族的繁衍和家業的發展而逐漸擴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在山東它的規模僅次於曲阜的孔府,不同的是,孔府是歷代皇帝加封給予的,牟氏莊園則是牟家經過幾代人自己營造起來的。

來到牟氏莊園,從門外看去,並沒有多少高大的樓堂牌坊,也沒有威嚴的高牆和電網,只是那一色的青石磚牆和高起的屋檐,以及那厚重的門,多少顯現些曾經的威嚴。走到跟前,能夠清楚看到,牆外那些用來拴牲口的石樁有好多處,從那已經磨損的痕跡,可以想像到這家人過去門前的興旺景像。從西忠來大門進入莊園的時候,邁上台階,我注意到那高檐下的半扇門上寫有四個金黃色的大字“勤儉家風”。

進了莊園,從前往後把院落一個個看了。莊園一圈,前面和左右兩側都是房子,那是供管家、佣人以及家丁居住的場所,也有存放糧食、農具的倉庫。莊園的中間分成了六個院落,分別是牟墨林六個孫子的住所。據介紹,整個莊園共有房屋480間,總面積兩萬多平方米,院內房屋院牆多是青石青磚牆,六個院落主體建築多屬二層樓房,連同屏門、東西兩廂組成四合院。若是近看了,那房舍各個雕梁畫棟,明柱花窗,其浮雕圖案栩栩如生。整個莊園建築可以說是結構嚴謹,堅固敦實,雄偉莊重。

導游說,這牟氏莊園的主人,是延續幾代稱霸一方的豪門家族,在最強盛的清末民初,擁有土地6萬畝,山嵐12萬畝,房屋5500間,佃戶村153個,是膠東半島第一號大地主。解放後隨著土地改革和土地歸國家所有,牟氏莊園已經不再有夕日的景像。如今,牟氏後代已經沒有人在此居住了,變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教育基地。

面對興盛而又衰敗的景像,總覺得在這發起的背後,有許多需要思索的東西,尤其是自牟氏一世從四川孤身來到這裡,演變到不可一世的富豪,的確值得思考。

據考究,牟氏一世牟敬祖,湖北公安縣人,明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以歲貢任棲霞縣主薄。卸任以後,逐落戶於棲霞縣蛇窩泊社荊風鄉中榆為農。從二世到七世,牟氏家族沒有什麼作為,反而由於文化落後,丁稀族弱,經常受到鄰裡的欺凌。面對這樣一種境地,牟氏人家萌生了讀書取仕的思想。從牟氏八世開始,牟氏人家便開始讀書做官,到十世已經到縣令一職,成為官宦人家,而牟家真正開始強盛起來,則不是簡單以官以權謀取的,這些要歸結到十三世以後,特別是十四世牟墨林用心經營。

牟墨林(1786--1868),字松野,綽號“牟二黑子”,太學生。在那個歷史背景下,他以祖輩官宦權勢為基礎,借以殘酷的剝削手段,靠極其用心的判斷和有效的經營主張,依托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保護,趁大災之年大發難民財,在短時間內鯨吞農民土地而成為聚財爆發大戶。

據《棲霞縣志》記載,1836年,“棲霞大風傷稼,歲大歉,人相食。”大災之年剛好50歲的牟墨林,瞅准官府從海北向登州籌撥高粱救災的機會,從東北販運大量高粱到棲霞,乘機用高粱換取災民的土地。起初,一鬥高粱換一畝地,後來幾升就可以換一畝。這樣,不用費多大力氣就使大量的土地快速集中牟墨林的手中,不僅如此,他將出賣土地的農戶淪為其佃戶,長期霸占勞動力。據說,他收買土地所花費的高粱,與其當年的地租相當。就是這樣,他及其低的代價,就完成了土地所有權的轉換,也完成了大批農民淪為其佃戶的勞動者身份的轉換。

牟墨林的發跡史,就是借機盤剝農民利益的過程,投機剝奪是牟氏家族發家的本質。從當時的社會背景看,他的爆發具有鮮明的社會政治背景和經濟背景。從另一個因素講,在當時社會制度下,在許多擁有土地資本的地主階層裡,他能把一個家業經營到如此規模,除了剝削的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因素。

了解他的發跡史,可以明顯看到其經營土地資本的跡像。事實上,牟墨林是個土地資產的經營者,與那些以收租和小本經營的地主來比,更顯得高出一籌。他善於瞅准機會,善於冒險,毫無顧忌甚至變本加厲盤剝農民。從經營上他有自己的主張,提出“人不患無財,患不善用其財”。他處心積慮研究經營糧食和土地,以達到聚斂家產的目的。他家的大門上,並沒有出現豪華闊氣的擺設,而是題寫著“耕讀事業,勤儉家風”八個字,足以看出他以知識變換錢財的經營訣竅。他是一個有知識有心計的經營者,而並非簡單地靠收地租發家的人。正是因為有封建制度、封建文化及其經營主張的支撐,加上他那殘忍的手段,才把握了一次次發難民財的機會。

他還善於用虛偽掩蓋殘酷的豪奪現實,用政策盤剝農民的成果,用了許多迷惑人的伎倆。平日裡,他裝做出許多施舍舉動,迷惑那些不明道理、不明真相的農民,以為他是一個善良慈悲的人,從而減少佃戶對他的對抗;他用誰賣的土地承租於誰的策略,給出售土地的農民造成土地還在手中的假像,以掩蓋農民淪為佃戶的身份;他用包租數量一定幾年不變的方法,穩定佃戶的生產和對土地的投入,從中獲取長期穩定的利益。這些具有明顯經營特征的東西表明,他是一個善於利用經濟手段和文化手段為其經營服務的土地經營者。

牟墨林時代創造了牟氏家族最輝煌的時代,但在當時的封建意識和經濟環境之中,他無法永遠保持這樣的輝煌。在眾多的資產積累以後,經營者的作用往往比一般情況下越發顯得重要。在他去世以後,牟氏後裔都不具備經營這份家產的能力,也沒有像他那樣用心經營。在這樣的情況下,分散的資產關系和封閉家族生活方式致使內部矛盾輩出,有效資產經營分散,加上當時處於社會大動蕩、大變革時代,必然走向衰敗。用歷史的眼光看,牟氏莊園的衰敗是歷史的必然,是不可阻擋的,但從經營的角度來講,維系一個家業僅靠家族的延續管理是盡不科學的。這也是牟氏莊園的衰敗的重要原因。

(2001年8月11日)


精選遊記: 煙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