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都江堰

作者: (蘋果)

導讀雨中都江堰來到四川,雖說有很多優美的風景,但最想看的就是都江堰。四川朋友給我介紹說,從公元前256年建堰至今,都江堰已經為我們造福2200多年,如今還在繼續灌溉著川西平原的一千多萬畝良田。人類征服自然、開發自然的工程,不論從規模還是技巧上,沒有哪個能夠和都江堰媲美。 第二天上午忙完了公務,我們便乘車向都江堰出發。都江堰屬成都市管轄,位於成都� ...

雨中都江堰來到四川,雖說有很多優美的風景,但最想看的就是都江堰。四川朋友給我介紹說,從公元前256年建堰至今,都江堰已經為我們造福2200多年,如今還在繼續灌溉著川西平原的一千多萬畝良田。人類征服自然、開發自然的工程,不論從規模還是技巧上,沒有哪個能夠和都江堰媲美。

第二天上午忙完了公務,我們便乘車向都江堰出發。都江堰屬成都市管轄,位於成都西北大約55公裡,是一個地級市。四川曾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而今不一樣了,高速公路已經把成都和都江堰兩個城市連接在一起。

或許都江堰本身就是一本傾注風雨的書,需要懷著凝重的心情仔細拜讀,出了成都,天空就淅瀝下起了小雨,一路上把無數的山水都籠罩在煙雨之中,把蜀中腹地曾有的故事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好似一個謎。

打小就聽說過李冰父子修築都江堰的故事,知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怎麼築得堰,怎麼分得流,詳實一點的東西就說不上來了。歷史悠久,路途遙遠,更讓人迷惑於對它的猜測之中。

記得1995年去比利時,在烈日市,見到默茲河上建有一道水壩,水壩抬高了河面,河水從左側的河道引流而去。聽陪同的人說,在這裡,默茲河被分流了,往下游去的河叫做馬斯河,而引出的河水補充到阿而貝特運河,經安特衛普流入大海。這個水利工程,對當地的航運和農業灌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還記得,在那大壩的前端,在一處高出水面的台子上,佇立著一尊塑像,一位身材挺拔、迎風飄逸的人,迎著默茲河水,向上游展望著。我猜想,這位人物一定是水利工程的設計者。

當時,我就想到都江堰,和這個水利工程一樣,都是屬於人類運用自己的智慧,將大自然的恩賜予以充分利用的成果。我想,都江堰的建設年代一定要比它早,也比它更宏大吧。

車到都江堰,雨仍然下著,茫茫細雨把岷江上下一起藏了起來。沒法沿江觀看都江堰的景色,只好懷揣幾分猜想,沿著茂密的樹木林,觀看伏龍觀裡的圖文介紹。

盡管有充分的想像,可是當詳細了解了都江堰的引流原理和調控方法,那工程的宏大,設計的精巧,還是讓我感到震驚。

都江堰工程的運行機理,不是在江中築壩分流的引水工程,而是在江中順水作堰,利用河道河岸的地形和流體力學原理自動控制引水量、泄洪和排沙的。工程除了龐大的水網河渠之外,主要由渠首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三大部分組成。魚嘴分水堤的功能是從江中分流出一部分江水到內江,在江中離堆那裡打開一道20多米的引水口----寶瓶口,引入江水進入水網,其余的江水仍回到岷江,而引水流量則是靠飛沙堰的高低來控制。當發洪水時,由於河道彎曲,水流受離心作用對寶瓶口的衝擊減緩,自動控制水量。由此可見,都江堰的結構和原理,和烈日市的那個引水工程結構和原理有著根本的不同。比起烈日那個工程,都江堰無論是原理和建設的難度,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岷江水流湍急,泥沙含量高,加之地質復雜、流量大,築壩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即便是築了壩,當時也解決不了調控水流和泥沙沉積的難題。都江堰的精妙之處就在於,整個工程運用了水流力學的原理,築起分流堰,在河道拐彎的地方,開鑿寶瓶壺口,用河水的高低和水流的急緩自動調節引水量,解決泥沙的沉積難題。

在大學曾經學過流體力學,略知一點流體運動的原理規則。面對都江堰,我無法想像當時李冰父子是怎樣想到建設這樣一個都江堰,是如何計算這個工程,計算出開山口引流的地方。越是不知道,越是無法想像,越是不可思議,越能感受到中華兒女的聰明智慧,體會到古老文明的偉大,為這個人類治水最偉大的壯舉而感到自豪。

來到“二王廟”,一坐具有千年歷史的古老建築,是歷史上官方祭奠李冰父子的地方。相傳,這裡最早是紀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後於1500多年前,改為專門紀念李冰父子的祠廟。據《灌縣鄉土志》記載,“每歲插秧畢,蜀人奉香燭祀李冰。絡繹不絕”。在這裡,可以詳細了解了都江堰的形成過程,也對治水六字訣“深淘灘、低作堰”和八字格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有了深刻形像的理解。在這裡,我還見到了被供奉的李冰石雕像,那是人們在清理河道時發現的。

李冰,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兼科學家。公元前250年,由秦國派駐古代蜀地任郡守,也就是毛澤東說的,李冰是四川省的省長。他在任期間,體察民情,急民於水火,為免除岷江水災,爬山涉水,考察實情,研究治水的方法。他以宏大的政治抱負和科學的頭腦以及為國為民的責任心,率眾修築了這舉世無雙的都江堰,偉大壯舉銘記千秋!雖說史書上沒有記載他的生平,甚至人們至今不知他的生卒年份,但是祖祖輩輩的蜀中人們,一直牢記著他,敬仰著他。我想,李冰也算是有抱負的行政長官了。在古代,這樣的學者型行政長官尚能夠體察民情,關心民眾疾苦,拿出銀兩修建都江堰,“為官一地、造福一方”,我們有些學者型行政長官為百姓都做了些什麼,難道不應該汗顏嗎!

過了“二王廟”,來到離堆寶瓶口上的“伏龍觀”,這有一坐可以飽覽內江和分流渠水的涼亭。來到這裡,一眼望去,白茫茫的雨霧之中,隱約感到有些騷動和不安,從大地深處湧來許多顫動,天地間回蕩著轟響,如沉悶的山崩,如狂驟的海嘯,那巨大的力量,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順著聲響上前看了,只見那滔滔江水從鑿開的巨大的山門----寶瓶口湧入通向蜀中農田的水渠。迷霧裡,江水滾滾,轟鳴著、咆哮著,按著兩千多年前給它設定好的走向,順服地流淌下去。

雨水還在下著,雨霧彌漫,茫茫不可遠見。天是白的,山是白的,水也是白的,只有這都江堰,凝重地橫跨在心裡。注視著河水從魚嘴分水堤滾滾而來,看那模糊的安瀾索橋橫貫在奔騰的河上,讓人竟有了無比渺小的感覺。眺望整個工程,雖說雨霧遮掩了遠處的山景,可是從那隱約的影像裡,河水奔流的感覺中,煙雨的綢繆間,感受著這項工程的雄偉和壯麗,感受著歷史的豐厚和歲月的滄桑。

都江堰引水澆灌的農田,為蜀中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決定性的條件,促進了西南地區文明的進步。都江堰的建成,改觀了當地農業的狀況,使四川“水旱從人,不知飢謹,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正是因為都江堰澆灌的千萬畝良田,促進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富國強,加上周圍的地勢險要,成全了蜀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才使四川成為中國歷史上的輝煌國度。都江堰市接待辦公室的同志還介紹說,由於這裡不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業發達,人們安居樂業,生活穩定,推動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也是四川成為造就許多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的重要原因。四川自古人才輩出,成就斐然,或多或少都與都江堰的功勞有關。

離開都江堰的時候,天已經晚了,雨也停了,只有無數的思緒還在彌漫著。流水易失,人生短暫,但歷史不會忘記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不論什麼年代,為人為官,都應像李冰父子那樣,勤奮執著,做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人。

(2001年9月16日)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