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南6日自助游part2

作者: 巧克力瓜

導讀D3:廈門——洪坑土樓群 這是相當辛苦的一天……我們一早來到湖濱南路汽車站8:00,根據之前與土樓樓主溝通的結果,我們打算乘坐早上到永定的大巴,據說中途可以經過我們要去的土樓。但是,在我們購票的時候,撇去只能購買到10:30的班車不提,我們購買的票居然是走什麼高速的“高級票”(¥92),不能經過我們要去的土樓(faint~!),當時就很猶豫,因為我們對土樓� ...

D3:廈門——洪坑土樓群

這是相當辛苦的一天……我們一早來到湖濱南路汽車站8:00,根據之前與土樓樓主溝通的結果,我們打算乘坐早上到永定的大巴,據說中途可以經過我們要去的土樓。但是,在我們購票的時候,撇去只能購買到10:30的班車不提,我們購買的票居然是走什麼高速的“高級票”(¥92),不能經過我們要去的土樓(faint~!),當時就很猶豫,因為我們對土樓的環境惡劣早有所知,對要不要走這一趟心裡打鼓,但是如果不去……我們這趟土樓怕是要去不成了,整個旅途就有個巨大的遺憾……見我們猶豫不決,司機和票務信誓旦旦跟我們說,這個車可以到“五四”(後來看了地圖才知道是“撫市”),然後在那裡再攔車去目的地。這個時候,跟我們一樣茫然的一對上海夫婦出現了——我們旅途中遇到的可愛驢友。踏上心裡完全沒有底的旅途……

一路上我們發現,車上的人講的話我們根本聽不懂(閩南話&客家話,我們都聽不懂)頓時安全感頓失……一路無話,到達撫市,司機招呼我們下車。

下車後我們徹底迷茫了,我們所在的是一個盤山公路的三岔路口。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路上偶爾有車經過,也是私家小車,根本不可能有私家車主在這樣的荒山野嶺搭載我們這些來路不明的人。

等了許久,來了一輛鄉間小公交,顯然就是那種傳說中車況很差,超載嚴重的交通工具(撫市——岐嶺¥15左右)。當時問“能不能去土樓”,答曰“能~!”黃瓜和上海夫婦也沒有考慮很多,就上車了,其實當地鄉間遍布土樓,土樓幾乎是當地主要的民居建築形式。也不知道它要帶我們到哪個土樓。

上車以後,車上有熱心人跟我們說:“這個車不能到土樓,只能把我們帶到離土樓最近的鎮子——岐嶺。”黃瓜內心大呼“苦也~!難道還要再次被扔在荒郊野外?”撫市到岐嶺之間經過一個叫陳東的鎮子,顛簸20分鐘以後到達岐嶺。

這次還好,基本是到了一個鎮子中央,感覺比剛才好很多。許久,我們在歧嶺攔到一輛土樓出來辦事的包車(就是跑跑旅游的私家小面包),¥10/人,帶我們進了山。

從10:30廈門湖濱南出發算起到達土樓14:30,耗時4小時,路上轉車兩次——撫市、岐嶺。花費¥92+¥15+¥10=¥117。

購買了¥50門票,請了個導游(游阿姨,游阿姨人很好,後面有敘述),游阿姨是當地土樓的原著,對土樓非常了解。帶領我們一一參觀了村子裡的土樓——寶成樓(方樓),振成樓(圓樓),福裕樓(三聯方樓),景陽樓(方樓)……講解很仔細,還能解答黃瓜對土樓n多疑問。(詳見此後“土樓Q&A”,大多都是游阿姨的講解,嘿嘿~~)。

所謂“洪坑”,基本是一個群山環抱的山間平地。此間的土樓均為林姓客家所築。也是個風景優美,小山水很是清秀。當地群山環抱,風很小,得以建造大型夯土建築。

晚上我們住宿在游阿姨家中,游阿姨在土樓“寶成樓”中有客房,但她很熱情地招呼我們去她的新房子住宿,大床間,有熱水和獨立衛生間(¥60/晚)。晚飯我們也在游阿姨家解決,她很熱情地燒了好多特色菜給我們,雞鴨魚肉一桌子,還有一種當地特色美食——糯米粉和肉醬的丸子,非常美味。當然還有當地自釀的米酒,HOHO~~。游阿姨很客氣,不願意收我們飯錢,嘿嘿~~當然很不好意思拉~最後我們飯+住宿+導游一共付費¥100/2人。第二天我們離開時游阿姨還很熱情的要給我們花生牛奶……實在太沉,謝謝游阿姨拉~!(P.S.游阿姨是洪坑土樓文化村衛生站的工作人員,很容易找到噠,單收導游費¥20)

第三天OVER.

土樓Q&A:

Q1:什麼是客家:

A: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征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廣東梅縣、興寧、大埔、五華、惠陽等縣江西、四川、廣西、湖南、台灣、海南、福建部分地區,分布約120餘縣。先世居黃河流域,西晉末年(4世紀初)、唐代後期(9世紀末)因戰亂大批南下。1270年代南宋滅亡後又遷至贛、閩、粵等地。自稱「客家」或「來人」,以區別於本地人。客家話是漢語方言之一,保留較多古漢語音韻。山歌別具風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區保持自己習俗傳統,婦女均天足,參加勞動生產,不受封建陋習約束,勇於進取。近代,太平天國之亂失敗後,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廣闊的地區,有的轉徙台灣、香港,或僑居南洋一帶。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混血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 嘉應州、贛州、汀州。——引自《百度知道“客家”詞條》。

Q2:為什麼土樓有方形圓形?

A:比較早出現的土樓是方形土樓,圓形土樓稍晚出現。

經過觀察,圓形土樓規模大多比較大(除個別,如如升樓等),方形土樓較小。

大概因為方形土樓內部房間分配較難。四角只能用作輔助用房和交通用房。分配方式有限。同時方形土樓內部空間平直,利用率大。

圓樓則可以靈活分配,利於平均分配住房,有利於家庭安定團結。圓形土樓如果直徑過小,那麼外牆曲率過大,將造成空間浪費。

Q3:土樓失火是否會“火燒連營”

A:沒有去之前,黃瓜也有這種疑惑。土樓雖則外側是厚夯土,內部其實是木結構建築。整個土樓實則“外強中干”。

去到當地發現:夯土牆一方面作為土樓建築的外牆維護,同時也是土樓主要的豎向結構,也就是說,夯土牆結構是土樓的承重牆。所有木梁和樓板的重量基本是落到夯土牆上。夯土牆也有伸入建築內部的部分,類似於“⊥⊥”伸入內部的牆體除了起到承重作用以外還能起到防火牆作用。這些厚實的土牆將整個龐大的土樓建築分成了若干防火分區,即使一處失火,也不至於火燒連營。

Q4:土樓內部利用

A:土樓最外環為住宅環,一般3-5層,以4層最常見。內層為公共集會層,2層左右。最內為祠堂等祭祀集會建築(以振成樓為例)。土樓內部有水井。

土樓類似我們常見的“連排別墅”,或者說是一種連排別墅的特殊形式,就是將我們常見的連排別墅首尾相接,形成圍合。

每家族支派有“防火牆”隔開,每戶分得1F-4F的一“瓤”房間,公用走廊和樓梯。每戶1F為廚房,2F倉庫,3-4F臥室等。

土樓內部可以飼養家禽,家禽飼養在內外環土樓之間,以每個家族支派為單位,在內環外側牆上搭建禽舍。既能保持土樓內環祭祀集會空間的衛生,又便於外層居住空間的住戶對家禽的飼養和管理。

浴室修建在禽舍和外環住宅連接的側牆上,也是以家族支派為單位,一般修建兩個。

廁所貌似是以戶為單位,一戶一個,集中修建在土樓環外。

Q5:圓形土樓的弧形牆壁是否影響內部空間利用

A:因為圓形土樓的規模一般較大,所以牆壁曲率不大,弧度不大。同時土樓內家具多垂直外牆布置,所以弧形牆壁對生活影響不大(但導游說,確實有點影響的)。

(TO BE CONTINUED…)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