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紀行連載6——裡約熱內盧的耶穌山

作者: ywppy

導讀耶穌山在酒店略事休整,我們就乘坐旅游中巴向裡約熱內盧標志性的景點耶穌山進發。耶穌塑像矗立在海拔710米的科科瓦多山(Corcovado又稱“駝峰”)頂上,高30米,連同底座高38米,雙臂伸長28米,重1145噸。建造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的天主教大主教佩德羅·瑪麗亞·博斯,但被否定。第二次提議於1921年,巴西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周”的活動來吸引捐款,天主� ...

耶穌山在酒店略事休整,我們就乘坐旅游中巴向裡約熱內盧標志性的景點耶穌山進發。耶穌塑像矗立在海拔710米的科科瓦多山(Corcovado又稱“駝峰”)頂上,高30米,連同底座高38米,雙臂伸長28米,重1145噸。建造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的天主教大主教佩德羅·瑪麗亞·博斯,但被否定。第二次提議於1921年,巴西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周”的活動來吸引捐款,天主教徒非常踊躍。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巴西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彩,這一天是巴西的聖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慶典上,裡約熱內盧的樞機大主教歐瑟比歐·奧斯卡·舍伊德在塑像下為聖母顯靈日做禮拜,這使得這座基督像成為朝聖聖地,從此以後天主教徒可以在塑像前接受洗禮和宣布結婚。塑像也是巴西乃至南美洲的標志性建築,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我們國家領導人訪問巴西的時候曾經到這裡觀光。汽車穿行在南美風光綺麗的城市中,那藍天白雲,碧海綠樹,奇花異草,小山洋房,似乎給我們疲憊的精神驟然增加了興奮劑,大家從恍惚中蘇醒過來,雙眼透過車窗,如飢似渴地飽覽這美麗的異域風光。我則端著相機,神情專著,不時按著快門,不想放過任何一個值得入鏡的景色。有收獲,有遺憾,有興奮,有懊喪,但是還是樂此不疲。汽車駛入了崎嶇的山路,兩旁是民房,據導游說,多數是貧民窟,早期的移民在山下沒有立足之地,只好到山上蓋房子居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現在的規模。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卻是一派富足的氣像,歐式的小樓鱗次櫛比,形狀不一,規整漂亮,多數2、3層。每家的小院裡都是花木蔥蘢,陽台上的花盆、花籃五彩繽紛,道路上纖塵不染,一派生機盎然。車行至一山坳處,善解人意的導游潘先生讓司機停下車來,給我們一個鳥瞰貧民窟的機會。密密麻麻的樓房,錯落有致,但是仔細觀察,那些樓房沒有漂亮的外觀,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寬闊的面積,沒有整齊的街道,更沒有泳池和綠地。樓房在綠樹花木掩映之中,似乎並沒有窮愁潦倒的氣氛。我們見過南非約翰內斯堡和開普敦郊區的貧民窟,那些多數是鐵皮小屋,一家人就好像住在悶罐火車皮裡,那令人窒息的狹小可想而知,好在南非政府正在建設有自來水、有電的標准住房,免費供貧民居住,有些就是我們中國的建築公司承建的,但是全部解決大量湧入城市的貧民居住問題,肯定需要時日。我們西南西北等地的貧困農民的民居就更難想像了,家徒四壁,冬不能遮風,夏不能避雨。可見“貧民”這個概念也是相對的。汽車盤旋而上,海拔從接近海平面的地方升至700多米,在接近山頂的停車場停了下來,我們乘坐自動扶梯到達山頂。聳立在我們面前的,是高大的耶穌塑像,他幾乎占據了整個山頂的制高點。耶穌身穿長袍,面目慈祥,頭微左傾,雙臂張開,栩栩如生。他好像在給信徒講道,也好像在迎接慕名而來的世界各地的游客。雖然我們一行人沒有耶穌的信徒,但是大家面對他的塑像無不肅然起敬!他雖然是神,但是沒有神的光環,沒有仙的灑脫,有的是令人開心的微笑,有的是為人犧牲的坦然,他更像師長,更像朋友,更像普通人。面對耶穌的塑像,不禁浮想聯翩。伊斯蘭教教義,不允許崇拜偶像,所以所有的清真寺裡沒有人物的塑像和畫像讓信徒頂禮膜拜,安拉就在信徒心中,這樣信仰就更真誠,也避免了對任何教職人員的個人崇拜,而且也符合伊斯蘭教崇尚節儉的精神。佛教引導人們崇拜偶像,所有寺廟裡到處都是佛祖、菩薩和羅漢的塑像。沒有條件塑像的,就繪畫於牆壁或者布幔上,於是佛教盛行的地方創造了偉大的繪畫藝術和雕塑藝術。那佛像,大都按照佛家的教義正襟危坐,表情嚴肅(那招人喜歡的大肚彌勒佛和濟公活佛除外),接受香火供奉和信徒的頂禮膜拜,許願還願的善男信女,還都要掏大把的銀子來捐贈,甚至修廟宇、建佛塔。久而久之,受其文化影響,就有了“造神”運動,也就有了個人崇拜,也就有了求人辦事給人送禮的文化。時至今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許多宗教場所大都開辟成了旅游景點,進的廟來,多有僧人引路解說,但是最終還是把你引導得非花大把的錢燒高香或者投入公德箱不可!可見經濟這個中心已經無所不能地滲透進了廟宇。道教在許多方面借鑒了佛教的形式傳播,道觀裡也是許多偶像,在此不做論述。而天主教、基督教,只有耶穌和聖母瑪利亞的偶像令信徒敬仰但不是膜拜。大家看到的耶穌大都是為了民眾受苦受難的形像,那釘在十字架上的樣子,感召了許許多多的人!所以全世界的信徒中,超過60%是信奉耶穌的。天主教、耶穌教也有宗教故事的繪畫,最著名繪畫之一就是梵蒂岡的西施庭小教堂穹頂上的拉菲爾的《最後的審判》。耶穌為大眾犧牲的形像及其教義影響了許多人,造就了人們的犧牲精神。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泰坦尼克號海難,當船即將沉沒,救生艇僧多粥少的危機時刻,乘客中有個牧師站出來喊到:基督徒們,我們是受過上帝恩惠的人,但是船上還有許多人沒有受過上帝恩惠,把救生艇留給他們吧!在他的感召下,許多基督徒站了出來,包括被他們的行為感動的那個樂隊,他們坦然地隨沉船沉入了大海,場面震撼人心!牧師沉入大海的時候碰巧抓住了一塊木板,但是他又把木板讓給了一個年輕人,沉入海底去見他的上帝了。再如,去年美國的一起校園槍擊案,一個5歲的小女孩竟然挺身而出,喊到:我年齡最小,你要殺人就先殺我吧!結果死於喪心病狂的歹徒槍口……人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那麼我們所崇拜的偶像的力量不就更為巨大嗎?耶穌山頂,人群熙熙攘攘,這些來自不同國度、不同膚色的人們,無不首先肅立在耶穌像前,必恭必敬地瞻仰塑像,目光從耶穌像的臉龐徐徐向下掃描,直到底座底部,從人們的表情可以看出那尊敬,那崇拜,那震撼,那喜悅,那信仰。這裡亞洲面孔不多,大都是西方人或者黑人,所以我們一行就顯得十分顯眼。令人欣慰的是,見到我們的東方面孔,他們不再是如前幾年我們的同胞在國外經常被問“Japanese(日本人)”?的尷尬,而是問我們:“ Chinese(中國人)”?可見我們國際地位的提高,使我們的自豪感倍增!在國內旅游,遇見無論什麼塑像,導游經常讓我們摸這裡摸那裡或者或者投幣祈福,國外沒這習慣。我們和其他游客一樣,大家紛紛同耶穌塑像合影留念,把這美好的時刻變為美好的回憶。山頂是裡約熱內盧的制高點,在這裡可以鳥瞰城市風光。極目遠眺,藍寶石般的大西洋和碧藍清澈的天空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美麗的弧線,海天一色,坦蕩無垠。朵朵白雲,似乎有了靈性,點綴在藍天碧海之中,飄忽游動。怪不得是航海家發現了地球的形狀,因為在他們眼裡,大海的盡頭永遠是圓弧。低頭鳥瞰,美麗的裡約熱內盧盡收眼底。尼特羅伊跨海大橋猶如貴婦人項上的珍珠項鏈,蜿蜒在碧波蕩漾的的大海裡,把兩處美麗的大陸連接在了一起。大海邊,山腳下,各色建築錯落有致,鱗次櫛比。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樣式別致的別墅小樓交相輝映,綠色的足球場和青翠的直升飛機停機坪點綴其中。街道兩側,建築周圍,花繁樹茂,生機勃勃。望海中,面包山和許多不知名的島嶼,各以自己的優美身姿,婷婷玉立於碧波蕩漾的大海上,個個蒼翠欲滴,宛若仙境。無數只海鷹,盤旋於山巒間、大海上,猶如滑翔飛機在操練。看山腳,滿目綠色,到處是奇花異樹,山花爛漫,五彩繽紛。那美麗的鳳凰樹,高大的棕櫚樹,樹冠如傘的傘樹,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熱帶花木,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面對此情此景,大家無不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甜美的空氣,立時,旅途的疲勞隨著胸中多年積攢的污濁之氣,一呼即出,渾身上下感到輕松舒服,那份愜意,是說不盡也道不完的。



(耶穌山鳥瞰)



(遠眺耶穌山)



(耶穌山鳥瞰2)



(耶穌山鳥瞰3)


精選遊記: 裡約熱內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