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萬裡路(15)--神奇的納木錯

作者: 三色元

導讀在電腦桌面上,經常可以看見刻著經文的瑪尼堆與湛藍的湖面構成的畫面,那種肅穆、神秘、高遠、與無可名狀的美,令人心中悸動不已。那就是西藏人心目中的聖湖—納木錯! 這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遠離現代文明的污染,保持著自然原始生態,其湖面海拔4718米,總面積為1900多平方公裡,是我國的第二大鹹水湖。湖水主要靠東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後補給� ...

在電腦桌面上,經常可以看見刻著經文的瑪尼堆與湛藍的湖面構成的畫面,那種肅穆、神秘、高遠、與無可名狀的美,令人心中悸動不已。那就是西藏人心目中的聖湖—納木錯! 這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遠離現代文明的污染,保持著自然原始生態,其湖面海拔4718米,總面積為1900多平方公裡,是我國的第二大鹹水湖。湖水主要靠東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後補給,沿湖還有不少溪流注入。經過千百年的變遷,盡管退離最初的水位線80多米,但湖水最深處仍有33米以上。湖濱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場。

“納木錯”意為天湖、靈湖或神湖,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公元十二****末,藏傳佛教達隆嘎舉派創始人達隆塘巴扎西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習密宗要法,並始創羊年環繞納木靈湖之舉,因此是納木錯成為藏傳佛教的著名聖地。每年都吸引著西藏當地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的教徒們迢迢千萬裡,或驅車前往、或步行而來,而最艱難的是一步一叩,五體投地、葡伏前行,完成艱辛的旅程,來轉湖朝聖,以尋求靈魂的超越。

2007年7月24日,我們從拉薩出發,中午時分,便來到了位於當雄與班戈之間的納木錯景區。傳說“納木錯是帝釋天的女兒,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念青唐古拉山直插雲宵,終年積雪,廣闊的草原繞湖四周,使納木錯像一面巨大寶鏡,鑲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在山口,我們遠遠就看見了直插雲宵的念青唐古拉山雪峰,在陽光下熠熠閃爍的聖湖。路上標志30多公裡的路程,讓我們急不可待地高速前進。一來到湖邊最大的是扎西半島,我就急急地下車,在眾多的朝湖人群中,轉眼間就與同伴失去了聯系。

湛藍的天、碧藍的湖、白雪、綠草、牧民的牛毛帳篷及五顏六色的小花,交相輝映,組成一幅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融、美麗動人的畫面,時而勁風吹拂,時而陽光普照,身臨其境,無不令人心曠神怡。我肆意湖濱山水之間,愰若置身仙境。

我找到了最有代表性的瑪尼堆。五顏六色的石塊上刻滿了藏文經文、圖像,看似零亂,卻井然有序地排列著,最上層擺放著牛頭牛角和經幡,在湖風的吹拂下,伊然是一處念經的神聖所在。

除卻刻滿藏文經文、圖像石塊的瑪尼堆,湖畔還遍布著其它形式的瑪尼堆,或獨石聳立、或堆成石圈、或列石成陣。它們由大小不一、色彩各異的石頭形成,其中尤以白色為尊,巨石為廣。佛教信徒經過這裡,總會投下一顆石子。藏族受本教萬物有靈的昭示,認為即便一小塊石頭也是有靈性的,有靈性的物體必然有神佛的靈光,抑或被鬼魂所占據。藏民通過石頭,表達著內心的祈禱。

按照藏族轉經傳統,我沿著扎西半島湖岸線順時針方向前行,島上紛雜林立著無數石柱和奇異的石峰,迎面是兩根高數十米的石柱,名迎賓石。不多遠,有合掌石又稱父母石,傳說是蓮花生的佛掌。島上還分布著許多幽靜的岩洞,有的洞口呈圓形而淺短,有的溶洞狹長似地道,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裡布滿了瘤鐘乳石。洞中洞口,往往有附岩而建的廟宇,供信徒們朝拜。

納木錯的經幡多姿多彩,有的從山頂的懸崖上,一直連接到湖畔的巨石上,有的就直接用木箭插在湖濱山坡,在一座山峰上,還有許多木箭插梱在一起的經幡,那是藏傳佛教重要的佛事“插箭節”插上去的。在迎賓石和許多懸崖上,還有一頭纏著石頭拋上去的哈達,漫山遍野,遠遠望去,像雪山一樣的漂亮。這大約是巨石崇拜或者瑪尼堆的另一種形式吧?

納木錯飛翔著許多白色的江鷗、褐色的野鴨等,為寬闊的湖面,增加了不少的生趣。據了解,湖泊周圍常有狗熊、野犛牛、野驢、岩羊、狐狸、獐子、旱獺等野生動物棲居,湖中盛產高原的細鱗魚和無鱗魚類,湖區還產蟲草、貝母、雪蓮等名貴藥材。納木錯的神奇,是它擁有豐厚水源的同時,滋養了肥美的水草,造就了動物天堂,哺育了高原兒女,蘊育了神秘的藏族神話和佛教文化......





(納木錯畔迎賓石)


精選遊記: 那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