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金山

作者: rgmao

導讀夢中金山! (2008年2月8日 – 2月10日 / 大年初二 – 大年初四· 獨旅鎮揚) 欲讀圖者,請到我的博客串門 -- http://***/rgmao181898 祖籍寧波的我,出生在江蘇鎮江,11歲那年,遷居到滬。鎮江乃魂牽夢縈之地喲。動車組,一個半小時即到鎮江。在賓館稍事休息,即直奔金山。 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的金山寺(又名“江天禪寺”),是鎮江的像征,也是我們童年的樂園。 金山寺廟� ...

夢中金山!

(2008年2月8日 – 2月10日 / 大年初二 – 大年初四· 獨旅鎮揚)

欲讀圖者,請到我的博客串門 -- http://***/rgmao181898

祖籍寧波的我,出生在江蘇鎮江,11歲那年,遷居到滬。鎮江乃魂牽夢縈之地喲。動車組,一個半小時即到鎮江。在賓館稍事休息,即直奔金山。

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的金山寺(又名“江天禪寺”),是鎮江的像征,也是我們童年的樂園。

金山寺廟依山而造,殿宇廳堂幢幢相銜,亭台樓閣層層相接。慈壽塔聳立於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雲天(pierce into the sky)。從山麓到山頂,一層層殿閣,一座座樓台,將金山密集地包裹起來,山與寺,渾然一體。整個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構成一組櫞摩棟接、丹輝碧映的古建築群,形成了一種金碧輝煌“寺裹山”的奇特風格,集中體現了唐、宋、元、明、清各朝建築的藝術精華,被稱之為“絕勝的金山”。

玲瓏秀麗的慈壽塔建於金山西北山巔,可謂匠心獨運,不僅塔和整個金山寺配合恰到好處,而且把這座山都拔高了。圖一 “寺裹山”的金山

圖二 慈壽塔“拔高”了金山

(當日下午,在“天下第一泉”附近獨釣寒江,此處可遠眺金山)

圖三 雪色金山寺

春節前的兩場大雪,令那兒不僅是“寺裹山”,而且是“雪裹寺”了!

清光緒年間重建時,適逢慈禧60壽辰,於是,取名慈壽塔。

第一次游金山,只有七歲,是母親領去的。行至塔下,母親就歇腳了。她說:女人不能登塔!“男女有別”的意識,也許發端於此,但是,為慈禧祝壽,因慈禧命名的寶塔,女人卻被拒之門外!遺憾和疑惑,在童年的腦袋裡盤桓很久。

圖四 當年,母親就止步於這入塔的小門外。

圖五,登上了慈壽塔

給女兒及諸友發短信如下:

疾登慈壽塔,鎮江一望空,慈母恍在側,育兒有天功!

金山西面的中泠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那一帶,是遍生蘆葦和蘆蒿的濕地(wet land),母親曾經許多次在這裡采摘野生水芹(cress)和蘆蒿,它們是我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現在的超市裡也有小包裝的蘆蒿供應,那是人工種植的,一斤要賣10多元,而且味道遠不如我們當年吃的野蘆蒿。

春日,母親帶領我們來此踏青。從嚴冬走入初春,從壽康裡和雁兒和巷的陋屋,來到大自然春天的懷抱,沐浴和熙的陽光,行走在蜿蜒曲折的長堤上,看萬物復蘇,垂柳絲絲,柔姿萬千;聽鳥雀啁啾,風車吱吱,蛙鳴陣陣;聞泥香、草香、花香,經過漫長冬日的身心如同一洗。我盡情呼吸,樂不可言。

學生時代,曾經有過許多次的出游。一生最難忘,仍是母親帶隊的出游!

春天,母親領我們去踏青,在樹下,教我們側耳靜聽,去辨別喜鵲和布谷鳥的啼叫,在河邊,母親挽起褲管,站在水車旁,教我們仔細觀察,弄懂水車的工作原理(working principle)!【從小,我就特別喜歡春天,除了母親帶我們去春游之外,還因為,春天來了,氣溫攀升,腳上的凍瘡便能不治而愈. 因家貧,在鎮江的13年裡從沒有穿過棉鞋,鎮江的冬天真冷。】

現在,從金山到天下第一泉,可以乘坐游船,河流兩側,就是當年母親帶我們“踏青”之地,我佇立船頭,思緒翻滾!

圖六 從金山寺到中泠泉

圖七 中泠泉 – 舊貌未改!

鎮江,其實是一個美食城(food court)。你聽說過這個順口溜嗎?---- 鎮江有三怪,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裡煮鍋蓋。

圖八 大年初二晚餐 金山飯店一碗“鍋蓋面”果腹,味道好極了!

我童年的想像能力,有幸在金山寺的懷抱裡得以孕育、培養和展翅。

想像,豈能憑空施展?它需要載體,需要引發,金山寺那動人而且曲折的神話故事(fairy tale)則是最佳的載體,滿山遍野的名勝古跡,隨時隨地給你一個成功的引發!

游金山寺,可以登塔“上天”,也可以鑽洞“入地”。金山有法海洞、白龍洞、朝陽洞和仙人洞等“四大名洞”。法海洞中,供奉著法海和尚的石像,他神情肅穆,似在懺悔(confess),似在思過;又似在悟道、悟佛。

鑽入洞內,頭腦裡便開始演繹《白蛇傳》的故事。法海和尚是棒打“鴛鴦”(許仙和白娘娘)的千秋罪人,而我家房東劉家老太則跟我們說過,法海是唐朝的一個和尚,他初來金山時,寺廟傾毀,雜草叢生,半山崖有一條白蟒蛇(white serpent)經常出來傷人,百姓不敢上山燒香。法海勇敢地與白蟒鬥法,將白蟒趕入江裡。他燃指一節,立志率眾修復了金山古剎。

四大神話之一的《白蛇傳》令金山處在神秘的雲霧之中。

一條河流,橫亙在金山寺山下的門前。“水漫金山”之水,想必就是發源於此。我們常常從這條河裡摸到小魚、小蝦、小蚌、小蛤,還有螺螄,等等,望著我們的這些“戰利品”,我一次次陷入痴想:難道它們就是當年白娘子“水漫金山”時蝦兵蟹將的後代?我們常常從河裡撈起浮萍似的菱葉,采摘紫紅的鮮菱角(water chestnut),我一次次陷入痴想:“水漫金山”時,這些菱葉是否成了蝦兵蟹將的天然“掩體”(blindage)?

我又曾聽說,白龍洞的下面有條暗河(underground river),相傳白蟒曾踞此洞。洞不小,初極狹,但深不可測,直通杭州西湖斷橋。童年時,每過此洞,我的頭腦便展開無盡的聯想:西湖、斷橋、借傘、許仙、白素貞、雄黃酒、蟒蛇、靈芝……

中學6年,我如飢似渴地讀了許多古典文學作品,尤其是與“金山寺”有著種種瓜葛的書籍。

比如:古典小說《水滸傳》裡就有“張順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鎮江城”的章回,對金山作了逼真的描繪。《西游記》、《說岳全傳》、《聊齋志異》、三言二拍(《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金屋夢》、《乾隆巡幸江南記》,以及大量元、明、清戲曲傳奇小說都寫有金山寺。金山每一座古跡,甚至一泓清泉,一方碑碣都有迷人的神話,動人的傳說和有聲有色的歷史故事,故金山又稱“神話山”。特別是“白娘娘水漫金山”、“白龍洞暗渡斷橋相會”,情節離奇,引人入勝。巾幗英雄梁紅玉親擂戰鼓,大破金兵;愛國忠臣岳飛和愛國僧人道月“七峰嶺”道別;蘇東坡十游金山,妙高台賞月起舞……

圖九 惜別金山,回眸當年橫亙在金山寺山下的門前那條小河,已經面目全非!

為什麼呢?(2008春晚流行語)

我還能摸到小魚、小蝦、小蚌、小蛤,還有螺螄嗎?


精選遊記: 鎮江

評論